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炎性病超声造影(CEUS)误诊的原因,以提高CEUS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04年3月—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68例肝脏局灶性炎性病患者的CEUS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肝脏局灶性炎性病中,24例肝脓肿、5例炎性假瘤、2例肉芽肿、37例其他局灶性炎症,全部经病理证实。动脉期以高增强为主,占61.8%(42/68);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以低增强为主,占75.0%(51/68)、80.9%(55/68)。出现17例假阳性,包括肝细胞癌10例、肝转移瘤6例、恶性淋巴瘤1例。结论详细询问病史及CEUS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可提高CEUS诊断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准确率。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 超声造影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弥漫性病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甲状腺弥漫性病患者超声声像图,并与病理结果、生化检查结果对比,总结不同疾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超声结合生化检查、病理检查可准确诊断此类疾病。结论超声检查对弥漫性甲状腺病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是诊断本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 标签: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 桥本 甲亢 亚甲炎 单纯性甲状腺肿
  • 简介:摘要目的对42例肝脏局灶性病病例行影像学回顾性分析,总结MRI影像特征。方法42例(72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诊断、穿刺活检及随访等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病灶病例进行MRI扫描,先行平扫,再行三维增强扫描,最后录入工作站处理鉴别。结果42例患者临床经手术、病理诊断、穿刺活检及随访等共确诊肝脏病灶72个,采用MRI检测最终确诊(三维增强扫描)63个,确诊率87.5%,显著高于常规平扫的确诊率66.7%(48/72);病灶检出方面,三维增强扫描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纯平扫检出率;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I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三维增强扫描技术可进一步提高MRI对肝脏病变的检出率和确诊率。

  • 标签: MRI 肝脏局灶性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现在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由于其可针对大多数心脏占位性病的部位、大小、形态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成为目前最广泛用于心脏占位性病的检查手段,但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判断病变的组织学特性仍存在一定难度,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患者预后存在局限性。而超声造影能够较准确地判断心脏占位性病的性质,为心脏占位性病的诊断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对45例心脏占位性病确诊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并评价心脏超声造影诊断心脏占位性病的价值。

  • 标签: 心脏占位性病变 超声造影诊断 价值 经胸超声心动图 超声造影检查 确诊患者
  • 简介:摘要右心房肿块性病并不常见,其中主要包括心脏肿瘤性病及非肿瘤性质病变。超声心动图对于发现右心房肿块性病及初步判断肿块的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目前超声心动图对右心房肿块性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右心房肿块 超声心动图 心脏肿瘤 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占位性病的CT表现,提高甲状腺占位性病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我院52例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CT诊断中的扫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52例甲状腺占位性病患者中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20例、甲状腺癌患者15例、甲状腺腺瘤患者10例以及甲状腺囊肿7例。结论通过分析不同患者的CT表现,可以有效地鉴别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占位性病,有助临床治疗提出合适的方案。CT诊断在甲状腺占位性病的鉴别分析起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影像学诊断 甲状腺癌 甲状腺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ESD)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 2019年 4月 -2020年 4月,我院收治的 60例实施 ESD治疗的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患者 50例,将其随机的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各 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实施 ESD专项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0例患者通过 ESD术完整、彻底的剥离病变,手术顺利,手术效果比较明显,经过护理之后,患者恢复效果理想,均在手术后 5-7天出院,对照组 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出血, 3例患者出现胃肠减压管脱落,实验组患者没有术后大出血以及胃肠减压管脱落的情况。结论:对实施 ESD术治疗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患者应用专项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缩短手术周期,避免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上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ESD 上消化道 隆起性病变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第5版正式出版,其中胃黏膜上皮肿瘤性病病理诊断相关的一些概念、名称和病变类型有新的变化。本文简要介绍胃癌的前驱病变、癌前病变、异型增生相关概念和类型的一些更新以及病理诊断标准,并和日本胃癌取材规约(第15版)相比较,提出目前胃黏膜肿瘤性病病理诊断的实际问题和对策。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胃癌 异型增生 病理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腔镜治疗宫腔良性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1月间接收的41例宫腔良性病的患者,对患者进行分析后,均采用宫腔镜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本次手术,且经过1次手术全部切除;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访问,未发现明显并发症,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宫腔镜治疗宫腔良性病能够对准确定位,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并且避免过多并发症出现,促进患者较快恢复,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宫腔镜 宫腔良性病变 临床效果
  • 简介:起源于腹膜后间隙内且在该区域主要脏器之外的腹膜后囊性肿块并不常见,但是随着CT在评价腹部及腹膜后病变方面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腹膜后囊性病的检出率。由于腹膜后囊性肿块发生的原因不同。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也各异,故对肿块之间显示出来的不同特征进行区分非常重要。由于在各种不同腹膜后囊性肿块间可显示出某些相似的征象,导致在鉴别诊断中涉及一系列不同疾病。这些病变分为肿瘤性(囊性淋巴血管瘤、黏液囊腺瘤、囊性畸胎瘤、囊性间质瘤、mullerian囊肿、表皮样囊肿、尾肠囊肿、支气管源性囊肿、实性肿瘤的囊性变、腹膜后假黏液瘤、肛周黏液癌)及非肿瘤性病(胰腺假囊肿、非胰腺假囊肿、囊性淋巴管瘤、尿性囊肿及血肿)。若熟悉某些特征性的放射学表现,结合临床信息,就能对病变作出正确诊断。本文就腹膜后囊性肿块的CT表现、临床特征及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介绍。

