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通常需要麻醉用药,药是全麻处理中辅助用药,可提升麻醉效果,促进手术安全完成。但在全麻术后,通常可见残余作用,此时须使用拮抗剂,消除作用的相关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全麻后使用拮抗药物的必要性,说明用药重点注意事项,并分析了拮抗药的发展进程。

  • 标签: 肌松拮抗 全麻 特殊患者 肌松残余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ICU 镇静患者实施每日唤醒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科收治的86例在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不实施每日唤醒,观察组于入ICU次日行每日唤醒,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VAP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ICU 镇静 每日唤醒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筋护理训练联合筋膏外敷给药治疗对废用性膝关节挛缩患者力、张力的影响。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选取80例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并安排在不同病房。常规康复组27例施行医院常规康复(良肢位摆放、按摩、主动和被动运动训练),常规康复+筋护理训练组27例是在医院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实行康复护理训练(放松训练、用手微震动疗法、巴氏球运动训练),常规康复+筋护理训练+用药组26例是在医院常规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训练基础上实行筋膏外敷给药治疗。干预8周后比较3组患侧股四头(伸膝)的力和股二头(屈膝)的张力。结果干预前,3组患者都出现患侧股四头力下降,股二头张力过高(最小值≥5 uV)引起的膝关节屈曲挛缩表现。干预8周后,3组患者患侧股二头张力测量值下调(F值为10.623,P<0.001),股四头力测量值上调(F值为10.888,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组相比,常规康复+筋护理训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康复+筋护理训练+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常规康复+筋护理训练组相比,常规康复组和常规康复+筋护理训练+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废用性膝关节屈曲挛患者采用筋护理训练联合筋膏外敷给药治疗能够解关节组织的短缩僵硬,显著降低屈膝张力,增加伸膝力,恢复和改善屈伸膝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能力,使其力/张力比例趋于平衡,增强群间的协调控制能力,有效降低膝关节屈曲挛缩程度。

  • 标签: 废用综合征 关节挛缩 松筋护理训练 松筋膏 肌力 肌张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筋护理训练联合筋膏外敷给药治疗对废用性膝关节挛缩患者力、张力的影响。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选取80例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并安排在不同病房。常规康复组27例施行医院常规康复(良肢位摆放、按摩、主动和被动运动训练),常规康复+筋护理训练组27例是在医院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实行康复护理训练(放松训练、用手微震动疗法、巴氏球运动训练),常规康复+筋护理训练+用药组26例是在医院常规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训练基础上实行筋膏外敷给药治疗。干预8周后比较3组患侧股四头(伸膝)的力和股二头(屈膝)的张力。结果干预前,3组患者都出现患侧股四头力下降,股二头张力过高(最小值≥5 uV)引起的膝关节屈曲挛缩表现。干预8周后,3组患者患侧股二头张力测量值下调(F值为10.623,P<0.001),股四头力测量值上调(F值为10.888,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组相比,常规康复+筋护理训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康复+筋护理训练+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常规康复+筋护理训练组相比,常规康复组和常规康复+筋护理训练+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废用性膝关节屈曲挛患者采用筋护理训练联合筋膏外敷给药治疗能够解关节组织的短缩僵硬,显著降低屈膝张力,增加伸膝力,恢复和改善屈伸膝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能力,使其力/张力比例趋于平衡,增强群间的协调控制能力,有效降低膝关节屈曲挛缩程度。

  • 标签: 废用综合征 关节挛缩 松筋护理训练 松筋膏 肌力 肌张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甲状腺手术中追加药物对术中神经监测的影响,为甲状腺手术神经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同一外科医师团队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监测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药物药物,均由资深麻醉医师完成神经监测气管插管。手术开始后待暴露迷走神经时,采用NIM-Response 3.0神经电监测仪监测,以3 mA电流刺激迷走神经,待有持续稳定电信号后,A组患者嘱麻醉医师加深麻醉,不追加药物;B组患者开始给予顺式阿曲库铵微量泵持续泵入直至手术结束,其他麻醉药物维持原量。记录两组患者迷走神经和喉返神经电信号各时间段相应值;术中体动及呛管次数、术中血压、心率波动、苏醒延迟、恶心呕吐及颈部僵硬不适等并发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χ2检验。结果A组患者术中5例出现呛管体动,B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3,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能实时监测神经电信号,两组振幅分别为A组(355±125)、(482±136)、(580±156) μV,B组(382±132)、(468±118)、(620±163) 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5、0.326、0.596,P>0.05);B组患者较A组术中心率、血压更加平稳,术后恶心呕吐、颈部僵硬不适感、苏醒延迟等并发症相对较少,分别为A组6、5、2例,B组3、2、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6、1.409、0,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小剂量持续泵入药物对术中神经监测无明显影响,更有利于手术的安全进行及患者术后的康复。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肌松药物 神经监测 顺式阿曲库铵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罗库溴铵作用的药理学特点、用药剂量以及不同方式对罗库溴铵作用的影响进行相关阐述,希望能够为日后在临床中的工作提供帮助。

