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高血压病是目前最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它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和复杂发病机制所致.近年发现,心血管细胞凋亡与高血压病病理形成密切相关,在病情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本文就心肌细胞凋亡与高血压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脏损害 心肌细胞凋亡 高血压
  • 简介: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一种生理性死亡模式,通过这一模式机体控制组织中细胞数目,清除无用的、有害的及异常的细胞,从而维持机体自身稳定。近几年发现,细胞异常凋亡不仅见于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而且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中发现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都经历着凋亡与坏死,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凋亡 自身免疫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 平滑肌细胞
  • 简介:肝纤维化是一种病理状态,多种病因均可引发肝病导致纤维化乃至肝硬化.肝纤维过程中,肝细胞、肝窦星状细胞、Kupffer细胞和窦内皮细胞均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其中以星状细胞的活化作用最重要.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这一观点现已被广泛接受[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肝纤维化逆转过程中肝窦星状细胞的凋亡很重要.本文就肝窦星状细胞的激活与凋亡对纤维化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星状细胞 激活凋亡 窦星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环状RNA TADA2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58对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ircTADA2A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构建circTADA2A过表达质粒及对照质粒并分别转染结直肠癌细胞株(人结直肠癌细胞LoVo、HCT116)。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circTADA2A对LoVo和HCT116细胞增殖能力、凋亡水平的影响。体内实验:将12只裸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皮下注射转染circTADA2A(过表达组)及空载质粒(对照组)的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比较两组皮下瘤体积和质量。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结果circTADA2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1.12±0.45)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48±0.22,t=9.620,P<0.01),且其表达量与与肿瘤T分期(χ2=6.855,P<0.05)、淋巴结转移(χ2=10.952,P<0.05)、TNM分期(χ2=6.023,P<0.05)、肿瘤分化程度(χ2=5.376,P<0.05)显著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CK-8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组LoVo和HCT116细胞48、72 h时增殖能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8 h过表达组[LoVo为,(0.34±0.02);HCT116为,(0.31±0.03)比对照组LoVo为,(0.64±0.03);HCT116为,(0.53±0.04),tLoVo=11.190,tHCT116=7.510,P值均<0.01];72 h过表达组[LoVo为,(0.71±0.02);HCT116为,(0.60±0.15)比对照组LoVo为,(0.92±0.03);HCT116为,(0.79±0.02),tLoVo=10.060,tHCT116=12.050,P值均<0.01]。流式细胞结果显示,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LoVo为,(23.93±1.51)%;HCT116为,(20.97±2.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oVo为,(7.60±0.57)%;HCT116为,(6.83±2.36)%,tLoVo=-17.420,tHCT116=-10.210,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体内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组皮下肿瘤[体积(500.1±71.0) mm3、质量(488.1±77.6) mg]均显著小于对照组[(940.8±51.6) mm3、(871.0±73.3) mg,t体积=12.280,t质量=8.780,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ircTADA2A在结直肠癌中发挥抑癌作用,通过促进细胞的凋亡水平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

  • 标签: 环状RNA 结直肠癌 增殖 脱噬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砷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凋亡及促凋亡基因Bad和Bik表达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10月,复苏培养A549细胞,利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检测细胞活力,确定亚砷酸钠(NaAsO2)染毒A549细胞的浓度和时间。研究分为NaAsO2染毒组和代谢产物染毒组:NaAsO2染毒组染毒剂量为0(对照组)、20、40、60 μmol/L;代谢产物染毒组包括60 μmol/L一甲基胂酸(MMA)染毒组、60 μmol/L二甲基胂酸(DMA)染毒组。采用Hoechst33342/碘化丙啶双染法(Ho/PI)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qRT-PCR)检测染毒后细胞Bad和Bik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Bad蛋白、磷酸化Bad(P-Bad-S112)蛋白、Bik蛋白、裂解Bik蛋白及下游蛋白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1)和细胞色素C(Cyt-C)的相对表达情况,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6、8、9的活性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40、60 μmol/L NaAsO2染毒组凋亡细胞占比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2.0、4.0、6.0 μmol/LNaASO2染毒组Bad mRNA表达水平、Bik mRNA表达水平升高,Bad蛋白、磷酸化Bad蛋白、Bik蛋白、裂解Bik蛋白、PARP1蛋白、Cyt-C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 3、6、8、9活性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DMA染毒组Bad mRNA表达水平为1.439±0.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Bik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8);MMA染毒组Bad和Bik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0.063)。与对照组比较,MMA染毒组Bad、Bik、PARP1、Cyt-C蛋白相对表达量(0.696±0.023、0.707±0.014、0.907±0.031、1.032±0.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9、0.669、0.859、0.771);DMA染毒组Bad、Bik、PARP1、Cyt-C蛋白相对表达量(0.698±0.030、0.705±0.022、0.908±0.015、1.029±0.0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79、0.636、0.803、0.984)。结论NaAsO2可通过引起Bad和Bik蛋白过表达,启动磷酸化Bad的负反馈调节以及Bik的降解,激活下游蛋白PARP1、Cyt-C和Caspase途径,介导A549细胞凋亡