  • 标签: 腹膜后 囊性病变 临床 病理 CT表现
  • 简介:目的: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肾囊性病的远期疗效。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介入穿刺治疗肾囊性病的穿刺要点。方法:对387例良性肾囊性病(其中单纯性肾囊肿291例、多囊肾96例),其中男229例,女158例,年龄11岁~91岁,平均48.6岁。囊肿直径最大143mm×129mm,最小32mm×30mm。对387例良性肾囊性病采用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穿刺硬化治疗,对直径〉80mm及囊内感染者治疗后保留导管持续引流。结果:单纯性肾囊肿中77例治疗后随访2年,214例随访6个月,266例囊肿完全消失、无复发;25例治疗后囊肿直径小于30mm,随访期内囊肿无明显增大。96例接受穿刺抽液硬化治疗多囊肾患者,治疗后随访6~24个月,肾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或未继续恶化者70例,26例患者肾功能进行性下降。结论:实时超声引导可提高穿刺治疗肾囊肿的准确性,该法简便易行、创伤小、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肾囊肿 超声 介入治疗 硬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MR诊断卵巢囊性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良性卵巢病变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疾病均由临床病理确诊,对所选患者均进行MR诊断和病理学诊断,对比结果分析。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30例患者均为良性卵巢病变。MR诊断出现一例误诊,误诊率3.33%,诊断准确率为96.67%,与病理学诊断对比分析,组间差异卡方值等于1.0169,P值等于0.3132>0.05,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研究表明MR诊断方法运用于卵巢囊性病上诊断符合率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MR诊断 卵巢囊性病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甲状腺占位性病使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的5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的病患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对50例病患使用两种超声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对照组使用灰阶超声进行诊断,观察组使用改成实时应变成像,实时应变成像也叫超声弹性成像进行诊断。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病患的诊断准确率,即甲状腺癌、甲状腺肿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诊断率比观察组低,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满意度比观察组低,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状腺占位性病病患病变的诊断,使用实时超声诊断的效果比灰阶灰阶诊断的效果更好,诊断率更高,对病患的病情判断有更大的价值,也是病患更偏爱的诊断方式,值得继续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诊断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病的磁共振成像(MRI)误诊原因,同时探讨理想的乳腺病变辅助诊断指标。方法:回顾分析14例乳腺疾病漏诊、误诊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其MRI表现,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MRI扫描序列包括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弥散加权成像(DWI)f选用b值为1000s/mm^2)及乳腺动态增强(DCE)成像序列(VIBRANT)。结果:11例患者的乳腺良性病被误诊为恶性病,其中最终病理诊断为乳腺腺病者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纤维腺瘤2例。该11例中,10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1.01×10^-3mm^2/s,1例ADC值〈1.01×10^-3mm^2/s。3例患者的恶性病被误诊为良性病灶,其ADC值均〈1.01×10^-3mm^2/s。结论:部分乳腺良、恶性病的形态学和动力学MRI表现存在重叠,易造成误诊,而DWI在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中有较大优势。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遵循数字随机性的原则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疑似甲状腺占位性病诊断检查的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此次临床实验的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超声诊断,对比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准,统计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临床准确率。结果超声诊断发现72例良恶性病,其中66例良性病、6例恶性病,手术病理诊断发现75例良恶性病,其中良性病68例、恶性病7例。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有2例良性病漏诊、1例恶性病漏诊。即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的临床准确率达到96%,总体准确性较高,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超声诊断操作方便,对患者不存在辐射和创伤损害,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作进一步的技术推广。

  • 标签: 超声诊断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手术病理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鞍区占位性病的影像学特点,以期提高儿童鞍区占位性病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儿童鞍区占位性病CT及MRI的影像表现,以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颅咽管瘤7例(41.2%),生殖细胞瘤4例(23.5%),胶质瘤3例(17.6%),垂体腺瘤、下丘脑错构瘤及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各1例(各5.8%)。结论儿童鞍区占位性病种类繁多,主要检查手段为CT及MRI,根据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多数能作出明确诊断。

  • 标签: 鞍区占位 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诊断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