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定量评价3种商品化三维光学牙颌模型扫描仪全牙列模型牙尖交错(牙合)(intercuspalocclusion,ICO)三维重建精度,为临床选择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用超硬石膏灌制一副标准上下颌牙列石膏模型,咬合蜡固定ICO空间位置关系,在模型上确定45个特征点并顺序编号.分别选取上下颌模型上特征点进行配对,测量特征点对间距离Z.用机械接触式柔性测量机械臂R直接获取特征点空间坐标后软件测量获取参考值(ZR);运用A(3ShapeD700,3ShapeA/S,丹麦),B(ZENO@Scan,Weiland,德国)、C(Activity102,SmartOptics,德国)3种牙颌模型扫描仪重建全牙列模型牙尖交错骀后,人机交互选取模型对应特征点、软件测量获取测量值(Zn:ZA、ZB、Zc).定义测量误差△Zn=Zn-ZR.采用配对£检验比较Zn与ZR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Zn进行分析,比较3种牙颌模型之间差异.结果:B扫描仪测量值与参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商品化三维光学牙颌模型扫描仪模型牙尖交错(牙合)重建精度分别为:0.00±0.43mm,0.26±0.36mm,0.08±0.34mm.A、B扫描仪模型ICO三维重建精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型ICO三维重建正确度:A>C>B,精密度:C>B>A.

  • 标签: 牙颌模型 咬合模型测量 计算机辅助设计 精度
  • 简介:目的:观察松动牙作基牙时,固定桥支持组织应力分布。方法:在POWERSHAPE及ANSYS软件帮助下,建立右下第一磨牙缺失及局部固定义齿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第一双尖牙Ⅱ度松动,观察并对照3个实验固定桥模型中基牙应力变化,最大应力值部位和大小。结果:模型一和模型最大应力均出现在第二双尖牙处,模型三最大应力出现在第一双尖牙处。结论:在松动基牙侧增加基牙数目,可以有效改善固定桥支持组织应力分布。

  • 标签: 义齿 局部 固定 基牙 松动牙 有限元分析
  • 简介:模型树脂(Pattemresin)是一种新型常温聚合树脂,不仅具有传统常温聚合树脂(简称为自凝树脂)优点,还具有使用简单方便,聚合收缩小,精度高等特点。正确使用模型树脂不仅可以给工作带来方便,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高义齿制作质量。

  • 标签: 模型树脂 金属烤瓷修复体 焊接
  • 简介:RichardP.Mclaughlin(圣地亚哥.美国)提问成年患者对美观要求高.而其牙齿条件又会使治疗复杂化,因而给正畸医生提出一个挑战。对许多成年人.正畸治疗中会产生上颌切牙和下颌切牙间“黑三角”间隙,这在正畸前切牙重叠病人或切牙冠呈三角形病人中尤其多见。治疗前牙间乳头完整病人尤其关注与治疗相关牙间乳头丧失问题。黑间隙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疗前切牙重叠程度。治疗后有较宽牙龈楔状隙病人可能认为这些间隙是不美观。目前关于引起“黑三角”潜在因素研究结果是什么?医生怎样才能改变这些因素以预防、减少或消除黑三角发生以提高正畸治疗美观效果?

  • 标签: 口腔正畸 牙间乳头重建 牙冠 牙间区 牙槽嵴 流行病学
  • 简介:牙髓血运重建术通过彻底有效根管消毒,尽量保护牙髓干细胞和牙乳头间充质干细胞,并为这些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提供良好环境,使其在信号分子和盖髓剂矿物三氧化物凝聚体诱导下,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和成牙骨质细胞等,从而使牙根在长度和厚度上得以继续发育。在不久将来,牙髓血运重建术有可能成为年轻恒牙牙髓病变和部分根尖周病变首选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牙髓血运重建实验室和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牙髓 血运重建 年轻恒牙
  • 简介:目的:对腓骨+不同钛植入体上颌骨重建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研究上颌骨功能性重建中用钛植入体重建颧上颌支柱可行性。方法:分别对腓骨+重建钛板、腓骨+钛网和腓骨+颧种植体3种上颌骨重建三维有限元模型,于双侧后牙区垂直加载,研究钛植入体应力和位移分布。结果:腓骨+重建钛板和腓骨+钛网这2种类型在钛板和钛网转折处应力和位移最大;腓骨+颧种植体在颧种植体植入颧骨处应力最大,在颧种植体中点位移最大。结论:在上颌骨功能性重建中,用颧种植体重建颧上颌支柱是可行,而用钛板或钛网重建颧上颌支柱则不可行。

