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7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35例采用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试验组35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几率。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现,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的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股骨近髓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6例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28)和研究组(n=28),常规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研究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患者切口长度为(5.30±1.20)cm、手术时间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进行全程优化护理,比较具体效果。方法:选取时间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股骨颈骨折20例患者,采用全程优化护理模式。结果: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前评分为5.62±0.24,治疗1月、3月评分分别为4.23±0.35、3.67±0.43。结论:对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进行全程优化护理,护理后患者情况明显好转。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全程优化护理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中长期疗效。方法:2022.6-2023.7,选取100例研究,确诊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经抽签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观察组康复时间比对照组更短(P<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实施股骨头置换治疗,康复时间更短,髋关节功能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股骨头置换 内固定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康复时间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对比。方法 抽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有25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以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不同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从手术相关指标来看,卧床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结果均显示(p

  • 标签: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联合加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差异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按1:1比例分为置换组40例、髓内钉组40例。置换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髓内钉组行股骨近端联合加压髓内钉治疗。评价及对比两组的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结果:置换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高于髓内钉组(P<0.05);于术后1个月、6个月,置换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髓内钉组(P<0.05),而于术后12个月,两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对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联合加压髓内钉治疗,均可取得一定疗效,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更高,但存在较大手术创伤,髓内钉术创伤小,适合耐受性较低的患者。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近端联合加压髓内钉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95°角股骨髁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T型或Y型骨折的手术治疗途径及疗效。方法准确整复骨折后用2枚克氏针和辅助钢板维持,确定刃板(即髁钢板的短臂)击入点后固定95°股骨髁钢板,用1枚骨栓进一步加压固定双髁。结果对28例病人经4个月~6年的术后随访,骨折均获愈合,功能优良率达85.7%。结论该术式骨折对位准确,内固定牢固,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股骨髁间T型或Y型骨折的理想术式与方法。

  • 标签: 股骨髁间骨折 股骨髁钢板 内固定治疗 T型骨折 Y型骨折
  • 简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是老年人的多发骨折,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其发生率愈来愈高。老年人心肺功能差,往往不能耐受长期卧床,因此应选用创伤小、并发症少、愈合快的手术治疗方法。本院白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应用股骨近端可膨胀髓内钉(ExpandableProximalFemoralNail,EPFN)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35例,效果满意。

  • 标签: 股骨转子周围骨折 可膨胀髓内钉 股骨近端 老年人 社会老龄化 多发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后导致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为股骨头坏死的预防提供临床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60例来我院接受空心钉固定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作为观察组,30例患者未出现股骨头坏死,作为对照组,分别从年龄、性别、骨折类型、体重指数(BMI)等方面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年龄、骨折类型、等待手术时间、骨折端三维重现方向、体重指数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完全负重时间、内固定物取出情况、术前牵引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类型、等待手术时间、骨折端三维重现方向、体重指数组间是造成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术后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给予关注,积极给予有效干预,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空心钉固定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术前应用密固达、钙剂及维生素D3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术前未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分别进行疼痛评分,骨密度测定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研究组应用密固达后无严重毒副作用发生,术后12个月疼痛评分缓解明显、骨密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并且无假体下沉、松动、再次骨折等并发症.对照组17例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髋关节疼痛,骨密度测定较术前减低,3例存在假体下沉,2例发生再次骨折.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必须同时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防止骨质疏松的发展及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密固达在老年患者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关键词关节置换髋关节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AbstractObjectiveObservethesafetyandclinicaleffectofartificialfemoralheadreplacementinthetreatmentofsenileosteoporoticfemoralneckfractures.Method80casesofelderlypatientswithfemoralneckfracturewererandomlydividedintostudygroupandcontrolgroup,thestudygroupwereapplicatedZoledronicacid、calciumandvitaminD3toanti-osteoporosistreatmentbeforeoperation,butthecontrolgrouphadnoantiosteoporosistreatment.12monthsbeforetreatmentandaftertreatment,thepainscore,bonemineraldensityandimagingexaminationwereperformed.ResultThestudygrouphavenoserioussideeffectsoccurred.Postoperative12monthspainscoresignificantlyalleviated,bonemineraldensity(BMD)comparedwiththosebeforetreatmentsignificantlyincreased,andnoprosthesissubsidenceandloosening,refractureandothercomplications.Incontrolgroup,17patientshadpostoperativepain,bonemineraldensitywaslowerthanthatofpreoperation,and3caseshadtheprosthesissubsidGence,and2casesoccurredagain.ConclusionSenileosteoporoticfracturemustalsogiveantiosteoporosistherapyandpreventthedevelopmentofosteoporosisanditscomGplicatioKnesy,wanorddsAclastainelderlypatientshaveahighersafetyandclinicalefficacy.arthroplastyhipOsteoporosisFemoralneckfracture中图分类号R68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1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HR治疗老年OP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护理。方法临床纳入本院2015.9~2017.9期间收治的98例老年OP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平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并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4%,较对照组的10.20%明显更低(X2=5.795、P=0.016),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HR是OP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首选治疗方式,治疗期间一系列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明显降低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进一步改善临床预后,具备较高临床实施意义与运用价值。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 老年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00例,根据术式将患者分为PFNA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内固定,PFNA组采用PFNA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地活动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略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稳定性好,利于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快等优势,故PFNA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
  • 简介:长期以来,在临床上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均以内固定治疗为主。20世纪70年代围外肝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但在我国尚未得到认可,目前争议颇多。我科白2002年8月至2006年8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35例老年不稳定型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住早期下地负重、迅速恢复髋关节功能到伤前水平及减少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置换治疗 疗效观察 老年人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治疗时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中共选取13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采取摇号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前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比采取两种治疗方式患者的手术各指标数据、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髋关节活动能力。结果:经研究表明,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创伤相对较小。(P<0.05)。但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数据中可见。(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有着不同的优缺点,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有着一定的优势,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远期关节功能恢复相对较好,手术方式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现分析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的价值。方法: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取52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抽签法分为均等人数的两组,分别为FNS组、空心螺钉(CCS)组。比对手术指标、复位质量、愈合和下地负重时间、髋功能、Barthel指数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FNS组手术指标水平较CCS组高,但结果不存在差异(p>0.05);FNS组复位质量与CCS组比较无差异(p>0.05);FNS组愈合和下地负重时间短于CCS组(p<0.05);FNS组髋功能分值和Barthel指数均较CSS组高(p<0.05);FNS组并发症出现概率较CCS组低(p<0.05)。结论:FNS固定治疗方式在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近期效果优于CCS固定方法,骨折愈合质量较高,加快早期自理能力恢复。

  • 标签: 中青年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