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情绪管理就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知、协调、引导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驶情绪的能力,从面使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管理效果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情绪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并从尊重人、依靠人的角度出发,使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在现代竞争中,辨认员工情绪,分析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加强情绪管理,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 标签: 员工情绪 作用 企业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自闭症的日常行为及情绪进行探讨,分析儿童自闭症的情绪行为的原因并提出处理策略,以便自闭症儿童健康的成长。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儿童自闭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日常行为以及情绪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对60例儿童自闭症患者综合分析后,分为哭叫、跳闹、自我伤害和攻击他人等情绪行为。哭叫10例(16.67%);跳闹15例(占25.00%);自我伤害20例(占33.33%);攻击他人15例(占25.00%)。结论这些情绪行为不仅严重影响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和日常生活以及日常生活技能的习得,而且还会危及自闭症儿童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是一切教育训练活动的基础,认真分析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积极的态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其情绪行为,是自闭症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

  • 标签: 儿童自闭症 日常行为 情绪分析。
  • 简介:摘要:妇科恶性肿瘤对女性患者的生殖器官功能破坏严重,对女性外表、气质形象以及健康影响更大,甚至造成死亡。这些影响往往会导致患者产生沉重的心理、生理及社会认同感方面的问题,发生焦虑、抑郁、恐惧、悲观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治疗的顺利开展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分析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妇科肿瘤住院患者负性情绪及其影响因素。

  • 标签: 妇科肿瘤 住院患者 负性情绪 影响因素
  • 简介:网络信息传播"去中心化"现象突出,受众的主体性增强。网络涉军负面舆情直接影响党和军队的形象。其中,情绪因素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理性分析在情绪宣泄中陷入困境。为有效处置网络涉军负面舆论、维护军队形象,应当从战略和策略层面多途径应对情绪宣泄问题。

  • 标签: 网络 舆论 涉军 情绪
  • 简介:本文研究议价中表达负面情绪的效应,并认为负面情绪产生的效应取决于其类型,以及这种情绪的针对性,即针对报价还是对针对谈判对手。研究表明,愤怒和失望这两种主要的负面情绪在谈判中有相反的效应:当针对报价时愤怒会更有效地促使谈判对手让步,当针对谈判对手时失望会更有效地促使其作出让步,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愤怒和失望在谈判中的人际效应关键取决于情感表达的目标指向,并且分别受到评估对手底线和内疚的中介效应影响。

  • 标签: 议价 情绪的社会效应 愤怒 失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病人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方法将88例肺结核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治疗后患者SAS评分情况。结果根据SAS标准评分,对照组37例患者存在焦虑情绪障碍,心理干预组则14例出现焦虑情绪障碍;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焦虑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肺结核 焦虑
  • 简介:以广西武鸣某镇中心幼儿园94名壮族4-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区分外表-真实情绪"实验,考察其情绪表达规则的知识、目标、策略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知识、目标、策略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情绪表达规则的水平具有积极情境优势;儿童报告自我保护动机早于社会适应动机。因此,教师(成人)应努力营造积极的情绪情境,提升儿童自我调节消极情绪的能力,促进儿童增强情绪自我效能感。

  • 标签: 壮族儿童 情绪表达规则 积极情境 社会适应动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对产妇干预护理负面的情绪变化,睡眠质量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8年入院治疗的500例产妇,随机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观察实际的护理效果。将5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产妇2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基础产后护理的同时,采用全面的干预治疗护理。结果观察组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有效的改善产妇的情绪和睡眠质量水平,P<0.05,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标准意义。结论产妇护理干预治疗过程中,采用有效的产妇负面情绪护理,可以大大的改善产妇的焦虑情绪问题,增强产妇的情绪稳定性,改善睡眠质量,提高产妇与胎儿的整体健康恢复效果。

  • 标签: 延续护理 产妇 负面情绪
  • 简介:上海市静安区“社会情绪能力养成”是一门区域课程,它致力于自幼儿园到高中阶段持续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社会情绪能力。该课程历经10年自主研发和实践,其成果获得2018年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 标签: 静安区 上海市 社会情绪能力 教育教学成果
  • 简介:摘要本篇论文系统地研究了学困生的学习障碍组成因素,以及如何克服内心障碍等问题。如下就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口语交际中的焦虑情绪展开探究。

  • 标签: 小学英语口语交际焦虑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前开展护理干预对脑瘤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脑瘤患者4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术前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术前便开展以心理护理为主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与术后满意程度,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手术前,两组的SAS、SDS评分均有所降低,SF-36各项评分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手术前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量表中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肿瘤患者实施术前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患者依从性,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颅脑肿瘤患者 护理干预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认知护理干预对耳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88例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认知护理干预。结果治疗后,实验组SAS评分为(37.54±2.3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为(48.90±4.33)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SDS评分为(42.32±4.33)分,对照组SDS评分为(55.22±4.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耳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认知护理干预 耳鸣患者 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内科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其对患者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我院消化内科患者9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是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综合组与单一组,综合组48例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单一组48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心理评分。结果综合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8%明显高于单一组77.1%,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内科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心理评分,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应被广泛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消化内科患者 负面情绪 影响
  • 简介:上海市静安区'社会情绪能力养成'是一门区域课程,它致力于自幼儿园到高中阶段持续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社会情绪能力。它不是单纯学习社交技巧的课程,而是与心理、德育、社会等学科交叉,通过社会情绪能力培养,解决区域学生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使之拥有未来21世纪全球胜任力的课程。课程历经10年自主研发和实践,成果获得2018年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了解社会情绪能力养成课程,可以从理念、定位、目标、内容、实施等方面的特征入手。

  • 标签: 上海市静安区 社会情绪能力 区域课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肝解郁方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对照组患者给予舒肝解郁方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头痛程度,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头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6个月头痛复发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舒肝解郁方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能明显降低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舒肝解郁方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慢性紧张性头痛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心律失常病人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接收的10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本院的基础护理,观察组接受本院的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心律失常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心律失常 负面情绪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使用IABP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用“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将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本院使用IABP的50例患者分成25例/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2组心理症状。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精神病性(1.12±0.15分)、人际敏感(1.31±0.25分)、偏执(1.26±0.34分)、恐惧(1.14±0.18分)、敌对(1.13±0.26分)、焦虑(1.20±0.15分)、抑郁(1.27±0.12分)、强迫(1.26±0.31分)、躯体化(1.25±0.18分)得分都比对照组要低(P值<0.05)。结论对使用IABP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明显减轻焦虑症状。

  • 标签: IABP 焦虑情绪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视在稳定期精神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6月本院接诊的稳定期精神病人94例,将之按照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甲组和乙组各47例。甲组住院2w后予以家属探视,乙组住院2w内予以家属探视。分析并比较两组的情绪变化。结果甲组探视后的情绪稳定率为59.57%、情绪波动率为31.91%,明显优于乙组的27.66%、57.4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适宜的探视有助于提高稳定期精神病人心理状态的稳定性,但在探视期间,护士依然要全面落实对探视者进行宣教的力度,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予以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有效避免发生不良事件。

  • 标签: 情绪变化 探视 稳定期 精神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