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射频消融术(RFA)是近年发展迅速一种微创技术,逐渐应用于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研究已证实RFA对甲状腺结节治疗价值,常用于伴有症状或影响颈部美观甲状腺良性结节、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复发性甲状腺癌、原发性甲状腺癌、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等,但目前尚无统一规范和指南共识。文章介绍了RFA原理、基本技术,临床应用现况及手术适应证等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射频消融 适应证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6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EN和60例术后肠外营养(PN)对照研究,分析两种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患者主要生化指标、机体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防治情况影响。结果EN组EN支持1周后,血清白蛋白(ALB)升高显著,肠道功能恢复提前,对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治疗,EN组有明显优势。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EN安全、可行、有效,对患者术后体力恢复和术后并发症治疗有较好作用。

  • 标签: 食管癌 手术 十二指肠营养管 早期肠内营养
  • 简介:肝癌现代治疗仍然是采取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模式,尤其是诸如冷冻、微波、激光及射频等微创手术介入,使得肝癌治疗有了更多选择。其中,射频消融技术(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由于设备及方法上改进,已成为比较效有肿瘤局部治疗手段之一。该项技术于1999年获得FAD

  • 标签: 肝癌 治疗 射频消融 适应症 禁忌症 射频消融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螺旋型鼻肠管肠内营养是否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及防治并发症。方法376例食管癌患者术中置螺旋型鼻肠管,术后48h予以早期肠内营养(EN);术前、术后监测患者血色素、血浆白蛋白水平,统计胃肠道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应用螺旋型鼻肠管有一定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发生率,经改进方法后得以改善;患者术前、术后在血浆白蛋白、血色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型鼻肠管肠内营养可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

  • 标签: 螺旋型鼻肠管 食管癌 肠内营养
  • 简介:目的评价cT导向肺穿刺标本检测临床应用新价值。方法65例肺占位病例穿刺前未接受任何治疗,影像学诊断均不能排除肺癌。采用单排螺旋CT导向作病灶活检,所有标本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52例病理诊断为肺癌,其中26例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10例突变,其中腺癌8例,鳞癌1例,未分化癌1例。结论肺穿刺标本检测不仅能明确诊断肺癌,结合EGFR基因突变检测也为治疗提供了新选择,符合个体化治疗原则。

  • 标签: 肺癌 活检标本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突变 个体化
  • 简介: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是口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抑制剂新药,主要通过高度选择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其受体结合后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强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上市前一系列临床研究表明阿帕替尼具有一定客观有效性和明显生存获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耐受性良好,已于2014年10月17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管理监督总局(CFDA)批准作为国家1.1类新药上市,用于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上合理、有效地应用阿帕替尼,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组织了相关领域多学科专家学者,根据阿帕替尼上市前、后国内用药情况,参考其他抗血管生成抑制剂使用经验,共同讨论,多次修改,最终形成了本共识,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 标签: 阿帕替尼 晚期胃癌 靶向治疗 合理应用 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妇科肿瘤患者出院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妇科肿瘤出院患者,按照电话回访制度进行至少2次/月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3个月后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共回访出院患者200例,均对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给予了有效评价,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两次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均有明显改善,对医嘱依从性也明显提高。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作为延伸护理重要形式,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及指导治疗,还能维护良好护患关系,更有效实施心理护理与干预,提升护士健康教育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及减少医疗纠纷。

  • 标签: 妇科肿瘤 延伸护理 电话回访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研究良恶性胸腔积液中间期细胞遗传学方面的差异,以及FISH技术对此种差异鉴别能力.方法采用7号、8号人染色体着丝粒特异性探针对21例临床诊断明确患者胸腔积液(11例肿瘤患者,10例非肿瘤患者)进行FISH分析,计数超二倍体细胞比例,以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为对照来判定染色体数目的异常,并将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比较.结果在正常对照淋巴细胞,7、8号人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各出现2个杂交信号,肿瘤患者胸腔积液细胞7、8号人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拷贝数增多.在11例恶性胸腔积液,出现7、8号人染色体数目增多例数分别为8(72.7%)和9(81.8%),10例良性胸腔积液7、8号人染色体为正常二倍体各有9例(90.0%).结论7、8号人染色体超二倍体改变是肿瘤患者胸腔积液细胞主要特征,采用染色体着丝粒特异性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能够检测到胸腔积液标本超二倍体肿瘤细胞,并且具有较好性能.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 胸腔积液 超二倍体
  • 简介: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人类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以功能鉴定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成为基因组研究重点。基因表达分析是基因功能研究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erialanalysisofgeneexpression,SAGE)是一种可以直接对细胞基因表达进行定量检测实验技术。SAGE技术极具竞争力.不但能够获得特定细胞或组织基因表达谱全貌,而且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状态下表达谱来确定某一条件下细胞表达特定基因。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进展及其在神经肿瘤领域中应用