  • 标签: 不同输注方式 罗库溴铵 肌松作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横解术(TAR)在巨大腹壁疝修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72例巨大腹壁疝病人临床资料;男47例,女25例;中位年龄为56岁,年龄范围为29~79岁。病人选择TAR行腹壁缺损修补,同时使用聚丙烯补片行腹膜前-后间隙加强修补。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3)疝相关生命质量情况。采取门诊及电话方式随访,于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各随访1次,了解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72例巨大腹壁疝病人均施行TAR顺利完成腹壁缺损修补,同时使用聚丙烯补片行腹膜前-后间隙加强修补。72例病人手术时间为(105±46)min,术中出血量为(55±15)mL,补片大小为(680±225)cm2。(2)术后并发症情况:72例病人术后随访12~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术后1周7例病人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发生血清肿,大小为(460±130)mm2,予以随诊观察;术后6个月上述病人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血清肿全部吸收。72例病人中,2例术后发生肠梗阻,考虑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于术后2周好转。随访期间72例病人均无手术部位感染、肠瘘及疝复发。(3)疝相关生命质量情况:72例病人术前、术后12个月疝相关生命质量调查评分分别为(40±12)分、(73±17)分,病人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27,P<0.05)。结论TAR应用于巨大腹壁疝修补术中安全、有效,能够改善病人疝相关生命质量。

  • 标签: 腹壁 巨大 腹横肌松解术 后组织结构分离技术 腹壁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更葡糖钠拮抗肥胖患者残余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减重手术肥胖患者16例,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25 kg/m2。根据肥胖程度分为2组(n=8):O组,25 kg/m2≤BMI<40 kg/m2;M组,BMI≥40 kg/m2。2组麻醉诱导及术中维持均以闭环注射系统静脉给予维库溴铵,维持中度水平。术毕停止给药,监测T2自然恢复时根据患者校正体重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记录恢复时间和术后3 h残余发生情况;于舒更葡糖钠给药后2、3、5、10、15、20、30、60、120、240、360和480 min时收集动脉血标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检测血浆舒更葡糖钠浓度,使用PKSolver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2组患者均未见残余的发生,患者血浆舒更葡糖钠药代动力学均适用线性非房室模型。与O组比较,M组表观清除率增加(P<0.05),其余药代动力学参数、恢复时间和不同时点血浆舒更葡糖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更葡糖钠拮抗肥胖患者术后残余的药代动力学符合线性非房室模型,病态肥胖患者舒更葡糖钠的清除率更高。

  • 标签: 舒更葡糖钠 麻醉苏醒延迟 肌松驰 肥胖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盆底筋膜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保健院中随机选择50例产后盆底筋膜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入院,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仅接受盆底训练,实验组则选择电刺激与手法按摩联合的方式展开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探讨。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VAS评分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电刺激 手法松解 雷火灸 盆底肌筋膜疼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科手术中顺阿曲库铵维持深度的静脉输注剂量。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胸科手术患者,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入室后连接监测仪,完成定标、麻醉诱导后,术中恒速静脉输注顺阿曲库铵维持深度[强直刺激后计数(PTC)≤5]。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第1例输注速率为0.12 mg·kg-1·h-1,若术中PTC持续为0或维持PTC≤5,则下一例输注速率递减0.01 mg·kg-1·h-1;直至第n例患者术中出现PTC>5,将第n例和第n-1例剂量的均数作为初始剂量,以0.005 mg·kg-1·h-1为梯度进行上下调整,以得到6次剂量骑跨,计算6个剂量的中位数为顺阿曲库铵维持95%的患者深度的有效剂量(ED95)。结果共22例患者完成本试验。静脉输注顺阿曲库铵维持深度的ED95为0.108 mg·kg-1·h-1(95%可信区间0.105~0.125 mg·kg-1·h-1)。结论胸科手术中静脉输注顺阿曲库铵维持深度的剂量为0.108 mg·kg-1·h-1。

  • 标签: 输注,静脉内 胸外科手术 顺阿曲库铵 深度肌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舒更葡糖钠拮抗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残余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65~85岁,性别不限,BMI 20~26 kg/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舒更葡糖钠组(S组)和新斯的明组(N组)。术中静脉输注罗库溴铵0.3~0.6 mg·kg-1·h-1,采用Veryark-TOF监测仪监测,维持TOF比值=0且强直刺激后计数1或2。关闭腹膜时停用罗库溴铵。术后送入PACU,待监测T2出现时S组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N组静脉注射新斯的明0.03 mg/kg +阿托品0.015 mg/kg。待患者意识及自主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分别于麻醉前(T1)、气管拔管后5和30 min(T2,3)时,抽取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和PaCO2,并于上述时点采用超声测量膈吸气末厚度、呼气末厚度和膈运动幅度,计算膈厚度比率。记录T2出现时间、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气管拔管后30 min内残余(TOF比值<0.9)、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情况。结果与N组比较,S组T2,3时PaO2升高,PaCO2降低,T2时膈运动幅度和膈厚度比率升高,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气管拔管后残余、低氧血症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T2出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更葡糖钠可快速有效地拮抗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残余,有利于术后早期恢复。

