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脑细胞程序坏死和脑组织中90个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心搏骤停心肺复苏(CPR)后大鼠脑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0)和心搏骤停组(n=10)。采用窒息法诱导大鼠心搏骤停,并于心搏骤停6 min后开始CPR;Sham组仅常规行气管插管等,未诱导心搏骤停。CPR后3 d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后取血并处死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S100B水平,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脑组织程序坏死细胞,用蛋白芯片检测脑组织90个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以两组蛋白的相对比值≥1.5或≤0.5且P<0.05为差异表达蛋白。结果心搏骤停组有8只大鼠成功复苏,死亡2只,为使样本量匹配,Sham组随机选择8只进行实验。与Sham组比较,心搏骤停组大鼠NDS评分明显降低〔分:63.0(62.5,64.3)比80.0(80.0,80.0),P<0.01〕,血清S100B水平明显升高(ng/L:47.96±10.16比16.56±5.60,P<0.01)。心搏骤停后脑皮质和海马区程序坏死细胞较Sham组多见〔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阳性且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阴性的细胞比例:脑皮质为(15.70±0.32)%比(8.00±0.28)%,海马区为(20.80±1.35)%比(9.00±4.00)%,均P<0.05〕。蛋白芯片检测显示,与Sham组比较,心搏骤停组脑组织炎性相关细胞因子细胞因子诱导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2α/β、CINC-3)、γ-干扰素(IFN-γ)和信号蛋白C -端Src激酶(CSK)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心搏骤停组与Sham组蛋白表达比值:CINC-2 α/β为2.503±0.428,P=0.024;CINC-3为2.369±0.142,P=0.005;IFN-γ为3.149±1.362,P=0.044;CSK为1.887±0.105,P=0.001),神经保护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受体(GFRα-1、GFRα-2)、生长激素(GH)、生长激素受体(GHR)、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以及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10(IL-10)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心搏骤停组与Sham组蛋白表达比值:CNTF为0.341±0.137,P=0.036;GFRα-1为0.461±0.164,P=0.044;GFRα-2为0.447±0.017,P=0.033;GH为0.450±0.136,P=0.024;GHR为0.508±0.128,P=0.022;GM-CSF为0.446±0.130,P=0.035;IL-10为0.502±0.211,P=0.017)。结论程序坏死参与心搏骤停CPR后大鼠脑损伤,脑损伤分子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神经再生障碍和神经细胞存活受损有关。

