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前,全球约有10亿高血压患者,患病人数呈增加趋势,但是控制率仅约35%。高血压危害极其严重,它是中风、冠心病、心力衰竭、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重要原因,最终可导致死亡。在慢性肾脏疾病(CKD)及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问题更为突出。MDRD研究显示,在各种CKD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可高达65%~90%。高血压显著地增加CK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加快肾功能恶化的进展。

  • 标签: 肾性高血压 终末期肾脏疾病 治疗 慢性肾脏疾病 高血压患者 心血管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闭合外伤的诊断与治疗有效手段。方法随机抽取60例闭合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诊断与治疗手段观察60例患者最终治疗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就该项病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有46例切除术成功,另14例患者行保守治疗成功,共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3%。结论于闭合外伤的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应第一时间通过临床有效诊断手段判定患者病情程度以及是否并有其它损伤,后依据患者病情不同给予积极治疗措施,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闭合性肾外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高血压主要是由质性疾病或肾动脉狭窄及阻塞所致,是肾脏疾病常见症状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并发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损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我院于2014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39例闭合损伤患者,对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39例患者27例行保守治疗(25例保守成功、2例保守失败转手术治疗),最终14例行手术治疗(切除、保手术),均痊愈出院。结论准确评估损伤的程度,依据闭合损伤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治疗闭合损伤的关键。

  • 标签: 闭合性肾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文成伟1王月影2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9期
  • 机构:通常用尿中的红细胞染色观察法及非染色位相显微镜观察法等来诊断尿中的血尿以其达到肾性血尿的定位诊断。实践证明:以上方法都只对少数红细胞进行观察,其结论与观察者的经验直接相关。因此,有时结果不可靠。本方法用红细胞容积分布幅度(RDW)曲线来诊断血尿,方法简单、迅速,而且数值可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凉血止血类中药组方治疗肾小球血尿的效果。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加用仙芪止血丸治疗,治疗三个月后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总疗效、尿中畸形红细胞数量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芪止血丸能显著消除血尿,降低尿畸形红细胞计数。

  • 标签: 隐匿性肾炎 单纯性血尿 仙芪止血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房细胞癌(M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MCRCC进行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42~55岁,平均年龄47岁,术后随访13~51月,均无复发或转移。肿瘤均有包膜,完全由大小不等、互不相通的囊腔构成。囊腔内衬透明细胞,囊壁纤维间隔内有小的透明细胞巢,肿瘤透明细胞核Fuhrman分级为Ⅰ级,免疫组化示Vimentin(+)、EMA(+)、CD10(-)、CD68(-)。结论多房细胞癌有独特的病理改变,经过积极地治疗预后良好。术诊断中常难与其它囊疾病鉴别,术后病理检查的关键特点是肉眼无膨胀结节及镜下囊腔内衬透明细胞。

  • 标签: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9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80例,非冠心病组18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27例,双支病变组29例,多支病变组24例。常规检测血尿酸水平,分析各组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339.45±88.04)μmmol/L,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293.92±74.51)μmmol/L(P〈0.01),单支病变组(332.0±80.30)μmmol/L,双支病变组(337.81±95.72)μmmol/L,多支病变组(352.23±80.04)μmmol/L,血尿酸水平呈递增趋势。结论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血尿酸 冠脉造影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高血糖的相关。方法构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职工体检队列,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选取无高血糖的3 937例本院职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脂、血糖、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收集基线资料。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间,每年体检时进行随访,共随访7年。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尿酸<360 μmol/L、360≤尿酸<420 μmol/L、420≤尿酸<480 μmol/L、尿酸≥480 μmol/L四组,分别计算总体人群及不同性别四组间高血糖累积发病率。以是否发生高血糖作为结局指标,尿酸水平为观察指标,尿酸<360 μmol/L为参照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为混杂因素,调整混杂因素前后分别构建Cox回归模型,分析总人群、男性人群、女性人群不同尿酸水平与高血糖发病的关系。结果总人群中各组高血糖 7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5.7%、34.0%、38.8%、43.8%(Z=148.94,P<0.01),其中男性职工各组7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3.4%、29.9%、34.7%、35.8%(Z=11.17,P<0.01);女性职工各组7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4.2%、42.5%、52.2%、65.0%(Z=141.84,P<0.01)。以尿酸<360 μmol/L为参照,调整了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影响后,总人群中,360≤尿酸<420 μmol/L、420≤尿酸<480 μmol/L、尿酸≥480 μmol/L三组高血糖的发病风险是参照组的1.73(1.39~2.15)、1.86(1.42~2.45)、1.95(1.34~2.85)倍(均P<0.05);女性职工中,360≤尿酸<420 μmol/L、420≤尿酸<480 μmol/L、尿酸≥480 μmol/L三组高血糖的发病风险是参照组的2.18(1.62~2.94)、3.41(2.24~5.20)、3.02(1.69~5.40)倍(均P<0.01)。结论随着血尿酸水平增高,医务人员高血糖发病风险增高,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女性医务人员中。

