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山东省桓台县中学的口腔健康状况,探讨中学口腔疾病患病特点,为龋病、错殆畸形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并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桓台县城区所有中学共15893人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普查.检查项目包括冠龋、错胎畸形情况。结果桓台县中学恒牙患龋率为30.58%,龋均为0.69.女生患龋率、龋均高于男生,15~18岁年龄组高于12~14岁年龄组。其中第一、二磨牙龋分别占恒牙龋的53.12%、41.32%。错殆畸形率为60.22%。安氏错殆畸形构成比为安氏Ⅰ类76.84%、安氏Ⅱ类12.81%、安氏Ⅲ类10.35%。结论桓台县中学龋病及错殆畸形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的口腔保健意识。【关键词】龋病;错殆畸形;患病率;口腔健康调查

  • 标签: 口腔健康状况 健康状况调查 高中学生 桓台县 山东省 健康流行病学
  • 简介:本文通过对正常,ClassⅠ双颌前突、ClassⅡ1、ClassⅡ2、ClassⅢ(门诊非手术)及ClassⅢ(外科正畸)错每组男女各30名,共360人的Bolton三个比率分析的比较,发现前牙比、后牙比、全牙比均呈ClassⅢ〉ClassⅠ〉ClassⅡ的趋势,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上下牙量关系不调是错发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应成为诊断记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标签: Bolton分析 上下牙量关系
  • 简介:多生牙也称额外牙,是指牙齿数目相对于正常牙列较多的一种牙齿数目发育异常,多发生于上颌前牙区,下颌前牙区、前磨牙区及磨牙区少见,同时发生于上下颌第三磨牙远中的第四磨牙尤为罕见,有完整的磨牙形态且资料齐全的病例更是只见个案报道。

  • 标签: 第四磨牙 多生牙 倒置阻生 下颌升支
  • 简介:本文的目的是建立反映上下颌基骨前后关系12项指标成人正常值,并对各项指标含义进行评价,这12项指标是:ANB、AB/NPg、AXB/FH、AF-BF、AXD/SN、AD/SN、AB/SN4、AB/PP、Wits、SGn/AB、FABA、APDI。选用符合Andrews正常中国成人80例,男女各40例,计算各指标的正常值及相关系数,结果提示多数指标呈高度相关性,但因其参考平面或参考点不同,不同指标有其特定的含义。结论为上述12项指标的正常值均可作为评价中国成人上下颌骨矢状位置关系的参考值,临床上应依据研究目的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指标。

  • 标签: 颌间关系 成人 X线测量
  • 简介: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卫生相关知识与行为习惯,为制定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于2008年9月对中国医科大学199名在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相关知识、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欠缺,仅有25.1%的学生了解"牙菌斑"的概念,42.7%的学生能回答出"蔗糖致龋力最强";口腔保健意识较薄弱,如有龋坏牙齿,仅有68.3%的学生会去医院治疗;但口腔卫生习惯较好,有89.9%的学生每天刷牙≥2次,且口腔专业学生在口腔保健知识的知、信、行等方面显著好于非口腔专业学生。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和保健意识缺乏,但愿意接受口腔健康知识教育,提示在医学院校开展口腔疾病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 标签: 医学院校大学生 口腔健康
  • 简介:口腔黏膜发生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本文报告1例上下颌牙龈同时发生恶性黑色素瘤并进行了相关文献复习。对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各种冶疗方法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讨论。认为包括原发灶令冻手术以及免疫治疗等的综合治疗应是目前提倡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口腔黏膜 治疗 上下颌牙龈恶性黑色素瘤 病因
  • 简介:目的研究酸碱处理后的多孔钛表面血清蛋白吸附行为。方法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多孔钛材料,使用酸碱处理后制作酸碱处理多孔钛(AAPT)试件51个,同时制备未行酸碱处理多孔钛(NTPT)及致密钛(NTDT)试件各35个。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NTDT试件表面形貌,用表面接触角分析仪与全自动气体吸附仪测定三组的表面接触角和比表面积(SSA)。BCA法测定NTDT、NTPT及AAPT组试件不同时间的蛋白吸附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SEM显示NTDT表面光滑。AAPT组表面接触角(22.08°)显著小于NTPT组(93.7°)和NTDT组(7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2.02,P〈0.001)。AAPT组SSA(27.05)均高于NTDT组(3.74)和NTPT组(1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86.10,P〈0.001)。在各时间点,AAPT组吸附的蛋白质明显多于NTDT组和NTPT组(P〈0.001);AAPT、NTPT和NTDT组表面的蛋白吸附随着时间逐渐增加,最终达到稳定。结论酸碱处理后的多孔钛可显著提高材料表面的血清蛋白吸附量。

