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从护士的角度,对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动脉瘤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对两种穿刺方法的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我们强调,护士在手术前后的评估、监测、心理疏导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保障患者手术的成功和术后的康复。

  • 标签: 动脉瘤栓塞术 经桡动脉穿刺 经股动脉穿刺 围手术期护理 护士 评估 监测 心理疏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变桡动脉压迫首次减压时间以及压迫总时长对患者穿刺处出血肿胀的影响。方法:现随机选取在我院行2023年6月到2023年9月期间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纳入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穿刺后首次按压时间为2小时,减压 1次,压迫总时长6小时。观察组患者穿刺后首次按压时间为1小时,减压 1次,压迫总时长4小时。对两组患者不同的按压时间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心理变化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首次压迫时间以及总压迫时间上缩短首次压迫时间以及压迫总时长达到患者穿刺处出血肿胀减少,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增加治疗舒适度,研究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桡动脉压迫 压迫时间 穿刺 出血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缩短压迫时间联合手指操运动在经桡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9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80例行经桡动脉介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0年9月—2021年3月采取常规护理的9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1年4—9月采取缩短压迫时间联合手指操运动干预的9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分析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程度、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4 h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4 h Kolcaba编制的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中生理、心理精神、环境、社会文化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缩短压迫时间联合手指操运动可有效减轻经桡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疼痛,降低穿刺部位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舒适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缩短压迫时间 手指操运动 经桡动脉介入 术后穿刺部位 皮下血肿 舒适度 影响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缩短压迫时间联合手指操运动护理对经桡动脉介入术(TRI)后穿刺部位皮下血肿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03月-2024年03月到本院TRI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穿刺部位皮下血肿发生率低,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缩短压迫时间联合手指操运动护理方式可降低TRI术后穿刺部位皮下血肿发生率,提升患者舒适度,干预效果理想。

  • 标签: 缩短压迫时间 手指操运动护理 经桡动脉介入术 穿刺部位皮下血肿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经皮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术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1例行冠脉造影术的患者的围手术护理记录,其中经桡动脉穿刺的18例;经股动脉穿刺的3例。结果 通过针对性护理消除患者经皮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术的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经皮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术经过精心护理,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冠脉造影 桡动脉 股动脉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ALLEN试验在桡动脉穿刺术前的应用效果。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和临床试验数据,分析ALLEN试验在评估手部血液供应、桡动脉与尺动脉血供通畅性及吻合情况等方面的作用,并评价其在提高桡动脉穿刺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ALLEN试验在桡动脉穿刺术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助于优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安全性。

  • 标签: ALLEN试验 桡动脉穿刺术 手部血液供应 血供通畅性 吻合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目测定位法在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2月-2021年11月期间我院门诊采血室82例婴幼儿进行研究,依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41)和试验组(n=41),参照组采用触摸桡动脉进行采血,试验组采用目测定位法进行采血,评估两组婴幼儿。结果:试验组采血时间明显低于参照组,试验组的采血成功率高于参照组,试验组婴幼儿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家属;上述结果均P<0.05。结论:婴幼儿应用桡动脉目测定位法穿刺采血,能够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时间,使家长满意度提升,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 标签: 目测定位法 婴幼儿 采血 桡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的效果。方法:研究自2022年3月开始,至2022年12月结束,收集50例实施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患者,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观察组,n=25,对照组给予手指触摸定位法,观察组使用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对比穿刺成功率、穿刺质量。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穿刺首次成功率、总成功率均更高,P<0.05。观察组穿刺耗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使用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可提升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降低疼痛评分,指导推广。

  • 标签: 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超声 动态针尖定位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的效果。方法:研究自2022年3月开始,至2022年12月结束,收集50例实施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患者,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观察组,n=25,对照组给予手指触摸定位法,观察组使用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对比穿刺成功率、穿刺质量。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穿刺首次成功率、总成功率均更高,P<0.05。观察组穿刺耗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使用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可提升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降低疼痛评分,指导推广。

  • 标签: 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超声 动态针尖定位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目的是分析冠脉介入手术后采用桡动脉穿刺的患者在肢体肿胀和伤口管理方面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选取了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比较了术后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腕部肿胀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握力球康复锻炼护理方式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和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此护理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经桡动脉冠脉 肢体肿胀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胫后动脉穿刺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胫后动脉穿刺穿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瘀斑半径(0.10±0.02)cm、1次穿刺成功率96.88%、血肿发生率3.13%、哭闹行为发生率50%、家长满意度96.8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胫后动脉穿刺穿刺,并加强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新生儿1次采血成功率,降低血肿发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家长满意度。临床应于采血过程中,加强对患儿疼痛及心理状态的重视,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胫后动脉穿刺法 新生儿 采血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术肢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 方法 将2018年2月-5月在我科行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35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术肢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的差异。 结果 对照组术肢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71%,观察组术肢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两组术肢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术肢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护理品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模式 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 术肢并发症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管理对降低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术(TRA)后前臂血肿发生率的护理作用。方法:选择2023年03月-2024年03月到本院TRA术患者80例,随机数字分组命名为研究组、对照组,分析干预价值。结果:研究组前臂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式可明显降低TRA术后前臂血肿发生率,预后良好。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术 前臂血肿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究 ICU重症休克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有创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效果,旨在为 ICU重症休克患者的创动脉穿刺置管术临床治疗提供相关经验指导。方法:在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收治了一定数量的ICU休克患者。从这些患者中随机挑选了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组别: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的是传统的动脉穿刺置管术,而观察组则接受了在B超引导下进行的动脉穿刺置换术。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评估B超引导技术在动脉穿刺置换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在对比分析中发现,接受B超引导下动脉穿刺置换术的观察组患者,在穿刺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与接受常规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结论:在对ICU休克患者实施动脉穿刺置管术时,采用B超引导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并有助于有效预防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楚。B超引导的动脉穿刺置管术因其更高的精确度和安全性,值得推荐并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 标签: ICU重症休克患者 B超引导 有创动脉穿刺置管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复方桐叶烧伤油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穿刺部位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66例PCI术后出现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采用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记录穿刺处皮肤青紫消退时间穿刺部位肿胀程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穿刺部位NRS评分及肿胀程度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干预3d后,两组患者的穿刺部位NRS评分及肿胀程度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桐叶烧伤油湿敷能有效缓解PCI术后穿刺部位疼痛及肿胀,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穿刺 复方桐叶烧伤油 血肿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出入院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即A组、B组,每组各40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在住院患者出入院护理工作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出入院工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脑血管事件患者入院后的早期危险因素。我们收集了一组脑血管事件患者的临床数据,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抽烟和家族病史是脑血管事件患者入院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我们还发现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与脑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存在一定关联。这些发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脑血管事件的发病机制,为早期干预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脑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高血压 高血糖 高血脂 抽烟 家族病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肠息肉患者实施入院流程优化的效果。方法:本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72例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6例;对照组采用择期手术常规住院,观察组予以入院流程优化,比较2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6.51%高于对照组的84.88%,P<0.05。结论:在肠息肉患者的入院流程中,采取优化入院流程模式,可有效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升患者就医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肠息肉 入院流程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