  • 标签: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 肿瘤
  • 简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胰腺及壶腹部周围良恶性肿瘤最重要术式。手术切除包括胰腺病变部分、部分胃及十二指肠、部分空肠、胆囊和胆总管在内器官组织,而后再将胰腺、胆总管和胃与空肠吻合重建。决定术后患者恢复情况主要因素是胰肠吻合。随着医疗技术进步,胰肠吻合术式也经过不断改良,各种不同手术方式相继出现,特点分明。该文就胰肠吻合历史变迁、各种术式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腺肿瘤 壶腹部肿瘤
  • 简介:目前,对于早期表浅、局限于肠壁直肠癌(T1、T2期),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而对进展期或不能手术切除直肠癌(T3、T4期),近年来采用新辅助放化疗(CRT),降期或病理完全缓解后手术治疗。手术前提是需要对原发病灶局部扩散、边缘累及、区域淋巴结转移及邻近器官受累情况,以及T分期、环周切缘、直肠系膜筋膜进行准确判断。MRI以其良好软组织分辨率、多参数、多方位等特点在直肠癌早期诊断及分期方面发挥了独特优势。该文就磁共振弥散加权、高分辨率成像和增强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 标签: 直肠肿瘤 肿瘤分期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高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50例肝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2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围手术期处理,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25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为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促进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肿瘤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围手术期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间置空肠储袋代胃术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面的优点,以减少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方法总结自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抚顺市中心医院76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传统Roux-en-Y消化道重建及Roux-en-Y+空肠储袋消化道重建术式并发症、Visick分级指数及营养指标等。结果应用连续间置空肠储袋代胃术行术后消化道重建32例病例术后恢复良好,与另外两组消化患者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术后1年Visick分级指数及营养指标较好。结论全胃切除术后连续空肠储袋代胃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比较理想消化道重建术式。

  • 标签: 胃癌全胃切除 消化道重建 连续间置空肠储袋代胃
  • 简介:目的评价藻酸盐敷料对结肠造口出血止血效果和总结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直肠癌及14例结肠癌术后有结肠造口出血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藻酸盐敷料,观察其止血效果并分析护理要点。结果40例患者术后造口出血于3日内停止,造口血运良好,术后10日顺利拆线。结论藻酸盐敷料应用于结肠造口出血,止血快且效果明显,并可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减少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结肠造口 护理 造口出血 藻酸盐敷料
  • 简介:目前肿瘤药物治疗仍主要依据各种用药指南和医生临床经验。同样病症不同患者使用相同药物后常表现出明显疗效差异,副作用亦千差万别,这一直是困扰临床用药并影响肿瘤治愈率重大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人类基因组研究飞速发展,人们期望药物基因组学应用能真正崛起解决这一难题。

  • 标签: 药物基因组学 研究平台 肿瘤 分子生物学技术 人类基因组 临床经验
  • 简介:肿瘤复发是影响胃癌和肠癌患者预后主要因素.胃癌和结直肠癌虽然同属消化道肿瘤,但术后复发形式明显不同.对胃癌来说,腹膜转移占40%~50%,肝转移占10%~15%,而结直肠癌则相反,肝转移占50%左右,两者预后也不一样,胃癌肝转移预后较差,结直肠癌肝转移则发展较慢[1-3].腹腔热灌注化疗(continuoushyperthermicperitonealperfusionchemotherapy,CHPPC)作为一种新兴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其在预防与治疗恶性肿瘤腹膜种植转移及其并发恶性腹水等方面的疗效得到越来越多认可[4-6].我院目前使用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由广州保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腹腔温度控制范围40~45℃,测温精度≤±0.1℃,控温精度≤±0.1℃,流量调节范围200~600ml/min连续可调,流量精度≤±5%.

  • 标签: 化疗治疗 应用腹腔 恶性肿瘤术
  • 简介:由于神经肿瘤解剖部位特殊性和复杂性,使神经肿瘤外科不同于其他肿瘤外科。首先,因为有颅骨限制,取得神经肿瘤病理标本比较困难,其次,神经外科最大特点是要尽量切除肿瘤而保留神经功能,所以影像学检查对于神经肿瘤定位定性诊断十分重要。近来得到迅速发展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能够在活体显示脑肿痫和白质纤维相互关系,对制定治疗计划很有帮助。虽然目前尚存在一定不足,但已经在神经外科领域显示了巨大应用价值。本文简单介绍了DTI基本原理.并回顾目前DTI在神经肿瘤专业方面的应用现状。

  • 标签: 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肿瘤 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nerve,ICBN)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1年6月间泰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32例乳腺癌患者于根治术中行保留ICBN,并进行术后观察、随访.结果32例31例成功保留ICBN,另1例因淋巴结较多并包绕ICBN而未保留.32例术后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正常29例(占90.62%),无1例发生上肢淋巴性水肿.术后随访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保留ICBN在乳腺癌根治术确实安全可行,能有效保留患者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保留肋间臂神经 乳腺癌 乳腺癌根治术 术后生活质量
  • 简介:CD40是分子量为45—50KDⅠ型跨膜糖蛋白,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超家族成员,表达于多种抗原递呈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造血前体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某些肿瘤细胞。通过单克隆抗体激发CD40分子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CD40^+分子肿瘤细胞,其介导信号还可在多个环节影响肿瘤发生、发展,如调控细胞增殖/凋亡,增强其它治疗手段敏感性,并能通过调节适应性和固有免疫应答而起到抗肿瘤作用,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

  • 标签: CD40 单克隆抗体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