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并归纳护理人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作用。方法:将我院 44 名护理人员纳入研究,所有纳入对象均于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期间在我院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对纳入 44 名护理人员进行分组,方式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 22 名对照组与 22 名观察组,对照组护理人员开展常规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工作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探究两组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开展工作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4.55 % ( 1/22 ),明显低于开展常规护理工作对照组 31.82 % ( 7/22 ),数据经检验展示为 P<0.05, 探析意义显著; 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护理人员患者满意度为 95.45 % ( 21/22 ),明显高于开展常规护理工作对照组 72.73 % ( 16/22 ),数据经检验展示为 P<0.05, 探析意义显著。 结论:加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减少配伍不合理、药物污染以及医患纠纷等不良事件发生,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价值较为显著。

  • 标签: 护理人员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门诊输液室影响患者满意度主要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在2010年1月~2010年12月对我院门诊注射室内进行静脉输液患者220例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患者满意度主要因素,并完善护理措施。于2011年1月~2011年12月实施完善后护理措施,并对250例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以分析完善后护理措施有效性。结果2010年调查研究发现,影响患者满意度主要因素为护士操作能力、服务水平、健康指导、巡视频率。实施完善后护理措施后,2011年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与2010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输液室影响患者满意度原因较多,护士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建立高度责任,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为患提供更好护理服务,以满足患者需求。

  • 标签: 静脉输液满意度门诊注射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静脉注射氯胺酮预防儿童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 EA)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查找建库至2020年3月静脉注射氯胺酮用于儿童EA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中研究对象为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检查儿童,性别不限,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无异常;文献中有氯胺酮组和对照组,氯胺酮组儿童于围手术期静脉注射氯胺酮,对照组儿童使用安慰剂对照或空白对照。检索后进行文献筛查、基本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估。结局指标包括EA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发生率、低氧饱和度发生率、PACU停留时间、术后疼痛评分。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Meta分析文献19篇,共1 5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氯胺酮组儿童EA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0.38,95%CI(0.31,0.45),P<0.001],两组儿童PONV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dds ratio, OR)=1.19,95%CI(0.81,1.75),P=0.380],两组儿童低氧饱和度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9,95%CI(0.38,1.67),P=0.540],两组儿童PA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数差(mean difference, MD)=1.44,95%CI(-0.52,3.40),P=0.150],氯胺酮组儿童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D=-2.13,95%CI(-3.34,-0.91),P<0.001]。基于EA发生率漏斗图提示发表偏倚较小。结论静脉注射氯胺酮能够降低儿童EA发生率,不增加PONV和低氧血症发生率,但对术后疼痛和PACU停留时间影响尚待评估。

  • 标签: 氯胺酮 苏醒期躁动 儿童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注射致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84例行静脉注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未发生注射相关性感染53例为A组,发生注射相关性感染31例为B组。两组患者静脉注射后,检查血液中空腹血糖和白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静脉注射次数、住院时间、护士操作经验评分、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评分等资料。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静脉注射后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t=7.05、12.33,均P<0.01);注射次数显著增多,住院天数显著延长(t=14.10、12.43,均P<0.01);护士操作经验评分显著降低,患者免疫机能评分显著降低(t=11.15、20.87,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护士操作经验(OR=3.84,95%CI1.64~9.01)、患者静脉注射次数(OR=2.17,95%CI1.08~4.36)机体免疫功能评分(OR=3.68,95%CI1.63~8.27)均是患者静脉注射致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经静脉注射致相关性感染患者较无感染者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并且注射次数多机体免疫功能差等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因此规范合理护理尤为重要。

  • 标签: 危险因素 静脉注射 相关性感染
  • 简介:<正>在运动训练中,必然涉及肝脏功能变化,特别是一些长时间工作项目在大运动量训练后,肝脏功能变化和反应更为强烈。可是,临床上对于肝脏功能检查,用血量较多,又必须从静脉取血。这就限制了在运动训练中应用。考虑到各种肝脏疾病都伴有糖代谢障碍。为此,我们改用耳垂血,改良了葡萄糖耐量试验。通过正常人、肝病可疑者和医院确诊住院肝病患者对照试验,获得了较为满意结果。