  • 标签: 上颌骨重建 钛植入体 颧上颌支柱 生物力学分析
  • 简介:当今患者追求年轻又迷人微笑且要具有良好舒适功能。一个功能受损患者口腔修复重建常涉及多学科知识且在临床上面临重大挑战。在很大程度上,选择合适患者和合理跨学科治疗计划对可预见成功修复具有主导作用,这其中包括患者需求.主诉,经济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本临床报道介绍应用跨学科途径所治疗一例严重磨耗伴咬合垂直距离降低病例。治疗计划包括冠延长术、根管治疗后桩核修复.以及由美学区烤瓷修复体和后牙区全金属修复体共同构成垂直距离降低重度磨耗牙面修复咬合重建

  • 标签: 功能重建 学科结合 垂直距离降低 美观 牙列 修复重建
  • 简介:咬合重建是颞下颌关节病(TMD)永久性修复治疗方法之一,关键在于(hé)重建时如何确定最适颌位。但是,由于对口腔修复中所采用最适颌位概念,尚无统一定义标准,对髁状突运动中心及基本颌位下,髁位稳定性及位置研究存在争议,对髁位重建口腔功能还不能进行客观评价。本文就有关最适颌位概念、髁状突参考位与骱重建关系、TMD患者(hé)重建等问题作一综述。提出尽管正中关系位(CR)是生理性最适髁位,可以用于建(hé),但TMD病人最大牙尖交错位(MI)也可能是生理性。有些情况下,应采用生理性MI建(hé)。若MI不是生理性,应首先调整肌肉状态,然后再选在CR位或适应性正中位建(hé)。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病 髁状突参考位 颌位 he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下颌骨重建术后重建板断裂或松脱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2—2005年间因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进行下颌骨重建129例患者进行随访。根据重建方式分为2组,其中78例患者采用骨移植修复,51例患者采用单纯重建板修复。10例患者术后1~30个月发生重建板断裂或松脱。其中,8例采用单纯重建板修复,另2例分别采用血管化腓骨肌瓣和髂骨肌瓣修复。应用SAS6.12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重建板断裂及松脱发生率为7.75%,骨修复组和单纯重建板修复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应用重建板进行下颌骨重建。钛板发生断裂及松脱可能性大于骨移植修复。同期行骨移植重建下颌骨,或在局部和全身疾病控制后尽早进行二期骨移植重建下颌骨,是预防此类并发症有效手段。

  • 标签: 下颌骨重建 内固定 骨移植
  • 简介:目的: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颞下颌关节手术前设计,经快速原型技术制作模型,探讨该技术在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重建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例(13侧)需要进行髁突-下颌支-下颌体重建手术患者为快速原型组,术前均进行头颅三维CT扫描(层厚0.625mm):将DICOM格式CT数据输入电脑软件SimplantCMF,通过软件对头颅模型进行下颌骨分离、截骨线设计、截骨及骨块移动;利用镜面反射原理,以健侧下颌骨为标准,重建患侧下颌骨;然后以重建头颅模型为标准.对钛板进行塑形;术中根据已经塑形好钛板,对移植骨块进行塑形,重建颞下颌关节。另选24例用传统方法进行髁突-下颌支-下颌体重建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2组患者手术用时,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Simplant测量出CT扫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快速原型组内手术前、后面部对称性差异。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出血、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面形基本对称,对手术效果满意,咬合关系良好:MRI显示移植肋骨肋软骨头均在关节窝内。手术用时传统方法平均为7.09h,快速原型组平均为5.67h.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Simplant对下颌骨CT扫描数据进行处理,测量每个患者术后CI(condyle—incisor)、CM(condyle—mentalforamen)、CA(condyle—angle)3组变量,对健、患侧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3个指标的健、患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快速原型技术,可以达到准确重建颞下颌关节、保持下颌骨双侧对称目的,有利于改善术后颞下颌关节功能,提高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重建效果。

