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整体化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化教学策略

李想

肇源县肇源镇中心校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6500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小学语文的要求。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应以教材单元内容为主,以新课标教学要求为核心指导依据,注重学生个性化特征的凸显,挖掘并遵循学生个性化发展规律,始终以学生学习生活为核心线索,对教材单元内容进行优化整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语文教材的核心教学理念即是单元整合,从单元教学目标的设置解读、教学环节的优化设计以及教学情况的反馈评价等方面,均可体现单元整合的作用价值。新课程标准下的单元整合教学模式,意味着要打破语文课程原有的教学结构,重新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计划,组织课程内容,确保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发展的根本需要,以此凸显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意义[1]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特点

(一)整体性

具体地说,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课本中的一部分当作一个单元来学习,从整体上全面把握教材的内容,然后再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使学生的语文整体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2]

(二)系统性

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是连贯的。语文教材中前面单元的内容也是为后面单元内容埋下伏笔的,后面单元内容也是对前面单元内容的补充。最终,语文单元整体阅读的教学,也自然而然形成了系统化的教学。由于小学语文教材的系统性,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采用单元整体阅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形成系统的语文知识体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技能。

(三)动态性

从教科书的结构来看,整体上,集体阅读与传统的教科书模式不同,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的学生都能全面了解中国的小学学生可以直接指导,对中国的总体了解,加深对中国语言的了解,接着学习汉语的同学的激情会使他们在学习中国的完整和提高。

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分析

(一)整理单元教学素材内容

语文教材以单元形式呈现,教师整合处理,科学设计,对单元内容进行梳理归纳,设定系列性单元教学方案,渗透语文要素目标内容,以提升单元教学品质。小学语文要素主要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要素。教师在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时,要抓住四大要素进行梳理,形成单元教学机制,为学生自然进入语文要素探索学习奠定坚实基础[3]

如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排了《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等内容,教师进行单元内容整合设计时,将目光集中到前面两篇小品文身上,并设计了单元整合性教学方案,推出具体的教学目标:整体阅读单元内容,重点关注前面两篇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梳理文本情节,归结课文主题,感受人文思想。展开鉴赏学习,梳理鉴赏方法。从这些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看出,其语文要素内容极为丰富,语言构建、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都有渗透,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深刻。教师推出单元教学目标体系,渗透语文要素内容,形成深度学习机会,学生对此比较熟悉,接受顺利而和谐,从中获得的体悟感知更丰富。语文要素无处不在,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有对接意识,促使学生主动接触、认识、接受语文要素,确保阅读学习效率。

(三)结合单元整体教学强化学生对文章框架的认知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选择更多相似文体的课文单元来组织单元整体讲解,带领学生品读这些课文所共同具有的行文构造和常用的表述思路,而后进一步引入更为丰富的类似篇目来组织学生做巩固认知,如此便可加快生本阅读素养的生成提升速度。

在开展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单元的说明性文体主题,重点突出对说明材料撰写结构和表达方法的讲解,引导学生立足于与记叙文对比的思路来带领学生体会到说明文中常见的“点名说明对象——运用说明手法——综述说明对象”的格局,之后就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更丰富的说明性语篇进行更深层的感知和体会。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辅助教学

单元整合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安排及课程内容设置有了新的要求,基于单元整合模式的课堂教学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辅助教师教学。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高效理解和掌握,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同时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情况,例如小组合作讨论法适用于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同时对精读、自读和略读的文章教学方式又有所不同。在阅读和写作契合教学背景下,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着更高要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依托单元整体教学完善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立足‘课内+课外’资源开发,构建综合性课堂”是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重要教学改革要求,其本质就是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更积极地彰显出对课外材料的教学运用。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计划时理当根据学生的课外阅读状态来设计相应的环节,使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作用体现得到更可观的支点。譬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单元整体教学的开展拓宽到对课外篇目的阅读指导教学当中,结合课内单元的课文主旨、体裁、文风等要素来选择一些具有较高相似性的文章提供给学生,带领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技法、知识应用到对课外文章的分析当中,通过这个方式来让单元整体教学的开展效果实现实质性的巩固、扩大和优化。

比如在进行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不妨将“朴素情感”和“童趣”当作核心主题,引导学生阅读《白老庄的落日》《樱桃红》或者《离离青山》等文章,让学生能够依托于对这些文章的解读和阅读技法的带入来完善课程单元的整体学习效果。

)创新单元教学训练设计

教师整合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训练要求,推出探索性学习任务,对学生心理形成触动,还能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习惯。读写结合、延伸阅读、生活观察、社会调查、网络学习、小课题研究等,都可以成为语文单元训练设计内容,教师要做好整合处理,提出具体的训练要求,强调语言构建、思维启动、审美鉴赏、文化传承,主动渗透语文要素内容,提升训练品质。

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两篇课文,《麻雀》《爬天都峰》是典型是叙事性散文,散文特点突出,精彩片段多,为训练任务设计提供素材。教师设定鉴赏任务,提供鉴赏方法,设定鉴赏路线,学生根据教师安排进行鉴赏环节,语文要素目标顺利渗透。如《麻雀》中的场面描写片段,其气氛极为紧张,麻雀与猎狗对峙,凸显麻雀的勇敢斗争精神,彰显伟大的母爱主题。学生在鉴赏分析和展示时,不仅突出语言特点,还对文本主旨进行深度解析,揭示中心思想。这些训练任务渗透多种语文要素内容,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创新训练,顺利落实语文要素目标任务。教学训练形式众多,教师精心选择最为重要,这样可以为学生规划清晰学习路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多积极的意义。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了解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特征,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施,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合理地创新教学方法,对单元整体教学进行全面的认识,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桂馥.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的教学建构[J].教育家,2020(45):66-67.

[2]谢嘉章.单元主题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10):5.

[3]王倩倩.浅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J].读写算,2020(27):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