  • 标签: 代谢产物 细胞凋亡 Bad基因 Bik基因 亚砷酸钠 一甲基胂酸 二甲基胂酸
  • 简介:SBE)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凋亡相关蛋白Bcl-2,提示SBE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和Survivin蛋白表达有关,半枝莲SMMC-7721细胞细胞凋亡Bcl-2

  • 标签: 凋亡凋亡 凋亡相关 半枝莲提取物
  • 简介: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溶血素(PLY)致感染性脑损伤中细胞凋亡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SD大鼠8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LY组颈内动脉注射0.2mL(7μg)PLY]和生理盐水(NS)组(颈内动脉注射等体积NS),每组40只。每组按观察时间点分为6h、12h、24h、48h4个亚组,每亚组10只,其中5只注射EB,甲酰胺法测定脑组织EB含量判断血脑屏障(BBB)的破坏程度。5只不注射EB,取脑组织切片,应用免疫组化和TUNEL染色分别检测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AIF蛋白含量和细胞凋亡。结果与NS组比较,造模后各时间点PLY组大鼠脑组织EB、NSE、GFAP、AIF蛋白含量均较高。细胞凋亡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Y组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数与AIF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959,P=0.000)。结论细胞凋亡参与了PLY诱导的脑损伤的发展过程,A1F可能介导了神经细胞的凋亡

  • 标签: 肺炎链球菌溶血素 感染性脑损伤 细胞凋亡 凋亡诱导因子
  • 简介:砷剂可通过对Bcl-2基因的抑制诱导某些肿瘤细胞的凋亡,2 砷剂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与正常细胞不同,抑制NF-κB的活性也是砷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 标签: 凋亡作用 砷肿瘤细胞 肿瘤细胞诱导
  • 简介:目的:研究开口箭皂苷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开口箭皂苷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系HepG2、A549和SGC-7901增殖的影响,利用荧光染色技术及流式细胞术研究开口箭皂苷对HepG2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Bax、Bcl-2、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开口箭皂苷对HepG2肝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24、48及72h对HepG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3.99μg/ml、11.78μg/ml和10.01μg/ml,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对A549肺癌细胞的72h的IC50为23.68μg/ml,而对SGC-7901胃癌细胞的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HepG2细胞经浓度为10、15和20μg/ml的开口箭皂苷处理24h后,S期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8.81%、34.96%、46.57%;凋亡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0.06%、30.32%和40.34%。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随着开口箭皂苷浓度的增加,Bax、P53蛋白的表达量增加,而Bcl-2的表达量减少。结论:开口箭皂苷可抑制HepG2和A549细胞的增殖并诱导HepG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开口箭皂苷上调P53蛋白表达,从而影响Bax和Bcl-2表达,使细胞阻滞于S期,并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 标签: 开口箭 人肝癌细胞株(HepG2) 人肺腺癌细胞(A549) 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 凋亡
  • 简介: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死亡过程,它对于多细胞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以及维护其自身的稳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细胞凋亡的机制及运动性疲劳与凋亡的关系入手,综述了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便为寻找新的运动性疲劳的判断和消除手段,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 标签: 凋亡 肌细胞 运动性疲劳
  • 简介:目的探讨失重环境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8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失重组和对照组,每组又分别设1~7d共7个时相点,每时相点失重和同步对照各6只大鼠。采用尾悬吊法建立失重动物模型,应用TUNEL法原位检测失重大鼠肝组织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PV一6001法检测大鼠肝组织p53表达。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各组悬尾大鼠肝组织中均可见阳性染色细胞,细胞核呈黄棕色颗粒,少数细胞质淡染;失重1~5d组凋亡细胞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F=77.608,P〈0.05),失重6d和7d组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接近。p53阳性染色颗粒均位于细胞核内,呈颗粒状、弥漫性或混合型等多种表现,悬吊早期大鼠肝组织中p53表达阳性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F=113.063,P〈0.05),失重1d组最为明显,悬吊后期和对照组标本中见少量阳性染色细胞。结论肝细胞凋亡和p53表达变化与失重应激反应和失重耐受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失重 肝脏 细胞凋亡 P53 大鼠
  • 简介:目的:了解缺锌对海马发育影响的机制,通过原位缺口平移(ISNT)标记,观察缺锌对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16只,均分为对照组(ZC)和缺锌组(ZD)。喂养四周后,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和睾丸锌的含量;采用原位缺口平移技术观察睾丸曲细精管中细胞凋亡数目的变化。结果:在ZD组大鼠血清锌明显降低的情况下,ZD大鼠睾丸内锌含量明显降低,睾丸曲细精管生精细胞凋亡的数目明显增多。结论:锌是睾丸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素,缺锌可诱发睾丸生精细胞凋亡

