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黑素细胞痣的特殊组织病理特征及其与年龄、性别、部位和病理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北京医院皮肤科2005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1 011例黑素细胞痣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 011例黑素细胞痣患者就诊年龄为(40.90 ± 19.19)岁,男289例,女722例。皮损发生及取材部位:躯干402例(39.8%),面颈部268例(26.5%),四肢138例(13.6%),手足133例(13.2%),头皮53例(5.2%),外阴17例(1.7%)。病理亚型:皮内痣580例(57.4%),混合痣333例(32.9%),交界痣98例(9.7%)。特殊组织病理特征:172例(17.0%)有神经化、155例(15.3%)有脂肪增生表现,女性多于男性、年长患者多于年轻患者、头皮部位多于其他部位(均P < 0.05);313例(31.0%)有血管增生表现,头皮部位多于其他部位(P < 0.05);502例(49.7%)可见痣细胞沿毛囊/皮脂腺分布,面颈部多于其他部位(P < 0.05);203例(20.1%)有痣细胞松解、384例(38.0%)有裂隙表现;以上特征皮内痣多于混合痣(均P < 0.05)。20例(2.0%)有痣细胞沿血管分布的表现,四肢多于躯干、手足(P < 0.05),混合痣多于皮内痣(P < 0.05)。结论黑素细胞痣的多种特殊组织病理特征如神经化、脂肪增生、血管增生、痣细胞沿毛囊/皮脂腺分布等,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皮损发生部位和病理亚型有关。

  • 标签: 痣,色素 发病年龄 黑素细胞痣 组织病理学特征 病理亚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疾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进而达到肺癌早期诊断的目的。方法对112例肺部病变(肿块63例、结节41例、实变8例)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细胞病理诊断,采用22G穿刺针,精选最佳层面进针多部位取材,活检后行瑞-姬双染色,根据细胞学特征及结构特点及组织学检查,个别病例同时做抗酸染色。结果穿刺成功率99.1%,在112例中,肺恶性肿瘤74例,穿刺敏感性91.1%。特异性76.9%,假阴性8.9%,良性病变27例,均经手术及随访证实。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细针针吸细胞病理检验诊断具有创伤小、简单快速、安全可靠、准确率高,便于推广,为临床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肺癌 针吸细胞学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腱鞘巨细胞瘤( GCTTS)的超声、 CT、磁共振成像( MRI)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 27例经病理证实的 GCTTS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中 GCTTS病变均为局限型, 18例软组织肿块跨关节生长, 9例包绕肌腱生长,其中 7例浸润邻近骨质;与正常骨骼肌相比,病灶 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 T1WI上, 13例呈稍低信号, 10例呈等、低信号, 4例呈等信号。结论 GCTTS以局限型多见,相比超声和 CT扫描, MRI在发现病变及其程度、范围、疾病诊断以及随访上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腱鞘巨细胞瘤 诊断显像 病理学 临床
  • 简介:随着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技术的发展,现在大多数听障人士可以通过医疗、听力学干预和康复回归有声世界,从而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面对中国庞大的听力障碍人群.加快培养听力康复专业人才.促进该行业的正规化、系统化,是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主要讲述中国听力学和言语-语言病理专业教育的现状,并与美国听力学和言语-语言病理专业教育进行对比,对中国的听力康复教育进行反思。

  • 标签: 语言病理学 听力学 中国 教育现状 人工耳蜗技术 听力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泰安市中心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2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12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8~76岁;临床症状主要有皮肤红斑及皮下结节(发生于皮肤者)、头痛头晕及行走不稳(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者)咳嗽咳痰(发生于肺者);光镜下表现血管腔内充满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大多相似于中心母细胞或免疫母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肿瘤细胞CD20阳性。结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淋巴瘤,以淋巴瘤细胞选择性的在血管腔内生长为特征;临床表现与其发生部位有关,掌握其共同的特征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方能正确诊断。

  • 标签: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骨外骨肉瘤(extraskeletal osteosarcoma, ESOS)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9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诊治的10例ESOS,进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分子病理检测,并电话随访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女性和7例男性,年龄36~85岁(平均年龄60岁),肿块大小5.5~17.5 cm(平均11.0 cm)。低倍镜下,肿瘤呈结节状、片状、分叶状,肿瘤由梭形细胞、肿瘤性骨样组织、软骨样组织构成,三者比例多少不等,并相互移行,其中见异型性梭形细胞直接产生骨样组织。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呈SATB2部分阳性(9/9),α-平滑肌肌动蛋白(4/10)和上皮细胞膜抗原(1/10)灶性阳性,Ki-67阳性指数10%~50%,结蛋白、CD68、S-100蛋白、SOX10、HMB45、CD117、DOG1、CD34、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GATA3及PAX8均阴性。分子病理检测:未检测到MDM2/CDK4基因扩增信号(0/6);未见SSX18基因分离信号(0/5);未检测到C-KIT和PDGFR-α突变信号(0/3)。结论ESOS属于骨外成骨性肿瘤,诊断需临床、影像、病理相结合,必要时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检测辅助诊断。

  • 标签: 骨肉瘤 病理学,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分子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附睾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沭阳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例附睾横纹肌肉瘤患者,应用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附睾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3例附睾横纹肌肉瘤患者的年龄分别为10岁、23岁和25岁,病程分别为1个月、2个月和4个月。左侧附睾1例,右侧附睾2例,均为单发性病灶,临床以阴囊肿块并进行性增大为主要症状。B超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发现附睾占位性病变,术后病理诊断为附睾横纹肌肉瘤,其中2例为腺泡状横纹肌肉瘤,1例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肿瘤由原始间叶细胞和不同分化的横纹肌母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肌调节蛋白(MyoD1)、波形蛋白(vimentin)和结蛋白(desmin)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S-100蛋白、肌动蛋白(act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尤文氏肉瘤标记物(CD99)和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阴性。结论附睾横纹肌肉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 标签: 附睾肿瘤 横纹肌肉瘤 诊断 病理学
  • 简介:徐庆中教授,男,1937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本科系。现任首都医科大学病理教授,宣武医院病理主任医师,神经病理硕士研究生导师。曾