  • 标签: 多孔性 表面活性剂 蛋白吸附
  • 简介:目的:研究生物膜内变异链球菌及其欺骗株密度感应社会欺骗行为的规避模式。方法:通过接种不同比例的欺骗株与野生株进行共同培养构成生物膜,以及将不同细胞量的欺骗株接种入由野生株结成的生物膜中,在混合群体中观察欺骗株定植情况,从而了解欺骗株对整个群体的影响程度。结果:按1∶1000、1∶100、1∶10、1∶1的比例接种欺骗株与野生株菌液,共同培养构成的生物膜中各菌株的活菌计数之比分别为1∶10477、1∶36、1∶28、1∶11;选择细菌密度约为2×106、2×107、2×108、2×109CFU/ml的欺骗株,接种80μl菌液至野生株已形成的生物膜中,共培养24h后欺骗株与野生株的活菌计数之比分别为1∶29878、1∶15、1∶13、1∶8。结论:变异链球菌的欺骗株未能在自然生态中获得定植,该菌形成的生物膜种群可有效规避社会欺骗行为

  • 标签: 变异链球菌 生物膜 社会欺骗行为
  • 简介:目的:体外研究亲水性喷砂酸蚀钛表面对成骨细胞黏附、铺展行为和黏着斑激酶(FAK)表达的影响。方法:钛片表面分别采用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处理(sandblasted,large-grit,acid-etched,SLA)及亲水性化学活化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处理(chemically-modifiedhydrophilicSLA,modSLA),在其表面接种人成骨细胞,对细胞黏附率、细胞铺展情况以及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进行检测。应用SAS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骨细胞在modSLA表面的早期黏附率(1h、3h)显著高于SLA表面(P〈0.05);接种3h后,modSLA表面的成骨细胞呈现更多的肌动蛋白结构和明显的成骨细胞骨架结构,细胞铺展更加明显,modSLA组细胞形状因子均值显著低于SLA组(P〈0.05);免疫荧光分析显示,6hmodSLA表面细胞内FAK的荧光强度高于SLA组(P〈0.05)。结论:亲水性化学活化大颗粒喷砂酸蚀处理钛表面较大颗粒喷砂酸蚀处理钛表面能显著增强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的贴附,促进细胞骨架沿一定方向伸展,促进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从而增强细胞的黏附力。

  • 标签: 亲水性 成骨细胞 细胞黏附
  • 简介:目的研究镍铬合金、钴铬合金、纯钛在茶多酚人工唾液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方法将3种铸造合金分别浸泡在人工唾液以及浓度为1.25、2.50和5.00g/L茶多酚人工唾液溶液中,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法检测其自腐蚀电流密度(Icorr)、腐蚀电位(Ecorr)和极化电阻(Rp)等指标。结果与人工唾液中Icorr相比、镍铬合金在1.25g/L茶多酚人工唾液溶液中的Icorr显著增大(P〈0.01),且随着茶多酚浓度升高,Icorr逐渐减小、Rp逐渐增大。钴铬合金在4种溶液中的腐蚀速率明显不同(P〈0.01),在1.25g/L茶多酚人工唾液溶液中的腐蚀速率显著小于在人工唾液中。纯钛在4种溶液中的腐蚀速度显著小于其他两种金属(P〈0.01)。结论有饮茶习惯的患者不宜选用镍铬合金制作修复体,而佩戴有钴铬合金或纯钛修复体的患者可适量饮茶,但无论哪类患者,都不建议饮浓茶。

  • 标签: 茶多酚 牙科铸造合金 腐蚀
  • 简介:吃饭是头等大事,口腔卫生健康就是重中之重了,所以,口腔事业的蓬勃发展是必要的,必须的,必然的。现在中国牙医与患者需求量不成正比,会随着口腔事业的发展,很快改变。

  • 标签: 学生 卫生健康 口腔 需求量 事业
  • 简介:导读:今年的春天,从西南抗旱到玉树救灾,我国遭遇了不同以往的春天。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也体现了社会成员的一份责任和义务。本期“学生园地”栏目向读者介绍2010年3月到5月全国口腔医学高校的学生活动,其中不乏口腔医学生对国家公众事件的关注。他们以积极的行动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多难兴邦,祖国加油!

  • 标签: 大学生 口腔医学生 医学高校
  • 简介:目的研究人牙本质与复合树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蠕变行为的匹配性。方法收集离体人磨牙切削制作圆柱体形态的牙本质试件20个,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D300与D50两组,每组10个试件。制作圆柱形复合树脂试件20个,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R300与R50组两组,每组10个。分别对D300与R300组的试件施加300N载荷、D50与R50组施加50N载荷至7200s,每5秒记录1次应变,绘制应变-时间曲线并提取最大蠕变应变,使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结果牙本质与复合树脂在实验条件下均表现出一定的蠕变行为,且蠕变曲线形态有差异。300N载荷下牙本质最大蠕变应变为(2.953±1.099)%,复合树脂最大蠕变应变为(1.370±0.069)%,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4,P〈0.001);50N载荷下牙本质最大蠕变应变为(1.490±0.348)%,复合树脂最大蠕变应变为(0.483±0.10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76,P〈0.001)。结论相同实验条件下,相同载荷时牙本质蠕变较复合树脂蠕变明显。