  • 标签: 尿酸 高血糖 队列研究 Cox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血清尿酸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住院分娩的7 995例孕妇队列资料,比较高尿酸血症(HUA)孕妇与非HUA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情况。使用平滑曲线拟合尿酸水平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分娩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以及各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妊娠晚期10%的孕妇尿酸水平高于420 μmol/L。在HUA孕妇队列中,中位新生儿出生体重为2 590 (1 790,3 410)g,早产发生概率为49.81%,小于胎龄儿分娩的发生率为20.41%,与非HUA孕妇组[3 300(2 850,3 640)g、23.09%、6.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拟合曲线显示,母体尿酸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负相关,与小于胎龄儿分娩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尿酸水平与婴儿早产的概率呈U型关系,在200~400 μmo/L时早产的发生概率最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尿酸每增加10 μmo/L,调整后β=-5.22,95%CI-6.46~-3.99)及小于胎龄儿分娩(调整后OR=1.03,95%CI 1.02~1.04)的发生风险随尿酸水平增加明显升高。高尿酸、高血压、羊水过少和子痫前期是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当HUA母体合并高血压和子痫前期时,早产、低出生体重分娩的风险增大。结论血尿酸水平可成为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标志物之一,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妊娠结局 危险因素
  • 简介: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预后不容乐观,临床以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少量蛋白尿,也可出现肾病综合征。目前关于不伴蛋白尿的单纯血尿成人IgAN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血压、尿酸、血脂等相关危险因素对其的影响报道较少。了解这部分患者的病例特点,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单纯性血尿 IGA肾病 肾病临床 肾病综合征 镜下血尿 肉眼血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方法分别检测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5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对照组血清尿酸的水平。结果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升高,血清尿酸水平也随之升高,且各分级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原发性高血压密切相关,积极控制血尿酸水平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尿酸 高血压 高尿酸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个家族血尿家系进行遗传变异筛查,为家族血尿病变提供遗传线索和证据。方法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为1个4代含20名成员的家族血尿家系。对该家系进行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收集和整理,留取家系中11名成员的外周血并用盐析法提取DNA用于遗传分析。首先选取包括先证者在内的3名家系成员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根据2015年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发布的序列变异解读指南进行遗传变异筛选。继而在家系成员中对筛选出的遗传变异位点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该家系中6名女性患者有持续血尿,2人因肾衰竭去世,2人因肾脏以外疾病去世,2人维持肾功能稳定。肾功能稳定2人中1人活检病理诊断为IgA肾病,电镜提示弥漫基底膜病变,不除外Alport综合征。基因检测在家系中发现COL4A4基因(RefSeq NM_000092)的两个点突变,7号外显子c.G446T:p.G149V的变异,以及20号外显子c.G1249A:p.G417R的变异。结论通过对1个家族血尿家系开展基因检测,发现COL4A4基因的两个新突变(7号外显子c.G446T:p.G149V和20号外显子c.G1249A:p.G417R的变异)与家族血尿表型相关联。

  • 标签: 血尿 肾小球肾炎,IgA 遗传变异 COL4A4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患病的相关。方法构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职工体检队列,2012年2月1日至2013年1月29日期间,选取3 479例无NAFLD的医院职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测收集基线资料。2013年2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间,每年体检时进行随访,共随访6年。以血尿酸水平作为观察指标并按照四分位数分为A、B、C、D四组,分别计算总体人群及不同性别四组间NAFLD累积发病率。以是否发生NAFLD作为结局指标,尿酸四组为观察指标,年龄、体质指数、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作为混杂因素,构建4个Cox回归分析模型,探索不同血尿酸水平分组与NAFLD之间的关系。按性别进行分层,构建3个Cox回归分析模型,探讨不同性别间血尿酸水平分组与NAFLD之间的关系。结果四组NAFLD 6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2%、3.1%、4.9%、12%(χ2=114.710,P<0.05),其中女性职工A、B、C、D四组6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0%、2.9%、4.1%、10.9%(χ2=71.241,P<0.05)。B、C、D三组的NAFLD的发病风险是A组的2.04(1.01~4.11)、2.24(1.13~4.44)、3.89(1.94~7.80)倍(均P<0.05);女性职工中,B、C、D三组的NAFLD的发病风险是A组的2.21(1.02~4.77)、2.39(1.10~5.19)、4.49(1.99~10.15)倍(均P<0.05)。结论随着血尿酸水平增高,体检人群NAFLD发病风险增高,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女性中。

  • 标签: 尿酸 非酒精性脂肪肝 队列研究 Cox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