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维生D水平与青少年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特应性皮炎(AD)患者102例为AD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维生D值及水平分布情况;根据特应性皮炎评分指数(SCORAD)将AD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检测三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D3[25-(OH)D3]值、总IgE(TIgE)水平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结果AD组与对照组在维生D水平分布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18.43±3.73)μg/L比(19.47±3.27)μg/L,t=2.112,P=0.036],维生D缺乏、不足、足够的25-(OH)D3分别为(11.11±1.65)μg/L、(17.49±1.69)μg/L、(21.73±1.17)μg/L,对照组分别为(12.86±1.47)μg/L、(17.55±1.34)μg/L、(22.05±1.32)μg/L,AD组中维生D缺乏的水平低于对照组维生D缺乏的水平(t=2.588,P=0.017),在维生D不足及足够的水平上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中轻度40例、中度29例及重度33例,三组患者的血清25-(OH)D3值、TIgE及外周血E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15、35.813、31.285,均P<0.01)。重度组血清25-(OH)D3低于轻度组(t=3.640,P<0.01),但重度组与中度组及中度组与轻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IgE和外周血EOS%上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t=8.318、8.788,均P<0.01;t=4.322、4.784,均P<0.01);血清25-(OH)D3值与TIgE水平(r=-302,P<0.01)及外周血EOS%(r=-508,P<0.01)呈负相关。结论青少年AD患者存在维生D缺乏及不足,低维生D水平与高TIgE及EOS%有相关性,且AD的严重程度和血清维生D降低、TIgE水平及外周血EOS%升高关系密切。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青少年 维生素D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总免疫球蛋白E 嗜酸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维生A、E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洛阳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47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儿童4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对象维生A、E水平及维生A、E缺乏情况,通过Logit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因素。结果对照组血清维生A、E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维生A、E缺乏情况均重于对照组儿童(P<0.05);多因素Logitsti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维生A水平<0.30 mg/L、维生E水平<7 mg/L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维生A、E水平降低可能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维生A、E表达水平可能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 标签: 维生素A 维生素E 儿童 反复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身体脂肪分布与维生D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2017年北京基线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BMI、全身体脂肪质量指数(FMI)、躯干脂肪质量指数(TFMI)、四肢脂肪质量指数(AFMI)和内脏脂肪面积(VFA)与维生D水平及营养状况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1 960名儿童[年龄(11.0±3.3)岁,男童占49.7%]进行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为(35.0±11.9) nmol/L,维生D缺乏率为37.2%。BMI、FMI、TFMI和AFMI与维生D的关联性具有性别差异(交互P<0.05),在男童中呈负相关(BMI:β=-0.56;FMI:β=-0.59;TFMI:β=-0.60;AFMI:β=-0.59;均P<0.05),在女童中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FA与维生D缺乏和不足风险在男女童中均呈正相关,VFA每增加1个标准差,维生D缺乏和不足的患病风险均增加17%(95%CI:9%~25%)。结论儿童内脏脂肪水平越高维生D水平越低,腹型肥胖儿童和体脂肪过多的男童是维生D缺乏防控的重点人群。

  • 标签: 儿童 维生素D 肥胖 体脂肪
  • 简介: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虽然ASD患病率不断上升,但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目前研究提示其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有研究表明维生D(Vit D)缺乏与ASD患病率存在负相关,补充Vit D可能降低ASD的发病风险。因为Vit D的广泛生理功能,Vit D可作为类固醇激素作用于遗传、免疫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同时,遗传、免疫和环境也影响Vit D的代谢及功能,所以Vit D缺乏可能导致ASD的发病。本研究重点综述了Vit D与ASD发病的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及近年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病因 发病机制 维生素D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补充维生D对重度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12例重度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重度哮喘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维生D治疗,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分析2组治疗前后支气管黏膜基底膜厚度(TRBM)、支气管上皮黏膜肌纤维母细胞计数(MFB)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并分析2组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RBM、MFB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TGF-β1、MMP-9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值均<0.05),血清IL-10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FEV1/FVC、P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值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维生D能有效抑制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改善肺功能。

