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郑烘云居士,女.1917年生于广东揭阳。曾旅居海外数十年.喜文史.工诗词。其真率纯朴.挚诚洒脱。兹从其诗文集《佛小草》中摘录十数首,以飨读者。

  • 标签: 《佛州小草》 《秋日》 中国 当代 诗歌 郑烘云
  • 简介:《赵录校注》(作者徐琳,中华书局年)《赵录》,又名《赵从谂禅师语录》、《真际大师语录》,三卷,唐代赵从谂禅师述,门人文远记。本书主要收录其上堂、示众、问答、对机、勘辨、偈颂等法语,包括正文521则,补遗83则,另编有四个附录,包括赵禅师相关资料、赵禅师法嗣资料、赵公案等,可谓对赵禅师语录及相关文献的一次全面梳理。本书以明版《嘉兴藏》(又称《径山藏》)本《赵和尚语录》为底本,以宋咸淳三年觉心重刻本、《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嘉兴藏》等诸种《古

  • 标签: 赵州禅师 嘉兴藏
  • 简介:一、庭前柏子待何人?来参真际观音院.何幸国师塔尚存。寂寂禅风千载后,庭前柏子待何人?以上一,为净慧法师住持赵县柏林寺的感怀之作。柏林寺在唐代名观音院,从谂禅师长期行脚参学后。于八十岁左右定居于此,任方丈四十年,人称“赵古佛”,寂后赠“真际大师”。赵对前来求道者,不管是曾到还是新来,皆请人“吃茶去”。“赵茶”,“云门饼”、“德州棒”、“临济喝”,自唐宋起就风靡丛林,几成为中国禅宗的象征。净慧法师1988年以《法音》主编

  • 标签: 真际大师 赵州茶 净慧 中国禅宗 从谂 临济
  • 简介:一,唐·寒山《寒山》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心中无一事,水清众兽现。心若不妄起,永劫无改变;若能如是知,是知无背面。寒山,居浙江天台始丰县西四十公里的寒岩幽窟中,因不详其姓氏,故以“寒山”称之,又称寒山子或贫子。寒山常至国清寺,有僧名拾得,与寒山交友。传说其为文殊菩萨之化身,与丰干(弥陀化身)、拾得(普

  • 标签: 悟道诗 佛教 宗教文学 《寒山诗》 《联灯会要》 《景德传灯录》
  • 简介:剥皮乃戏称,指的是按前人有影响的诗篇做基础,颠倒、删除、增添或改动几个字,甚至沿用部分诗句,使诗作产生新意,用调侃嘲讽口气,达到发泄或鞭挞目的的。赋予以新的内容的诗体也称“拟古诗”,是一种仿造,即旧瓶装新酒。

  • 标签: 剥皮诗 拟古诗 诗句 诗作 嘲讽 诗体
  • 简介:皎然(720~798),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吴兴)人,自称是山水诗人谢灵运十世孙,是唐代活动于大历至贞元年间的著名诗僧。早年即信仰佛教,天宝后期在杭州灵隐寺受戒出家,后来徙居湖州乌程杼山山麓妙喜寺。皎然博学多识,不仅精通佛教经典,

  • 标签: 皎然 诗僧 禅境 佛教经典 山水诗人 谢灵运
  • 简介:王维,字摩诘,其名字合为“维摩诘”,是因为王维信仰佛教,尤其崇尚维摩诘大士的缘故。王维于唐武后圣历三年(700)生于太原。其父处廉,官汾司马。母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王维“请施庄为寺表”)。王维兄弟5人,他为长兄。大弟王缙,字夏卿,早岁以文

  • 标签: 王维 名字 信仰 佛教 太原 禅师
  • 简介:二一、宋·怀深慈受《慈受怀深禅师广录》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松门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万事无如退步休,本来无证亦无修,明窗高挂多留月,黄菊深栽盛得秋。万事无如退步眠,放教痴钝却安然,漆因有用遭人割,膏为能明彻夜煎。

  • 标签: 悟道诗
  • 简介:本文尝试对班的由来、组成、目的进行初探,使人们更多了解班的由来以及班在崇拜中的重要意义;接着以南京和江阴四个有代表性的教会班作为例子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一套合宜的管理制度有利于班更好的发展,更好地荣耀神,见证神。

  • 标签: 诗班 诗班成员 诗班管理
  • 简介:赵朴初对赵禅师非常佩服,尤其喜欢赵禅师“吃茶去”的公案,对之屡致赞叹,时常形诸吟咏之中。作为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以来最为重要的领袖人物,赵朴初巡游各地,时常会想起这里曾经是赵禅师的云游之地。赵禅师非常善于从运水搬材等日常生活中指示参学者体悟“平常心”,这种禅风就充分体现在“吃茶去”这则公案之中,赵朴初对此深有体会,因而也很擅长在寻常茶饭、人际交往与著作题词等琐事中参悟赵禅法的宗旨。赵朴初作为享誉海内外的佛教领袖,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他便以此为契机,大力向社会各界推广赵禅师“吃茶去”的公案,希望藉此给人们带来些许佛法的清凉。赵朴初所撰写的这些关于“吃茶去”的诗词,无论是在唤醒历史记忆上,还是在推广宣传禅学上,都发挥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 标签: 赵朴初 赵州禅师 吃茶去
  • 简介:赵杲观在代县城东南23公里处的交口乡天台山,故又名天台寺.以其是春秋末期代王丞相赵杲引护代王姬妾和女儿到此隐居,过着躬耕穴居,潜心修道,教民稼穑,改革农具,推广农业技术的生活.后人感其忠义勤劳,为民服务,遂在此造寺建观,故名赵杲观.

  • 标签: 赵杲观 佛教文化 老祖洞 建筑艺术
  • 简介:我悄悄叫他海和尚。其实他的法名里没有这个“海”字,可不知为什么,我总直觉他和海有些关联。海和尚比我小十岁。初识是在一次国学课上,他和很多人来听课,课间休息时,他走过来问我,是兰若吗?我说是。他说读过我的文字,很喜欢。

  • 标签: 课间休息 “海” 和尚
  • 简介:当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是我舅公,我习惯称朴初舅公为朴老)看了我在安徽出版的诗集《迷惑》,并得知我已于93年由全国政协常委李默庵老将军推荐到北京做事以后,非常高兴,在百忙中于94年2月17日抽空召见了我。

  • 标签: 赵朴初 全国政协副主席 全国政协常委 老将军 93年 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