  • 标签: 计算机辅助技术 颞下颌关节重建 快速原型技术
  • 简介:鼠衰老模型可分为自然衰老模型和人工衰老模型两类。本文通过回顾鼠自然衰老模型、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β淀粉样蛋白注射致衰老模型、快速老化小鼠模型、γ射线照射致衰老模型、臭氧损伤致衰老模型、去除胸腺致衰老模型和转基因致衰老模型等方法,详细阐述了各方法原理、建模方法、评价指标和优缺点,为不同目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为口腔黏膜衰老模型建立提供借鉴。

  • 标签: 鼠衰老模型 评价指标 优缺点
  • 简介:目的:构建釉质生物矿化模型,包括有机基质模板(类釉原蛋白寡肽序列)建立和无机离子供体(包裹钙磷离子温度敏感性脂质体)合成,体外实现类釉质样结构再矿化。方法:首先通过标准固相法合成所需"类釉原蛋白"寡肽[(Gln-Pro-Ala)4-Thr-Lys-Arg-Glu-Glu-Val-Asp],并用CaCl_2溶液诱导其进行自组装;其次采用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和二肉豆蔻卵磷脂为原料,通过相交融合法分别合成包裹钙、磷离子温度敏感性脂质体;最后在37℃时,将酸蚀后牙片浸泡在包裹钙、磷离子脂质体与寡肽混悬液中,作为实验组。将酸蚀后牙片浸泡在包裹钙磷离子脂质体混悬液中,作为对照组,促进脱矿后釉质再矿化。矿化后牙片通过扫描电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表征。结果:实验组脱矿釉质表面均匀有序沉积了一层釉质样羟基磷灰石晶体(HA)结构,而对照组只沉积了较少量无序HA晶体。结论:通过类釉原蛋白寡肽有机矿化模板建立,以及仿生釉质矿化过程中钙、磷离子输送,构建了釉质仿生矿化模型,并实现了脱矿釉质表面类釉质样微结构再生。

  • 标签: 仿生矿化 釉原蛋白 自组装 温度敏感性脂质体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方法选择1999年9月至2009年9月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56例,根据患者余留牙情况、息止间隙等分析,其中37例患者采用垫式可摘义齿修复,19例患者采用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后随访观察1年。结果随访1年后,56例患者咀嚼功能均明显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缓解,面型改善。结论老年患者由于牙列重度磨耗导致了垂直距离降低,有必要对其进行咬合重建,过渡性重建修复可为永久性重建修复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老年 重度磨耗 牙列缺损 重建
  • 简介:牙龈乳头亦称牙间乳头,呈锥形充满于相邻两牙接触区龈方龈外展隙中。种植义齿要获得与天然牙相协调美观效果,牙龈乳头是其中不可或缺一部分,而种植义齿受到局部各种因素影响后,牙龈乳头容易低平,形成牙间"黑三角"影响美观,在前牙区尤为明显。本文就解决种植义齿中"黑三角"问题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牙种植 牙龈 乳头 骨重建
  • 简介:一名青年女性患者因数年前胃食管返流症及妊娠反应多种因素,导致上下颔牙齿磨耗严重,出现牙本质敏感伴发牙髓症状及根尖周炎.严重影响美观和功能。患者来修复科就诊2周前已行根管治疗处置牙齿敏感及疼痛问题。患者上下前牙残缺及牙列广泛磨耗,导致面下1/3垂直距离降低.经沟通患者选择咬合重建以获得修复空间及前牙美学修复。首先多学科会诊缺损病因,分析并制定诊疗计划,确定上前牙切缘位置、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然后为患者进行美学三级预演数字化美学设计并制作诊断蜡型。在患者口内制作诊断饰面.其佩戴2周进行信息反馈。建议上中切牙行牙冠延长术调整上前牙牙龈位置及上中切长宽比.患者知情同意。上前牙行初步牙体预备,并根据导板微创下完成上中切牙牙冠延长术和唇系带修整.6周后分段完成牙体预备并将所有诊断饰面更换为树脂暂时冠修复体。暂时修复体佩戴3月后,转移暂时修复体颌位关系并进行纤维桩核制作和最终牙体预备及印模制取。制作最终全瓷修复体及调合。戴牙后可见达到良好红白美学、胎曲线和咬合功能。制作密西根颌垫短期佩戴保护修复体。2年中定期随访,结果表明患者咬合功能状态良好,垂直距离稳定,关节未见异常。

