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外踝解剖带钩钢板治疗腓骨远端粉碎性或合并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合并骨质疏松或粉碎性的腓骨远端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外踝解剖带钩钢板内固定。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同时观察一些并发症的情况.如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等。结果临床观察获得满意的结果,踝关节评分优良率为91.7%。结论对于合并骨质疏松或粉碎性的腓骨远端骨折.外蹀解剖带钩钢板具有手术复位好、固定可靠、术后功能满意的优点。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钩钢板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观察吡列酮(Pioglitazone)对趋化素诱导成骨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探讨吡列酮改善成骨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成骨细胞随机分组,选取适宜浓度的趋化素(Chemerin)进行诱导后,加入吡列酮,观察成骨细胞活力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趋化蛋白1(MCP-1)、E选择素(E-selection)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成骨细胞黏附分子1(ICAM=1)、需肌醇跨膜激酶/核酸内切酶1(inositol-requiringtransmembranekinase/endonuclease1,IRE1)、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protein78,GRP78)的表达变化,探究内质网应激反应在此过程中作用。结果MTT法检测提示加入Pioglitazone后对成骨细胞活力未见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成骨细胞ICAM-1、MCP-1、E-selection、IRE1、GRP78、在Chemerin组的指标较高(P<0.05),而Pioglitazone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Chemerin所诱导的上述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当吡列酮浓度为20μmol/L时效果最显著。结论内质网应激可能参与趋化素诱导成骨细胞代谢中的细胞凋亡过程,吡列酮可抑制趋化素的作用,对成骨细胞具有保护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反应相关。

  • 标签: 吡格列酮 趋化素 成骨细胞 内质网应激
  • 简介:目的探讨脊髓颈椎病前路两种不同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方式创伤大小的比较。方法对50例脊髓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5例行前路小刨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R组),25例行常规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S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起床活动时间、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近期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创伤大小的观察,R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起床活动时间均明显好于S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平均12个月(6~24个月)随访,J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脊髓颈椎病前路小创伤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可获得与常规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同样的效果,但该手术方法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手术创伤小。

  • 标签: 颈椎病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作为特殊类型的极外侧腰椎椎间盘突出症(farlaterallumbardischerniation,FLLDH)的临床表现独特性及其病因、发病危险因素及致病机理,进一步总结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10年PLLDH病例资料58例,通过归纳分析该病的症状特点及原因,评价手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及手术效果,总结致病相关因素及防治策略。结果FLLDH主要见于重体力劳动者,具有根性症状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低、病史短等特点,多数患者非手术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结论FLLDH做为一种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早期预防,MRI技术有助提高确诊率,经侧后路植骨融合患者手术后腰椎失稳、腰部疼痛的情况明显少于单纯髓核摘除减压,2种手术均是快速缓解下肢根性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良好选择。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危险因素 临床方案
  • 简介:目的对手术治疗老年人旋采用加压复位后全螺纹螺钉固定,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后外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对29例老年旋后外旋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外踝采用钩状钢板、内踝采用张力带固定、下胫腓关节分.同时观察一些并发症的情况.如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等。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个月。临床观察获得满意的结果,按Olerud和Molangder的关节伤后自我评分系统,优22例.良5例,可2例.总优良率93.1%。结论此种内固定方法对老年旋后外旋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推荐。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TileC骨盆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TileC骨盆骨折15例。其中:C110例,C24例,C31例。评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5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骨盆前环手术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平均分别为61min、92mL;后环手术平均分别为71min、165mL。术中均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例耻骨处伤口发生浅表感染,经换药治愈。骨折复位按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评定:解剖复位10例,满意复位4例,可1例。骨折愈合时间为2~6个月,平均2.9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骨盆骨折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2例,良2例,可1例。结论通过有限切开复位和钢板内固定可以对TileC骨盆骨折进行良好的显露和牢靠的固定,并且不需要暴露神经、血管等结构,具有微创特点,疗效显著。

