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环节中“护士分层”护理管理的应用需要。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7年2月我院护理工作人员64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A组(n=32)和B组(n=32),A组运用常规管理模式,B组运用分层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整体护理工作质量的差异。结果A组病区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书写、专科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环节中应用“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对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借鉴和全面普及。

  • 标签: 护士分层 护理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有效方法,以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为例。方法将12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分设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随机分配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接受分层级管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文书及健康教育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护士岗位胜任能力更高(P<0.05)。结论对护士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优化整个科室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 标签: 护士 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急诊科护士试行规范化分层培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2013年1月起开展护士规范化分层培训在全院推广。急诊科采取护士分层分组管理,设带教护士、组长护士、高级组员、初级组员四个层次。通过制定一系列临床护理培训,内容包括必修课、选修理论课程、自学课程、临床技能培训等各项培训计划来落实护理工作并完成护士进阶考核。结果各层级护士明确了个人发展方向,激发了努力工作的热情,高年资护士增强了责任感,同时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通过分层培训,强化了急诊科护士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也锻炼了急诊科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和快捷的应变能力。增加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将急诊科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 标签: 规范化分层培训 急诊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护士的分层管理在其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方法在我院妇产科2016年1月到11月间选取15名护士进行护理管理,在此期间收治的妇产科患者中选取66例作为对照组;该15名护士在2017年1月到11月间开始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在此期间选取妇产科患者66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在此期间15名护士都未经替换,观察两组护士在经过不同的管理方式之后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正确执行率、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对其的满意程度。结果结果可知,观察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正确执行率及护理质量评分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患者对其的满意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妇产科护士实施分层管理可以提高护士正确执行率,增加护士护理质量评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可以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 标签: 护士分层管理 妇产科 护理管理 价值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0年以上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危险分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年我院收治的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实验组(5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冠心病体征、心电图及心肌酶情况分析患者冠脉病变风险,进一步行冠状动脉256CT检查明确病变情况的方法;实验组采取根据患者糖尿病病程、心电图、LDL、颈动脉彩超、下肢动脉彩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BMI进行危险分层评分,中危以上给予行冠状动脉256CT检查,比较两组检出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危险分层评分情况为得分在26~40分的患者有28例(50.90%),得分在41~50分的患者有17例(30.90%),中高危患者的总占有率为81.82%。实验组危险因素评分中危以上的患者行冠状动脉256CT检查,检出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行冠状动脉256CT检查,检出率为62.86%,经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年以上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易形成栓合并心血管疾病,但实际体征不明显,可通过心电图、LDL、颈动脉彩超、下肢动脉彩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BMI等多种因素进行有效分析,明确患者心血管病发生风险,及时预防,避免发展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降低患者心血管病的发病几率,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冠脉病变 危险分层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Ⅰ型心肾综合症(CRS-1型)患者中血BUN/Cr比值是否可以作为临床指标对急性肾损伤(AKI)进行危险分层。方法75位CRS1型志愿者被纳入该研究。定义CRS-1型心功能的急剧恶化,引起急性肾损伤。定义AKI血清肌酐≥0.3mg/dl,或48h内血清肌酐上升1.5倍。最终有25位患者在之后12个月的随访中死亡。对患者入院时BUN/Cr比值是否达到22.1进行分组研究。结果CRS-1型患者的血BUN/Cr比值与死亡率之间存在联系,高BUN/Cr比值对应高死亡率(log-ranktest,P<0.001)。结论CRS-1型患者血BUN/Cr比值的升高与患者的死亡风险的增加相关联,血BUN/Cr比值对AKI进行危险分层是有用的临床指标。

