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椎骨折患者分别使用七氟烷和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脊椎骨折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分别使用七氟烷和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没有显著差别,B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P<0.05),且B组VAS评分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药物对脊椎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都较好,但异丙酚的麻醉效果更好,患者苏醒时间短,VAS评分高,疼痛感觉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异丙酚 七氟烷 瑞芬太尼 脊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微创术后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所选取的对比实验对象均行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微创术患者,共94例,遵循随机性原则采取摇号方式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每组47例患者,护理模式分别为常规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研究后所得数据表明,观察组的各项临床指标相对较优,住院时间也得以有效缩短,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椎微创术后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手段,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术后恢复效率,更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各并发症的实际发生率,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椎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CT、磁共振成像与X线诊断脊椎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联合气压泵治疗对脊椎骨折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将70例拟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理念配合气压泵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急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发生率分别为,5.71%、2.86%、2.86%、0.00%;对照组患者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发生率分别为,8.57%、8.57%、5.71%、2.86%;组间对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气压泵治疗 脊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围术期护理对老年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护理效果及思路分析。方法 选择46例于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来我院治疗脊椎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利用计算机随机取号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43%,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χ2=5.44;P<0.05);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围术期护理应用到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康复治疗中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心理、生理等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自我生活能力提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老年 脊椎压缩性骨折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脊椎骨折手术麻醉中应用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到2022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脊椎骨折手术治疗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双色小球法完成分组,接受咪达唑仑麻醉的37例为参照组,对研究组37例则应用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对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麻醉优良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脊椎骨折手术麻醉中应用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的效果极为理想,能够保障手术的有序进行,并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脊椎骨折手术 术中麻醉 咪达唑仑 瑞芬太尼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全息门人体脊椎养护是一种先进的能量修复技术,在人体脊椎养护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本文从人体脊椎的生理功能出发,通过能量修复技术的介入,阐述了全息门加强脊椎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使人体脊椎处于健康状态的功能。在实践中,全息门已被广泛应用于脊椎疾病的治疗和养护。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全息门在人体脊椎养护中的应用,为脊椎生理功能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全息门 全德粉 人体脊椎养护 生理功能修复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综合护理方式干预后路内固定手术脊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作用。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脊椎骨折采取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80例,将患者做组别划分以奇偶数形式,常规组做基础护理,研究组做综合护理,分析干预效果。结果:比对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较常规组发病率低(P<0.05),患者疼痛情况、生活质量等评测,组别间以研究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手术脊椎骨折患者术后,以综合护理发方式干预,可维护患者手术安全性,改善其术后疼痛掌握功能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后路内固定手术 脊椎骨折 综合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老年急性脊椎骨折患者的类型、节段、变形程度等多因素回归分析及预后的相关性影响。方法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对老年急性脊椎骨折患者14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在3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以问卷调查(疼痛程度、残疾程度、日常生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数据)对其进行评分,观察患者的预后的影响。结果发生楔形性骨折69%,发生凹面性骨折19%,发生粉碎性骨折12%。胸椎和腰椎的骨折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轻度椎骨变形20.60%,为中度椎骨变形46.70%,重度椎骨变形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变形程度与性别、年龄、骨折定位之间无关联,粉碎性骨折与重度骨折变形之间联系更为密切(P<0.05)。粉碎性骨折和重度变形患者的EQ-5D评分较低。胸椎骨折与脊椎后凸的的改变相关。结论多因素回归分析的老年急性患者有重度变形和粉碎性骨折预后较差。而对预后影响较小骨折节段分布、骨折类型等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在脊椎骨折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 82例脊椎骨折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 41例,分别施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与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异常反应以及治疗显效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改善于参照组,观察组的异常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且观察组的治疗显效率更高,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针对于脊椎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恢复的时间,且麻醉效果显著,麻醉后的异常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咪达唑仑 瑞芬太尼 脊椎骨折 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MRI影像分型对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BS)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3年7月确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57例B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1例,女126例,年龄21~82岁,平均(46.52±1.27)岁。