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目前,"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已经拉开帷幕。此项改革旨在促使刑事诉讼以审判为中心,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以审判为中心"的内涵外延、改革路径,"以审判为中心"与"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庭审实质、庭前会议制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的关系,还未形成定论,理论界和实务界仍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在此背景下,本刊邀请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审判中心研究"创新团队组织本次笔谈,从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现实与未来等角度展开讨论,以期为此项改革提供智识支撑。

  • 标签: 实质化 刑事审判 非法证据排除 分工负责 审前羁押 查明事实
  • 简介:作为义务来源作为认定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的依据,在整个不作为犯罪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范围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不作为犯罪的成立范围。在理论和实践中,作为义务来源问题常常引发争议。深入研究作为义务来源,对于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 标签: 作为义务来源 形式化 实质化 路径
  • 简介:晚近十余年来,刑法学界出现了将我国刑法中的"单一实质故意"与德国、日本刑法中的"双重形式故意"等同化并用后者取代前者,即"实质故意形式"的动向。但依据法治国原则,实行罪刑法定,司法机关必须接受立法机关的价值引领,刑法释义也必须以刑法规范为依据。这就决定了犯罪故意概念的界定必须以规范文本为依据,不能将我国刑法术语与德国、日本刑法术语相混淆。实质故意形式的思想根源是认为四要件存在缺陷,有必要用阶层论的观念来解释我国刑法的相关概念和规定。但这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又忽视了刑法中认定犯罪主观要素的逻辑。鉴于四要件理论也不能全面解说我国刑法典,三阶层理论与四要件理论同作为犯罪论体系,都不能代替刑法典规则作为认定犯罪根本依据的作用。

  • 标签: 刑法 形式故意 实质故意 实质故意形式化
  • 简介:摘要:刑罚执行作为刑事司法活动的最后环节,事关刑事司法功能的实现,事关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制度的适用是为了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最大限度发挥刑罚的功能,而且这些制度的实施都有着严格的法定程序。检察机关适用刑罚变更执行程序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审查机制,但仍存在监督虚化、审查形式等现实困境。对此,应顺应审查实质的改革潮流,进一步明晰行为要件、责任要件、实质要件的证明路径,实现减刑、假释、暂予执行案件办理质效合一。

  • 标签: 刑罚变更执行 审查实质化 检察监督
  • 简介:我国刑法典中的犯罪概念是犯罪的形式特征(刑事违法性)与实质特征(社会危害性)的统一,(刑事)违法性是作为犯罪的形式特征在犯罪概念中加以研究的,资产阶级国家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概念必须是法律形式主义(3)

  • 标签: 化辨正 实质化 形式化实质
  • 简介:刑事庭审实质改革,是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内核,要求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在审判环节通过庭审的方式来认定.但现实中庭审却被虚化到可有可无的境地.法庭审判并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裁判者居中、控辩双方平等对抗的诉讼结构.侦查中心主义语境下决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命运走向的是侦查阶段,后续的审判程序只不过是对侦查结果的补充确认.而起诉审查程序缺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失灵、繁简分流机制不畅、法律援助制度瓶颈,也是导致刑事庭审虚化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从我国既有刑事诉讼制度入手,寻找开启刑事庭审实质改革的突破口.

  • 标签: 庭审实质化 庭前审查程序 案件分流机制 刑事法律援助
  • 简介:儿童立场,简而言之,就是指教育要从儿童出发,从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来思考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问题。教育唯有承认儿童立场,方可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修篱种菊,让每个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 标签: 小学化 儿童 实际出发 身心发展 幼儿园 教育
  • 简介:庭审实质是刑事审判活动的应然要求,但庭审虚化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将审判方式从审问式转为控辩式,为摆脱庭审虚化现象、推进庭审实质奠定了基础。为了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需要完善举证、质证和认证规则,充实法庭调查和辩论程序。与此同时,还需推动刑事审判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从“伞形结构”向“三角形结构”转变。我国的刑事审判方式兼具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色彩,但它并非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受到文化传统、司法体制、刑事政策、资源状况等多重因素限制,体现出明显的混合性、过渡性和变动性。综合考虑制度路径、立法技术、法治环境等方面因素,我国宜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和维持卷宗移送主义,并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经验,细化直接言词原则的例外情形和加强案卷移送制度自身的正当性。