  • 标签: 缺锌 睾丸 细胞凋亡
  • 简介:细胞凋亡是AD神经细胞的死亡形式,它的启动和发展需要氧自由基和多种基因及其产物和调节剂的控制.β-淀粉样蛋白(Aβ)可诱导神经元细胞凋亡,在AD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氧自由基诱导细胞早期立即反应基因及其表达而促发.同时,促进细胞凋亡的主要有:Bax,Fas,P53,C-fos,C-jun,P21,突变的App695,P75NGRF,突变的Prescnilins.抑制凋亡的主要有Bcl-2,Ced-9,V-raf,EBV-CMP1.

  • 标签: 细胞凋亡 阿尔茨海默病 氧自由基 诱导 突变
  • 简介:摘要Smac是一种线粒体蛋白,当受到凋亡信号刺激时,与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ofapoptosisproteins,IAPs)特异性结合,解除对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促进细胞凋亡。Smac在肿瘤组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或释放障碍,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放化疗疗效密切相关,可能成为监测肿瘤进展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 标签: Smac IAP 细胞凋亡 肿瘤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耳蜗基底膜毛细胞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表达的变化,揭示老年大鼠耳蜗毛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方法人选Fischer344大鼠27只.青年组12只,3-4月龄;老年组15只,20~27月龄。3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荧光标记青年大鼠耳蜗各8个,老年大鼠耳蜗各10个。应用电位反应测听仪检测不同频率短纯音(5、10、20和d0kHz)诱发的青年和老年大鼠双侧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反应阈值(ABR)。听觉功能测试后,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将新鲜配制的3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荧光染色液缓慢注入动物内耳,耳蜗内灌注后1h,动物断头处死。采用细胞核DNA荧光染料碘化丙锭(PI)染色耳蜗基底膜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月龄大鼠耳蜗基底膜毛细胞3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荧光染色的变化。结果老年大鼠的不同频率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均高于青年对照组(P〈0.05)。青年大鼠耳蜗毛细胞核周围未见3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阳性荧光标记物,老年大鼠耳蜗基底膜以核固缩为特征的凋亡外毛细胞核周围存在caspases-3和caspases-9绿色荧光标记物,未见caspases-8标记物。以核肿胀为特征的坏死外毛细胞核周围未见3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阳性荧光标记物。结论老年大鼠耳蜗毛细胞凋亡可能通过caspases-9相关的线粒体信号转导通路而不是easpases~8相关的死亡受体通路启动完成。

  • 标签: 老年 毛细胞 细胞凋亡 信号传导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 简介:摘要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药多糖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的作用,这成为中药多糖研究的一个热点。其作用机制为通过改变线粒体膜电位、阻滞细胞周期、影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调节Caspase蛋白酶的表达和活性、抑制端粒酶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标签: 中药多糖 细胞凋亡 作用机制
  • 简介:动物实验证明,脑缺血事件发生后的几小时至几天时间里,缺血区域尤其是缺血半暗带区域存在着大量的细胞凋亡,它构成了最初阶段脑缺血总体损害的一部分。目前认为,脑缺血启动了两条主要的凋亡路径:内源性凋亡路径和外源性凋亡路径。脑缺血后抗凋亡治疗的研究成为目前脑缺血治疗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就当前脑缺血后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脑缺血 缺血半暗带 细胞凋亡 内源性途径 外源性途径
  • 简介:摘要心肌梗死后心脏细胞凋亡出现的早,存在时间长,并且是梗死后左室重构、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缺氧、缺血可致心肌细胞线粒体中CytC大量释放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细胞凋亡加重时,CytC胞浆表达增多,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时CytC胞质表达也同时减少。血清CytC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肌细胞凋亡程度的改变。

  • 标签: 心肌细胞凋亡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P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在PD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中起重要作用。掌握PD中的细胞凋亡机制,有助于探求神经保护的新方法和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程。本文对此作简要综述。

  • 标签: 帕金森病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