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经多普勒超声(TCD)联合应用对无症状性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CDFI和TCD常规检测,并经颈脑血管造影(DSA)检测证实;将CDFI、TCD及两者综合结合分别与DS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SA结果显示ICA重度狭窄50支,闭塞16支,阴性32支。CDFI、TCD及综合结果与DSA符合分别为87支、83支和97支;特异性分别为85.80%、76.11%、和100%;准确率分别为87.88%、84.69%、98.98%;两者的综合结果明显提高了准确率。结论CDFI和TCD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无症状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颅多谱勒超声联合应用 颈内动脉狭窄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境内动脉狭窄的血压变化情况和其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从本院自2017年1月—2018年收治的老年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中选择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血压变化规律。结果对照组在各个时间段的血压都要低于观察组,在非杓型节律上,观察组明显要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结论和健康机体相比,老年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在血压上是比较高的,且非杓型节律明显要高于健康机体,故而脑卒中的发生几率也比较高。

  • 标签: 老年 血压变化规律 脑卒中 颈内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内未破裂动脉瘤病人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例颈动脉狭窄合并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啊,并根据随机数表随机平均成A组和B组,每组10例。A组行血管成形术,B组在此基础上行动脉瘤夹闭,电话或者门诊随访,对比治疗疗效。结果A组出现,统计两组患者出现再狭窄、出血以及死亡的人数均多于B组。结论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采用血管成形术联合动脉瘤夹闭术效果更佳,推荐使用。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血管成形术 动脉瘤夹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预防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50例拟行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均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给予常规术后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4d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NIHSS评分明显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平均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预防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降低其发生率。

  • 标签: 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心理医生
  • 简介:目的:在无症状人群中评估9p21位点多态性与内、动脉狭窄的关联。方法:纳入889例无卒中史高血压患者,收集一般资料,检测血、尿样本并提取全血DNA。采用CT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评估内、动脉狭窄。选取位于9p21的位点rs1333049和rs2383207进行分型。结果:纳入人群中46.2%内、动脉狭窄,21.4%仅狭窄,15.4%仅狭窄,17.0%内、共存狭窄。所选位点在校正多重危险因素后与内、共存狭窄显著相关(P=0.011和0.017);rs2383207-A等位基因携带显著与降低的狭窄程度相关(P=0.009),与较少的病变数目无关(P=0.063)。结论:9p21位点rs1333049和rs2383207与无症状内、共存动脉狭窄显著相关,可用于评估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水平。

  • 标签: 颅内、外动脉狭窄 9p21 缺血性脑卒中 遗传 关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经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应用价值,并总结硬化性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行TCD检查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施以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探讨其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特征。结果在120例患者中,有96例为单纯的动脉粥样硬化狭窄,15例为单纯的动脉粥样硬化狭窄,9例为合并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而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占比为87.5%(105/120),比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20.0%(24/120)明显偏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多普勒检测能够比较清晰的检查出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从而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且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比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率明显偏高。

  • 标签: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 硬化性狭窄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技术研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状态,评估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2014年6月-2015年9月经DSA诊断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或闭塞患者137例,根据是否出现与责任血管相关的脑缺血症状和(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分为症状性狭窄组98例和无症状性狭窄组39例,收集所有患者DSA检查结果,记录患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将患者侧支循环状态按以下情况进行分类:(1)侧支循环开放数量:分为未出现侧支和出现侧支组;根据侧支出现数量多少,分为出现侧支数〈2和出现侧支数≥2两组。(2)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前交通动脉(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ACoA),后交通动脉(pos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PCoA),眼动脉(ophthalmicartery,OA),软脑膜吻合支(leptomeningealanastomoses,LMA)。(3)组合侧支开放情况:组合侧支按两种分类,一种根据Willis环开放情况,一种根据是否出现二级侧支循环,分析组合侧支循环状态与两组间的关系。结果共137例患者,年龄范围34-82岁,平均(59.7±10.5)岁,其中男性97例(70.8%),所有患者出现侧支循环者94例(68.6%),出现功能完整Willis环、ACoA、PCoA、OA、LMA的概率分别为14.6%、58.5%、46.8%、43.6%、48.9%。无症状组39例,33例(84.6%)侧支循环开放;症状组98例,61例(62.2%)侧支循环开放,无症状组侧支开放率显著高于症状组[84.6%vs62.2%,P=0.011,优势比(oddsratio,OR)=3.336],无症状组侧支数量≥2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症状组(64.1%vs38.3%,P=0.007,OR=2.820),无症状组功能完整Willis环者显著高于症状组(36.4%vs13.1%,P=0.009,OR=3.786)。结论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时,侧支循环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无症状�

  • 标签: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闭塞 侧支循环 WILLIS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型动脉瘤手术的术中护理规范,预防动脉瘤破裂,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高流量内外血管搭桥治疗复杂型动脉瘤的护理方法,包括麻醉前、麻醉诱导期、术中护理流程及规范性的操作,总结预防动脉瘤破裂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麻醉手术过程中55例手术患者均为发生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情况,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评估,完善的术前准备,麻醉诱导期、维持期、手术过程中重点时段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桥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对老年重度内前循环动脉狭窄使用血管内介入和单纯药物治疗的具体效果和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老年重度内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56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28例,1组为对照组,使用单纯药物治疗;2组为观察组,使用血管内介入。比较两组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动脉狭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2.86%和67.8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重度内前循环动脉狭窄使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延缓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时间,在临床上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 标签: 血管内介入 老年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 单纯药物治疗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1岁,主因"左侧头部疼痛、左眼视物不清6天"于2015年10月15日入院。患者于6天前与人争执时突然出现左侧头部疼痛及左眼视力下降。自诉头痛从左侧面颊下部逐渐上移至左侧头顶,后固定在左眼球,持续性钝痛,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不灵活,无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无胸闷、心慌、气短等症,未及时就诊。