  • 标签: 中国 神经病理学 徐庆中 脑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法医病理尸检对死因和致伤物进行推断。方法:本次实验数据的对象主要以200例死因不明或有争议的尸体为例展开调查,均实施全面解剖和尸体检查,并对其进行解剖和病理检查,分析死因。结果:200例尸体检查后能够确定死因的尸体有197例,占比197/200(98.50%),其余3例尸体无法确定死亡原因,占比1.50%;其中病理性死亡的尸体有150例,占比76.14%,心血管疾病占据第一位,有90例尸体因心血管疾病致死,占比90/150(60.00%),因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的有35例,占比35/150(23.33%),因外力致死的47例尸体中,因机械性损伤致死的尸体有37例,占比37/47(78.72%),因颅脑外伤死亡的尸体有8例,占比8/47(17.02%),因胸部外伤死亡的尸体有2例,占比4.26%。

  • 标签: 法医病理学 尸检 死因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基于微课模式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该校2019年9月~2019年12月内应用传统教学模式的40名学生作为对比组,另纳入该校2020年9月~2020年12月内应用微课教学模式的40名学生作为微课组,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微课组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均高于对比组,P<0.05;微课组教学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比组的75.00%,P<0.05。结论 在病理教学中应用微课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教学成绩,且学生普遍有较高教学满意度,建议采纳。

  • 标签: 病理学 教学 微课模式 传统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人脾脏破裂损伤后不同时间内的临床特点,为法医病理推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外伤性脾脏破裂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损伤时间分组,可分A组(损伤时间为0~6h)、B组(损伤时间为7~12h)、C组(损伤时间为13~24h)、D组(损伤时间为25~48h)、E组(损伤时间为49~72h)、F组(损伤时间为73h~7天)、G组(损伤时间为8~14天)、H组(损伤时间>14天),每组各10例患者。均行染色观察,分析不同组别患者临床特点。结果 各患者均可见纤维素的渗出、中性粒细胞浸润;但在纤维素的渗出、中性粒细胞浸润、铁血黄素沉淀、肉芽组织形成、瘢痕组织形成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脾脏 破裂损伤 时间 法医学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肺动脉血栓栓塞的病人发生猝死后进行法医尸检对其病理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2019年4月-2022年4月因肺动脉血栓栓塞发生猝死的40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其均进行了法医尸检,对病人发生猝死的原因,包括肺动脉血栓栓塞栓子的来源进行分析。结果:由法医进行尸检后,根据其尸检报告显示,出现肺动脉血栓栓塞猝死的原因相对较多,包括身体存在其他疾病导致的引发因素,例如骨折、较大型的外科手术、心肺出现病变或者恶性肿瘤,也有病人出现反复性的栓塞。发生的部位包括左肺动脉、或者其分支,右肺动脉或者分支,下肢深静脉等,均有所差异。结论:由法医对于因肺动脉血栓栓塞猝死的病人进行尸检有利于更好的分析病人出现猝死的原因,是否与相关受伤情况存在关系,以利于医生在遇见类似病人时更好的处理,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

  • 标签: 肺动脉血栓栓塞 猝死 法医尸检 病理学探究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在皮肤和黏膜病变诊断中应用细胞病理刮片的临床价值及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3月—2022年3月间我院曾接收的皮肤和黏膜病变患者204例,对这些患者以细胞病理刮片方式进行诊断,并且将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以判断细胞病理刮片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通过对这些患者以细胞病理刮片进行诊断,诊断出有195例存在病变,将该结果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对比,计算其诊断准确率为95.6%。结论:在皮肤和黏膜病变的诊断中应用细胞病理刮片的方式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有利于及时发现皮肤和黏膜病变,对及时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十分有利,可以为皮肤和黏膜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很好的诊断依据,在临床应用中有着比较高的价值。

  • 标签: 皮肤病变 黏膜病变 细胞病理学刮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动脉血栓栓塞猝死的法医尸检及病理诊断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肺动脉血栓栓塞猝死者4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8年6月-2020年6月,实施法医尸检诊断,分析临床资料、病理资料,明确栓子来源、诱发原因等。结果40例患者实施法医尸检,38例诱发因素明确,2例原因不明。38例患者中,创伤性骨折18例,外科手术16例,心肺病变3例,恶性肿瘤1例。50岁以上35例(87.50%);栓子来源:下肢深静脉25例(62.50%),右心室15例(37.50%)。栓塞部位包括肺动脉主干与左右分支、左肺动脉与分支。结论肺动脉血栓栓塞猝死 通过法医尸检与病理诊断,可明确死亡诱发原因、栓子来源,为司法鉴定、刑侦提供依据。

  • 标签: 肺动脉血栓栓塞 猝死 法医尸检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病理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医学“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逐渐依托医教协同的背景,以临床病理实践为平台,逐渐摸索出以人文主题为开篇,以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病理家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为主线,不断挖掘病理教学相关内容的真实的临床病理诊断故事,精髓的藏医药传统文化融入到病理课堂中,丰富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及西藏传统藏医药的文化,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有效评估“课程思政”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特别在后疫情时代,更应开展基于人文内涵的病理教学改革和探索,将思政理念、人文素养、科学精神、职业道德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病理教学中,构建病理教学育人育才的系统工程。

  • 标签: 课程思政 人文内涵 病理学 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