  • 标签: 维生素D 哮喘 气道重塑 呼吸功能试验
  • 简介:摘要方法 维生D缺乏在孕妇和新生儿中较为普遍,其对新生儿肺发育有重要作用。动物实验显示维生D对肺泡Ⅱ型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和肺泡化有显著积极作用。临床研究显示维生D缺乏新生儿需要辅助通气,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比例较高,需氧时间更长。基于此,现系统地回顾了维生D对肺发育、表面活性物质合成、RDS和BPD的影响。

  • 标签: 维生素D 肺发育 呼吸窘迫综合征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低维生D水平与Graves病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万方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收集最早收录时间至2019年9月,包含维生D、Graves病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相关的中英文文献,应用统计软件Stata 12.0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根据结果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综合定量分析,计算标准化平均差﹙SMD﹚及其95%置信区间(CI),利用Egger检验评价发表偏倚,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9篇,涉及Graves病患者2 281例、对照人群4 20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的研究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数据后,Graves病患者的维生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人群(SMD = - 0.90,95%CI:- 1.14,- 0.66,P < 0.01)。异质性分析和Meta回归分析显示,国家发展程度、地理位置、指标测定方法和Graves病是否初发4个因素均不是异质性的主要来源,但在发展中国家或亚洲国家,Graves病患者的维生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人群(P均< 0.01);而在发达国家或欧洲国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发表偏倚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论低维生D水平可能会增加Graves病的发生风险。

  • 标签: 维生素D Graves病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儿童维生D营养状况与身体肌肉量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于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对15 391名6~16岁儿童开展基线调查,2019年对其进行随访调查。进行问卷调查和检测血清25(OH)D,使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机体肌肉量,并计算全身肌肉质量指数(MMI)。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维生D营养状况与基线和随访期MMI的关系。结果纳入分析的10 890名儿童的年龄为(11.5±3.3)岁,男童占49.6%,基线25(OH)D水平为(35.4±12.0)nmol/L,充足率为11.1%。多因素线性回归校正年龄、性别、体脂肪量、吸烟、饮酒、奶制品摄入、维生D补充、钙剂补充、体力活动、青春期发育状态后,未观察到维生D营养状况与基线MMI水平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随访时点MMI,25(OH)D每增加10 nmol/L,其Z值增加0.008(P=0.058);相比于维生D缺乏,维生D不足和充足的儿童分别增高0.002(P=0.815)和0.037(P=0.031),趋势P=0.089。亚组分析显示,在BMI正常组中,25(OH)D每增加10 nmol/L,维生D充足的儿童基线MMI和随访时点MMI Z值分别增高0.019和0.014,均P<0.05。结论儿童维生D营养状况与身体肌肉量有关,维生D充足的儿童倾向于在未来获得更高的肌肉量。倡导儿童青少年维持充足的维生D水平,加强营养与运动,提升身体素质。

  • 标签: 儿童 维生素D 肌肉质量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儿血清25-羟维生D[25-(OH)VitD]水平及其与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探讨维生D辅助治疗儿童NAFLD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NAFLD患儿40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儿童37例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同时检测血清25-(OH)VitD水平。结果血清25-(OH)VitD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的NAFLD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FLD患儿血清25-(OH)VitD水平[(21.30±8.77)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28.53±10.18)μg/L](t=3.343,P<0.01);NAFLD组患儿维生D缺乏(<20 μg/L)及不足(<30 μg/L)(35/40=87.50%)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2/37=59.46%)(χ2=10.035,P<0.05);血清25-(OH)VitD浓度与空腹胰岛水平(r=-0.464,P<0.01)和稳态模型胰岛抵抗指数(r=-0.444,P<0.01)呈负相关;而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尿酸、血脂水平(TG、TC、HDL-C、LDL-C、sd-LDL、Apo-A1、Apo-B)均无相关性;维生D缺乏是NAFLD发病的危险性因素(OR=1.088,P<0.01)。结论NAFLD患儿普遍存在维生D缺乏,维生D缺乏可能是NAFLD发病的高危因素,其机制可能与维生D缺乏加重胰岛抵抗进而加重NAFLD患儿肝脏损伤有关。