依据发病部位、椎体及椎间隙炎症浸润和破坏程度、椎旁软组织改变、脊柱的稳定性、脊髓或马尾、神经根受压等MRI影像表现对病例进行分型。采用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前者为单纯药物治疗(A组),后者分为腰椎局限性病灶微创术(B组)、颈椎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C组)、胸腰椎病灶清除植骨术(D组)和胸腰椎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E组)。通过影像分析一致性检验及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对影像分型与临床治疗策略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本组257例中,MRI影像分型为Ⅰ型47例、Ⅱ型45例、Ⅲ型41例、Ⅳ型32例、Ⅴ型92例;2个椎体受累241例、3个椎体受累16例,以腰椎发病率最高(65.36%,168/257)。治疗后3个月257例均得到复查;6个月212例(82.49%)得到复查,其中手术134例、非手术78例,A组5例复发(腰椎Ⅱ型1例、Ⅲ型2例、Ⅳ型2例)、B组2例复发(腰椎Ⅱ型1例、Ⅳ型1例),复发7例均改为E组治疗方案治愈;12个月173例(67.31%)得到复查,其中手术112例、非手术61例,各组均无复发病例。C、E组无论术后早期还是后期脊柱均稳定,且植骨均愈合;D组56例中50例采用横突关节突间植骨术,19例(38%)植骨愈合且脊柱稳定,31例(62%)植骨吸收(其中16例伴有脊柱不稳及下腰痛,再次行E组治疗方案后植骨融合脊柱稳定)。影像分析一致性检验κ值均〉0.75;临床疗效显示各组后一个时间点与前一个时间点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复检时间点C、E组治愈率高于A、B、D组,D、E2组6个月、12个月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脊椎炎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分型 诊断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局部麻醉和脊椎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2013年间来该院进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40例,将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年龄、性别、病况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的原则分成局麻组和脊椎组。对局麻组患者实施局部麻醉的方法,对脊椎组的患者实施脊椎麻醉的方法,手术结束后询问患者的术中疼痛情况、术后疼痛情况,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对患者进行VAS评分法评价患者对于手术过程的满意度。结果局麻组20例患者中3例患者感到手术中疼痛,5例感到手术后疼痛,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脊椎组中有2例患者感到手术中疼痛,有2例患者出现术后疼痛,有9例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局麻组和脊椎组之间血压下降这一术后并发症差异(P<0.05)。两组手术中、手术后感到疼痛的患者例数和其它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患者例数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膝关节镜短小手术中建议采用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术后并发症少,在膝关节大手术中建议采用脊椎麻醉,其镇痛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膝关节镜手术 局部麻醉 脊椎麻醉 对比
  • 简介:目的探讨脊椎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型术(PVP)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我院12例患者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接受了PVP术.术前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及肠道准备;术中严密监测灌注剂在注射过程中的渗漏现象,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面色的变化,观察患者肢体的感觉、运动情况;术后继续监测生命体征、指导患者的康复训练.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6h~2d内疼痛缓解,术后3d~7d康复出院.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灌注剂渗漏,1例出现术中高血压.结论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创伤小、疗效较好的特点.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手术治疗 脊椎压缩性骨折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应用放射平片与CT对脊椎骨折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脊椎骨折患者,共7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应用放射平片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CT诊断,对两组患者诊断结果和治疗效果进行科学的比较。结果经过诊断,观察组的诊断率为94.29%,对照组为82.85%,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评分结果的比较上,观察组明显要比对照组高,观察组的漏诊率与误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脊椎骨折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利用CT进行诊断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诊断率的显著提高,能够将患者脊椎骨折的各种情况前面有效的反应出来,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放射平片 CT 脊椎骨折 诊断 临床效果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脊椎转移瘤中实施X线平片、CT及MRI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本科室2016年1月到2017年7月间90例脊椎转移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X线平片、CT及MRI检查,分析总结三种检查方式的检测效果。结果患者实施MRI检查对胸椎、颈椎、腰椎、骶椎部位病灶检出率及总检出率与X线平片、CT检测检出率相比明显较高(P<0.05),患者实施MRI检查对软组织肿物、椎管损伤、病理性骨折检出率及病灶内容总检出率与X线平片、CT检测检出率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脊椎转移瘤中实施MRI诊断准确率优于X线平片、CT检查效果。

  • 标签: 脊椎转移瘤 X线平片 CT MRI 诊断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脊椎微创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8 月 我 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88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两 组 :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44 例 。对照组患者 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 研究组患者 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 患者 术后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 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住院时间 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82%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2.7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可以有效的促进 脊椎微创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术后康复 ,减少 术后 并发症 发生率 , 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椎微创 快速康复外科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