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影像学和脑电图对儿童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对照及意义.方法:对65例缺氧缺血性患儿作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结果:脑电图正常6例(9.23%),轻度异常13例(22.03%),中度异常37例(61.03%),重度异常9例(16.94%),脑电图异常率为90.77%.脑电图异常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增多和局限性癎性放电.影像学异常44例,异常率为67.69%.结论:影像学和脑电图检查对儿童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及治疗有一定帮助.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脑电图 影像学 脑电图检查 检查结果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晕厥患者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十六导联动态脑电图分析仪连续监测24小时脑电活动。结果:242例晕厥发作患者AEEG结果示:28例为正常脑电图,95例为轻度异常脑电图,97例为中度异常脑电图,22例为重度异常脑电图,、重度异常脑电图异常率为49.2%。而REEG结果示:191例为正常脑电图,38例为轻度异常脑电图,13例为轻-中度异常脑电图,有异常表现者51例,异常率为21.1%。结论:AEEG较REEG在对脑源性晕厥患者中有明显优势,对临床诊疗有很大价值。

  • 标签: 晕厥 动态脑电图(AEEG) 常规脑电图(REEG)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图(EEG)检查在病毒性脑炎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对250例病毒性脑炎病人进行EEG检查及跟踪观察。结果:250例患者EEG诊断界限28例,轻度异常58例,中度异常128例,重度异常40例。EEG大多为弥慢性异常。其中有44例在弥漫性异常基础上出现局灶性改变,临床伴有抽风发作者EEG出现尖波,棘波,尖棘慢综合波等改变(异常率占90.40%)与其他文献报道相符合。结论:EEG检查对病毒性脑炎诊断治疗及病情转归,是不可缺少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 标签: 脑电图 发热 病毒性脑炎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婴儿痉挛症诊断和判断病情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确诊为婴儿痉挛症临床资料和脑电图,头颅CT、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电图异常26例(100%),16例符合典型高峰失律,3例符合变异型高峰失律,7例为异常脑电图表现。16例脑CT异常,4例头颅MRI异常,6例隐源性IS脑CT和MRI检查均正常。结论:脑电图可作为婴儿痉挛症早期诊断和判断病情、预后重要依据。

  • 标签: 婴儿痉挛症 脑电图 高峰失律
  • 简介:桃仁为常用活血化淤要药,祖国医学文献记载有活血化淤,润燥滑肠功效。四川扁桃P.tangutica(Batal)Koehne为非药典品种,尚未见其实验研究报导,本文以药典品种桃为对照,进行了对离体兔耳血管作用,抗炎作用,对小白鼠出血、凝血时间影响及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活血化淤 凝血时间 急性毒性试验 兔耳 润燥滑肠 四川扁桃
  • 简介:本文测定了培氟沙星抗菌谱,临床分离菌株敏感性,小鼠感染金葡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或肺炎杆菌保护作用,急性毒性和致畸胎试验。其结果表明,培氟沙星抗菌谱广和抗菌活性较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活性与诺氟沙星相似,明显比氟哌酯和吡哌酸强;对临床分离金葡菌活性,本品与诺氟沙星和依诺沙星相似,明显强于氟哌酯,吡

  • 标签: 培氟沙星 依诺沙星 临床分离菌株 抗菌活性 阳性细菌 急性毒性
  • 简介:慢性淋病多因急性淋菌性尿道炎或身体虚弱始发感染而致.慢性淋病多为前后尿道炎同时发生,因此临床表现各异.以尿道炎为主者,尿道口轻度骚痒或灼热,展起尿道口有少量浆液痂封口,挤之有少量脓液滴出,尿液清晰或浑浊,有丝状物,排尿次数增加,并发前列腺炎者,单侧或双侧阴囊轻度红肿疼痛,体检时,附睾处轻度触痛和肿胀,精索粗硬.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男性 慢性淋病
  • 简介:竹蚜(OregmatatakellaTakallaihi)又名“竹佛子”、“竹虱”,在民间作为抗哮喘单味偏方。实验证明:竹蚜对家兔气管平滑肌和十二指肠平滑肌有非常明显舒张作用,能降低和缓解Ach作用效果(降级66.34%);对气管平滑肌也能够降低Ach作用35.97%,对哺乳类动物有较明显降压作用,对蛙心有明显抑制效果。

  • 标签: 竹蚜 气管平滑肌 竹佛子 竹虱 舒张作用 降压作用
  • 简介:在脑电图领域,对于各种异常脑电现象,可概括分为两种:其中一种称为阵发性异常,这属于短暂病理性放电(discharge,或称发作波),很可能与大脑皮层兴奋性异常增高有关;而另一种称为背景活动异常,包括慢波增多、懒波现象和局部低振幅等,它反映了大脑功能损伤区域及异常程度。再从空间分布上看,异常脑电活动可局限于某一较小区域,但也可以呈广泛分布。