  • 标签: 儿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5-羟维生素D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维生D3改善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衢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晚期肺癌化疗患者4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4例、观察组23例,两组患者按美国临床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癌因性疲乏指南2017予支持治疗,观察组予维生D3预防治疗。比较两组癌因性疲乏缓解情况及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6(IL-6)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癌因性疲乏缓解率为69.6%(16/23),高于对照组的29.2%(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7,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ESR、IL-6分别为(26.98±7.51)mg/L、(30.50±7.00)mm/h、(7.00±4.08)ng/L,均低于对照组的(41.02±6.63)mg/L、(33.25±4.34)mm/h、(10.75±4.5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1、2.56、2.47,均P<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化疗中预防使用维生D3能改善癌因性疲乏,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 标签: 肺肿瘤 药物疗法 癌因性疲乏 维生素D3 C反应蛋白质 血沉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给予维生D(Vitamin D,VD)治疗对大鼠认知功能、海马组织与皮层组织内溶酶体活性及其钙通道蛋白Mcoln-1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空白对照组(Sham组)、模型组(TBI组)和钙三醇(活性VD,Calcitriol)治疗组(Calcitriol组)。TBI组和Calcitriol组大鼠采用电子脑皮质撞击仪进行TBI造模。Calcitriol组于TBI造模后30 min、24 h、48 h经腹腔注射给予1 μg/kg的Calcitriol。造模3 d后,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和皮层组织中Mcoln-1、LAMP-1和cathepsin-B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Mcoln-1与神经元的共定位情况。三组大鼠均于第8、9、10天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与Sham组[(19.54±3.54)s;(18.64±4.63)s;(17.64±5.88)s]比较,在造模后第8、9、10天TBI大鼠寻找平台逃避潜伏期[(58.75±6.65)s;(50.64±5.56)s;(42.64±5.87)s]分均显著增加(t=18.042,14.325,10.117;均P<0.05)。造模后第8、9、10天Calcitriol组逃避潜伏期[(44.54±3.75)s,(30.74±4.74)s,(24.43±4.75)s]均较TBI组降低(t=6.539,8.909,7.369;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BI组Mcoln-1在皮层和海马组织内的表达与Sham组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BI组大鼠比较,Calcitriol组大鼠皮层和海马组织Mcoln-1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62,17.336;均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alcitriol组大鼠的皮层和海马组织内Mcoln-1与NeuN(神经元标记物)的表达存在共定位。结论VD能够改善大鼠TBI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Mcoln-1钙通道有关。

  • 标签: 维生素D 脑创伤 自噬流 溶酶体活性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同位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D-UPLC-MSMS)同时测定血清中5种脂溶性维生的方法,以满足临床检测多种脂溶性维生的需要。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8月间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血清样本并通过萃取法提取脂溶性维生,采用ID-UPLC-MSMS进行检测,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相关文件,对该方法进行性能验证。结果提出并成功验证了ID-UPLC-MSMS快速检测血清中多种脂溶性维生的方法,该方法的检测线性范围分别为维生A(VA):25~2 500 μg/L,25-羟基维生D2[25(OH)D2]: 2~200 μg/L, 25-羟基维生D3[25(OH)D3]:2~200 μg/L,维生E(VE):0.25~50 mg/L,维生K1(VK1):0.1~20 μg/L。5种分析物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标准偏差均在±15%以内,25(OH)D2和25(OH)D3标准品测试结果的正确度为96.44%~102.37%。结论采用ID-UPLC-MSMS法同时测定5种脂溶性维生,方法学性能满意,结果准确可靠,适合临床样本分析。

