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直接前路是理想的髋关节微创手术入路,特征是通过神经肌肉间隙显露髋关节。与其他入路相比,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快和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然而,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存在明显的学习曲线和较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将患者体位由经典的仰卧转换为侧卧,旨在秉承直接前路的优点且克服仰卧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侧显露困难的难题。侧卧时髋关节后伸、外旋和内收程度较仰卧明显增加,可以更加安全有效地完成股骨髓腔扩髓和股骨假体的精确植入。侧卧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视角与熟知的后方入路一样,术者无需改变髋臼侧操作习惯。熟悉直接前路解剖和理解技术难点是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中侧卧与截石配合肛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实行肛肠手术的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方式联合截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手术室护理配合侧卧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肠疾病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手术室护理配合侧卧之后,可以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手术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还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截石位 侧卧位 肝肠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卧Frosch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具体方法及优势,为临床工作提供新的选择。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来自武汉市第四医院的1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证实骨折范围累及胫骨平台后外侧。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6~59岁,平均38.6岁。均采用侧卧Frosch入路进行骨折部位的暴露、复位及固定。术后进行规范化的功能锻炼。术后定期随访,拍摄膝关节标准的正侧片,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结果随访时间(12±2)个月。所有患者的伤口均愈合,无感染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所有病例均有良好的骨折复位并最终骨愈合。HSS膝关节评分为(92±3)分。结论采用Frosch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效果良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左侧卧腹腔镜手术处理肝右后叶外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6年2月至2020年8月期间采用左侧卧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肝右后叶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和分析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腹腔积血量、肝损伤分级、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主要并发症等。结果共纳入18例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2例,年龄(41.6±14.4)岁。高处坠落伤10例,车祸伤4例,重物砸伤2例,穿刺性损伤2例。Ⅲ级损伤16例,Ⅳ级损伤2例。腹腔镜下缝合修补术8例,肝部分切除术4例,单纯电凝止血4例,出血血管结扎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发现腹腔积血量(1 528.8±373.2)ml,术中出血量(80.6±16.7)ml,手术时间(88.5±9.1)min,术后中住院时间7 d,术后总引流量(93.8±13.6)ml。并发右侧胸腔积液10例,经保守治疗后恢复,无胆漏,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左侧卧腹腔镜处理肝右后叶外伤具有暴露好、修复方便、二次损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行性及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腹腔镜检查 左侧卧位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中不同体位的护理配合效果及其要点。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对象是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4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患者,依据随机双盲法分组,每组32例,对照组侧卧护理配合,观察组采取俯卧护理配合,分析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穿刺时间(10.3±0.9)分钟,透视次数(15.4±1.9)次、术后第一天疼痛分数(2.3±0.5)、术后一个月疼痛分数(1.8±0.1)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侧卧位 俯卧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侧卧角度对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CINAHL、WebofScience、EMbase、CNKI、SinoMed、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不同侧卧角度对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经过文献筛选、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3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这些试验结果显示30°侧卧较90°侧卧更能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不同侧卧角度对压力性损伤预防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少,研究方法较局限,但近期有较多研究通过招募志愿者,比较其多个侧卧角度时的皮肤表面压力、血流量、温度等,以探索卧床患者最佳侧卧角度。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30°侧卧与90°侧卧相比,可能会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但仍需高质量、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支持,且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卧床患者的最佳侧卧角度。

  • 标签: 不同侧卧位角度 压力性损伤 预防效果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中精细化护理对长时间侧卧手术患者急性压疮预防作用。方法:抽选长时间侧卧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应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术中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压疮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急性压疮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24h急性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精细化护理应用于长时间侧卧手术患者中可有效预防急性压疮发生。

  • 标签: 术中精细化护理 急性压疮 长时间侧卧位手术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肝Ⅶ段切除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44.8±7.8)岁。根据患者术中体位摆放不同分为研究组(完全左侧90°卧)13例和对照组(30°~60°左侧倾斜)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170.8±60.6)比(220.2±61.1)min]、术中出血量更少[(310.5±80.0)比(400.8±130.7)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因癌细胞广泛转移于术后11个月死亡,对照组2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12和14个月分别因肝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死亡,余者至随访截止时均存活。与传统30°~60°左侧倾斜位相比,完全90°左侧卧下行腹腔镜肝Ⅶ段切除具有肝周间隙暴露开敞、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优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左右侧卧鼻饲对气管切开病人误吸的作用。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气管切开鼻饲病患40例为此次观察对象,纳入时间自2020年1月~2021年1月。根据鼻饲体位不同分组为A组、B组,A组病患施行右侧卧鼻饲体位,B组病患施行左侧卧鼻饲体位。比较两组气管切开鼻饲病患并发症、胃蛋白酶情况比较。结果:鼻饲1.5h、鼻饲3h,B组病患胃蛋白酶水平低于A组,鼻饲3h误吸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A组,P