  • 标签: 肝脏功能 肝病患者 葡萄糖耐量试验 受试者 异常型 注射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临床治疗异位妊娠患者中给予氨甲喋呤单次静脉注射临床应用成效。方法随机筛选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诊治100例,平均分配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为50例。研究组(n=50)给予氨甲喋呤单次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对照组(n=50)给予氨甲喋呤多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将2组治疗成效、住院时长、血β-hCG水平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β-hCG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β-hCG水平恢复时长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住院时长得到明显缩短(P<0.05)。两组治疗成效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异位妊娠患者中给予氨甲喋呤单次静脉注射,疗效可观,可降低血β-hCG水平,住院时间短,医疗价值高。

  • 标签: 异位妊娠 氨甲喋呤 单次静脉注射
  • 简介:摘要川崎病(KD)是一种病因不明全身中小血管炎症综合征。目前公认疗法为单次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阿司匹林口服,但仍有大于10%患儿对初次IVIG治疗无应答。因此,尽早识别IVIG无反应KD,并给予积极治疗,对于改善其远期预后十分关键。本文综述了IVIG无反应KD危险因素、和预测评分体系。

  • 标签: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评分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到2016年收治1341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治疗方法,给予患儿抗炎、抗病毒、控制颅内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达到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80.00%总有效率,同时观察组患儿在体温消退时间、食欲改善时间、神志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可以证实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恢复情况更好,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效果确切,患者总有效率更高,治疗后恢复状况较好,有利于促进患儿尽快康复。

  • 标签: 早期静脉注射 人免疫球蛋白 重症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免疫球蛋白是存在血浆当中,具有抗体活性一种球蛋白,可起到抵抗外界抗原、外界细菌、物质等入侵作用,因此,常用于提升免疫力和抗感染治疗中。基于此,本文就临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药物药学特点临床引用展开探讨分析,以期为临床免疫球蛋白药物使用提供全面、有效参考

  • 标签: 静脉注射 免疫球蛋白 药学特点分析 临床应用探索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n=40)与加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n=40)总有效率、补体(C3)和免疫球蛋白(IgG)水平、MG日常生活质量量表(MG-ADL)评分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具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注射流程再造在预防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渗漏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实行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13598例患者,经随机双盲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99例。观察组实行注射流程再造,对照组实行常规注射流程,对比两组渗漏、肿胀情况。结果两组注射位置渗漏发生率、肿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高压注射用造影剂再造流程,能够在第一时间观察到患者造影剂渗漏情况,还可预防造影剂渗漏情况发生,以及对组织构成不良影响。

  • 标签: 注射流程再造 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渗漏 预防
  • 简介:摘要 目的: 旨在探讨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形成护理、预防。方法: 将我院在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78例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形成患者进行预防护理观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结果: 通过严密观察,精细护理、准确用药加以对患者功能训练后,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有一定有效果。观察组优质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骨科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并发静脉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2例PICC并发静脉原因、治疗护理过程。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护理,12例患者均症状缓解、康复出院。结论PICC并发静脉栓是不容忽视并发症,重在针对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减少血栓形成。

  • 标签: PICC 静脉血栓 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1例肺栓塞患者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护理关键点护理不足进行总结。方法 系统性分析此患者护理关键点。结果 家属依从性差护理不当,致使栓子脱落阻塞肺动脉,患者抢救无效死亡。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人性化护理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患者护理效果。方法 应用抽签法将2023.01~2024.01本院血管外科接收54例下肢深静脉患者分为对照组(n=27,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27,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血流速度、血流峰速以及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能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对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也非常有益。

  • 标签: 血管外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人性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