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护理措施在烧伤创面患者实施VSD吸引技术治疗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烧伤创面患者86例,均予以VSD吸引技术治疗,采用信封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例数均为43例,分别实施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消极情绪、疼痛评分改善情况及依从程度。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护理依从优良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组间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及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VSD吸引技术治疗烧伤创面期间,予以患者开展综合护理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予以推广。

  • 标签: 烧伤创面 VSD负压吸引技术 综合护理 消极情绪 依从性
  • 简介:摘要在重症病人治疗中,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需要反复长期吸痰,吸引管及吸痰管的接头的放置位置是临床护理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方法是在床头系一支玻璃消毒试管或消毒瓶子里暂时放置,有的瓶子直接放在床底下,或者放于吸引器上;中心吸引管连接吸痰管一端的接口处包裹一次性手套,于床垫下,或者放入用别针固定在床头的布兜里,另置于床头简易布兜,以上方法都出现吸引管随意盘旋或散落于地下。这些方法既不美观、放置不牢固,吸引管易脱出,又易造成工作人员或患者的针刺伤;更重要的是不能有效保证吸痰管接头的清洁,而且不符合保持无菌清洁状态,给患者带来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有研究报道,确保吸引器管接口的清洁是保证治疗质量,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由于吸痰管重心问题固定不牢而倾倒及按预防医院内感染原则,我们针对以上情况,在2010年1月起巧妙的将反尾夹用于吸痰用吸引管在床边固定的应用,解决了吸引管及吸痰管的放置问题,近1年来在临床使用中得到医护人员的一致肯定,应用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反尾夹 负压吸引管 固定The tail clip suction tube fixed in bed pressur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吸引器助产术的可行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2008年元月2012年12月间行胎头吸引器助产分娩的病例107例,胎吸者按分娩时所用压分为高吸引组(A组150~180ml空气)和低吸引组(B组80~110ml空气)。结果A组新生儿头皮损伤及血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A组发生新生儿颅内出血1例,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吸引器滑脱率无明显差别,两组新生儿阿氏评分亦无明显差异。结论低吸引器助产术可减少新生儿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助产方法。

  • 标签: 低负压 胎头吸引 高负压
  • 简介:小儿脓胸大多数继发于肺部感染,若就诊不及时、脓液黏稠、引流效果差易形成包裹性脓胸,最终形成慢性脓胸,需要开胸行纤维板剥除术,严重者导致胸廓畸形。我院自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收治16例小儿急性脓胸,采用胸腔灌洗、持续吸引的方法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小儿急性脓胸 持续负压吸引 胸腔灌洗 吸引治疗 纤维板剥除术 包裹性脓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颈部肿瘤的术后吸引器的护理效果。方法在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了42例应用吸引器护理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2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在患者切口处放置引流管,并注意敷料细节,及时报告运用压力与成功率,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6.7%,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0.4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术后的吸引器护理中,在专业医疗护理基础上,再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痛苦,改善医护关系。

  • 标签: 头颈部 肿瘤 术后 负压吸引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在基层计生站无条件开展无痛手术的情况下,吸引术前使用米索前列醇松弛宫颈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把要求施行吸引术的妇女随机分成两组,A组实验组60例,于吸引术前1-2小时口服米索前列醇片0.6mg(服药前2小时禁食);B组对照组60例,不用米索前列醇直接行吸引术。观察两组的宫颈松弛度,手术副反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宫颈明显松弛,心脑综合征及其他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子宫收缩好出血少,大大减轻了手术的痛苦。结论吸引术前1-2小时口服米索前列醇松弛宫颈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减轻妇女吸引术时的痛苦,预防吸引术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负压吸引术 米索前列醇 松弛宫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甲状腺手术病人采取持续吸引时的价值。方法 2020年2月~2021年12月,选择300例甲状腺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持续吸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6.67%,差异有可比性(P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护理干预 乳糜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甲状腺手术病人采取持续吸引时的价值。方法 2020年2月~2021年12月,选择300例甲状腺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持续吸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6.67%,差异有可比性(P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护理干预 乳糜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腺术后切口内吸引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78例甲状腺乳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考组和研究组,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患者满意率、护理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引流指标数据。结果:研究组的患者满意率和护理有效率分别为94.87%和97.44%,远高于参考组的82.05%和87.18%,并发症发生率为2.56%,低于参考组的10.26%。同时,研究组的各项引流指标优于参考组。且经数据软件分析P

  • 标签: 甲状腺乳腺 术后 切口内负压吸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封闭吸引技术在慢性伤口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其通过提供持续的环境,促进血液循环、排出渗出物和促进组织再生,可以显著提高慢性伤口的愈合率和减少愈合时间。目前的研究不断改进封闭吸引技术的装置和材料,探索其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并在特殊患者群体中进行应用研究。这些进展将进一步推动慢性伤口治疗的效果和舒适度的提升。

  • 标签: 负压封闭吸引技术 慢性伤口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封闭吸引收集瓶治疗肠瘘口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1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30例肠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自制封闭吸引收集瓶治疗及其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伤口痊愈时间、住院时长、肠瘘回收量等多项指标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伤口痊愈时间、住院时长、肠瘘回收量多项指标结果分别是(158.09±11.17)次、(29.40±5.13)天、(55.49±7.17)天、(12488.09±1077??57)ml,其各项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应指标结果,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瘘患者采用自制封闭吸引收集瓶治疗及其护理方式后,有效地促进了患者切口恢复,提高了护理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关键词自制封闭吸引收集瓶;肠瘘口;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DOI10.1016/j.issn.2095-8578.2015.01.103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封闭吸引技术(VSD)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我院68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VSD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治疗费用、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愈合速度较快,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经济压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且总结骨科创伤性感染病人接受封闭吸引以及常规换药治疗的具体方法与效果。方法对于我们医院骨科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创伤感染病人资料100例实行分析,由于病人所接受治疗方案的差异对其实行分组,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换药治疗,给予研究组病人封闭吸引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愈时间,将所得各项数据施行统计学计算。结果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接受不同治疗措施之后,平均治愈时间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针对骨科创伤感染病人,为其开展封闭吸引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换药治疗,能够促进疾病治愈速度,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骨科创伤感染 封闭式负压吸引 常规换药治疗 疾病治愈速度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 应用封闭引流技术治疗 疮 的临 床效果。方法: 首先给予疮面清创,然后安放 封闭引流 (VSD)装置, 行吸引 5~ 7天,一般在 7天后拔除或更换。创面新鲜后,局部转移皮瓣封闭创面或常规换药、疤痕愈合。 结果: 27 例 患者: 治愈 25 例,占 9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