  • 标签: 骨盆 骨折 内固定 微创性
  • 简介:目的分析评价应用重建股骨近端内侧结构,一期骨水泥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Tronzo-EvansⅣ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应用重建股骨近端内侧结构,一期骨水泥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Tronzo-EvansⅣ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66~82岁,平均年龄76岁。结果本组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3年,平均随访13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假体无松动下沉。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1.67%。结论应用重建股骨近端内侧结构,一期骨水泥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Tronzo-EvansⅣ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人工股骨头 置换 治疗 股骨粗隆间 骨折
  • 简介:目的同时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体内25(OH)D3水平,分析两者结果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50例住院患者,对同-血清样本分别用LC-MS/MS法和ELISA法测定25(OH)D3水平,同时用LC-MS/MS法测定25(OH)D2的水平。结果LC-MS/MS法测定的维生素D3的均数为14.99±6.51ng/mL,酶联免疫法测定的均数为20.91±9.70ng/mL,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25(P〈0.01),线性相关方程为维生素D3(LC-MS/MS法)=4.829+0.486×维生素D3(ELISA法)。LC-MS/MS法组25(OH)D3浓度高于20ng/mL的比例17%,酶联免疫法组为52%,LC-MS/MS法组的25(OH)D2和25(OH)D3总浓度高于20ng/mL的为24%。25(OH)D2占25(OH)D总量的8.4%。结论LC—MS/MS法测定的维生素D3的数值明显低于ELISA法,两者正相关性较高,可经方程互换。酶联免疫法低估了体内维生素D的缺乏,检测25(OH)D3的同时需测定25(OH)D2浓度。

  • 标签: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 MS) 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25(OH)D3
  • 简介:多节段脊髓颈椎病(MCSM)占颈椎病总人数的8%~10%[1],表现为≥3个节段的病理改变,主要为椎间盘退行性变,多伴间隙变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生理曲度改变等,致脊髓在多层面受压、失稳,涉及节段多,损伤可互相叠加,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脊髓及神经根受损。临床症状明显、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通常需要行手术治疗。近年国内外学者对MCSM手术治疗的术式有较多的探索,主要包括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每种术式各有利弊,本文就近年相关研究作如下综述。

  • 标签: 颈椎 颈椎病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对胫腓骨下1/3四块以上的粉碎骨折多主张非手术治疗。92~94年初作者采用梅花针加钢丝环扎治疗12例该成人病例,术后不用外固定,并早期功能锻炼。随访半年均在20周内达骨性愈合,膝踝功能良好。作者认为梅花髓内针加钢丝环扎是治疗下1/3粉碎性胫腓骨骨折可供选择的方法之一。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髓针
  • 简介:骨关节结核是主要的肺外结核之一,脊柱结核发生率占骨关节结核的50%[1],其病变主要是破坏椎体导致脊柱不同程度受损,从而引发脊柱失稳、椎管内压迫及脓肿形成。多节段脊柱结核表现为>3个的椎体破坏,其中一部分的病变部位有>1个正常椎间盘的相隔,表现为多个中心病灶共同破坏,称为跳跃脊柱结核。跳跃脊柱结核的特点为>2处独立活动病灶,且病灶间有正常椎间盘相隔,其发生率在脊柱结核中占10.0%~16.5%[2-3]。跳跃脊柱结核由于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诊漏诊,患者就诊时往往多合并脊柱畸形及神经功能障碍。近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采用个性化方案治疗跳跃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19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结核 脊柱 清创术 内固定器 骨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游离腰椎间盘突出症(sequesteredlumbardischerniation,SLDH)的临床特点及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56例SLDH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MRI和术中探查结果,总结分析SLDH临床特点,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SLDH分为单纯游离、游离黏连、异位游离三种类型。随访6~26个月,平均18个月,无术后复发者。术后4周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31例,良18例,可7例,优良率87.5%。结论SLDH诊断明确后,根据椎间盘的游离情况,采用适当的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游离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技术评估神经根颈椎病的手术效果。方法本组神经根颈椎病患者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为21~59岁,平均45岁。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及手术治疗1个月后接受肱二头肌等长收缩测试,记录患侧与健侧肱二头肌的sEMG中位频率斜率(medianfrequencyslope,MFs),平均肌电图(averageelectromyography,aEMG)波幅。结果术后1个月,27例患者症状缓解,患侧MFs的衰减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MFs的衰减无明显改变;术后健侧aEMG波幅无明显改变,患侧有增高趋势,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症状未缓解患者,治疗前后MFs及aEMG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MG可用作神经根颈椎病临床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颈椎 脊神经根 颈椎病 肌电描记术
  • 简介:食管颈椎病指颈椎椎体前方鸟嘴样骨质增生压迫食道引起吞咽困难,并经食道钡剂透视检查证实.现作者就1例食管颈椎病报道如下,并对该病的发病情况、机制、治疗及结果进行讨论.

