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朱光潜正是努力通过自身对中国古典诗论的理解,不仅将克罗齐的“直觉”从一种思辨式的哲学思考引申成为心理学上的关感体验,更是同时化用布洛的“距离说”和立普斯等人的“内模仿论”“移情说”,从美的凝神静观与自由“出入”出发,建构了“中国化”的现代美学。克罗齐的“直觉”被朱光潜改造成为凝神静观的艺术审美经验,布洛的“距离说”又构成了理论弥补的关键因子。从审美直觉到审美距离,构成了朱光潜审美经验论的逻辑框架与核心特质,其对中国古典文论的化用也给当代的异质性比较诗学注入了崭新的活力。

  • 标签: 朱光潜 直觉说 凝神静观 神思 审美距离
  • 简介:20世纪的先锋派运动不仅为艺术再现世界提供了新的手法,并且还主张艺术不仅要再现世界,也要改造世界。其中,只有审美先锋派才真正引发了我们感知方式上的深刻变革,并且,将其改造行动的影响扩展到了自律艺术的范围之外,从而进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审美先锋派力图影响审美革命,即,从整体上影响并改造我们体验、感受世界的方式;并在某些重要方面改变我们感受和经历真实的方武。

  • 标签: 先锋派 审美先锋派运动 审美革命
  • 简介:一、杜甫书法审美观唐代诗人杜甫在书法上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并传有书法石刻流传。他对于书法的见解,散见于他的诗歌当中。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褒扬李潮的《李潮八分小篆歌》了。李潮的名字,如果不是因为杜甫,仅仅依凭他自家的书法影响力,恐怕很难流传。曾经有人还怀疑李潮就是李阳冰,没有足够的证据,不可靠,清人顾湘在校勘《篆学琐著》时也做出过否定。

  • 标签: 审美观 杜甫 审美鉴赏 纬度 唐代诗人 书法
  • 作者: 徐松娣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创建时间:2010-10-20
  • 出处:《素质教育》 2010年第10期
  • 机构:音乐教育是开展美育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的音乐教学中,适应青少年的校园歌曲较少,被学生接受的爱国主义的歌曲也不多,而青少年对流行歌曲的盲目崇拜,音乐审美教育提出了挑战。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审美品位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形成理论总结,以抛砖引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审美制度是在审美人类学核心概念之一,是在近几年的学术实践中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审美制度是审美人类学对人类学和后现代美学思潮的学术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现代美学不同,审美人类学认识到美和艺术问题的复杂性,把审美活动重新置于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研究审美活动与政治、经济、伦理、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由此,审美制度研究直接解构了现代美学的审美自律观念,走出审美的象牙塔,显示出特有的美学价值。

  • 标签: 审美制度 象牙塔 审美人类学 社会文化语境 现代美学 审美活动
  • 简介:    摘要:精神世界的审美活动创造了无限丰富的艺术美,而关于艺术的美的分类,古今中外分类标准不尽相同,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表现形式,都包含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同时又具有时代性,都是反映当时生活上的需求,都是在不断发展的。他们的审美特性和审美创造即有同源性,又有差异性,。这里仅从文学的角度探讨其审美特性和审美创造。

  • 标签: 文学   审美特性  审美创造
  • 简介:在文艺审美活动中,创作主体通过怀旧来塑造审美理想,既有理想情感的塑造,还有对理想社会的追寻与理想人生境界的刻画,这一切在文艺审美活动中形成的丰富的审美意象,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此外,怀旧在文艺审美活动中的审美价值还表现为在文艺自身发展过程中生成的理想文艺经典。

  • 标签: 怀旧 审美理想 审美价值
  • 简介: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它是无机化学反应的四大基本类型之一。由于置换反应形式特殊,所涉及的知识点甚多,因而在各类试题中均会涉及,特别在高考中,它是无机框图推断试题的突破口。要求学生们对置换反应非常熟悉,现将置换反应的各种类型归纳如下。