  • 标签: 左右侧卧位 鼻饲 气管切开 误吸 胃蛋白酶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人性化护理的侧卧分娩的开展,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106例孕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仰卧;研究组予以基于人性化护理的侧卧分娩,比较两组孕妇剖宫产率、阴道撕裂率、第二产程时间及产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小儿机体尚未发育完善,其呼吸系统生理解剖特点与成年人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年龄偏小的婴幼儿,其喉头部位高且长、而喉腔部位过窄(呈漏斗状),声门裂也十分狭窄,软骨极为柔软,导致气管插管及拔管操作难度较大。拔管操作不当容易引起苏醒期躁动及麻醉相关并发症,故合理摆放体位以提高患儿全麻术后复苏期的安全性及舒适度尤为必要。

  • 标签: 小儿 全身麻醉 侧卧位 复苏期间 气管导管 拔管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应用右侧卧法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8年5月-2020年7月收治的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98例作为实验对象,参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中的病例为49例。对照组选择平卧法护理,研究组选择右侧卧法护理,两组进行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研究组恶心症状消失时间、大便潜血试验转阴时间相比于对照组短,护理满意度评分相比于对照组高,两组进行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进行右侧卧法护理可促使临床症状快速改善,控制和减少出血,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值得借鉴、采纳和推广。

  • 标签: 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 右侧卧位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侧卧固定床垫对神经内科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12月一年内收治的96例神经内科患者,将其按照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8例,采用R型垫进行护理;观察组48例,采用新型侧卧固定垫。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中使用固定垫的应用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性,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中使用新型侧卧固定垫,护理效果更佳,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护理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新型侧卧位固定垫 神经内科患者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在预防侧卧患者压力性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取院内处于侧卧的40例压力性损伤患者为研究范例,按照抽签法分为研究和对照两组,将预见性护理干预实施在研究组中,而常规护理干预则应用在对照组中,对比两组护理数据。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改良半侧卧,在有效暴露手术野的同时,减少乙状窦后入路术中体位对患者生理机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间,由同组医生完成的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的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半侧卧(n=21),对照组采用侧俯卧的(n=21)。对比两组患者手术野质量评分、气道压力的变化、体位摆放耗时及术后肩颈酸痛麻木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野质量评分为(4.381 0±0.589 59)分,对照组为(4.428 6±0.597 61)分,两组比较并无明显区别(P=0.796)。观察组患者气道压力的变化(1.80±0.789)cmH2O(1cmH2O=98Pa)、体位摆放耗时(6.1±2.283)min,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50±0.527)cmH2O、(11.1±3.725)min],均P<0.05;两组患者肩颈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半侧卧在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更利于手术医生操作,保证患者舒适与安全,减少因手术体位引起的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乙状窦后入路 手术体位 改良半侧卧位 侧俯卧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足月妊娠孕妇左侧卧下腔静脉、子宫动脉及胎儿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0月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就诊的73例单胎足月妊娠孕妇的超声资料。孕妇年龄20~42(29.34±5.16)岁,孕周37~40.3(39.1±1.0)周。孕妇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观察项目:(1)比较73例孕妇平卧及左侧卧15°时,于剑突偏右、肝静脉汇入第二肝门处测量的下腔静脉内径和血流最高流速,以及子宫动脉和脐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最高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PSV/EDV(S/D);(2)据超声检查时有无出现仰卧低血压综合征(SHS)将孕妇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分别比较两组孕妇平卧、左侧卧15°时下腔静脉内径和血流最高流速,子宫动脉、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孕周、体质量指数(BMI)及新生儿体质量等;(3)比较有症状组孕妇平卧和左侧卧15°时下腔静脉内径、血流最高流速。结果(1)73例孕妇左侧卧15°时下腔静脉内径[1.71(1.59,1.85)cm]大于平卧时[1.37(1.22,1.52)cm],血流最高流速[23.73(20.22,28.59)cm/s]高于平卧时[21.80(19.95,26.62)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274、2.108,P值均<0.05);而子宫动脉及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PSV、EDV、PI、RI、S/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73例孕妇中,行超声检查时出现SHS24例(32.87%)。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孕妇平卧和左侧卧15°时下腔静脉内径和血流最高流速以及子宫动脉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孕妇年龄、孕次及产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有症状组孕妇的孕周、BMI及新生儿体质量均高于无症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24例SHS孕妇左侧卧15°时下腔静脉内径及血流最高流速均高于平卧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302、2.029, P值均<0.05)。结论足月妊娠孕妇平卧时行超声检查时可能会发生SHS,虽然孕妇平卧及左侧卧15°时,下腔静脉内径、血流最高流速有差异,但是孕妇子宫动脉及胎儿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无变化;孕妇的孕周、BMI及胎儿体质量可能是SHS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血流动态学 妊娠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超声检查 下腔静脉 脐动脉 子宫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充气式保温毯上半身加温对侧卧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效果,为侧卧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加温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2例行侧卧胸腔镜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上半身组和下半身组,每组41例。上半身组将一次性加温毯覆盖于患者的颈后部、背部和两臂,注意避开手术区域,下半身组将一次性加温毯覆盖于髂嵴至双足之间。分别于入室时、麻醉插管时、手术开始时、手术30 min、手术60 min、手术90 min、手术120 min以及手术结束时测量患者核心体温,比较2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及离室时生命体征。结果手术开始时、手术30 min、手术60 min、手术90 min时上半身组核心体温分别为(36.70 ± 0.12)、(36.65 ± 0.16)、(36.30 ± 0.18)、(36.32 ± 0.19)℃,高于下半身组的(36.42 ± 0.13)、(36.32 ± 0.17)、(36.17 ± 0.14)、(36.21 ± 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43~10.362,P<0.05);2组患者其余时段核心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半身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和术后寒战发生率分别为12.2%(5/41)和4.9%(2/41),低于下半身组的31.7%(13/41)和21.9%(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556、5.145,P<0.05)。2组患者其余术后并发症及离室时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气式保温毯上半身加温法维持胸腔镜手术患者核心体温的效果更好,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率更低。

