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肝细胞脑转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肝细胞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以突发颅内出血急性起病,术前诊断颅内转移瘤。于全麻下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细胞脑转移。术后复查MRI显示颅内多发转移瘤,辅以全脑放射治疗,出院1个后随访尚良好存活。结论肝细胞脑转移发病率低,临床少见。尽管其预后极差,但包括外科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肝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对于肝细胞脑转移应高度警惕。

  • 标签: 肝细胞癌 脑转移 临床特点 预后因素
  • 简介:多原发(multipleprimarycancinoma,MPC)又称重复,是指同一个体的单个或多个器官同时或异时性发生2个或2个以上恶性肿瘤-([1-2])。笔者现对1例卵巢并套细胞淋巴瘤进行报道。1病例资料患者,女,51岁,因腹胀伴下腹痛1个月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下腹痛伴腰酸,不伴恶心、呕吐,在当地诊所按盆腔炎给予药物口服无明显好转。我院彩超示:脾大。

  • 标签: 卵巢癌 重复癌 套细胞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囊鳞状细胞的疾病特点,提高对鳞状细胞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1例阴囊鳞状细胞癌病例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报道的6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7例均为阴囊鳞状细胞,年龄30~74岁,平均61岁,病程2个月~20年,平均6.8年。A1期5例,A2期1例,D期1例。6例行局部广泛切除术,其中1例术后行放射治疗;1例拒绝治疗。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5年,6例均未见复发及转移,1例未接受治疗者1年后死亡。结论阴囊鳞状细胞应尽早行活检确诊,局部广泛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阴囊 鳞状细胞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细胞组织中P19的表达,探讨P19与肾细胞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肾细胞癌病例30例,应用RT-PCR以及westernbolt综合分析P19基因及蛋白肾细胞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19在两种组织中表达有明显差异,P19在肾细胞组织中基因及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其配对的正常非肿瘤肾组织(P<0.05)。结论P19表达差异对判断其发生和转移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肾细胞临床进程潜在的指标,为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依据。

  • 标签: P19 肾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患者Th17细胞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食管鳞状细胞标本,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组织和旁组织中Th17细胞水平及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患者组织中Th17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为(4.67±3.86)%,旁组织中Th细胞为(3.37±4.22)%,组织中Th17细胞水平高于旁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的Th17细胞为8.42±4.61个/HPF,旁组织中为5.87±2.75个/HPF组织高于旁组织;在分期晚、有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较深的患者中,组织和旁组织Th17细胞水平较高.结论Th17细胞参与了食管的发生、发展,高水平提示食管预后不良.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77-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治疗对晚期非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方法收集50例晚期非细胞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低剂量卡培他滨的维持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为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晚期非细胞肺癌患者而言,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维持治疗的手段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维持治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细胞肺癌中SIRT6蛋白表达情况.方法搜集2011年05月至2013年10月在本院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Ⅰ~Ⅲ期NSCLC患者38例为研究组,其中腺癌20例,鳞癌18例,其中16例患者旁正常组织作对照组.应用SIRT6免疫荧光检测研究组NSCLC组织以及对照组正常组织中SIRT6蛋白阳性情况,并行组间比较.结果正常组织可见到较多的SIRT6阳性细胞,而NSCLC组织中SIRT6表达阴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组织中几乎不表达SIRT6,SIRT6基因表达缺失可能有助于NSCLC的临床诊断.关键词非细胞肺癌;SIRT6;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3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生存环境及空气的污染,以及不明原因的影响,肺癌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根据病理类型的不同,肺癌又分为了细胞肺癌及非细胞肺癌两种类型,其中非细胞肺癌占据80%以上。目前随着肺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长,传统的手术、放化疗难以更好的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因此探索更多高效、低毒、副作用的分子靶向药物成为目前最大的研究热点。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分子靶向 表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19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非细胞肺癌的患者给予培美曲塞500mg/m2和顺铂第1、2、3天30mg/m2,以21天为一周期,在至少进行2个周期治疗进行疗效与不良反应的评价。结果本组19例患者中,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8例,疾病稳定6例,5例疾病进展。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与轻度骨髓抑制,经对症处理后得到缓解。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NSCLC疗效确切,不良反应率低,耐受性好。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培美曲塞 顺铂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切口大泡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110例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辅助切口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术中持续时间和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患者手术成功,均治愈出院。结论胸腔镜辅助切口治疗大泡具有微创、安全、快速、疗效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 肺大泡 开胸手术
  • 简介:外科手术包括肝移植是肝细胞肝癌(HCC)唯一可能治愈的方式.但是,HCC的高复发率使患者难以长期生存.准确预测患者的复发风险和预后对指导外科手术和综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肿瘤形成的机制研究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遗传和分子标志物被发现.这些标志物不仅使HCC患者预后判断更准确,并且可能成为HCC潜在的治疗靶点.综述HCC预后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文献,并进行评述.

  • 标签: 肝肿瘤 分子标志物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的CT影像,探讨CT诊断在诊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价值。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的CT表现。结果100例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病灶均不同程度显示将患者肝细胞癌病灶可以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可见肝癌严重者病灶数目较CT检查增多、巨块型肝细胞伴子灶较CT检查增多,不同影像检查发现肝占位性病变,CT增强扫描检查显示在动脉期病灶较正常肝实质明显强化,实质期病灶密度迅速减低且低于正常肝实质密度。结论患者的CT影像可以作为预测切除手术可行性以及手术效果,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CT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4年收治的9例膀胱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男性5人,女性4人,平均年龄55岁。1例行膀胱切开取石+膀胱全切术+尿流改道术。4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6年,2年生存率66%(6/9),5年生存率22%(2/9)。结论膀胱鳞状细胞少见,恶性度高,预后差,需早诊断早治疗。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膀胱全切术。

  • 标签: 膀胱鳞状细胞癌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部角化棘皮瘤与鳞状细胞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本病例为鼻尖部肿块,采取全身麻醉,给予气管插管,行鼻部肿物扩大切除术及任意皮瓣成形术,术后给予抗炎补液治疗。讨论此病例应与鼻疖及恶性黑色素瘤相鉴别,一定要做病理检查,提高对疾病的诊治和认识。

  • 标签: 鳞状细胞癌 角化棘皮瘤 恶变 鼻尖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2例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12例患者平均年龄56.25岁,以女性(66.7%)、不吸烟的患者(83.3%)居多.11例患者接受根治性肺叶切除术,另1例因病灶靠近支气管开口需行袖式肺叶切除术.8例患者术后接受了辅助化疗(66.7%).该肿瘤在组织学上表现为癌细胞排列成巢团状,核大呈空泡状,肿瘤间质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9例肿瘤标本检测了P63,均为阳性(100%);11例行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阳性;而5例行EGFR突变检测,均证实为野生型.本组平均随访时间为43.83个月,11位患者随访期间无瘤生存,而另1位患者在术后25个月诊断骨转移,接受姑息性化疗后,带瘤生存至今.结论原发性淋巴上皮瘤样是一种罕见的,预后较好的非细胞肺癌.该肿瘤好发于年轻、非吸烟的亚洲人群,EB病毒感染与其发病机制存在密切关系.关键词淋巴上皮瘤样;非细胞肺癌;手术;EB病毒;预后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31-02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