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严重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经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内镜下硬化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也具有明显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食管静脉曲张再发出血率仍较高,并且这也是威胁到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生命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早期再发出血患者来讲,这种危险发生的几率更大。为了更好的预防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再发出血,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应该对临床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各种治疗手段以及最新进展进行分析与总结。本文着重阐述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治疗进展的相关内容。

  • 标签: 食管胃底 静脉曲张 破裂出血 临床治疗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临床急症,三腔管压迫,注射硬化剂是传统的内科疗法,近年来开展的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picvaricesligacion,EVL)是有效的止血方法之一,我们自1997年1月—1999年9月共行EVL27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EVL 食管静脉曲张 近期疗效 破裂出血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套扎术(EVL)后联合奥曲肽对预防近期再出的有效性。方法对4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予以内镜套扎术治疗后,21例使用奥曲肽治疗患者设为观察组,另21例未使用奥曲肽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近期再出发生率。结果两组初次止血成功率均为100%。4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经EVL治疗后,观察组近期再出发生率为9.5%,对照组近期再出发生率为9.5%,两组近期再出发生率相同。

  • 标签: 食管静脉曲张 内镜套扎术 奥曲肽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治疗术后患者再出的影响因素。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60例肝硬化行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治疗术的患者,并将术后出现发生再出的11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余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以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血红蛋白与血清白蛋白的差异不大,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总胆红素与凝血酶原时间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治疗术患者的总胆红素与凝血酶原时间增高时,则很表明患者很有可能发生再出的情况。

  • 标签: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治疗 术后再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接受内镜治疗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再出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连续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首次接受内镜治疗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的肝硬化患者资料,随访至2014年11月16日或患者死亡。采用生存曲线描述分析患者再出和生存情况,运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再出率和死亡率,评估年龄对内镜预防再出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共纳入患者574例,根据年龄分为A组(〈60岁,373例),B组(60~74岁,160例)和C组(〉74岁,41例),中位随访时间31.6个月,8周再出率为10.28%(A组vsB组vsC组:9.92%VS10.63%vs12.20%),远期再出率为40.07%(A组vsB组vsC组:38.34%vs42.50%vs46.34%),8周死亡率为4.01%(A组vsB组vsC组:3.49%vs5.00%vs4.88%),远期死亡率为16.20%(A组vsB组vsC组:11.80%vs23.13%vs29.27%)。组间两两比较显示8周死亡率、8周再出率和远期再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患者的远期死亡率低于B组(P〈0.001)及C组(P=0.001)。结论老年患者内镜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再出安全有效,但远期生存较非老年患者差。由于老年患者的远期生存受众多因素影响,因此内镜预防再出对长期预后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明确。

  • 标签: 老年人 内镜治疗 再出血 肝硬化 疗效与安全性
  • 简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临床医生在使用药物治疗方面.以垂体后叶素使用最为广泛,文献报道施他宁在控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方面有效。我们应用施他宁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0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施他宁 食管静脉曲张 破裂出血 临床疗效 门脉压 作用机制
  • 简介:为观察目前临床常用的止血剂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对近5年收治的83例EVB患者分别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出血药物 破裂出血 肝硬化食管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普通胃镜与无痛胃镜对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的研究对象为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住院的54名急性食管静脉曲张静脉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27例。观察组在普通胃镜下行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治疗组在无痛胃镜下行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67%,高于观察组的63.33%;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观察组的26.67%;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普通胃镜 无痛胃镜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急性食管静脉曲张性出血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评价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EVL)联合部分脾栓塞(PSE)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ofScience、TheCochraneCentral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Elesiver、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关于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联合部分脾栓塞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Rev—Man5.2版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7项RCT包含428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1)EVL联合PSE患者根治率高于EVL组(RR=1.55,95%CI:1.27~1.06,P〈0.0001);EVL联合PSE患者再出率较EVL组明显降低(RR=0.43,95%CI:0.26~0.72,P=0.001);EVL联合PSE患者病死率与EV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39,95%CI:0.12~1.26,P=0.12)。(2)EVL联合PSE患者血小板计数与EvL组相比明显增高(WMD=53.85,95%CI:45.72~61.98,P〈0.00001)。结论EvL联合PSE在临床疗效及改善血小板计数明显优于EVL,但由于相关的高质量研究文献数量有限及纳入的样本量较小,尚待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 标签: 肝硬化 静脉曲张出血 脾栓塞 静脉曲张套扎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后再出的影响。方法:本实验所涵盖的对象是我院收治的86例食道静脉曲张患者,病例选择时间介于2020年2月-2021年3月,根据双盲法将患者划分为两个组别,即实验组(43例)、参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套扎术进行治疗,参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运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运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再出率、生活质量评分,分析护理干预在食道静脉曲张患者护理实践中的适用性。结果:经全面比较研究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且再出率低于参照组患者,可表示为P

