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椎动脉颈椎患者治疗中选择正骨推拿结合三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07月接收治疗的椎动脉颈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LVA、RVA、VBA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A、RVA、VBA水平升高更明显,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用正骨推拿结合三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速度,改善椎动脉血液循环,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正骨推拿 颈三针 椎底动脉型 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颈椎采取针刀项后六点加减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加以探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所接诊的颈椎患者8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分组,给予其中一组患者针灸针关刺法进行治疗,一共4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剩余一组患者针刀项后六点加减进行治疗,一共40例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整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中对于颈椎采取针刀项后六点加减进行治疗,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颈部疼痛症状和颈椎功能症状,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颈型颈椎病 针刀项后六点加减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颈椎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痛是颈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针灸疗法在治疗颈椎痛方面的效果肯定,且毒副作用少,是目前治疗颈椎痛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目前对针灸治疗颈椎的研究以针刺法为主,针对艾灸法的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设立艾灸组与针刺组,采用统一公认的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对艾灸疗法和针刺疗法治疗颈椎痛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报告如下。

  • 标签: 针刺 艾灸 颈椎病
  • 简介:目的:观察丹芪舒颗粒治疗颈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椎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丹芪舒颗粒,对照组服用复康颗粒。4w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4.08%,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9.25%,两组病例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疼痛VAS评分,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总体状况VAS评分,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芪舒颗粒治疗颈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丹芪舒颈颗粒 颈椎病 气虚血瘀型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通过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方法探讨颈椎慢性肩痛患者脑网络内功能连接改变。材料与方法搜集20例脊髓颈椎患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3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无脊髓压迫)(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以及社会招募30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HC),采集其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并利用ICA方法提取出静息态脑网络,通过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脑区并与临床资料做相关分析。结果CSM与HC组相比,双侧枕上回功能连接增强,左侧扣带回中部、左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前回、左侧小脑2区功能连接减低。CDH与HC组相比,右内侧额上回功能连接增强,左侧扣带回中部、右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功能连接减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H组左侧中央后回功能连接值与视觉模拟评分存在负相关(r=-0.535,P=0.002);CSM组左侧枕上回功能连接值与贝克焦虑问卷评分存在负相关(r=-0.448,P=0.048)。结论颈椎慢性肩痛患者在默认网络、左侧额顶网络、感觉运动网络、视觉网络、小脑网络内存在功能连接的异常,多网络改变与疼痛感受、情绪感知、运动异常密切相关。

  • 标签: 慢性颈肩痛 颈椎病 脑功能连接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推拿配合口服舒颗粒治疗颈椎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颈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分60例,治疗组给予舒颗粒配合颈部推拿,对照组给予口服消炎痛和西比灵,观察治疗两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改变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5%。对照组为60%。结论舒颗粒结合颈部推拿可明显缓解颈椎的临床症状就,改善生活质量,且不良发生率较低。

  • 标签: 颈椎病 颈舒颗粒 推拿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颈椎痛治疗中动力灸的作用以及护理要点。方法 于19年度的1月至21年度的1月纳入102例因颈椎痛而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病人进行调研,两组均采用动力灸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常规组对病人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病人实施综合护理,总结与探究2种护理模式实施效果。结果 常规组与观察组护理配合得分相比前者较低、后者高,差异明显,(P值

  • 标签: 动力灸 颈椎病 颈痛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温针灸对颈椎患者颈椎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来我院确诊为颈椎的患者62例,按照统计学将其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方法,试验组采用温针灸方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对比颈椎功能、疼痛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颈椎功能与疼痛情况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颈椎患者采用温针灸可有效改善颈椎功能,减轻疼痛感,有助于康复。

  • 标签: 温针灸 颈型颈椎病 颈椎功能 疼痛情况
  • 简介:摘要为更好地防治颈椎,分别从颈椎的生理特点、颈椎失稳的原因、推拿按摩疗法对颈椎的治疗作用及颈椎的预防等方面探讨了颈椎的发病机理。认为颈椎的发生是由于人体平衡的失调、人体功能的紊乱而引起,推拿疗法对该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颈椎病 推拿手法 痛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椎牵引联合针灸治疗神经根颈椎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治疗的64例神经根颈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进行颈椎牵引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颈椎牵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87.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牵引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提升神经根颈椎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疼痛情况,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 标签: 颈椎牵引 针灸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颈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接诊的神经根颈椎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灸结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颈椎牵引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症状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针灸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颈椎比单一采用颈椎牵引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灸 颈椎牵引 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颈椎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科收治的61例神经根颈椎患者,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将采取常规治疗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取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颈椎疼痛评分及颈椎前屈活动度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2周后颈椎疼痛评分、颈椎前屈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颈椎旁神经阻滞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疼痛 颈椎前屈活动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颈椎的应用。方法:随机抽签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神经根颈椎患者80例,平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口服药物加牵引热敷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颈椎旁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后的颈椎疼痛评分及颈椎前屈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5.00%)(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颈椎前屈活动度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地评价超声引导下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颈椎的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5月。根据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有关"超声引导下神经根阻滞治疗"及"X线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或"体表解剖标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颈椎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超声引导下神经根阻滞治疗组作为试验组,X线引导及体表解剖标记引导的神经根阻滞治疗组分别作为对照组。收集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VAS<4分例数表示或具体的VAS评分)、改良MacNab疗效评估方案的例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并发症例数及穿刺质量等指标。通过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05篇文献,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992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8周试验组的阻滞效果要优于对照组(X线引导),在术后1周、4周及8周以VAS<4分为标准时[术后1周RR=1.73,95% CI(1.36~2.20),P=0.01;术后4周RR=1.16,95% CI(1.00~1.34),P=0.04;术后8周RR=1.16,95% CI(1.02~1.32),P=0.02]。术后8周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估方案进行评价,试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X线引导)[RR=2.92,95% CI(1.81~4.70),P=0.01]。术后12周VAS及NDI评分中,两种引导方式(超声及X线)的阻滞效果在长期随访过程中没有差异(VAS结果效应量为-0.10,P=0.56;NDI结果效应量为-0.00,P=0.97)。试验组的总体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为X线引导RR=1.25,95% CI(1.01~1.56),P=0.04;对照组为体表解剖标记RR=1.25,95% CI(1.11~1.41),P=0.01]。试验组穿刺并发症低于对照组(X线引导)[RR=1.25,95% CI(1.01~1.56),P=0.01]。在穿刺质量(靶点注射/阻滞区吻合数)方面,试验组要优于对照组(体表解剖标记)[RR=1.20,95% CI(1.09~1.32),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颈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超声引导 介入性 神经传导阻滞 神经根型颈椎病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