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

朱腊梅

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翡翠分校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科学创新已经成为了时代的关键词,因此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阶段,小学的科学教育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为以后的科学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促进小学生全面的发展具体体现。只有具备了科学创新思维,学生的将来的发展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本文笔者主要结合自己的多年科学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一、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科学课程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小学科学课程逐渐被摆上了较为突出的地位,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创新的重要职责。在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小学生只有具备科学的创新能力和研究探索的能力,才能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才能最终在这个社会中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性和 思维性极强的学科,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但能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的学科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把科学课堂上的思维方式运用于其他学科之中,能让思维变得更加开阔,看待问题更加深入本质。 小学是学科学的最好时期,也是学习科学知识的启蒙时期,因为童年是一个人的一生中好奇心最强烈的时期,对自然现象兴趣最大,科学思维能力倘若在这一时期得到及时和良好的培养,进入中学和大学后,或者成年以后 这些能力都能得到高度的发展。小学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加强,自制力、自学能力、自主独立能力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促进现代教育的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三、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以老师为课堂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校园的小学科学课堂中,老师仍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被动理解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方式受到了限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没有参与到科学教学中来,课堂显得“死气沉沉”,学生听课效果不理想。另外,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没有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不明白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利于进一步的教学。


  2.忽视学生创新思维潜力的培养

    小学是学生理解教育的最初阶段,小学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很多校园的教学方式极其不科学,课堂中老师对科学知识重点讲解,反复强调,却没有及时去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实践探究。课后也仅仅是给学生布置作业习题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样的教学看似周到全面,然而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潜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四、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1.改变老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标要求学生用心主动地学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用心参与到科学教学中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营造一种简单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用心参与学习。另外,老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老师还要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鼓励学生,让学生有信心学习。

2.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学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在课堂中,老师也能够组织学生用心地进行科学实验,让学生了解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开-些“不解之谜”, 解释一些生活现象。科学课程教学应该是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充满生命活力的。教材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唯一依据,而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范例。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学生课余活动跟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调动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纸飞机》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纸飞机飞行比赛,纸飞机恰好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课余活动,便能轻而易举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进行比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一旁提出问题,同课程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思考,纸飞机怎样才能够飞得又高又快呢?为什么平时玩的纸飞机都飞得不高呢?这其中有什么科学依据吗?诸如此般,学生的思维便很快地被打开,开始自主地思考,有自己的感知认识。在这些丰富的课堂活动帮助下,既能让学生玩得尽兴,又能收获科学常识,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3. 利用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意识

   在小学的科学实验活动中,会得出大量的数据,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数据说话。学生在实验中不但观察了实验现象,也记录下来了一些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数都存在着差异,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面对这些数据时要采取认真研究的态度。例如,在学习《抵抗弯曲》这一课时,教师提出了“材料在抵抗弯曲程度的实验中,是增加材料的宽度呢?还是增加材料的厚度呢?”对于这样的提问,学生就可以进行多组实验,用数据来证明实验的 结果。通过数据的显示,学生学会了观察和分析,从而也就达到了培养科学思维的目的。


    4.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与传统课堂相比,多媒体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活力。多媒体技术还能够使科学课堂资料变得更加丰富、灵活,不再拘泥于课本,还能够为学生演示一些不适合现场实验的科学实验过程。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料库,老师能够时刻根据教学需要,添加教学资料,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面。

结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并且艰难的任务。在具体的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出能提高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余丹.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2019,16(02):199.

[2]吴剑平.在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科教导刊, 2015(07).

[3]马学军.探究为本,注重过程[J].小学自然教学,2012(22).

[4]蔡金萍.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启迪与智慧(中),2020(0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