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糖耐量减退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糖耐量减退患者11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纯糖耐量减退组(51例)及糖耐量减退合并冠心病组(67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尿酸、血脂等生化指标,分析血尿酸水平与糖耐量减退合并冠心病的相关。结果糖耐量减退合并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为(354.92±51.27)μmol/L,单纯糖耐量减退组血尿酸水平为(323.57±48.6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血尿酸水平分别为(330.92±53.65)μmol/L(、347.25±56.17)μmol/L、(362.93±54.21)μmol/L,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24,P〈0.05)。结论老年糖耐量减退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尿酸相关,测定血尿酸水平可对此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老年 糖耐量减退 血尿酸 冠心病
  • 简介:探讨血尿酸浓度与冠心病发病率的关系,为冠心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实验室参考数据。应用生化仪测定98例冠心痛住院患者及102例健康体检者血尿酸浓度。结果表明98例住院患者中血尿酸浓度升高者占72.4%,明显高于对照组。

  • 标签: 血尿酸浓度 冠心痛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钱桐荪教授是我国肾脏病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为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第1~3届常委,兼任该学会中西医结合组组长和华东地区肾病协作组组长,曾任江苏省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及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从事内科和肾脏病工作有50年的丰富经验,对肾小球疾病的诊治具有独到之处.1959年率先在连续发表两篇关于肾小球肾炎的论文.1992年代表中华内科学会,在中日医学大会上作"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近况"为题的演讲.钱教授对疾病的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与众不同.1995年荣获江苏省卫生厅和中医管理局授予的"中西医结合名专家"称号和奖章.他对肾小球血尿诊治颇有成效,故将其介绍于后.

  • 标签: 钱桐荪 肾小球性血尿 思维方法 肾脏病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5个单核苷酸多态(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s)及其构成的单倍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及各SNP与高血压患者血浆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浆和尿醛固酮(Aid)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MassARRAY^TM系统质谱检测技术,在5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00名正常对照者中,对AGT基因启动子区域的C-532T、A-20C、G-6A及编码区的T174M和M235T进行基因分型。用放免法检测高血压患者PRA、AngⅡ、血尿Aid水平。结果5种SNP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单倍型分布在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男性高血压患者中C-532T多态CT+TT基因型个体尿Aid水平显著高于CC型个体(6.52vs5.19μg/d,P=0.03);女性高血压患者G-6A多态GG+GA基因型个体血Aid水平显著高于AA型个体(78.63vs58.86pg/ml,P=0.015);女性高血压患者M235T多态MM+MT基因型个体mAid水平显著高于TT型个体(78.73vs58.81pg/ml,P=0.03);A-20C多态AC+CC基因型与G-6A多态GG+GA基因型联合者尿Aid水平(P〈0.05)、体重指数(P〈0.01)显著高于其他联合基因型。结论AGT基因5个SNP及单倍型分布在高血压患者和正常血压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AGT基因的SNP分布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醛固酮水平有关。

  • 标签: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 原发性高血压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倍型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一种十分常见的、并且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COPD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包括营养不良、骨质疏松、代谢综合征等,预后因素众多,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炎症反应轻重程度以及合并症等,近年来研究发现,尿酸在COPD的病程发展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血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与COPD的关系密切相关,其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如氧化-抗氧化、炎症、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等,涉及各系统的疾病,如肾病、肝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参与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COPD、哮喘、肺间质纤维化、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肺部感染、肺癌等,本文主要阐述尿酸与COPD预后因素的相关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尿酸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镜取石术治疗结石的安全和有效。方法2004年3月-2006年5月,对29例结石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镜取石术治疗。结果29例患者术后肾盂、盏漏斗部梗阻的结石均被取尽,达到了通畅引流的目的;19例一次取净全部结石,二次取石10例,其中6例取净,4例仍残留小结石;无术后大出血和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23例患者获随访1-12个月,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微创经皮镜取石术可一次处理梗阻部位结石。使引流通畅,安全、有效;可控制感染,最大程度恢复肾功能,达到保的目的。

  • 标签: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结石 肾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膜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原发性膜肾病(IMN)脾气虚证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院62例IMN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以激素+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膜方。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BUN、SCr、胱抑素C(Cys-C)、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EC)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C1q;收集24 h尿液,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29/31)、对照组为74.19%(23/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P=0.038)。治疗后,观察组下肢浮肿、乏力纳差、面色无华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07、10.80、4.34、4.57,P值均<0.001);血清Cys-C水平[(0.51±0.05)mg/L比(0.55±0.06)mg/L,t=2.85]、24 h尿蛋白定量[(0.95±0.19)g比(1.38±0.23)g,t=13.32]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PLA2R[(17.53±1.84)Ru/ml比(19.62±2.05)Ru/ml,t=4.22]、EC[(2.74±0.26)μg/L比(3.05±0.37)μg/L,t=3.82]及补体C1q[(152.34±15.62)mg/L比(169.33±16.77)mg/L,t=4.1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0%(4/31)、对照组为16.13%(5/3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781)。结论膜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减少IMN脾气虚证患者的蛋白尿,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尿蛋白及补体C1q、PLA2R、EC水平有关。