  • 标签: 维生素类 色谱法,高压液相 串联质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太宁)联合维生B6片治疗卡培他滨所致手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术后采用卡培他滨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后出现手足综合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8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手足综合征出现后予以加用维生B6片治疗,30 mg,每天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角菜酸酯乳膏(1 g)外用涂抹于手足等,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手足综合征改善情况、总有效率,治疗过程中(治疗后第1、5、9天)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手足综合征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Z=6.477,P=0.000;对照组:Z=4.700,P=0.0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42/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32/49)(χ2=6.603,P=0.010);两组治疗后第1天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2.88±1.82)分,对照组:(3.14±1.74)分,t=0.741,P=0.461],在治疗后第5、9天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2.29±1.52)分、(1.23±1.80)分,对照组:(2.94±1.38)分、(2.14±1.90分),t=2.200、2.430,P=0.030、0.01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角菜酸酯乳膏联合维生B6片治疗卡培他滨所致手足综合征有明显疗效,能较好地改善手足综合征,减轻患者疼痛,帮助肿瘤患者顺利完成化疗。

  • 标签: 卡培他滨 角菜酸酯 维生素B6 手足综合征
  • 简介:摘要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高度保守且具有强大促炎特性的非组蛋白核蛋白,是已经明确的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炎性介质之一。已经有大量研究证实,HMGB1通过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Toll样受体(TLR)等结合调控ARDS,并且能够显著增加ARDS的致死率,但HMGB1的释放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HMGB1在ARDS中的释放机制及其与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核转录因子-κB(NF-κB)、Notch、炎症小体、肿瘤坏死因子(TNF)、丝裂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氧(RO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等信号通路或依赖途径的关联进行系统性综述。

  • 标签: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炎症 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是临床生化小分子检测的首选方法,常用于血清25-羟维生D[25(OH)D]的检测。其虽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线性范围宽等优势,但因仪器、色谱柱、试剂、校准物、方法学及性能验证等因素的影响,也会造成同一个实验室内部及不同实验室之间的LC-MS/MS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偏差。标准化是确保在不同实验室、不同质谱仪器及不同时间,获得一致性和可比性结果的必要条件。为规范LC-MS/MS检测25(OH)D的方法,该共识基于目前现有的临床质谱相关指导文件和临床实践,针对同位稀释LC-MS/MS的标准物质和内标物选择、方法验证、色谱质谱参数选择、质量控制、人员要求及参考区间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 标签: 25-羟维生素D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标准物质 溯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17例TS患者和442例健康人群的VDR中的三个多态性位点FokI(rs2228570)、BsmI (rs1544410)和Cdx2 (rs11568820)通过TaqMan等位基因实时鉴别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病例对照分析。此外,对417例TS患者进行家系研究。使用IBM SPSS 23.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相对风险分析。结果FokI(rs2228570)具有三种基因型(CC=109,CT=235,TT=73),BsmI(rs1544410)具有三种基因型(AA=2,AG=45,GG=370),Cdx2 (rs11568820)具有三种基因型(AA=71,AG=200,GG=146),TS患者的FokI、BsmI和Cdx2的基因型(χ2=5.516,P=0.063;χ2=3.466,P=0.177;χ2=0.561,P=0.755)或等位基因频率(χ2=0.840,P=0.359;χ2=3.376,P=0.066;χ2=0.051,P=0.822)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家系研究中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分析(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TDT),这三个多态性位点在417个TS家系中没有发现显著的过度传播(FokI:χ2=0.009,P=0.962;BsmI:χ2=1.220,P=0.320;Cdx2:χ2=0.260,P=0.646)。FokI、BsmI和Cdx2的单倍型相对风险(haplotype relative risk,HRR)分析与基于单倍型的单倍型相对风险(haplotype-based haplotype relative risk,HHRR)分析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和相对风险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VDR受体基因多态性对中国汉族人群TS易感性没有影响。然而,VDR的潜在作用还需要在更丰富的多态性、不同的种族群体和更大的样本中探索。