  • 标签: 置换反应 解析 无机化学反应 化合物 知识点 单质
  • 简介:背景:全膝关节黄换中髌骨冠换与否一直存在争议。目的:对临床全膝关节簧换中是否进行髌骨簧换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在曲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6例,兆60膝,按全膝关节置换时是否进行髌骨置换分为髌骨置换组和髌骨未置换组。结果与结论:令膝关节置换3个月后,髌骨置换组忠者在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评分、髌骨评分、活动度和Q角与髌骨未置换组比明显降低(P〈0.05),而膝前痛评分和膝外翻角与髌骨未置换组患者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全膝关节置换中合理进行髌骨处理可有效改善髌股关节运动轨迹,明混降低髌骨并发症。对于髌股关节匹配及力线良好的忠者保留髌骨可提高关节的功能恢复,在全膝关节胃换中进行髌骨置换较髌骨不置换总休效果好。

  • 标签: 髌骨置换 全膝关节置换 假体 骨性关节炎 骨水泥 骨科内固定
  • 简介:审美欣赏最终要导致对审美对象进行判断。思维是审美心理过程中最后一个阶段。在审美中情与理、感受和理解是辩证统一的。在整个审美心理活动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包含着理解的因素。但思维毕竟是审美心理活动的高级阶段,通过思维达到对审美对象的本质认识。

  • 标签: 审美对象 心理过程 辩证统一 活动过程 审美心理 心理活动
  • 简介:空间是生存的物质前提,也是主体进入生活世界展开审美活动的逻辑前提。审美活动和空间存在必然性的心理关联,此种心理关联构成审美空间,含蕴着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两个方面,两者结构性地生成审美空间这样一个审美事实和诗性现象。一方面,主体置身于审美空间,感受和体验它的有限和无限、实在和虚幻;另一方面,主体想象和创造一种神秘和虚拟的空间形式,直觉它们的逼真和诡异、绚丽和恐怖的氛围。现代电子技术营造的赛博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主体对于逼真而虚幻的审美空间的渴求。然而,现代生命对审美空间的感受和理解失落了古典主义的诗性精神,主体只有在现代历史语境重构审美空间才使生活世界和艺术境界的审美活动诞生美感和诗意成为可能。

  • 标签: 空间 审美空间 诗性 生活世界
  • 简介:“美感”是我们感受到“美”的事物时的那种精神愉悦的感受,它涉及感觉、想象、联想、直觉、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的和谐统一。美感是客观和主观的和谐统一,对于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人们的美感是不尽相同的。

  • 标签: 美感 审美 和谐统一 精神愉悦 心理活动 “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从古希腊起,哲学家们似乎就把“趣味”、“审美”的专属权赋予了视觉和听觉,把它排斥于味觉的范围之外。其因由首先在于,视昕两个感官是主要的认识器官,与心灵相关,因此在五官中被赋予了更高的地位;其次,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人们认为视听两种感官与对象之间没有物质性接触,是比触、味、嗅更纯洁的感官。

  • 标签: 审美 味觉 “趣味” 技术条件 古希腊 哲学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提到公文,人们便觉得它没有什么审美可言,许多公文写作者也这样认为:公文嘛,照着框架写就行了,还讲究什么美呢?还有人认为公文与文学作品不同,追求美有损于它的严肃和权威性。其实不然,“每种文体都有其特定的美学设计,都追求独特的美学目的”,公文这种文体也一样追求它本身的美学因素。更何况“人类实际上是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去设计自己的社会活动,公文正是这种设计的一种体现”。

  • 标签: 审美理想 公文 美学设计 文学作品 美学目的 美学因素
  • 简介:人活一世,可以有无数种方式,特别令人羡慕的一种,我称其为审美人生。多年前的一天,一个朋友来找格法,朋友提议喝咖啡,格法提议看戏,结果两人走进了戏院。朋友不喜欢那戏,说太吵,一扭头,却发现格法满脸泪水。他说这戏太美了。格法当时一边在伦敦的一所艺术学校教书,一边攻读博士学位。他看的那个戏,来自中国,叫京戏。

  • 标签: 审美人生 艺术学校 博士学位 格法 朋友
  • 简介:摘要审美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论述如何利用语文课本中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期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达到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 标签: 思想道德建设审美教育古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