  • 标签: 颈前路手术 手术治疗 食管型颈椎病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连续性颈椎病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在大多数病例中取得了满意疗效。而对于跳跃多节段颈椎病,由于其累及的节段多、范围广、呈跳跃性,前路术式的合理选择就更为重要,但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总结2001年9月~2005年5月收治的17例跳跃颈椎病患者采用不同颈前路术式的治疗效果,并进行评价。

  • 标签: 颈椎 内固定器 骨移植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探讨锁定钢板联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C2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8月运用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8例C2股骨远端骨折,男8例,女10例,年龄36~80岁,平均56岁。摔伤8例,车祸伤10例。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3.2±10.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40周,平均(19.8±7.2)周。2例发生延迟愈合,限制负重后均愈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95°~135°,平均(114.7±13.3)°,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0~3分,平均(1.0±0.9)分,1例在长时间行走时出现轻中度疼痛,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后症状明显缓解。根据Schatzter-Lambert评分系统,优7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83.3%。结论锁定钢板联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是治疗C2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股骨远端骨折 锁定钢板 重建钢板
  • 简介:齿状突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颈椎损伤,Anderson—D’AlonzoⅡ骨折即齿状突与枢椎椎体连接处的骨折,其晚期骨不愈合的发生率高,因此目前所争论的问题也都集中于对其治疗的方法上。国内近几年开展了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虽然保留了寰、枢椎的功能,提高了骨折愈合率,但系切开手术,创伤大,组织剥离多,也易损伤颈部重要的血管、神经。从2003年11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经皮纯钛空心螺钉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脱位患者12例,效果满意。

  • 标签: 寰椎 枢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观察吻合单动脉的Ⅲ指尖离断再植的疗效。方法对57例85指Ⅲ指尖离断进行再植,其中男33例,女24例;年龄3~49岁,平均26岁。85指均为完全断指。指别:拇指17个,示指25个,中指18个,环指14个,小指11个。仅吻合单动脉,按潘达德提出的断指再植功能评定结果。结果本组57例85指共成活80指,成活率达到94.1%。术后33例获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按潘达德提出的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8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4.8%。结论在Ⅲ指尖离断再植中吻合单动脉是可以选择的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再植 动脉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病理基础,评价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2例分别采用了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或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病例,分析其术前影像学资料,探讨病理实质;根据术前、术后Frankel分级情况及影像学的变化,判断手术疗效.结果22例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病例中,过伸损伤16例(62.7%),退变性椎管狭窄15例(68.2%),先天性椎管狭窄4例(18.2%).前路手术患者随访见内置物无松动、脱落或断裂,固定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后路手术患者术后X线正位片显示无再关门现象.14例患者术后MRI检查显示,椎管容积扩大,颈髓受压缓解.3例术后脊髓功能无改善,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颈椎椎管狭窄是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重要病理基础,颈髓过伸性损伤是发生四肢瘫的直接原因.只要术式选择合理、手术操作正确,前、后路手术均能获得较理想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术后 手术疗效 患者 椎管狭窄 效观察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治疗脊髓颈椎病的新术式(菊地法).方法手术适应证为合并有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的脊髓颈椎病,手术要点为多节段椎板间开窗.共施术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42~77岁.手术前JOA评分为7~13分,平均9.2分.随访1~4年.结果手术后脊髓损害程度均有不同程度减轻,至最后随访时恢复率为14%~88%,平均为63.6%,其中优4例,良12例,可1例.无1人出现新发持续轴性症状.颈椎前凸指数与屈伸活动范围与手术前相差无显著性(P>0.05).结论椎板间开窗可维持颈椎前凸及活动度,防止手术后畸形及轴性症状的发生,治疗脊髓颈椎病有一定疗效.

  • 标签: 颈椎 椎管狭窄 脊髓压迫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