  • 标签: 抽动秽语综合征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病例对照研究 传递不平衡检验分析
  • 作者: 李娈娈 李晓南 贾飞勇 池美珠 温志红 杨凡 李宇宁 哈丽君 杨颖 龙晓玲 方拴锋 谢露 张会丰 余晓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2年第12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上海 200127,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南京 210008,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发育行为儿科,长春 13002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童保健科,温州 325000,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南宁 53002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保健科,成都 610041,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兰州 730013,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银川 750000,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体育新城院区儿童保健神经康复科,大连 116033,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中山 528405,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郑州 450007,昆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末梢微量血维生D质谱法检测规范和临床应用标准。方法横断面研究,根据地域分布,按照“省-市-医院”的技术抽样路线,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抽取来自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 655名7岁以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采集同一对象的静脉血和末梢微量血,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检测两种样本的血清25(OH)D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两种样本25(OH)D的相关性及转换公式。采用Bland-Altman法、Kappa分析法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进行一致性检验及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结果1 655名7岁以下儿童静脉血25(OH)D水平为74.25(59.50,92.00)nmol/L,微量血25(OH)D水平为68.75(54.44,86.25)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4,P<0.001),且两者存在相关性(r=0.95,P<0.001)。进一步线性回归分析得到转换公式:lg[校正微量血25(OH)D]=0.13+0.95×lg[微量血25(OH)D](R2=0.90,P<0.001)。校正微量血25(OH)D和静脉血25(OH)D的差值为(0.50±17.50)n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在临床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68~0.81)。静脉血25(OH)D临床界值30.00、50.00、75.00 nmol/L对应的微量血切点值分别为26.59、45.56、69.84 nmol/L。校正微量血25(OH)D临床预判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97~0.99,灵敏度0.72~0.92,特异度0.89~0.99)。结论经过标化的微量血质谱法可用于临床上儿童维生D检测。

  • 标签: 儿童 维生素D 微量血 串联质谱法 标准化
  • 作者: 李娈娈 李晓南 贾飞勇 池美珠 温志红 杨凡 李宇宁 哈丽君 杨颖 龙晓玲 方拴锋 张会丰 余晓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上海 200127,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南京 210008,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发育行为儿科,长春 13002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童保健科,温州 325000,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南宁 530021,四川大学华西二院儿童保健科,成都 610041,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兰州 730013,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银川 750000,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体育新城院区儿童保健神经康复科,大连116033,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中山 528405,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郑州450007,河北医科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11省、自治区、直辖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D营养现状,并探讨维生D缺乏和不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按照“省-市-医院”的技术抽样路线,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来自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 531名7岁以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收集儿童基本信息、家庭情况、行为生活习惯及饮食喂养等信息。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儿童血清维生D水平,血清25(OH)D<30 nmol/L为缺乏,30~50 nmol/L为不足。以25(OH)D≤50 nmol/L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维生D缺乏和不足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11省、自治区、直辖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D缺乏和不足检出率为14.0%(215/1 531),其中0~<3岁和3~<7岁分别为3.8%(25/664)和21.9%(190/867)。与0~<3岁相比,3~<7岁儿童发生维生D缺乏和不足的风险增加2.60倍(OR=3.60,95%CI 1.93~6.72,P<0.001)。皮肤经常阳光暴露(OR=0.46,95%CI 0.29~0.73,P=0.001)、维生D补充(有时补充,OR=0.33,95%CI 0.21~0.51,P<0.001;每天补充,OR=0.20,95%CI 0.11~0.36,P<0.001)和婴幼儿配方摄入(每周4~7次,OR=0.43,95%CI 0.28~0.68,P<0.001)均为儿童维生D缺乏和不足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我国11省、自治区、直辖市7岁以下儿童维生D缺乏和不足问题普遍,年龄、阳光暴露程度、维生D补充和婴幼儿配方摄入等因素均可影响维生D营养状况。

  • 标签: 儿童 维生素D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