  • 标签: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S100B 程序性坏死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中程序死亡受体配体2(PD-L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344例接受手术的HCC患者资料。取HCC组织标本制作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L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PD-L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OS)、无病生存(DFS)情况,并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344例HCC患者PD-L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4.4%(187/344)。PD-L2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长径>3 cm(χ2=8.20,P<0.01)、组织学分级高有关(χ2=9.46,P<0.05);PD-L2阳性表达组OS和DFS均较PD-L2阴性表达组差(OS:P=0.001;DFS:P=0.015)。PD-L2阳性表达不是OS、DFS独立的不良影响因素(OS:HR=1.321,95% CI 0.955~1.829,P=0.093;DFS:HR=1.209,95% CI 0.990~1.624,P=0.209)。结论PD-L2蛋白在HCC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可能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PD-L2不是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肿瘤 癌,肝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益生菌对食物过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孕15 d的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食物过敏模型组和混合益生菌组。幼鼠出生后,首先食物过敏模型组和混合益生菌组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食物过敏模型;之后混合益生菌组于出生第21-35天给予益生菌溶液灌胃治疗;对照组采用9 g/L盐水灌胃。末次激发24 h后,制作肠道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其病理变化,制备血涂片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分离血清测定细胞因子及OVA特异性抗体,分离肠系膜淋巴结分析树突状细胞(DCs)和调节T淋巴细胞(Tregs)。采用One-Way ANOVA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3组间数据比较。结果与食物过敏模型组相比,混合益生菌组小鼠腹泻评分显著降低[(2.00±0.71)分比(3.22±0.97分)];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5、IL-13、肥大细胞蛋白酶1(MCPT-1)、OVA特异性抗体水平IgE和IgG水平均显著下降[(2.28±1.61)%比(10.99±2.26)%、(413.68±22.81) ng/L比(708.78±27.66) ng/L、(36.64±3.74) ng/L比(46.05±4.95) ng/L、(201.37±65.61) ng/L比(495.22±96.66) ng/L、(31 924.15±1 177.77) ng/L比(36 175.77±618.29) ng/L、(9.10±8.08) ng/L比(19.69±0.84) ng/L、(30.50±8.81) ng/L比(190.32±6.40) ng/L];IL-10水平显著升高[(164.12±3.88) ng/L比(123.90±7.3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7、8.72、16.07、3.90、7.40、7.95、3.91、44.00、7.76,均P<0.01)。与食物过敏模型组相比,混合益生菌组肠系膜淋巴结中CD103+DCs及CD103+CD80-CD40-DCs表面的程序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PD-L1)水平显著升高[(75.59±0.45)%比(45.60±4.73)%、(67.56±1.87)%比(37.12±6.07)%];Tregs在CD4+T淋巴细胞中的比例显著升高[(8.24±0.69)%比(6.20±0.66)%];Tregs表面程序细胞死亡分子1(PD-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11.25±3.12)%比(4.08±2.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8、4.48、3.63、3.71,均P<0.01)。结论混合益生菌可改善幼鼠的食物过敏症状,降低炎症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D-1/PD-L1通路调节Tregs的产生发挥作用。

  • 标签: 食物过敏 益生菌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 卵清蛋白 幼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顺铂对胃癌SGC-7901细胞程序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及淋巴细胞调控胃癌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胃癌SGC-7901细胞用不同浓度顺铂(0、0.5、1.0、2.0和4.0 mg/L)处理,MTT检测SGC-7901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SGC-7901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情况。将顺铂预处理前后的SGC-7901细胞与活化的淋巴细胞进行共孵育,共分为三组:A组为单独淋巴细胞;B组为未经顺铂处理的SGC-7901与淋巴细胞共孵育;C组为经顺铂处理的SGC-7901与淋巴细胞共孵育。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分组中CD4+和CD8+T细胞的凋亡情况;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法计算SGC-7901细胞的溶解率。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顺铂处理SGC-7901细胞48 h后,顺铂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效应呈浓度依赖(F=128.35,P<0.05);SGC-7901细胞分别经0、0.5、1.0、2.0和4.0 mg/L顺铂处理后,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均上调,且超过1.0 mg/L顺铂处理又开始下降(F=477.79,P<0.05);顺铂处理SGC-7901细胞后与淋巴细胞共孵育,可增加CD4+和CD8+ T细胞的凋亡率(F=524.98、122.47,P<0.05);效应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靶SGC-7901细胞共孵育时,顺铂可介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即有ADCC效应,且顺铂可减弱该杀伤活性(t=15.961,P<0.05)。结论顺铂可能通过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PD-L1的表达,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减弱胃癌细胞的死亡。

  • 标签: 顺铂 胃肿瘤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SGC-7901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七氟烷对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程序坏死的影响及其与兰尼碱受体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胎鼠的海马神经元,培养7 d时,以5×105个/ml细胞密度接种于培养孔(100 μl/孔)或培养瓶(3 ml/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4):对照组(C组)、七氟烷组(S组)和兰尼碱受体拮抗剂组(R组)。C组常规培养,R组加入兰尼碱受体拮抗剂丹曲林,终浓度为3 μmol/L,30 min后将S组和R组细胞放置于含2%七氟烷的培养箱中,37 ℃培养5 h。收集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兰尼碱受体和磷酸化人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p-MLKL)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的表达,计算程序坏死率。结果与C组比较,S组和R组神经元[Ca2+]i升高,兰尼碱受体和p-MLKL表达上调,程序坏死率升高(P<0.05);与S组比较,R组神经元[Ca2+]i降低,兰尼碱受体和p-MLKL表达下调,程序坏死率降低(P<0.05)。C组神经元形态未见明显异常,S组神经元胞体皱缩,突起断裂及突起间网络稀疏;R组神经元胞体圆润,形态接近正常。结论七氟烷可导致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程序坏死,其机制与其上调兰尼碱受体表达,导致钙超载有关。

