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肿瘤患者采用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心理特征与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08年01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经PICC治疗乳腺肿瘤而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辅以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评价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护理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和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可以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护理手段,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插管 机械性静脉炎 护理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上,乳腺增生和乳腺癌的表现都是出现肿块,它们有共同的发病机制,而且某一种类型的乳腺增生若发展严重,就会演变为乳腺癌。二者之间究竟有无关系,关系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多年以来在学术界备受争议。对研究结果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明显看出,妇女若患有乳腺增生,则发展成为乳腺癌的几率要比正常人群高出许多,尤其是对于乳腺癌家族史的,则患病的危险性更会增加,由此可见,乳腺增生病和乳腺癌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标签: 乳腺癌 乳腺增生 研究 关系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妇女乳腺健康自检与乳腺疾病的预防。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提出了一套系统的乳腺健康自检方法,包括自我触摸、乳腺X线摄影和定期乳腺超声检查等。同时,针对乳腺疾病的高发因素,如遗传、不良生活习惯等,提出了预防策略,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锻炼、避免吸烟和限制酒精摄入等。此外,本文还强调了医学干预在乳腺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鼓励妇女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以提高对乳腺健康的关注与保护意识。

  • 标签: 乳腺健康自检 乳腺疾病预防 遗传因素 生活习惯 医学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效果。方法:以56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为例,均于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诊治,均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良恶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56例疑似患者中,良恶性患者分别为40例和16例,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别为38例和18例,阳性率为95.00%;良性乳腺癌患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更低,(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诊断时,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准确率较高,可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乳腺癌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肿瘤标志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50例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为实验组,同时选取50例经传统切口治疗的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效果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在手术时间、瘢痕量表评分、乳腺外性评分等方面均比对照组存在明显的优势(P<0.05),实验组在住院天数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患者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路术治疗,可以明显的缩短手术时间,并且美容性好。

  • 标签: 乳腺下缘切口 乳腺后间隙 多发性 纤维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10月我院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1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她们随机分为超声组和传统组,每组58例,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进行手术治疗,传统组采用传统的乳腺肿瘤物切除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病灶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美容效果满意率等。结果超声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病灶切除率以及美容效果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进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对于手术切口的美容效果比较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引导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 乳腺良性肿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分布和表达,探讨IGF-1R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IGF-1R在56例乳腺癌、24例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乳腺癌中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表达的差异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IGF-1R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较乳腺良性病变组高(阳性率分别为80.36%、58.33)(P<0.05)。淋巴结阳性组IGF-1R表达率为90.00%(27/30),淋巴结阴性组IGF-1R表达率为65.39%(1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IR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肿块大小、病理类型和雌激素、孕激素、HER-2间,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I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病因、发病机理有关。IGF-1R在乳腺癌起病和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可能对乳腺癌的转移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IGF-IR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将成为乳腺癌诊断和判断其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乳腺肿瘤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我院所接收的108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按照所采取的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分别为54例。循证组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循证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循证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50例(92.59%)与常规组45例(83.33%)相比并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循证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4例(7.41%)显著低于对照组12例(22.22%),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腺肿瘤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 标签: 循证护理 乳腺肿瘤患者 经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应用微创旋切术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3~2023.3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给予研究组微创旋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数据。结果: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研究组均更短(P<0.05),术中出血量:研究组更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的0.00%低于对照组的17.39%(P<0.05)。结论:在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与传统外科手术对比,微创旋切术切口、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该手术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良性肿瘤 微创旋切术 传统外科手术 手术情况 住院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68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8例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均顺利完成,肿块组织完整切除,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7~8日内拆线,术后皮下血肿1例,经处理后痊愈。结论乳腺区段切除术是临床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有效方法,并发症少、无复发,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乳腺良性肿块 乳腺区段切除术 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保留乳腺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50例于2019年8月-2020年7月在我院治疗乳腺癌的早期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改良根治术,而实验组则接受保留乳腺手术,对比不同治疗手术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实验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优良率为92.00%,对照组优良率为68.00%,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乳腺手术的治疗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保留乳腺手术 早期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疗效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