  • 标签: 心肾综合征 急性肾损伤 血BUN/Cr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的60名护理人员进行此次的研究,将所有护理人员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分组分析,两组中各有30名。对于对照组的护理人员进行常规的管理,研究组的护理人员则接受分层级的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人员在接受不同管理模式之后理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等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护理人员在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之后理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不良反应时间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护士人员实施分层级的管理的效果较显著,能够加强护理人员的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同时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 标签: 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质量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小组层级岗位责任制排班在护士分层次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1)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6名病人及368名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现状调查;(2)建立APN连续性小组层级岗位责任制排班模式;(3)小组层级责任制排班运行有效率统计;(4)新、旧排班护士日工作时数、月休息日数的比较。结果APN连续性小组层级岗位责任制排班模式雏形(运行有效率大于70%);护理工作现状调查对比存在问题得到改善(P﹤0.05),护士对实施护理排班改革的意愿增强(P﹤0.01);新排班模式护士每天工时数减少、每月总休息天数增加(P<0.01)。结论推行APN连续性小组层级岗位责任制排班模式,在护士分层级管理实践中充分体现了岗位责任制,践行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此项护理岗位工作模式改革,经过8年的临床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推行效果。

  • 标签: 连续性排班 小组责任制 护士岗位层级
  • 简介:(河南宏力医院心内科河南长垣453400)摘要目的探讨分层护理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对我院2006年12月-2010年12月收的治冠心病1382例,进行分层健康教育,观察临床治疗的依从性。结果经过分层护理健康教育,1295位病人,都适时地按照医嘱选择了有效的治疗。结论专科护士针对不同疾病转归、不同预后、不同治疗方式的患者有的放矢地进行分层健康指导,可以明显提高冠心病患者防治的依从性。

  • 标签: 健康教育 模式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96-0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分层次护理后,其生活质量受到的影响情况。方法以68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例,将其随机两组,分别是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以及应用分层次护理的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展开对比与评价。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情绪、角色、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展开分层次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进一步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分层次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一般管理模式和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产生的影响,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目标性选择我院各个科室的120名护理人员,60例为对照组,60例为观察组随机分配,对照组护理人员接受一般的管理模式,观察组则接受分层级管理模式;重点考察护理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满意程度和患者对于不同管理模式下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结果在护理人员对管理模式满意程度方面,观察组(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75.0%);在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程度方面,观察组满意度(81.67%)显著高于对照组(68.33%);两组数据统计学比较有意义。结论护理人员对于分层级管理模式满意程度高,患者对于在分层级管理模式下的护理质量满意程度也较高;这两点说明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 标签: 一般管理模式 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层管理模式在提高传染病病房护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感染病区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职的50例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分层级管理模式,分析两组护理质量、自我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自我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护理操作、理论知识、工作积极性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管理模式在传染病病房管理方面的应用效果较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优越,有助于提高护理自我满意度,加强医护间的密切配合度,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水平。

  • 标签: 传染病 常规护理 分层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对急诊脓毒症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2例急诊脓毒血症患者进行探讨,根据其病情不同分为脓毒血症组(22例)和严重脓毒血症组(40例),同时根据患者28d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41例)和死亡组(21例),对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MEDS评分和SOFA评分和血乳酸水平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严重脓毒血症组患者其SOFA、MEDS、APACHEII评分、血乳酸水平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脓毒血症组患者(P<0.05);死亡组患者年龄SOPF、MEDS、APACHEII、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随着MEDS危险分层的增加,脓毒血症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急诊脓毒症病死率评分系统(MEDS)由于其操作简单,需要的指标数据较少等优点可作为临床评估脓毒血症患者危险分层以及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 标签: 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 脓毒血症 危险分层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层次多元化培训模式在急诊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急诊科护士46名,对所有的护理人员开展分层次培训与考核,比较分层次培训后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自2016年5实行分层次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操作成绩有了显著的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的提高。结论将分层次培训模式应用于急诊科,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操作技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分层次多元化培训 急诊科 护士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于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选取50名护理人员进行分组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名。其中对照组的护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的护士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实施护理之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的患者总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的患者总满意度68.00,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分层级的护理管理模式,可以使医院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并且增强患者对医院的满意程度,值得医院广泛使用。

  • 标签: 护理管理 分层级管理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时采取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和治疗的5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早期采取常规治疗的67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血管危险性分层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高危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有助于提高其临床效果,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心血管危险性分层 临床治疗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