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末梢神经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80 例 糖尿末梢神经患者作为本次的 研究对象,按照 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分为两组:观察 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方案治疗,观察 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痛痹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 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 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2.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痛痹汤加减配合西药 治疗糖尿末梢神经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 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提高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 临床效果 神经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紫微星多功能理疗仪电子刮痧对末梢神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4例末梢神经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为参照组行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口服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紫微星多功能理疗仪电子刮痧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8.10%,显著高于参照组66.67%(X2=5.509,P<0.05)。结论:紫微星多功能理疗仪电子刮痧对于末梢神经效果良好,显著优于单纯中药口服。

  • 标签: 紫微星多功能理疗仪 电子刮痧 PP 治疗效果 探讨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依帕司他片对治疗糖尿神经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7年我院收治的68例糖尿糖尿神经并发症患者,给予患者依帕司他片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在给予患者3个月治疗干预之后,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与治疗前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糖尿神经并发症患者依帕司他片药物治疗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能够对病情起到延缓和治疗作用,并且药物治疗安全性比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依帕司他片 糖尿病 神经并发症
  • 简介:摘要前庭神经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前庭综合征,由于目前前庭神经的诊断治疗缺乏统一、规范化的标准,患者在急性期常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临床干预,导致病情迁延。本共识旨在综合国内外关于前庭神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多学科专家的临床经验,为前庭神经的临床诊治提供规范化的标准,以期规范和促进前庭神经的诊疗工作。

  • 标签: 前庭神经炎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周围性面神经的中医护理方式,总结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9月接受的64例周围性面神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分别是甲组(n=32)和乙组(n=32),甲组:常规性护理,乙组:中医护理,护理后对结果对比。结果:乙组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分别是93.75%和71.9%。SDS和SAS评分对比,护理前和护理后的分数值分析,护理前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乙组的各项分数值明显低甲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周卫星面神经的案例实施中医护理指导,有突出的作用,改善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状态。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炎 中医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糖尿视网膜神经变性(DRN)是在高血糖环境中由于氧化应激、微血管损伤、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失衡和免疫损伤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正常功能受损。神经元和神经胶质功能障碍的丧失参与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血管反应和神经血管耦合受损,从而导致微血管病变和神经变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DRN与糖尿微血管病变及糖尿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相关。更深入地了解神经血管损伤的发病机制可能会为糖尿视网膜病变提供新的和更有效的预防策略。

  • 标签: 神经变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血管病变 综述
  • 简介:【摘要】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累及感觉神经,还可以累及运动神经、自主神经,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疼痛、难治性溃疡甚至并发坏死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神经病变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作者: 柒春芳 陈祖姣 王文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肾内科,广州 510080;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广州 510006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肾内科,广州 510080;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080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肾内科,广州 510080;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广州 510006;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糖尿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病率高、并发症多、预后差,是迫切需要关注的慢性流行。早期DKD损伤机制和治疗靶点的研究已由以肾小球损伤为中心转移到"糖尿肾小管(diabetic tubulopathy,DT)"研究。本文就DT的概念及其在DKD启动、进展中的作用机制和治疗靶点进行归纳,以期为早期DK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 糖尿病肾小管病 糖尿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面神经的临床诊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抽选我科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4月收治的 40例面神经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经临床诊疗后,显效 23例,有效 14例,无效 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92.5%, 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即并发症发生率为 2.5%,得到了及时有效处理。结论 对面神经患者早期明确诊断,及时予以具有针对性的系统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面神经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糖尿是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下肢病变最为常见,传统的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而显微神经减压术已经成为糖尿性下肢周围神经的首选手术方法。近年来国内部分神经外科中心开展了相关手术,开展了术中电生理监测下的手术治疗有助于临床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标签: 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 糖尿病 显微神经减压术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2例糖尿神经神经神经病变(DRPN)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并复习文献总结该类少见的糖尿神经并发症特点,以加强临床上对该类疾病的识别。2个病例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以单侧近端下肢疼痛为首发症状,病变逐渐延伸至下肢远端、对侧或者胸腹部,同时伴有近端肌萎缩、肌力下降、无法自行行走,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均使用了糖皮质激素,1例联合免疫球蛋白。文献复习提示单侧、以肢体近端为主的剧烈疼痛,伴有单侧、近端肌无力、肌萎缩时,要考虑DRPN的可能。DRPN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电生理等,并要排除神经根结构性以及非结构性损伤等原因。目前尚无DRPN的特异治疗,主要采取糖尿基础治疗、免疫治疗、镇痛、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糖尿患者出现非典型与单侧的近端肢体疼痛、肌无力、肌萎缩等临床表现时,需考虑DRPN可能,避免延误诊治。

  • 标签: 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根神经丛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辅助检测是其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神经传导速度是临床上较常用的辅助检测方法,主要检测大有髓神经纤维(Aα和Aβ)的传导功能,但无法测定小纤维病变。然而,小纤维神经病变常发生在大纤维神经病变之前,糖尿患者出现温或冷等感觉异常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时多提示Aδ神经纤维和无髓鞘C神经纤维等小纤维神经功能受损。检测小纤维神经的方法主要包括:定量感觉测试、皮肤交感反射、角膜共焦显微镜、皮肤活检等。这些方法对于小纤维神经病变的诊断和干预十分重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肾病合并右听神经瘤病例的护理。方法:抽取24例糖尿肾病合并右听神经瘤病人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率等情况,实验组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糖尿肾病合并右听神经瘤病人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护理 糖尿病肾病 右听神经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视神经脊髓谱系疾病相关性视神经是引起患者视力严重下降的常见神经眼科疾病。视神经脊髓谱系疾病具有复发率高、预后差的特点。控制急性性反应、预防复发是视神经脊髓谱系疾病治疗的两个主要目标。随着对视神经脊髓谱系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不断出现针对病变发生过程中不同阶段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视神经脊髓谱系疾病相关性视神经的治疗现状和治疗前景综述如下。(中华眼科杂志,2020,56: 539-543)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 视神经炎 糖皮质激素类 血浆置换 免疫抑制法 水通道蛋白质4
  • 简介:摘要目的为减少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进一步探索糖尿合并急性胆囊患者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9年5月间新疆乌鲁木齐市三个中心接受急性胆囊手术的1 320例糖尿合并急性胆囊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0~3 d、>3~7 d及>7 d的分组数据,分析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发生率、住院时间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时机与预后的关联性。结果0~3 d组858例,>3~7 d组330例,>7 d组132例,术后需要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者所占比例分别为0.9%、1.5%、3.0%,术中胆管损伤需要术后胆总管重建者所占比例分别为0.2%、0.6%、1.5%。>7 d组中位年龄65岁,男性及察尔森合并症指数评分(CCI)≥2者占比最高(56.1%、23.5%)(P<0.001)。CCI ≥2分、术前准备时间超过3 d、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是术后行ERCP的危险因素(P<0.01),而年龄≥70岁、女性患者、CCI≥2分、术前准备超过3 d、伴有SIRS发生是术中胆管损伤需要胆总管重建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对于糖尿合并急性胆囊患者,在确切分析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早期采取合适的手术治疗能使患者获益更大,而纳入术前CCI及SIRS评分有利于全面术前风险评估。

  • 标签: 胆囊炎 急性 糖尿病 胆囊切除术 手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