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哌合并电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102例(立哌治疗组52例,针药治疗组50例),组剂量30mg/d,1次/d,每晚口服,治疗观察时间为6周,针药组除应用立哌治疗外,每日针灸1次,并使用电针仪辅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6周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与白介素(IL-2、IL-6)。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L-2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药物合并电针治疗组IL-6水平低于药物组(P<0.01)IL-2水平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药物合并电针治疗组CD4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也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立哌治疗可以影响这类患者的免疫功能,且电针合并药物组更明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奥美拉、雷贝拉以及泮托拉用于胃溃疡穿孔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胃溃疡的患者90例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将本组患者分为三组,即治疗组1、治疗组2和治疗组3,各有病例30例,治疗组1采用奥美拉治疗,治疗组2采用雷贝拉治疗,治疗组3采用泮托拉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1、2、3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93.33%和90.00%。各组组间统计学分析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3对于腹胀的缓解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两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对于嗳气的缓解效果明显较其他两组好,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1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奥美拉、雷贝拉以及泮托拉对于胃溃疡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相比之下,奥美拉用于本病治疗产生的副作用较少,安全性相对较高,可作为胃溃疡临床药物治疗的首选。

  • 标签: 胃溃疡 奥美拉唑 雷贝拉唑 泮托拉唑 疗效对比
  • 简介:目的:观察苯那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日早晨口服苯那利10mg,连续6周.结果:治疗后血压由治疗前的165.45±12.82/98.85±10.27mmHg降至128.38±11.71/76.26±8.39mmHg,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心率不增加,3例出现咳嗽.结论:苯那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苯那普利 原发性高血压 治疗 临床资料 不良反应
  • 简介:甲氧氯胺(Metoclopramidum)为中枢性镇吐药,可抑制催吐化学感受区中的多巴胺受体,提高催吐化学感受区的阈值,产生中枢性镇吐作用,还可加强胃及上部肠的运动,促进小肠蠕动和排空,松驰幽门窦及十二指肠冠,提高食物通过率,增强本品的镇吐效应,用于防治各种原因所致的恶心、呕吐、嗳气、胃部胀满、胃酸过多等.可有神经系统的副作用,为引起临床重视,现报道其引起锥体外系反应1例.

  • 标签: 例报告 反应例 甲氧氯普胺锥体外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帕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晚期肺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帕替尼治疗,帕替尼剂量500mg/次,1次/日,对照组采用支持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16.7%)和疾病控制率(70.0%)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3.3%)和疾病控制率(43.3%)(P<0.05),患者生存质量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治疗后生存质量(48.6±9.2)显著高于对照组(34.4±8.1)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OS延长(2.4月)和PFS延长时间(3.2月)显著长于对照组OS延长(1.2月)和PFS延长时间(1.5月)(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未见血液学毒性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症、腹泻、皮疹等,对症治疗或暂停给药后不良反应明显好转。结论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帕替尼治疗安全有效,具有使用价值。

  • 标签: 晚期肺腺癌 阿帕替尼 安全性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或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曲库铵效应室靶浓度及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组(A组)及七氟醚吸入麻醉组(B组),各30例。以TOF刺激方式监测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从诱导靶浓度2μg·mL^-1开始效应室靶控输注曲库铵,术中调节靶浓度维持T1≤5%。记录两组曲库铵靶浓度的变化、总药量、麻醉时间、恢复指数、停药至TOFR为0.9的时间。结果:两组持续给药30min后曲库铵效应室靶浓度显著下降(P〈0.05),B组靶浓度低于A组(P〈0.05);B组曲库铵期间用药量小于A组(P〈0.05),且恢复指数、停药到TOFR为0.9的时间短于A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均能呈时间依赖性地降低曲库铵效应室靶浓度,且前者的影响明显大于后者,停药后肌松恢复更为迅速。

  • 标签: 靶控输注 阿曲库铵 七氟醚 丙泊酚 神经肌肉组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酮对抗抑郁药所致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抑郁症患者216例,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服用米替林,剂量为50mg/d~200mg/d,研究组服用曲酮,剂量为150mg/d~300mg/d。疗程均为8周。HAMD和IIEF-5评分为疗效标准。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治疗后IIEF-5评分升高,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研究组性功能改善有效率为59.3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酮不仅有较好的抗抑郁效果,而且可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的性功能。

