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94年以来,广东省桂花鱼(学名鳜鱼)养殖主产区暴发了大规模的流行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控制此病提供依据,我们开展了病因探讨,经跟踪调查与试验分析,归纳出与病因相关的因素或特性。

  • 标签: 桂花鱼 暴发性流行病 鳜鱼 养殖 病因 学名
  • 简介:患儿男,8岁。因乏力,纳差,尿黄11d,于2005年8月16日来我院就诊。患儿于发病前3d曾在外就餐后出现腹泻,体温不详,其母自行给患儿服用复方安乃近片3/4片,未服其他药物,也无服安乃近史。3d后出现乏力,纳差和尿黄的症状。8月15日在当地医院检查肝功能:ALT1035U/L,AST938U/L,白蛋白(ALB)31.9g/L,T-Bil466.7μmol/L,D—Bil280,1μmol/L,碱性磷酸酶(ALP)701U/L,凝血酶原活性(PTA)15.4%:血常规大致正常:抗HAV—IgM(-),乙肝系列均为阴性;超声示肝脏体积稍大回声欠均匀,胆囊壁增厚水肿,脾稍大,肝内外胆管无扩张。

  • 标签: 复方安乃近片 暴发性肝衰竭 儿童 凝血酶原活性 碱性磷酸酶 胆囊壁增厚
  • 简介:试验表明,控制暴发稻飞虱危害,要提早预测预报与预防,科学选用具有强烈熏蒸、触杀作用的药剂与内吸传导作用的药剂混配,及时施药到水稻基部,1~3d内能有效遏制稻飞虱的毁灭性危害。

  • 标签: 暴发性 稻飞虱 防效
  • 简介:暴发肝功能衰竭(fulminantliverfailure,FLF)又称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一种预后极差、病死率极高的临床危重症。FLF既往采用内科治疗,部分患者能获得康复,但病死率高达80%以上。临床实践证实FLF患者较其他终末期肝病患者是更理想的肝移植受者。因此做好FLF患者术前评估以及移植术后的预后判断,对于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实现供肝资源最优化配置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肝移植 暴发性 肝功能衰竭
  • 作者: 任兴琼 邵淑冉 张楠俊 王川 周开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25
  • 出处:《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02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西部妇幼研究院心脏发育及心肌疾病基因治疗研究平台、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科 61009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西部妇幼研究院心脏发育及心肌疾病基因治疗研究平台、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暴发心肌炎(FM)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20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及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53例FM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FM患儿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n=23)和幸存组(n=30)。比较2组FM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年龄、入院前病程等),入院前及入院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心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结局等。采取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预测FM患儿死亡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与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2组FM患儿性别构成比、入院前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53例患儿中,入院24 h内死亡为16例(16/23,69.6%),入院72 h内死亡为20例(20/23,87.0%)。入院前以胃肠道症状最多见(38/53,71.7%),其次为呼吸道症状(25/53,47.2%)和发热(20/53,37.7%)。2组患儿年龄,住院时间,入院前有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者所占比例,入院时低血压、微循环障碍和意识障碍者所占比例及收缩压、舒张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室检查:2组患儿血乳酸、血清Ca2+,动脉血pH值、碱剩余、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53例患儿中,50例接受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组患儿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心包积液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入院时心电图结果显示Ⅲ°房室传导阻滞(AVB)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2组患儿均接受综合治疗,其中临时心脏起搏器使用率、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血乳酸、动脉血pH值及碱剩余、血清Ca2+、INR、APTT和VIS对预测FM患儿死亡的AUC分别为0.776(95%CI:0.621~0.890,P<0.001)、0.804(95%CI:0.664~0.905,P<0.001)、0.829(95%CI:0.692~0.922,P<0.001)、0.702(95%CI:0.559~0.821,P=0.016)、0.753(95%CI:0.602~0.869,P=0.001)、0.791(95%CI:0.644~0.898,P<0.001)和0.890(95%CI:0.774~0.959,P<0.001)。结论儿童FM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死亡多见于病程早期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微循环障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高乳酸血症、依赖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患儿。死亡患儿多集中在入院72 h内,尤其是入院24 h内,对FM高危患儿应尽早给予密切监测及积极机械循环支持。

  • 标签: 心肌炎 疾病特征 预后 猝死,心脏 危险因素 ROC曲线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暴发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急性暴发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2例,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在小儿急性暴发心肌炎的临床治疗中,一定要坚持及早诊断和治疗的原则,进而才能有效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并且降低临床死亡率。