  • 标签: 牙本质 复合树脂类 压缩蠕变
  • 简介:目的:研究α—MEM、DMEM—LG、RPMI1640三种培养基对人牙周膜细胞(humanperiodontalligamentcells,hPDL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寻找合适的培养基。方法:采用改良组织块培养法,分别用α-MEM、DMEM—LG、RPMI1640三种培养基对hPDLcs进行体外培养,比较三组细胞在游出成功率、增殖及矿化等方面的差异。结果:α-MEM促进hPDLcs增殖作用最强。α—MEM组培养的细胞表达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含量最高,与其它两组间有显著差异。DMEM—LG组矿化结节形成个数最多且体积大。结论:α-MEM促进hPDLcs增殖,DMEM—LG促进hPDLcs分化。应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培养基。

  • 标签: 人牙周膜细胞 培养基 生物学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镍铬合金在咖啡因人工唾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方法:将镍铬合金分别浸泡在人工唾液及浓度为0.02g/L、0.20g/L和2.00g/L的咖啡因人工唾液溶液中,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法检测其自腐蚀电流密度(Icorr)、腐蚀电位(Ecorr)和极化电阻(Rp)等指标。结果:以人工唾液中Icorr为参照、镍铬合金在0.02g/L咖啡因人工唾液溶液中的Ico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咖啡因浓度升高,Icorr逐渐减小、Rp逐渐增大。结论:一定浓度的咖啡因可对镍铬合金产生腐蚀作用,对于选用镍铬合金制作修复体的患者,饮用咖啡对修复体有一定影响,可适量饮用咖啡,但是不建议饮用浓咖啡。

  • 标签: 咖啡因 镍铬合金 腐蚀 电化学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阻断黏着斑激酶(focaladhesionkinase,FAK)表达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亚系细胞(salivaryadenoidcysticcarcinoma-Lungmetastasis,SACC—LM)侵袭行为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应用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处理体外培养的SACC-LM细胞,应用transwell小室观察Genistein对SACC—LM细胞侵袭的影响,并应用RT-PCR法检测FA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ERK)mRNA的表达。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t检验进行分组分析。结果:Genistein使SACC-LM细胞侵袭能力减弱;检测到随着Genistein抑制剂浓度的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FAK和ERKmRNA的表达水平均降低。结论:阻断FAK表达导致SACC-LM细胞侵袭能力减弱,原因可能是FAK和ERK表达水平的改变。

  • 标签: 黏着斑激酶 阻断 涎腺腺样囊性癌 侵袭
  • 简介:口腔鳞状细胞癌是-种特殊的以局部侵袭和颈淋巴结转移为特点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晚期常有较大范围的缺血甚至坏死,使肿瘤组织同时酸性化和缺氧。缺氧导致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的高表达,它是肿瘤危害性和危险性的决定因素之-。HIF-1是细胞缺氧应答的关键调控因子,在缺氧环境下,羟基化被抑制,HIF-1的α、β亚基结合成异二聚体,形成稳定HIF-1-DNA,HIF-1α被激活。活化的HIF-1是包括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其受体VEGFR在内的很多基因的转录调控因子,调控它们的转录活性。VEGF在肿瘤中表达,既是血管通透因子,也是肿瘤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关键调控因子。HIF-1α/VEGF信号通路调控着肿瘤血管生成以及细胞增殖、代谢、抗凋亡和移行的生理通路。已有研究表明,缺氧在口腔癌进展(增殖和转移)、药物抵抗和预后方面起主要作用,本文阐述了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基本生理特征,分析了HIF-1α、VEGF在口腔癌中的表达效应及与其相关分子的作用,并评价了它们作为治疗靶点和预后判断生物标记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

  • 标签: 口腔鳞状细胞癌 缺氧诱导因子 血管生成因子 缺氧 靶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香港人群中口腔颌面部疼痛(OFP)与异常疾病行为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在社区人群中进行的横断面的病例-对照研究。研究样本为注册在香港医院管理局/香港大学家庭医学部的35~70岁香港居民。通过面对面问诊结合临床检查了解受访者在过去1个月中口腔颌面部疼痛的状况。疾病行为由30条的患病行为问卷(IBQ-30)进行评估。结果200名有口腔颌面部疼痛症状的人及200名没有痛症的人参加本研究。口腔颌面部疼痛与IBQ-30量表中的5个分量表(一般疑病、疾病信念、情感紊乱、否认心理问题、易激惹)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有痛症的人中,在否认心理问题分量表,老年组高分值的人数明显多于中年组(P=0.034)。口腔颌面部疼痛症状不同临床分组的IBQ-30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颌面部疼痛与异常疾病行为显著相关,在治疗口腔颌面部疼痛病症患者时,需考虑衡量精神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

  • 标签: 口腔颌面部疼痛 疾病行为 社区居住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