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交班模式在眼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科室护士工作的影响。方法根据SBAR的交班模式,制定并建立眼科的交接流程,规范护理交接的内容及过程。结果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对比前后护士的工作实践情况,护理交接的遗漏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用SBAR沟通模式规范护理交接的内容和流程,有利于护士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患者的情况及护理重点,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眼科 SBAR沟通模式 交接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士交接完整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护士交接完整率为活动主题,分析影响护士交接完整率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较活动前后护士交接完整率的差异。结果活动后护士交接完整率89.4%,较活动前提高了26%。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提高了护士交接完整率,保证了患者的医疗安全,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疼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3,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交接班 完整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施程序化交接制度在手术室护理质量中产生的影响。方法:从2022年9月到2023年4月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中选择75例,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对参照组实施常规的管理模式,对参照组则增加程序化交接制度,对两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出现的护理差错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数据情况,可知研究组的患者在基础手术治疗期间发生差错的共有2例,参照组有12例,可见研究组护理质量更好(P

  • 标签: 程序化交接班制度 手术室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交接制度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将该院300例手术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改进组各15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方法,改进组实施程序化交接制度,对两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质量考核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改进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护理质量考核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有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交接制度可有效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并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该管理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 标签: 程序化 交接班制度 手术室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运用品管圈提高手术部护理交接质量,减少工作漏项。针对选定主题进行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步骤开展品管圈活动,并对实施品管圈前后护理交接工作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的数量进行比较。出现的问题数量由改善前的35.67次/月降为改善后的13.33次/月,进步率62.63%。针对手术部护理交接存在的质量问题制定的对策有效,形成了标准化,规范了护理交接流程。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部 护理交接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边交接模式在提高肿瘤放疗护理工作效率的作用。方法2018年1月—6月期间在本院肿瘤放疗护理工作中实施床边交接模式,选择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17年7月—12月期间常规交接模式下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护理工作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效率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明显,数据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较低,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升,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放疗护理工作中实施床边交接模式可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床边交接班模式 肿瘤放疗 护理工作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QCC(品管圈)工具对护士提高危重病人床旁交接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由内科10名护士组成QCC小组,分析护士对危重病人床旁交接质量不高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结果:QCC小组活动前2018年11月-2019年5月,通过对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进行查检,70%的护士床旁交接有遗漏,QCC小组活动后2019年6-12月,护士对危重病人床旁交接质量明显提高,使用查检表《危重病人床旁交接表》实现95%的交接正确率。结论:运用QCC工具提高了护士对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的依从性,提高了危重病人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 QCC 危重病人护理 床头交接班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危重病人交接登记本》的使用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300例危重病人作为观察组,该组所有的病例在护理交接中均使用本院新制定的《危重病人交接登记本》,200例对照组仅实行传统的床旁口头交班;观察两组差错发生率、基础护理落实率、健康教育落实率。结果观察组300例病人发生差错6例,差错发生率为2%;对照组200例病人发生差错15例,差错发生率为7.5%;差错发生率两组之间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基础护理落实294例,基础护理落实率为98%,对照组200例病人基础护理落实176例,基础护理落实率为88%,基础护理落实率两组之间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健康教育落实观察组285例,健康教育落实率为95%,对照组健康教育落实160例,健康教育落实率为80%,健康教育落实率两组之间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危重病人交班登记本,规范了护士对危重病人的交接流程,明确了危重病人交接的内容及要求,减少了各种差错率的发生,提高了基础护理落实率和健康教育落实率,从而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危重患者 交接记录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程序化交接制度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名护理人员作为此次临床研究的样本对象,所有护理人员均于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期间内在我院手术室任职;将以上10名护理人员纳入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的交接制度;将剩余10名护理人员纳入观察组,对其实施程序化的交接制度,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工作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工作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更低,代表其护理工作的质量更高;实施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专业能力、思维能力与专业素质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实施治疗后,观察组专业能力(60.67±3.28)、思维能力(51.87±5.05)、专业素质(57.32±4.09)优于对照组(51.11±4.82)、(47.08±4.22)、(50.08±4.33),P<0.05。结论:护理人员实施程序化交接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和水平,可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具备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程序化交接班制度 手术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ISBAR沟通模式在儿童重症监护室床旁交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制定了PICU-ISBAR交接单,选取2019年11月1日~2019年12月30日收治的50例患儿入科后第一次交接为对照组,使用传统床旁交接方法,2020年1月15日~2020年3月15日收治的50名患儿入科后第一次交接为干预组,使用PICU-ISBAR交接单进行床旁交接,对床旁交接时间、交接问题发生率、护士交接质量评价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儿护理交接问题发生率为10%(5/50),明显低于对照组32%(16/50),(p