  • 标签: 核心体温 低体温 充气式加温毯 胸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充气式保温毯上半身加温对侧卧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干预效果,为侧卧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加温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2例行侧卧胸腔镜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上半身组和下半身组,每组41例。上半身组将一次性加温毯覆盖于患者的颈后部、背部和两臂,注意避开手术区域,下半身组将一次性加温毯覆盖于髂嵴至双足之间。分别于入室时、麻醉插管时、手术开始时、手术30 min、手术60 min、手术90 min、手术120 min以及手术结束时测量患者核心体温,比较2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及离室时生命体征。结果手术开始时、手术30 min、手术60 min、手术90 min时上半身组核心体温分别为(36.70 ± 0.12)、(36.65 ± 0.16)、(36.30 ± 0.18)、(36.32 ± 0.19)℃,高于下半身组的(36.42 ± 0.13)、(36.32 ± 0.17)、(36.17 ± 0.14)、(36.21 ± 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43~10.362,P<0.05);2组患者其余时段核心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半身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和术后寒战发生率分别为12.2%(5/41)和4.9%(2/41),低于下半身组的31.7%(13/41)和21.9%(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556、5.145,P<0.05)。2组患者其余术后并发症及离室时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气式保温毯上半身加温法维持胸腔镜手术患者核心体温的效果更好,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率更低。

  • 标签: 核心体温 低体温 充气式加温毯 胸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平卧直接前入路与侧卧前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在我院选取50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排列表法分组(观察组、对照组),25例/组。选取时间:2019年01月至2020年11月。对照组采取传统侧卧前外侧入路手术,观察组采取平卧直接前入路手术。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比前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平卧直接前入路手术临床应用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平卧位直接前入路 侧卧位前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结构化体位护理方案在提高危重患者侧卧合格率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6月入住ICU不能自主翻身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20年1月至3月入住ICU不能自主翻身的患者30例为实验组,实施结构化体位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和侧卧合格率有无差异性。结果 对照组侧卧合格率为30%,试验组为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值为20.06,P<0.001)。2组患者均未发生压疮。结论 结构化体位护理方案在提高危重患者侧卧合格率持续质量改进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结构化体位护理方案 侧卧位 持续质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