  • 标签: 食道静脉曲张 套扎术 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用于预防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再出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山东省立医院住院,诊断为CTPV且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史,行TIPS预防再出的患者67例,纳入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总结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再出、支架通畅、肝性脑病及生存情况。结果在67例CTPV患者中,56例(83.6%)患者成功行TIPS术。单独通过颈静脉入路15例,经颈静脉联合经皮经肝入路33例,经颈静脉联合经皮经脾入路8例。TIPS术后平均门-体静脉压力梯度,从(28.09±7.28)mmHg降至(17.53±6.12)mmHg(P<0.01)。平均随访(23.91±12.35)个月,累计无出血率87.0%,支架通畅率81.5%,肝性脑性发生率27.8%,累计生存率88.9%。11例未成功行TIPS术的患者中死亡4例,再次出血4例。结论TIPS用于预防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再出,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海绵样变性 门静脉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 静脉曲张出血 门静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用于预防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再出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山东省立医院住院,诊断为CTPV且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史,行TIPS预防再出的患者67例,纳入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总结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再出、支架通畅、肝性脑病及生存情况。结果在67例CTPV患者中,56例(83.6%)患者成功行TIPS术。单独通过颈静脉入路15例,经颈静脉联合经皮经肝入路33例,经颈静脉联合经皮经脾入路8例。TIPS术后平均门-体静脉压力梯度,从(28.09±7.28)mmHg降至(17.53±6.12)mmHg(P<0.01)。平均随访(23.91±12.35)个月,累计无出血率87.0%,支架通畅率81.5%,肝性脑性发生率27.8%,累计生存率88.9%。11例未成功行TIPS术的患者中死亡4例,再次出血4例。结论TIPS用于预防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再出,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海绵样变性 门静脉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 静脉曲张出血 门静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是否影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后的再出。方法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因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或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初次治疗的207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以术后6个月作为观察结束点统计再出情况,根据有无出血分为出血组(n=54)和未出血组(n=153),对于可能导致术后再出的影响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差异性后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构成、年龄、有无门静脉血栓、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P=0.05)、有无高血压、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水平、白蛋白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凝血酶原时间、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构成、手术方式构成在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是否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水平、血糖水平、腹水程度构成、肝功能分级构成在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合并糖尿病(是/否)、血红蛋白水平、血糖水平、腹水程度(无-轻度/中-重度)、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C级)以及饮酒史(有/无)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再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8,OR=2.973,95%CI:1.322~6.689)。结论合并糖尿病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后易发生再出

  • 标签: 糖尿病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 再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联合组织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阳煤集团总医院住院治疗的90例EVB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行内镜下套扎联合聚桂醇注射治疗者为对照组,48例行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胶"三明治"注射治疗者为观察组。统计、分析两组静脉曲张疗效、止血情况、再出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曲张治疗总有效率为97.9%(47/48),高于对照组的83.3%(35/42),P<0.05。观察组急诊止血成功率为97.9%(47/48),高于对照组的83.3%(35/42),P<0.05;观察组近、远期再出发生率发生率分别4.2%(2/48)、16.7%(8/48),均低于对照组的19.1%(8/42)、35.7%(1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5/48),低于对照组的28.6%(12/42),P<0.05。结论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联合组织胶治疗肝硬化EVB患者疗效显著,止血成功率高,再出率低,且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内镜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套扎 组织胶
  • 简介:摘要为了规范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诊断、治疗和管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相关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遵循循证医学的证据,修订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提出了推荐意见,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救治水平。

  • 标签: 指南 管理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 简介:摘要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最凶险的并发症。随着各个临床学科对EVB诊疗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EVB的预防及治疗已进入了内科、外科、介入科、影像科等多学科诊疗的新模式。本文将在回顾食管静脉曲张分级及分型的基础上,从EVB的一级预防、急性EVB治疗及二级预防三个方面,对EVB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制定科学、合理的EVB个体化预防及治疗方案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肝硬化 高血压,门静脉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