  • 标签: 麻醉药,吸入 海马 神经元 坏死 兰尼碱受体钙释放通道
  • 简介:对于审判阶段人民法院侵犯被追诉人程序参与权的行为,我国规定了检察机关的监督和法院的上诉两种救济方式,但这两种救济方式均难以实现救济的目的。我国要解决法院侵犯被追诉人程序参与权的救济问题,出路在于建立独立的程序上诉机制。

  • 标签: 程序参与权 救济 检察监督 上诉
  • 简介:对于审判阶段人民法院侵犯被追诉人程序参与权的行为,我国规定了检察机关的监督和法院的上诉两种救济方式,但这两种救济方式均难以实现救济的目的。我国要解决法院侵犯被追诉人程序参与权的救济问题,出路在于建立独立的程序上诉机制。

  • 标签: 程序参与权 救济 检察监督 上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的有效、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31例巨块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肿块最长径10.1~18.8(14.2±2.3)cm。根据治疗方法分为TACE组(n=18)和联合组(TACE术后1周开始给予第1次200 mg PD1抑制剂治疗,每21天给药1次,n=13)。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控制有效率(DCR),以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OS)及肿瘤无进展时间(PFS)。结果联合组的DCR(53.8%,7/13)高于TACE组(22.2%,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P=0.04)。联合组的中位PFS(5.0个月)较TACE组(3.0个月)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39,P=0.04),联合组中位OS(15.0个月)较TACE组(9.0个月)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51,P=0.02)。结论PD1抑制剂可有效提高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患者疗效,PD1抑制剂联合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肝肿瘤 化学栓塞,治疗性 PD1抑制剂 联合治疗
  • 简介:作者通过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介绍了一个可直接在WEB应用程序执行计划任务的简单的方法。

  • 标签: WEB应用程序 计划任务
  • 简介:参与分配制度既包括如何实现普通债权人公平受偿,同时也包括清偿优先债权;在执行分配程序中,我国应当确立优先债权职权清偿、群团优先主义、合并执行等原则和制度;因我国采用涂销主义,享有担保物权等优先债权人无需取得执行依据即可优先清偿,法院也应当依职权清偿优先权;普通债权参与分配原则上须取得执行依据且提出申请,但允许有例外情形;债权人申请启动参与分配程序,或者申请参与正在进行的分配程序,如果执行法院不予准许的,应当赋予债权人程序救济权;对参与分配方案提出异议,如果异议事项为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既可以提起参与分配异议之诉,也可以提起撤销之诉来救济其权利;如果异议事项为仲裁裁决、赋予执行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等,可以提起参与分配异议之诉;参与分配异议程序中,不宜通过再审程序救济

  • 标签: 参与分配 普通债权 优先权 异议救济
  • 简介:<正>在现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及有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法规中,对治安处罚裁决的执行程序均未作详尽的规定或立法,仅在有关的条件款中涉及到部分内容,但缺乏系统化、规范化.尤其对执行程序的一般性问题更没有作出专门规定.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借鉴程序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与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成果,对治安处罚执行程序中的几个问题作试探研究,以期对这个问题的理论研究与法制建设能有所裨益.