  • 标签: 脑电图 广泛性异常 脑功能损伤 异常增高 大脑皮层 空间分布
  • 简介:多种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是引起β-内酰胺抗生素失活主要原因。克服这种作用手段有两个:(1)使用对β-内酰胺酶氢解作用稳定β-内酰胺类抗生素。(2)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具有使β-内酰胺酶失活酶抑制剂联合用药。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他唑巴坦已成功应用于临床。自从Woodward报道了青霉烯核化学和生物特性以来,

  • 标签: Β-内酰胺酶 酶抑制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舒巴坦 联合用药 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肌营养不良肌患者神经电生理改变.方法:对16例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常规肌电图(EMG)、神经电图(ENOG)检测,EMG检测四肢近端肌肉及腓肠肌等,观察静息状态时自发电位,测定运动单位电位(MUP)时限、波幅、大力收缩时募集相.测定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CV、SCV)及动作电位末端潜伏期(ML)诱发电位波幅.结果:本组资料显示所检肌时限异常率占82%,波幅降低率占72%,大力收缩早募集占60%.结论:肌电图检测可以对肌营养不良和脊肌萎缩症提供很好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

  • 标签: 肌营养不良征 肌电图 神经电生理 神经电图
  • 简介:本文对10例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进行了脑电图检查,全部呈现弥漫性θ或δ活动,一例并对比了睡眠及醒觉时脑电图变化,全部10例均未见局灶性异常,作者认为临床上不能单独依靠脑电图来确诊持续性植物状态,但脑电图动态观察对于判断预后有一定作用。

  • 标签: 持续性植物状态 脑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晕厥患者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对118例以晕厥为主诉门诊及住院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118例晕厥患者动态心电图异常者91例(58.5%),检查过程无一例发生晕厥,69例有黑矇症状者,对应时间段动态心电图捕捉到严重心律失常。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与晕厥有关心律失常,但检查阴性不能完全排除心源性晕厥,对临床怀疑心源性晕厥患者应反复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晕厥 诊断
  • 简介:目的:设计一种数字化老年视觉评估系统。方法:该系统由VC++和计算机视觉库OpenCV设计开发完成,数据库采用MicrosoftSQL2005。结果:该系统包括中央视野、色觉和实物辨别能力三大评估平台,以及系统维护和数据存储和查询等功能。结论:该系统能够对老年人视觉进行较精准评估,可以为老年眼部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良好技术支持。

  • 标签: 数字化 视觉评估 眼部疾病
  • 简介:本文根据1986年4月对369名七岁以内儿童进行膳食调查、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了解儿童营养状况,为预防缺铁性贫血研究提供参考。调查对象为4个月~66/12岁儿童。1岁以内是城市散居婴儿,1岁以上是托幼机构儿童。实验室检查项目有总蛋

  • 标签: 铁营养状况 膳食调查 托幼机构 隐性缺铁 营养情况 调查对象
  • 简介:目的:分析肺栓塞患者早期心电图,讨论肺栓塞心电图诊断要点。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56例肺栓塞患者,均经肺动脉CT或肺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变化。结果:心电图异常改变者53例(94.6%),其中S_ⅠQ_ⅢT_Ⅲ21例(39.6%),avR导联R波增高42例(79.2%),ST段压低26例(49.1%),右胸导联ST段抬高28例(52.8%),T波改变32例(60.4%),右束支传导阻滞12例(22.6%)。结论:肺栓塞心电图改变是非特异性,但结合临床表现,观察心电图动态变化对诊断肺栓塞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肺栓塞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婴儿痉挛症脑电图(EEG)及临床发作特点,以及对临床诊断指导价值。方法:对53例婴儿痉挛症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测观察。结果:EEG典型高度失律77%,不典型高度失律23%,主要表现为弥漫性高波幅、不同步棘波、多棘尖—慢综合波群不规则混合间断或持续爆发—抑制反复出现,3~6周/秒无规律发放。结论:临床以短暂急剧强烈多发性肌强直性收缩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智能缺损和脑电图高度失律为特征,可以肯定脑电图是诊断婴儿痉挛症唯一可靠检测依据。

  • 标签: 婴儿痉挛症 脑电图 临床表现
  • 简介:IL-12(interleukin-12)在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之间起重要作用.IL-12缺乏,可增高机体对病原菌易感性;IL-12过度表达又会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因此对IL-12表达进行调节有助于改善许多疾病病理状态.

  • 标签: IL-12 表达调节 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 免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