  • 标签: 麻醉苏醒延迟 肌松驰 腹腔镜检查 老年人 舒更葡糖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联合综合康复在卒中后张力增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卒中后张力增高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行药物联合以物理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张力、运动评分。结果观察组上下肢张力总有效率为93.75%(45/48),对照组为70.83%(34/4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649,P=0.003)。观察组上、下肢痉挛改善优良率分别为89.58%(43/48)、93.75%(45/4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4.892、12.379,均P<0.05)。观察组上、下肢张力评分分别为(1.1±0.4)分、(0.8±0.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6±0.3)分、(0.5±0.1)分(t=6.928、6.573,均P<0.001)。观察组运动评分为(68.54±26.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8±19.33)分(t=4.442,P<0.001)。结论药物联合综合康复在卒中后张力增高患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卒中 肌张力失调 张力障碍 痉挛 药物疗法 物理疗法 康复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竖脊平面阻滞(ESPB)与腰方阻滞(QLB)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阿片类药物的节俭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共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40~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体质量指数(BMI)18~30 kg/m2,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组和Q组,每组30例。术前30 min,E组和Q组分别行超声引导下ESPB和QLB,均以0.33%的罗哌卡因25 ml行神经阻滞。常规麻醉诱导后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毕患者使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进行术后镇痛。统计分析两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时间、术中瑞芬太尼总用量和术后2、4、6、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舒芬太尼用量及PCIA泵的按压次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皮下血肿、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E组比较,Q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较短[(6.5±1.5)min比(8.2±2.4)min](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较少[(1.0±0.1)mg比(1.2±0.2)mg](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PCIA的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皮下血肿、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等。结论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中,超声引导下QLB较ESPB的术中镇痛效果更佳,有明显的阿片类药物节俭作用。

  • 标签: 超声 神经阻滞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痉挛治疗仪联合盐酸乙哌立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20年03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痉挛治疗仪联合盐酸乙哌立片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的上肢痉挛情况、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张力评分与对照组患者对比明显较低(P

  • 标签: 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 盐酸乙哌立松 痉挛肌治疗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源性头痛眩晕应用针刀解椎枕与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颈源性头痛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以及传统推拿方式治疗,给予观察组针刀解椎枕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颈椎功能评定。随访记录各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P

  • 标签: 颈源性头痛眩晕 针刀松解椎枕肌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阔瓣在电烧伤后肩周力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20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3例伴有肩周严重损伤的电烧伤患者,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19~55岁,对其进行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受伤肢体为左上肢8例、右上肢5例,均为Ⅲ~Ⅳ度焦痂创面,其中伴有肱二头缺损6例、三角缺损3例、肱三头缺损2例、肩周多条肌肉复合缺损2例。手术分2个阶段进行,Ⅰ期行肩周电烧伤创面清创探查,在保证全身状况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局部组织、保存肢体。最后1次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0 cm×6 cm~40 cm×15 cm,肌肉缺损面积为8 cm×4 cm~19 cm×12 cm,7例患者伴有肱骨外露。Ⅱ期根据残留肢体缺损程度,采用背阔瓣行肩周力重建,背阔瓣切取面积为15 cm×6 cm~20 cm×18 cm,剩余创面采用自体头部刃厚皮修复,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观察术后瓣成活和创面封闭情况及随访时供受区外观。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参照肩关节简明测试评分系统,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肩部外观及功能恢复的满意度。结果术后13例患者肩周瓣全部成活;2例患者皮片移植区域残余创面,其中1例患者经换药处理后愈合,1例患者换药后再次行自体头部刃厚皮移植后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患者肩周瓣外形饱满、不臃肿,修复区域萎缩性瘢痕质地柔软,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接近。瓣供区遗留线性缝合瘢痕,不影响整体外观。末次随访时,肩关节主动外展活动度60~90°,上举120~180°,力恢复Ⅳ级以上8例、Ⅲ级5例;肩关节功能评定为优8例、良5例;10例患者对肩周外观及功能恢复非常满意,3例患者对肩周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背阔瓣的应用为肩周电烧伤后力重建提供了一种较佳选择,术区外形好,上肢功能预后较佳。

  • 标签: 烧伤,电 肩周 肌力重建 背阔肌肌瓣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