  • 标签: 曲唑酮,抑郁症,性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观察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4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加曲班治疗组(23例)和低分子右旋糖苷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21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血流参数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痊愈14例(61%),对照组痊愈4例(1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亦高于对照组(76%);治疗组中治疗后椎动脉各血流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各参数均明显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应用加曲班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阿加曲班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女性患者脑转移瘤再次放疗同步口服替莫胺治疗的疗效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女性脑转移瘤放疗后复发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单独采用放疗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步给予口服替莫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位生存时间、局部复发中位时间以及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及局部复发中位时间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再次放疗同步口服替莫胺治疗女性脑转移瘤,临床疗效安全可靠,且可达到延长中位生存期以及延缓患者中位复发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效果。

  • 标签: 脑转移瘤 再次放疗 同步 替莫唑胺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0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放疗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来膦酸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新的骨转移灶发生率、疼痛评分及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64.00%)明显低于实验组(86.00%),且两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对比的新的骨转移灶发生率、疼痛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采用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给药较为便利。

  • 标签: 唑来膦酸 放疗 恶性肿瘤 骨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乌拉地尔和硝钠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降压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持续静脉泵入硝钠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持续泵入乌拉地尔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降压效果及出现的不良反应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6.0%)显著高于对照组(58.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30分钟、2小时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收缩压及舒张压降压效果都显著好于对照组,另外其不良反应几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对于其中2级高血压患者来说,乌拉地尔没有硝钠降压明显;3级高血压的病人乌拉地尔降压效果较差。结论乌拉地尔对高血压脑出血症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及较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值得使用与推广。

  • 标签: 乌拉地尔 硝普钠 高血压脑出血 降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来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到2016年1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把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分别有4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来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转氨酶升高与体质量增加的发生率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来曲治疗具有较好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来曲唑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纳洛酮、和醒脑静拓莫兰救治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在输液、脱水、利尿、保护胃黏膜等常规治疗础上,随机分为Ⅰ组(n=34)、Ⅱ组(n=36)和Ⅲ组(n=36)分别给予纳洛酮、纳洛酮+醒脑静和纳洛酮+醒脑静+拓莫兰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意识清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Ⅱ组、Ⅲ组清醒时问均明显短于Ⅰ组;Ⅲ组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Ⅰ组、Ⅱ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纳洛酮、醒脑静和拓莫兰治疗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患者意识恢复清醒快,疗效显著,是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纳洛酮 醒脑静 阿拓莫兰 急性 重度 酒精中毒
  • 简介:目的:观察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7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病毒治疗,治疗组给予穿琥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症状、体征和外周血白细胞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对照组为73.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穿琥宁注射液能有效地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良好的抗病毒药物.

  • 标签: 穿琥宁注射液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配方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奥美拉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铝碳酸镁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17.5%,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5%)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72.5%),且观察组(5.10.8)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9.31.1),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患者行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治疗疗效明显,能有效降低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脑内胆碱能系统功能异常,对认知功能有潜在的损害作用。本研究探讨米舒比利、利培酮对正常大鼠认知功能相关行为学变化及前额叶皮质(PFC)和海马齿状回(DG)区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出生后第8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即利培酮2组(1或2mg),米舒必利2组(5或100mg/kg),溶媒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溶剂),每组8只,连续腹腔注射给药45日。然后采用旷场箱检测大鼠社交行为,采用新物体识别测试系统检测对新物体的优先识别指数,通过改进的Ellman法测定前额叶皮质和海马齿状回区AChE活性。结果与溶媒对照组比较,高剂量利培酮组或高剂量米舒比利组社交接触次数和/或社交接触时间明显减少,利培酮(低或高剂量)组和高剂量米舒比利组优先识别指数降低,在PFC区利培酮(低或高剂量)组和高剂量米舒比利组AchE活性增高,在DG区利培酮(低或高剂量)组AchE活性增高。与低剂量米舒比利组比较,高剂量利培酮组社交接触次数和社交接触时间明显减少。结论我们发现长期腹腔注射利培酮或米舒必利对大鼠认知功能有损害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胆碱能神经递质代谢异常有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托伐他汀对糖尿病伴高血脂患者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患者72例进行研究,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糖控制,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治疗前两组TC、TG、HDL-C和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TC、TG、LDL-C和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性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O、ET-1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NO较治疗前明显升高,ET-1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伐他汀不但可降低糖尿病伴高血脂患者的血脂水平,还可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控制疾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2型糖尿病 高血脂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风险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46例高脂血症患者中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低脂饮食法,研究组患者采用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风险影响。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中轻至正常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与中度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对比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差有异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轻至正常与中度慢性肾功能不全(CK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有异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中度CK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有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内轻至正常CKD患者与中度CKD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LDL-C、HDL-C、GF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血管发生率高于正常或轻度肾功能不全者,临床通过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心血管发生风险,但对肾功能的改善不明显。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高脂血症 慢性肾脏病 心血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