  • 标签: 庭审实质化 审判方式 职权主义 当事人主义
  • 简介:经济全球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它就象一列飞驰的火车,乘坐者总能达到新的运行起点。但经济全球却是机遇与风险并存,机通往往孕育于风险之中。如何趋利避害,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加快发展,对于参与经济全球的国家至关重要。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利弊分析 市场经济 社会生产关系 产业结构调整 技术转让
  • 简介:摘要:我们发现在具体的实际审判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出现在庭审的结构,内容,功能甚至理念方面。本文针对民事审判庭审实质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且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改进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民事 审判 庭审 实质化 问题 对策
  • 简介:<正>陈慧在《评现代派文艺的一个观念—“非人性”》(《人民日报》90年8月30日)一文中指出:有些论者把“非人性”赞为“现代观念”,甚至说它是人类对自身的前所未有的“清醒意识”。流弊所及,在创作实践中照搬“非人性”观念的也不乏其人,有些作者热衷于挖掘人的兽性、野性、原欲、非理性、无意识、性冲动等等,以为只有这样才标写得“深刻”,才能归入“新潮”。在对“人”的本性的认识上,传统人道主义信奉“性善论”,与之相反,“非人性”力主“性恶论”,认为人在本质上与禽兽无异,而且这种恶性是无法改变的。在对“人”的能力的估价上,前者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后者则认为

  • 标签: 现代派文艺 创作实践 非理性 非人性化 性冲动 原欲
  • 简介:庭审实质是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本质要求,实现庭审实质必须完善量刑程序.我国量刑程序存在“重定罪轻量刑”的传统法律思维、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检察机关对法院量刑裁决具有较大影响力、未充分体现刑事辩护的价值等问题.需要将定罪量刑程序予以有效区分,对于被告人不认罪的案件确立完全独立的量刑程序.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拓宽量刑信息收集的渠道、用证据增强说明力,吸收被害人对量刑过程的参与、尽可能还原案件真相才能切实改变庭审虚化现象以期真正实现庭审实质.

  • 标签: 庭审实质化 定罪量刑并重 相对独立量刑模式
  • 简介:本文研究了“任何形式的证据中都包含有人的主观因素”的观点,认为有人的主观因素是人的认识,并不是证据。本文也研究了“证明标准的趋势应是理性和主观的融合”,其适用必然“烙上主观性、内在性和易变性的特点”的观点,认为“融合”也好,“特点”也好,都是自由心证的弱点和弊端,无需追求。本文着重论述了创立实质证据观的过程,指出实质证据观最先孕育于苏联,但最终诞生于中国。《证据法学新论》一书确立了实质证据观及其基本内容,划分了证据资料和证据效力,确立了证据排伪法则,这标志着实质证据观在我国正式诞生。《新证据学论纲》建立了物证、书证、人证的基本理论,建立了证据资料、证据效力和证明的基本理论,确立了事实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实事求是七项原则,找到了实质真实标准。这一切是对实质证据观的充实、发展和完善。实质证据观是证据学的根基;实质真实标准是证据制度的根基。这些根基是我国证据法学的基石。

  • 标签: 实质证据观 实质真实标准 证据制度 司法证明 诉讼证明 刑事诉讼
  • 简介:传播的实质是人类不断的扩大和增强自身对外界的支配和控制能力的过程和方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人类对空间的支配和控制;人类对时间的支配和控制;人类对人类社会自身的控制和支配。这三个层面恰恰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的三维立体图。

  • 标签: 传播 实质 时间 空间 人类社会自身 控制与支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界,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的焦点从“课程”转向了“教师”。在教师教育研究中,教师专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教师研究的趋势和潮流。自教师专业化作为课题被提出以来,在理论与实践上经历了一个由追求职业的专业地位向教师专业发展转变的过程。对国外一些教师专业标准的讨论,有利于加快我国教师专业的进程。

  • 标签: 专业化内涵 内涵实质 实质标准
  • 简介: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展工作,不能搞摸着石头过河,应当更加注意研究规律、尊重规律、把握规律,既坚持改革创新,又做到科学发展。

  • 标签: 干部工作 科学化 改革创新 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