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定位标志用于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胃癌患者30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胃的解剖的研究学习,结合术前胃主要血管的三维重建,实施30例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手术。结果发现胰腺、胃十二指肠动脉、结肠中血管、胃左血管位置较恒定而突出,易于识别,是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中重要的解剖定位标志,按此标本解剖标志对患者行手术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手术顺利,术后2周左右均予以出院;随访6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安全可行,利用胰腺、胃十二指肠动脉、结肠中血管、胃左血管位置恒定而突出,在腔镜下易于识别的特点,作为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手术中的解剖定位标志,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

  • 标签: 解剖定位标志 腹腔镜 远端胃癌D2根治术 实践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5(OH)2D3对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分化、成熟的影响及其介导免疫耐受的机制,为临床预防及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寻找新的方法。方法在体外将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分化成树突状细胞,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1,25(OH)2D3(10-10mol/L、10-9mol/L、10-10mol/L)对照组加入等量无水乙醇,流式细胞仪分析DCs表面共刺激因子(CD80、CD83、CD86、CD1a)表达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后,MTT法评估DCs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1,25(OH)2D3实验组DCs表面标志CD80、CD83、CD86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CD1a高于对照组(p<0.05)。10-10mol/L1,25(OH)2D3组CD80、CD83、CD86、CD1a表达率分别为(35.91±10.19)%、(27.15±11.64)%、(61.49±8.41)%、(40.43±9.83)%;10-9mol/L1,25(OH)2D3组分别为(32.04±8.3)%、(23.65±10.13)%、(54.45±9.29)%、(43.81±11.53)%;10-8mol/L1,25(OH)2D3组分别为(19.44±5.36)%、(12.64±4.65)%、(37.13±5.92)%、(46.57±10.91)%;对照组CD80、CD83、CD86、CD1a表达率分别为(45.49±6.59)%、(36.77±7.42)%、(73.20±11.86)%、(29.36±13.34)%。(2)10-10、10-9、10-8mol/L不同浓度1,25(OH)2D3实验组DCs在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方面的能力均较对照组降低,且细胞增殖能力随着1,25(OH)2D3浓度增高而降低。结论1,25(OH)2D3抑制DCs的成熟,抑制DCs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及介导免疫耐受,为诱导器官移植的免疫耐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1,25(OH)2D3 DCs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D2-40标记的淋巴管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收集的30例乳腺良性病变及50例乳腺癌组织中D2-40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D2-40阳性表达率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乳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管浸润阳性率显著高于为转移组(P<0.05)。结论D2-40标记物染色效果好,标记淋巴管特异性较强,是可靠的淋巴管标记物。淋巴管浸润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重要依据。

  • 标签: 乳腺癌 D2-40 淋巴管浸润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ime)r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80例做为研究组,另选取24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HbAlC、hs-CRP、D-dimer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t=4.921,2.461,2.194,P<0.05),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HbAlC、hs-CRP、D-dimer含量相比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显著提高(t=2.881,2.903,2.351,P<0.05)。结论HbAlC、hs-CRP、D-dimer联合检测能够有效提示2型糖尿病,对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HbAlC hs-CRP D-dimer 2型糖尿病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开腹手术与腹腔镜进展期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6例实施进展期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患者分为两组(各13例),一组为开腹组,一组为腹腔镜组。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排气时间均同开腹手术组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进展期远端胃癌D2根治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和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促使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 标签: 开腹手术 腹腔镜 进展期远端胃癌D2根治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25(OH)D3水平与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的收取时间段在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随机分为三组,即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50例(1组)、单独老年2型糖尿病50例(2组)、单独骨质疏松症50例(3组),另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4组),对所有受检者均实施血清25(OH)D3水平检测,对比各组指标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血清25(OH)D3水平均高于其他三组(P<0.05);但2组和3组的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25(OH)D3水平和HbAlc、年龄呈负相关(r=0.382、P=0.001;r=0.379、P=0.012)与骨BMD呈正相关性(r=0.241、P=0.048)。结论: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存在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情况,且与血清25(OH)D3水平低下存在密切关联性。

  • 标签: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血清25(OH)D3水平 相关性
  • 简介:摘要 :维生素 D 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也是一种类固醇衍生物,可以促进钙磷代谢、调节人体细胞功能、维持骨骼健康等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维生素 D 在抗炎、抗感染、免疫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维生素 D 缺乏已成为全球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儿童,本文概述了维生素 D 和儿童脓毒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免疫性疾病的关系,旨在明确维生素 D 在儿童相关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合理补充维生素 D 、定期监测维生素 D 的重要性。