  • 标签: 肾小球肾炎,膜性 膜肾方 补体C1q 抗磷脂酶A2受体 E-钙黏蛋白
  • 简介:母细胞瘤是儿童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通过手术联合放化疗,其治愈率可达90%。开放手术一直在母细胞瘤手术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近年随着腹腔镜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儿泌尿外科医师不断尝试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小儿母细胞瘤根治切除术,并且不断挑战患儿年龄极限[1]。我们2014年10月收治1例14个月患儿,采用腹腔镜辅助技术行根治切除术,报告如下。

  • 标签: 根治性肾切除术 肾母细胞瘤 腹腔镜辅助 手术治疗 幼儿 泌尿外科医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造瘘在结石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因泌尿系结石导致积脓患者共158例,在未行取石手术及输尿管留置双J管内引流前予穿刺造瘘术。造瘘术前及术后1-8周检查患者肾功能,观察尿量变化,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正常,尿中无脓球,肾功能肌酐降到150以下,行二期手术取石解除梗阻及安置双J管。无肾功能病例行切。结果经超声引导造瘘引流后,二期取石解除梗阻及安置双J管术147例保成功,没有脓毒血症发生病例,肾功能恢复或部分恢复.11例造瘘后肾功能无法恢复,皮质完全萎缩,引流出尿量不足50ml/天,二次手术切。结论经皮超声引导造瘘术处理结石可以显著减少取石手术并发症,多数脓得到保留,不需切

  • 标签: 超声引导 肾造瘘 脓肾
  • 简介:<正>背景:对于局限性细胞癌患者,肾部分切除术(PN)与根治切除术(RN)相比,前者可降低其他原因致死率。目的:利用实验判断可因其他原因致死类型患者的治疗效果。实验设计,方法及对象:应用监视流行病学以及终极结果-医疗保险相关数据库,T1a期局限性细胞癌(RCC)患者分别有4956位(82%)行根治切除术,1068位(18%)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1988~2005年)。评估:为了调整不同治疗类型带来的遗传学

  • 标签: 根治性肾切除术 保留肾单位手术 肾部分切除术 肿瘤相关 肾细胞癌 致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新鲜血尿和陈旧血尿中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的区别,用于新鲜血尿和陈旧血尿的鉴别。方法使用sysmex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外周血、新鲜血尿和陈旧血尿中MCV、RDW-SD的区别。结果外周血的MCV及RDW-SD和新鲜血尿的MCV及RDW-SD无显著差异(P>0.05),外周血及新鲜血尿的MCV及RDW-SD和陈旧血尿的MCV及RDW-SD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陈旧血尿的红细胞比新鲜血尿的红细胞体积大,且前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差异大,后者红细胞体积较为均一。尿中MCV、RDW-SD的检查,在鉴别新鲜血尿和陈旧血尿时有重大价值。

  • 标签: 尿MCV 尿RDW-SD 血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多房细胞癌(MCRCC)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2例M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MCRCC无特殊临床表现,无典型的肾癌“三联症”,诊断主要以B超和CT为主,治疗以肾癌根治术为主,也可行肾部分切除术。11例行根治切除术,1例行腔镜下保留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2,7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未发现远处转移及肿瘤局部复发,失访1例。病理TNM分期pT1aN0M03例,pT1bN08例,pT2N0M01例,癌细胞核分级均为G1级。结论MCRC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癌,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术前确诊较困难,与多房肾囊肿鉴别有一定难度。术前怀疑或术中证实为MCRCC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可考虑行腔镜下保留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

  • 标签: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肾切除术
  • 简介:肾脏疾病引起高血压称为高血压,是继发性(症状)高血压中最为常见的一类。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一般是先就诊内科而后转眼科会诊检查眼底时发现,首诊到眼科的少见,且容易误诊。现将在门诊遇到的1例患者介绍如下。

  • 标签: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肾性高血压 误诊 双眼 眼科会诊 肾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尿酸、B型脑钠肽与脑梗死的相关。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2例,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重3组,比较3组患者在入院时及发病后第14天、30天的UA、BNP水平;根据发病后90天的mRS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UA、BNP水平。结果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UA降低而BNP升高;UA及BNP在脑梗死急性期均升高,随着病程延长逐渐降低;预后越好的患者,发病时UA越高而BNP越低。结论血尿酸、B型脑钠肽与脑梗死的病情及预后的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血尿酸 B型脑钠肽 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与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0年门诊体检人群176例,按照血压水平分为血压正常组(n=56)、高血压前期组(n=66)、高血压组(n=54)三组,检测受试者血UA、CRP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水平。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UA、CRP对血压的影响。结果①三组间TC、TG、LDL-C、HDL-C、BMI及F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高血压前期组血UA、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同时低于高血压组(P〈0.01);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UA、CRP分别与SBP、DBP呈独立相关(P〈0.05~0.01)。结论高血压前期患者已有血UA、CRP水平的升高,血UA、CRP与血压独立相关。

  • 标签: 高血压前期 尿酸 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