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第72至76条对监视居住这一刑事强制措施进行了系统的修改完善,其中第72条第一款规定了可以指定执行的两种情形。笔者在探讨指定监视居住在适用过程中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适用指定监视居住的相应对策。

  • 标签: 指定居所 监视居住 适用
  • 简介:监视居住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设置的介于取保候审制度和逮捕制度之间的一种强制措施制度,是我国较早确立的一项刑事诉讼制度。新《刑事诉讼法》创新设置了指定监视居住制度,为重大贿赂案件等的侦查提供了制度保障,具有里程碑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刑事诉讼法》设置的监视居住制度,特别是对指定监视居住的规定仍存在一些缺憾。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分析指定监视居住制度在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利于促进和保障该制度的实施。

  • 标签: 新《刑事诉讼法》 监视居住 指定居所 制度探析
  • 简介:指定监视居住执行程序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指定的设置,二是监视方法的选择。司法实践中,执行机关为刻意从形式上遵守法律关于指定选择的禁止性规定,导致指定的设置不规范;执行机关执意追求监视效果,忽视人权保障,导致监视方法的选择违反程序法定原则,指定监视居住极易沦为变相羁押。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指定设置的集中化,监视方式应当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并根据适用对象的社会危险性不同而灵活选择。

  • 标签: 指定居所 集中化设置 视频报告制度 社会危险性评估
  • 简介: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对监视居住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修改,特别是对指定监视居住进行了独立的规定。指定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执行程序、指定范围和法律监督等方面的新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刑事强制措施相关法律规范,使指定监视居住在司法实践中有法可依。但是在实践操作中,指定监视居住在性质界定、适用条件、三类犯罪的界定、执行主体单一和人民检察院的监督等方面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亟需完善立法规定以解决有关问题。

  • 标签: 指定居所 监视居住 问题 完善
  • 简介: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增设了对特定犯罪的指定监视居住制度,目的是为了减少羁押,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但相关程序规定因过于原则和概括且缺乏有效的司法审查及救济机制,不仅容易导致公权力滥用和公民权利受损,也使得该制度的正当性遭受普遍质疑。为提升该制度的正当性,避免其在实践中被滥用或弃用,必须对指定监视居住的控制及救济程序加以完善。

  • 标签: 指定居所 监视居住 正当性 救济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保留并完善了监视居住制度,将其定位于减少羁押的替代措施,新增了指定监视居住,明确了其适用条件和程序,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但是,由于指定监视居住相配套的法律、司法解释不完善,实践中对具体问题理解适用不一,也存在法律规定模糊、执行难度大、变相羁押等问题。如何完善指定监视居住制度,防止权力滥用,在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保持平衡,是立法和司法实践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 标签: 指定居所 监视居住 法律适用 问题 完善
  • 简介:指定监视居住并非新的刑事强制措施、准羁押措施,而应属于羁押的替代性措施。在功能上,指定监视居住除具有羁押替代、诉讼保障、人权保障以及诉讼效益之功能外,亦有降低法外措施适用率与刑事侦查取证等价值。较之于指定监视居住,监察留置的羁押替代、人权保障功能较弱,而诉讼保障、诉讼效益功能明显强于后者。适用内容方面,监察留置存有概括性强和部分规定阙如之局限,规范性明显弱于指定监视居住的相关规定。故而,指定监视居住制度可从制度功能、适用内容以及权利保障等方面对监察留置的构建提供规则启示。

  • 标签: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羁押替代性 功能定位 监察留置
  • 简介:2013年1月1日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对监视居住这一刑事强制措施进行了系统的修改和完善,首次提出并建立了指定监视居住制度。其中第73条第1款规定了可以指定执行的两种情形。但该制度在具体适用对象、适用机制、适用条件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瑕疵。鉴于此,关于指定监视居住的具体措施和配套规定应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指定居所 监视居住 法律属性
  • 简介:指定监视居住措施在查办职务犯罪等刑事案件中具有重要的促进和保障功能:一是替代羁押功能;二是加强办案保密功能;三是推动办案功能。该措施具有以下法律特征:法定性;强制性;临时性或者变动性。应当着重从以下方面完善该措施使用机制:确立使用原则;坚持适用标准;规范指定居所;控制使用的时限;加强协作配合及看管。规范使用该措施须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进一步强化初查环节和措施;二是突出抓住看管的关键环节;三是严格依法履行告知义务。

  • 标签: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特征 功能 机制完善 注意问题
  • 简介: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在侦查犯罪嫌疑人无固定住处或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时,可以适用指定监视居住。因此,以指定监视居住的适用情况为切入口,旨在对检察机关适用指定监视居住这一强制措施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论述,提出完善指定监视居住的建议,以期指定监视居住得到更好更适当地运用。