  • 标签: 护士交接班 ISBAR 重症患儿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中心的交叉交接流程对临床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指导作用。护士晨会交接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工作的衔接直接影响当天的医疗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护理服务质量及病人满意度。结果 全面的交接护理质量的保证方法。包括制定规范的晨会交叉交接流程并落实到位,定期检查和讲评交接规范执行情况结果;护士明确了交接的意义和目的,自觉深入发现问题,并防患于未然;培养和训练护士独立思考、观察判断及运用护理程序工作的能力。结论 交班质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和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更好的为病患服务。

  • 标签: 交接班流程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SBAR 沟通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交接中的具体作用,分析此类沟通模式对护理人员各项工作的开展是否有积极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近一年来收治的100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A、B两组,分别实施传统的沟通模式以及SBAR 沟通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B组护理中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低于A组,P

  • 标签: SBAR 沟通模式 急诊重症监护室 护理交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SBAR沟通模式对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中护理交接的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5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EICU患者92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n=46)和研究组(n=46)。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交接方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交接方式的基础上采用SBAR沟通模式,并观察护理交接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17%)比常规组患者(15.22%)低(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48%)比常规组患者(78.26)高(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在EICU护理交接中应用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减少,同时提升家属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急诊重症监护室 SBAR沟通模式 护理交接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BAR 沟通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交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80例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SBAR 沟通模式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满意度、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SBAR 沟通模式用于急诊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SBAR 沟通模式 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 交接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施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ICU交接缺陷率产生的影响。方法我院重症医学科科室在2017年1-6月实施六个月主题为“降低ICU晨间交接缺陷率”的品管圈活动。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ICU交接缺陷率为24.8%,明显高于品管圈活动实施后(16.3%),组间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明显降低ICU交接缺陷率,应该进行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ICU 交接班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交接流程与书面交接流程的优劣。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科手术室接受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41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7例(86.2%),女57例(13.8%),年龄(51.3±10.7)岁。按照交接方式分为试验组(信息化交接)和对照组(书面交接),试验组193例,对照组221例。主要观察指标为交接问题发生率、交班时间及交班后电话回访率。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结果使用信息化交接方式后,试验组的交接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5%(30/193)比26.7%(59/221)],交班时间短于对照组[2.5(2.0,3.2)min比5.0(4.2,6.0)min],交班后电话回访率较对照组下降[13.0%(25/193)比22.6%(50/221)],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优化后信息化交接方式,可以减少手术室交接问题,降低电话回访率,缩短交接时间,提高交班效率。

  • 标签: 手术室 信息化 交接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的床边交接流程在骨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规范床边交接人员、时间、流程和内容,并根据交接流程和内容制定《护士床边交接评分表》。结果骨科实施规范化的床边交接后,护理质量由89.40%上升至93.18%,患者满意度由86.33%上升至93.20%。结论规范化的床边交接流程对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骨科 规范化 床边交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适应现有责任包干模式的护士晨会交接模式。方法将改革前的一个月即2011年6月,与改革后的一个月即2011年9月分别从交接质量、责任护士对包干病人的诊疗护理信息掌握程度、每次交接所花的时间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改革后的护士晨间交接质量及责任护士对包干病人的诊疗信息掌握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交接所花的时间基本一致。结论改革后的护士晨间交接模式更加适应现有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 标签: 责任包干 护士 交接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