  • 标签: 小儿 暴发性心肌炎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自身炎症性疾病是一组由固有免疫缺陷或失调引起的以反复或持续炎症反应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中适应性免疫在发病机制中不发挥主要作用。随着单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的分子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为自身免疫引起的炎症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炎症信号通路的靶点治疗药物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可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查明2017年我县发生一起因地宴席聚餐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聚餐者、餐饮加工人员和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剩余食物、饮用水、病人和餐饮加工人员肛拭进行实验室检测,对现场调查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和卫生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引起病例50例。罹患率为11.36%,从现场采集的样品中,检出14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结论此次食源性疾病暴发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马鑫 李方 刘万里 王希江 王雪冰 周海健 施国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乌鲁木齐 83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测检验中心,乌鲁木齐 83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管理办公室,乌鲁木齐 83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结核病与麻风病防治中心,乌鲁木齐 83000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乌鲁木齐 83000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6年新疆发生的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分子溯源分析。方法2016年4月3日,新疆某地发生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依据《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指南(2012版)》,共发现142例病例,其中疑似病例138例、确诊病例4例。通过入户调查、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信息、发病和诊疗情况、发病前3 d的饮食史和饮水史、食品的污染源等信息,并采集病例呕吐物及粪便、剩余冰激凌、加工冰激凌剩余牛奶及其他原料、牛奶供应站的牛奶等27份样本,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全基因组测序(WGS)进行分子分型、毒力基因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142例病例年龄M为9岁,范围为1~66岁;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比为76%(107/142)。男性罹患率[5.5‰(65/11 717)]与女性罹患率[5.8‰(77/13 26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恶心(94%,133/142)、呕吐(92%,131/142)和腹痛(67%,95/142)等。27份样本共计分离获得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分离到其他病原菌。PFGE结果显示,产A+C+E混合型毒素的16株菌(包含病例呕吐物及粪便分离株和冰激凌加工点食品分离株)带型相似度为100%。根据WGS分子分型结果显示,9株菌(包括4株患者分离株、4株冰激凌加工点食品分离株、1株牛奶供应站分离株)为ST1(Sequence Type)、1株菌为ST5405。ST1型菌株聚集在一个大簇中,其中7株菌聚集成一个小簇(74 SNPs),其余2株菌聚集成1个小簇(127 SNPs)。结论该起食源性疾病暴发可判定是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事件。

  • 标签: 中毒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现场流行病学 全基因组测序
  • 简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情凶险、并发症多且死亡率高。SAP中有部分病例在腹痛发生后72h内病情迅速加重,早期即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虽经积极治疗仍无法控制病情发展,导致器官衰竭,死亡率极高,被称为暴发重症急性胰腺炎(FSAP)。对循环、呼吸、神经系统和肾功能等重要脏器给予支持。严密监测腹腔内压力、预防感染、给予心理支持,是提高FSAP治疗的重要因素。现将我科2002年1月-2005年5月收治的25例FSAP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暴发性重症急性胰腺炎 护理体会 病人 多脏器功能衰竭 病情发展 积极治疗
  • 简介:摘要:暴发心肌炎又称之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在发病时将会表现出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休克等心律失常问题。从其临床症状来看,该病症表现并未具备特异性。因此,当儿童在发病史并不能够进行准确的判断,但又由于该病情发展十分迅速,这导致一旦救治不及时,将会使得儿童在两天内甚至是数小时内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等问题,且该病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因此必须要重视小儿暴发心肌炎,并加强对该病症的护理。现将该病症的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儿童 暴发性心肌炎 护理
  • 简介:2002年10月16日,太原某高校电话报告:发现10余例原因不明的高烧病人,现已住院.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证实是一起伤寒暴发,现将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流行病 伤寒 调查分析
  • 简介:随着池塘集约化程度的提高.鱼类病害发生严重,特别是近年来鱼类暴发败血症的发生,给渔业养殖造成较大危害。其病来势凶猛常并发细菌性烂鳃、赤皮等疾病,严重威胁渔业生产。

  • 标签: 暴发性败血症 鱼类 防治 诊断 集约化程度 细菌性烂鳃
  • 简介: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从心肌局灶性炎症引起的无症状心肌炎到心肌弥漫性炎症引起的暴发心肌炎(fulminantmyocarditis,FM),临床表现各异,短时间内病情急剧进展,出现心源性休克,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阿斯综合征等[1],病情恶化快,病死率达90%以上[2]。对暴发心肌炎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救治,开展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暴发性心肌炎 病情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暴发心肌炎早期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纳入2002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诊治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1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暴发心肌炎组(13例)和非暴发心肌炎组(58例)。对两组患者入院时首发临床症状、血清生化学检查、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暴发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较非暴发心肌炎组,暴发心肌炎组患者就诊时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B型利钠肽原、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收缩功能减低、心肌肥厚、室壁运动障碍的比例均明显升高,且心电图提示ST段抬高、T波倒置的导联数量明显增多,Ⅱ导联QRS波振幅降低,PR间期、QRS波群时间和QTc间期均明显延长,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明显增多(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的PR间期、QRS波群时间、NLR是暴发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 结论暴发心肌炎患者心肌酶明显升高,心功能差,PR间期、QRS波群时间、NLR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暴发性心肌炎 成年人 心电描记术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虽然罗非鱼是世界性的高经济效益鱼类,营养物质价值也非常可观,但是近年来,由于网箱饲养罗非鱼的数量快速增长,其爆发性鱼病问题也变成了养殖户头疼的一项重要难题。对于网箱养殖者而言,罗非鱼暴发鱼病将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此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起来,要掌握罗非鱼的生活环境和食性等,逐步排查暴发鱼病的出现原因,并合理进行预防工作是十分关键的工作。因此,在本文中先是研究了罗非鱼病鱼的症状,继而又针对其症状深入地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预防措施,最后又对治疗方法的疗效作出了评估,以期望可以给有关人士带来一些的参考与帮助。

  • 标签: 网箱养殖 罗非鱼 暴发性 鱼病 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