  • 标签: 检察机关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建议
  • 简介: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后,检察机关适用指定监视居住的案件激增。然而,其在实践中异化成比看守所羁押更强的强制措施,并成为贿赂窝案的重要侦查手段,完全未能实现其替代逮捕的预设功能。其内在成因在于法定适用条件的模糊性、重大贿赂案件律师会见的法定限制以及对办案安全的忧虑等。改革的进路应当明确犯罪嫌疑人在指定监视居住住所内的行动自由,以区别于羁押措施,更不能将其改造成羁押措施。同时,应当合理发挥监视居住对于侦查的保障功能,并防治指定监视居住期间的非法讯问。

  • 标签: 指定居所 监视居住 讯问 羁押 侦查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对指定监视居住的立法定位是体现司法人性化的羁押替代措施,不是“双规”入法。可能导致同案犯逃避侦查或与犯罪有牵连的犯罪嫌疑人家属、领导、同事串供、串证的,应重点考虑采取指定监视居住。适用指定监视居住的案件应达到逮捕的证据标准。指定监视居住的执行不能二十四小时看押,执行场所应当满足犯罪嫌疑人必要的精神需求。检察机关可以建造或租用固定的指定监视居住场所。指定监视居住期间的讯问犯罪嫌疑人应办理传唤的法律手续。

  • 标签: 检察机关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人权保障 检察监督
  • 简介: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对于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可以指定监视居住。这一刑事强制措施的运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化解贿赂犯罪查证难、定罪难的窘境。如何对特别重大贿赂犯罪适用指定监视居住,体现司法人文关怀,保障侦查顺利进行.

  • 标签: 贿赂犯罪 监视居住 定居 《刑事诉讼法》 刑事强制措施 人文关怀
  • 简介:指定监视居住是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新增设的强制措施,比普通监视居住对人身自由的限制更为严厉,因此立法对实施指定监视居住的条件更为严格,司法实务中对居所的确定采用就近原则,要求符合人道标准,并建立相关制度进行检察监督。

  • 标签: 指定居所 监视居住 检察监督
  • 简介:指定监视居住这一强制措施,由于人们没有完全认识到它不同于住所型监视居住的制度属性,同时缺少应有的监督,运行中出现了指定地点混乱、变相羁押、监督失灵和救济缺位等一系列问题,使指定监视居住成为了目前规范化程度最低的一种强制措施。对指定监视居住应当从改进事前监督、完善必要性审查机制、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完善对错误执行的救济和纳入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几个方面着手构建系统的执行监督机制,使其能够规范有效运行,从而完善我国强制措施体系。

  • 标签: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必要性审查 执行监督
  • 简介:摘要刑诉法规定“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居所执行。

  • 标签: 指定居所 监视居住
  • 简介:刑事诉讼法将指定监视居住定位于羁押替代措施,但指定监视居住制度设立之初就被质疑存在制度缺陷,面临法律适用的困境。在具体适用该项措施时应坚持限制适用与适度原则,细化适用范围,完善有碍侦查和指定的有关规定,明确"看管人员不参与审讯,讯问不得在居所进行,讯问应当全程录音录像",从审批、监督、救济、追责等方面建立健全四位一体的法律监督机制。只有坚持打击犯罪与人权保障并重的理念,才能发挥该项措施的独特作用。

  • 标签: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制度缺陷 规范适用 法律监督
  • 简介:指定监视居住制度为职务犯罪侦查部门侦查案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刑事强制方式,对突破案件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中,指定监视居住制度在适用条件、适用情形以及法律规制上都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对其法律性质、适用情况进行探讨,更进一步明确适用的范围和标准,以达到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之间的平衡。

  • 标签: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法律规制 必要性与合理性
  • 简介:指定监视居住是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细化的重要内容。作为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补充,这项制度充分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治精神。但是,指定监视居住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与漏洞,诸如适用条件、适用对象、执行主体均不明确等。因此,有必要对这种强制措施的适用条件、适用对象、执行主体、执行场所等加以明确,以此破解现行指定监视居住制度的运行困境。

  • 标签: 指定居所 监视居住 适用条件 执行监督
  • 简介:指定监视居住作为法治创新的产物,是推进反腐败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和依法反腐的制度保障.但目前无论是法学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中,都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因而存在认识分歧和执行差异问题.我们应当理性看待这些问题,以必要的代价支撑这项制度的创立和执行,构建符合国情、便于操作、准确把握、高效方便的指定监视居住法律适用机制,确保法律规定得到严格执行,法定职权不被滥用,不断推进实践创新,逐步完善法律规制.

  • 标签: 检察机关 职务犯罪 侦查环节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适用与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