  • 标签: 执行程序 治安处罚 裁决人 若干问题 协助执行 被执行人
  • 简介: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对强制措施、执行管辖、执行救济执行机构、申请执行期间、执行通知、被执行人强制报告财产、执行联动机制等多项内容都作了修改。这些修改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强制执行法律制度,对执行难问题的解决将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法律问题 执行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 申请执行期间 民事诉讼法
  • 简介:摘要观察我院手术室从2010年5月至2012年手术室3月1401例手术实施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制度以来,医护人员均严格执行了三方核查。在确认患者身份正确、手术部位正确、手术正确后实施手术,未发生手术器械、敷料、遗留;无接错手术病人、手术部位错误、术中用药、输血及病理标本出错。降低了手术风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标签: 手术室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手术风险
  • 简介:刑事执行内容的变更一定会涉及当事双方的利益诉求,被害人只有参与到执行中来,变更时充分考虑被害人的意见,才能很好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 标签: 刑事执行变更程序 被害人 参与权
  • 简介:摘要:配网指令票执行过程中需要调度员实时跟踪,占用调度员很大一部分精力。本文根据当前配网调度实际下令流程,提出两个技术措施以实现指令票程序化自动执行,并在智能成票系统中进行验证,结果证明了指令票程序化自动执行的准时及准确,提高调度工作效率,为下一步配网调度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配网调度 指令票 程序化 智能化。
  • 简介: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对Jones的死刑执行过程反衬出加州死刑执行制度的运作失灵。加州死刑执行与管理系统是否违宪可从重要义务命题、量刑恣意禁止命题、刑罚目的正当化要求命题等三方面展开论证。执行死刑本身不是单纯的让被告伏法而已,而是一连串的决策进行与筛选机制的运作,背后涉及诸多伦理学争议。

  • 标签: 程序正义 死刑执行 量刑恣意禁止 刑罚目的正当化
  • 简介:这是一个简单的案例。A村、B村是相邻的自然村,A村张某价值6800元的数码相机被盗,后张某发现被盗的数码相机在王某家中。于是张某趁王某不备,将数码相机拿回家里。后二人发生冲突。张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我们从法理角度来分析,透视该案例所反映出来的有关法律问题。

  • 标签: 张某 公法救济 私法 法理 冲突 案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檗碱对小鼠非酒精脂肪肝病程序坏死的影响及其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转录活化因子6(STAT6)通路的关系。方法将25只8周龄雄性C57BL/6N小鼠分为对照组、脂肪肝组、小檗碱治疗组(200 mg·kg-1·d-1)、AMPK抑制剂Compound C治疗组(0.2 mg·kg-1·d-1)、STAT6抑制剂AS1517499治疗组(10 mg·kg-1·d-1)。第12周末给小鼠称重并采集血清检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三酰甘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留取肝脏组织称重并检测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浓度,并予HE、Masson和油红O染色;Western印迹法检测程序坏死蛋白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磷酸化(p-)混合系列蛋白酶样结构域(MLKL)及通路蛋白AMPK、p-AMPK、p-STAT6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脂肪肝组肝质量、肝指数、AST、ALT、三酰甘油、TNF-α、IL-1β、氧化应激程度明显加重(P<0.05),肝组织充满空泡样改变及炎细胞浸润,可见广泛分布的红色脂滴和明显蓝色纤维,RIPK3及p-MLKL表达上调(P<0.05),p-AMPK和p-STAT6水平降低(P<0.05);与脂肪肝组相比,小檗碱干预可明显降低小鼠肝质量与肝指数,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促炎因子表达以及氧化应激水平,肝组织脂肪变性及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RIPK3及p-MLKL表达下调(P<0.05),p-AMPK和p-STAT6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小檗碱治疗组相比,给予AMPK和STAT6抑制剂处理均可抵消小檗碱对脂肪肝的保护效应,RIPK3及p-MLKL表达增加(P<0.05)。5组间AMPK总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檗碱可激活AMPK/STAT6通路,抑制肝细胞程序坏死,发挥对小鼠非酒精脂肪肝病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小檗碱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程序性坏死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转录活化因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