  • 标签: 颈内动脉夹层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缺血性视网膜病变 眼缺血综合征
  • 简介:患者女,79岁。因“突发言语不清,左侧肢体乏力2d”门诊拟“急性脑梗死”收住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自述服药控制良好;无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查体:神志清楚,血压160/71mmHg(1mmHg=0.133kPa),心率78次/分,律齐;眼球活动正常,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右歪斜,伸舌偏左,颈软,左侧肌力4级、右侧肌力5级,病理征未引出,深浅感觉未见明显异常,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5分,洼田饮水试验4级。

  • 标签: 颈内动脉 咽后 CT血管造影 遗传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判断TCD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狭窄方面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检查的患者分别采用TCD与CAT检查,根据二者检查结果对比确定TCD诊断准确性。结果TCD的诊断准确率在不同类型动脉狭窄患者中均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同时能够有效弥补部分CAT检查的不足。结论TCD检查能够较好地判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狭窄病情。

  • 标签: TCD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狭窄 准确性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腺瘤内动脉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鼻衄和垂体卒中发病的完全包埋在垂体腺瘤内的颈内动脉瘤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术前CT、MRI诊断垂体腺瘤合并卒中,术前MRA检查未发现合并瘤内动脉瘤。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出现大出血后行DSA检查才明确诊断,行颈内动脉闭塞动脉瘤孤立术,术后行药物治疗和?刀治疗,14个月随访,病人生活和工作能力良好。结论对于鼻衄和垂体卒中发病的垂体腺瘤,术前一定要做血管造影检查排除合并动脉瘤,以免术中出现致命的大出血。

  • 标签: 颈内动脉动脉瘤 垂体腺瘤 鼻衄 垂体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内动脉剥脱术的围手术期血压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颈内动脉剥脱术患者(2016年1月17日到2017年3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血压管理),各40例,对比2组患者血压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颈内动脉剥脱术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内动脉剥脱术患者护理满意度数据为(97.50%),优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情况,P<0.05。结论对颈内动脉剥脱术患者采取围手术期血压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水平,且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值得研究。

  • 标签: 颈内动脉剥脱术 围手术期 血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支架成型术的护理与观察要点。方法选取2016年的1月~2017年的10月在我院接受颈内动脉支架成型术治疗的31例病患,给予入组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及观察。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本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SAS、SDS量表评分低于接受护理前,接受护理前后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做好颈内动脉支架成型术的护理与观察工作,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能够提高手术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颈内动脉支架成型 护理 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并反思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急诊夹闭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22例行急诊开颅手术治疗的血泡样动脉瘤,观察动脉瘤影像特征、各种治疗尝试以及预后情况。其中13例(59.1%)见瘤壁菲薄,瘤颈-载瘤动脉壁交界处呈明显"断续样"色泽变化;一次性夹闭成功10例,其余12例均出现瘤颈撕裂,重新夹闭成功1例但滑脱失败,包裹载瘤动脉成功3例,急性期孤立载瘤动脉并搭桥2例,术后均有1例造影通畅,其余单纯孤立载瘤动脉7例。结果本组治愈9例,残疾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9例。结论血泡样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急诊夹闭手术要慎重,不得已手术时需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瘤颈-载瘤动脉交界处色泽、质地变化,判断夹闭后是否出现瘤颈、瘤体完全撕脱;有条件时待脑肿胀消退后,首选密罗网支架治疗,无法实施介入治疗时必须备好内外高流量搭桥准备。

  • 标签: 血泡样动脉瘤 动脉瘤夹闭 颅内外搭桥 血流重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当地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50例肾动脉狭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肾动脉PSV、RI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肾动脉内经低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指标方面通过高血压、血管杂音等症状判断肾动脉狭窄阳性值90.3%,阴性预测值为90.2%。结论血压、血管杂音在判断肾动脉在中老年患者鉴定肾动脉狭窄上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肾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血流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威远县人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01月至2017年06月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表现的89例后交通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其中10例发生术中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破裂的原因及术中处理方法。结果10例(11.23%)患者中动脉瘤分离前期破例2例(20%),分离动脉瘤时破裂6例(60%),夹闭时破裂2例(20%),术中动脉瘤破裂均得以妥善处理,患者术后6月GOS5分6例,GOS4分2例,GOS3分2例,GOS2分1例。结论造成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因素较多。术前充分评估,娴熟显微手术操作技巧,良好显露,临时阻断是术中破裂的保护因素。尽快吸尽积血保持术野清洁干净,分清载瘤动脉动脉瘤瘤颈及周围分支血管、针对动脉瘤破裂原因及时夹闭动脉瘤是控制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后交通动脉瘤 术中破裂 临时阻断技术 显微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