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段学生的说话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4
/ 2

如何 培养低年段 学生的说话能力

张雪齐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李溪小学 510890 【内容摘要】 说话是 低年段 学生非常 重要的一项基本功,它不但 是学生学习作文的基础,而且 是他们 学习所有学科 的基础。因此我们 要对低年段 学生通过 严格而又 科学的语言训练,达到 提高他们 的说话能力,继而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培养 说话 能力

说话是低年段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功,它不但是学生学习作文的基础,而且是他们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对低年段学生通过严格而又科学的语言训练,达到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继而为后面的写作打下基础,尽力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水平。因为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它负担起低年段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听说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下面就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低年段学生说话能力的一些具体做法,谈谈一些心得体会。

一、在对话练习中培养说话能力

儿童说话能力是从对话言语过渡到独白言语的,对话言语占主要地位。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利用一切可用的素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学生的对话练习。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打电话》时,我采用了角色代入来进行打电话。我先安排同桌之间模拟打电话,然后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学生的对话内容十分丰富:有的讲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有的证明自己看到的一件新鲜事;有的讲双休日准备干什么……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对话练习,同时也让同学之间进行了一次交流。再如: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商量》教学时,我先出示事例,让学生小组商量,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提醒学生注意商量的态度和语气,懂得谦让,注意礼貌,让他们再商量,我不断创设不同的问题,逐渐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同学说清楚。这样让学生去进行对话,既培育了学生有礼貌的行为,更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

按照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小学低年级的作文教学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始,尤其是说话的训练。刚入学的儿童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但说话时常常不准确、不完整,有时甚至词不达意。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提问、发言、扩句等简单的语言交流进行说话训练,特别注意其语言是否完整、规范。当学生回答问题说不出完整的句子时,我便及时指导、订正,或让同学之间相互订正、补充,也可以利用教材进行训练。如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我让同学们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和爱好,孩子们情绪激昂,不但可以同桌之间介绍,还可以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好多同学都能一口气说出自己的名字和爱好。训练孩子说一句完整话可以选用他们熟悉的话题,让他们有话可说,久而久之,学生就很自然地说出一句句完整的话。

三、复述练习提高说话能力

复述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也是训练口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形式,在儿童的听、读、写过程中,听、读是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过程,所以训练学生最大程度复述一段话,就要训练听读开始。在教学中,我除了要求学生复述课文中的一些片段之外,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讲些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要求学生认真听后复述,并要求学生做到态度自然,语句通顺、完整,尽可能把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不觉间还进行了说话训练,提高了孩子们的说话能力。如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老鼠嫁女》时,我先给学生讲故事,讲完了然后让学生复述,当时学生们都非常积极,虽然不是一字不漏的复述出来,但好多孩子也能把主线理清了,并且添加了好多枝叶,还有些学生把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都运用到复述故事里面,《老鼠嫁女》精彩地被同学们讲述出来了。

四、通过插图训练说话技巧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有插图,怎样才能利用看图学习说话的能力呢?首先要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其次要让学生理解与插图相关的课文内容;如在另外还要让学生知道自己该说什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马过河》教学中,可以插图提出以下问题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小马要过的那条小河,老牛说河水怎样?松鼠又是怎样说的?小马最后是怎样做的?大家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还可以设计几道判断题让学生判断,并说出自己的看法,你的道理。最后我又抛出课文最终问题:河水既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也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难道是老牛和松鼠撒谎了?学生们很快又得出了“并不是他们撒谎,而是他们的身高决定了他们的不同看法;别人说的话不一定可信;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无论做什么都得自己去尝试”等等,这样既深化了图意,又提高了学生的说话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只要采用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就一定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花都教研》2019年第2期总第二十七期

[2]《时代教育》2017年24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