  • 标签: 咬合重建 重度磨耗 根管治疗 酸蚀症 垂直距离降低 女性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伴牙列重度磨耗口腔修复方法。方法对1例颌骨FD伴牙列重度磨耗患者进行口腔系统检查与修复设计。完成修复前准备之后,试戴下颌过渡性殆垫,观察4周:行上前牙及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冠延长术,4周后行上下颌牙体预备和精细临时冠桥修复,根据临时冠桥参考模型.对上下牙均行两段式钴铬生物合金烤瓷长桥修复。结果修复后患者面容对称,口唇自然美观,义齿逼真,感觉舒适,咀嚼有力,患者对修复体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对于颌骨FD伴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口腔修复.根据适应症选择合适修复方案,进行上下颌牙列固定桥修复可以取得良好修复效果。

  • 标签: 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重度磨耗 咬合重建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简单重建牙槽嵴技术。腭部取骨可以用来即刻重建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并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取骨区术后反应轻优点。材料和方法17名患者(男性10人,女性7人),治疗时间1年以上。使用环形钻从上腭穹窿部取核状骨重建美学区域牙槽嵴。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骨缺损类型和位置、取骨大小、是否同时拔牙、是否即刻种植、是否需要软组织瓣覆盖以及有无术后并发症。结果取骨平均长度12.5mm(长度范围9~14mm)。平均宽度7.3mm(宽度范围5~9mm)。在11个病例中,采用了拔牙后旋转腭侧带蒂结缔组织瓣技术。没有患者出现取骨区不适。16名患者成功完成了单牙种植修复。讨论骨重建最佳材料是自体骨,而且应该在取骨简单、术后反应小部位取骨。使用上腭区核状骨重建牙槽嵴具有以上全部优点。结论在这篇初步研究中,介绍了一种新重建牙槽嵴技术。“上腭区核状骨”重建牙槽嵴具有取骨简单、有效、取骨区术后反应轻优点。可以对牙槽嵴缺损进行三维重建

  • 标签: 牙槽嵴 骨重建 取骨 上腭 术后反应 即刻种植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癌根治同期修复重建术应用胃肠减压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口腔癌根治同期修复重建术患者230例。2010年12月至2013年2月住院手术患者115例为非胃肠减压组,术后未行胃肠减压,于术后第1天予留置胃管并进行鼻饲流质。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住院手术患者115例为持续胃肠减压组,于术中进行留置胃管,术后即予持续胃肠减压,术后第1天予鼻饲流质。统计持续胃肠减压组与非胃肠减压组术后恶心呃逆、呕吐、返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分析即刻持续胃肠减压在口腔癌根治同期修复重建患者中作用。结果非胃肠减压组术后出现恶心呃逆17例(14.78%)、呕吐26例(22.61%)、吸入性肺炎2例(1.74%)。持续胃肠减压组术后出现恶心呃逆5例(4.35%)、呕吐2例(1.74%),未出现吸入性肺炎。持续胃肠减压组采用即刻持续胃肠减压方法后,其术后呕吐(χ2=23.410,P=0.003),恶心呃逆(χ2=7.238,P=0.008)与胃肠反应发生率(χ2=33.120,P=0.005)均低于非胃肠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癌根治和修复重建手术患者术后给予持续胃肠减压可减少患者术后恶心呃逆、呕吐发生,预防术后创口感染,利于皮瓣成活,并可通过引流液性质和引流量动态观察患者术后口内创口渗血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利于患者安全。

  • 标签: 减压 胃肠 口腔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