  • 标签: 维生素 D 儿童脓毒症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儿童过敏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维生素D治疗高血压前期伴维生素D缺乏患者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2011-2013年在大连市友谊医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前期伴随维生素D缺乏患者155例,受试者随机双盲分为服用每日维生素800单位组(77例,其中男38例,女39例),安慰剂组(78例,其中男39例,女39例)。观察1月、3月后血压及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血压、血钙的变化明显升高,两组患者维生素D、血钙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月,3月维生素D水平、血钙升高明显,收缩压、舒张压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增加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能降低高血压前期患者的血压水平。

  • 标签: 高血压前期 维生素D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给予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01月至2024年01月接收7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按治疗方式分组,其中39例行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常规组,另39例行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联合新辅助化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糖类抗原242(CA242)、癌胚抗原(CEA)、疾病控制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CA242与CEA表达水平比常规组低(P<0.05)。研究组患者疾病控制效率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同时与新辅助化疗联合,能够促使肿瘤标志物表达下调,提高疾病控制效果。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新辅助化疗 腹腔镜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抽取40例临产妇女(实验组)和28例非妊娠健康妇女(对照组)的空腹静脉血检测进行对比分析凝血功能,本实验主要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5项指标1。结果与非妊娠健康妇女相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在临产孕妇组中偏低,而在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在临产孕妇组中偏高。结论妊娠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后期血液中存处于高凝状态,因此产前指标的检测对预防产科出血并发症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临产孕妇 凝血指标 产前指标 预防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D与FDP检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共46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成人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血浆D-D与FDP检测,对比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浆D-D及FDP阳性检出率与对照组对比具明显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D-D及FDP对比较对照组指标明显升高,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者恢复期指标明显优于急性期指标,前后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血浆D-D与FDP检测对诊断心脑血管疾病具较高特异性,及早检测有利于病情诊断,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浆D-D FDP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在冠心病诊断中联合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脂蛋白(a)[Lp(a)]等指标,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分类标准,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18例、不稳定心绞痛组(UAP)22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20例,同时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检测结果。结果:冠心病各组患者的hs-CRP、Lp(a)、D-D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各组对比,AMI 组患者hs-CRP、Lp(a)、D-D 水平最高,其次为UAP 组患者,SAP 组患者最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hs-CRP、Lp(a)、D-D 水平异常升高情况,且不同类型患者升高幅度也有明显差异,可作为临床诊断鉴别的重要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D-二聚体 脂蛋白(a)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前,内分泌系统产生的维生素D能广泛的促进细胞分化、抑制细胞生长和免疫调节等基本生理功能已经被国际研究学者所认可。两种免疫,即自适应和天生的,是由1,25(OH)2D3所调节的。而维生素D的性质表明,它可以发挥潜在的治疗作用,预防1型糖尿病(T1DM)。假设,大剂量的维生素D补充可能影响免疫调节的模式和后续进展T1DM的遗传易感个体。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T1DM的关系模式中的维生素D和维生素D/类似物对感染人群的免疫规定。在2型糖尿病(T2DM),维生素D可能影响胰岛素分泌和灵敏度。2型糖尿病和维生素D之间成反比关系,从横断面性和前瞻性对其关系进行研究,但是还缺乏确凿的证据。大量精心设计的、可控制的、随机介入的研究,来发现维生素D和钙在2型糖尿病中起到的潜在预防作用。

  • 标签: 糖尿病,&beta -细胞,维生素D,胰岛素
  • 简介:摘要由于先天体内贮存不足(早产、多胎、孕期营养不良),维生素D摄入不足(紫外线照射不足、饮食缺乏维生素D等)和慢性消化道疾病造成的维生素D吸收不良等多种原因造成的维生素D缺乏,是儿童期一个重要的健康危险因素,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和身心健康。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0-2岁婴儿应用维生素D3(VitD3)后儿童VitD3缺乏及中毒情况。方法定期随访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院400名儿童,嘱其从生后半月时开始补充VitD3,于第6个月及1岁时分别进行肝功、碱性磷酸酶、C反应蛋白(CRP)、钙、磷的检测。结果给予口服VitD3后,儿童佝偻病的发病率极低,发生佝偻病病例也均为早期,无典型临床体征,口服VitD3治疗后基本上都恢复正常;未出现VitD3中毒。结论给予VitD3400-800单位既可预防VitD3缺乏症,又不会发生VitD3过量中毒。

  • 标签: VitD3 预防 儿童 VitD3 缺乏及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