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高精度离子色谱仪测试受试者唾液葡萄(唾液)浓度,分析其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为唾液作为血糖监测的辅助指标提供临床数据。方法纳入代谢正常(NGT)者和糖尿病(DM)患者共计268例,同时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和唾液样本。分别利用离子色谱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测定受试者的唾液、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法。结果DM组受试者血糖、唾液和HbA1c平均值都高于NGT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唾液的切点分别设定为10、15、20、25 mg/L,当唾液浓度大于等于上述切点水平时,唾液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21、0.379、0.509、0.428,P均<0.05)。结论DM患者的唾液糖水平明显高于NGT人群,当唾液浓度≥20 mg/L时,唾液与血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且此时相关系数r最大。

  • 标签: 糖尿病 无创血糖监测 唾液葡萄糖 离子色谱
  • 简介:摘要葡萄转运体1缺陷综合征(GLUT1-DS)自1991年由de Vivo等首次描述以来,国内外报道的病例数逐渐增多。GLUT1-DS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严重程度不一,且常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尽早应用生酮饮食治疗可明显改善其预后。本病临床罕见,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可导致其有效的治疗延迟,给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现参考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和国际相关专家共识,并密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讨论并提出中国专家共识,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水平,促进其早期诊断及有效的精准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葡萄糖转运体1缺陷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葡萄激酶基因(GCK)失活突变所致的葡萄激酶功能障碍导致的糖尿病是单基因糖尿病(MDM)的常见类型,即GCK-MDM,以往常称为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2型,简称MODY2或GCK-MODY。GCK-MDM的血糖谱、血脂谱、糖尿病相关慢性并发症风险与其他类型的糖尿病有所区别,因此其管理方案不同,此外,在生命周期的特定阶段(如妊娠期)需施行特殊的管理策略。由于临床医师和患者对GCK-MDM认识不足,导致误诊率、误治率较高。该专家共识基于国内外关于GCK-MDM的研究成果,对于其诊断、治疗、随访、并发症和合并症的评估及防治达成一致意见,提出相关建议。

  • 标签: 单基因糖尿病 特殊类型糖尿病 葡萄糖激酶 基因突变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葡萄浓度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18F-FDG摄取及葡萄转运蛋白(Glut)-1、Glut-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NSCLC细胞株A549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配制葡萄浓度分别为3.9、5.0、6.1、8.3和11.1 mmol/L的DMEM培养基,将A549细胞在不同葡萄浓度培养基中培养24 h。每组加入3.7×104 Bq的18F-FDG,1 h后用γ计数器分别测量各组细胞的放射性计数,并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Glut-1、Glut-3表达情况。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葡萄浓度3.9、5.0、6.1、8.3和11.1 mmol/L组A549细胞18F-FDG摄取率分别为(4.89±0.83)%、(4.07±0.23)%、(3.66±0.29)%、(3.34±0.16)%和(3.29±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5, P=0.006);与3.9 mmol/L组相比,8.3、11.1 mmol/L组18F-FDG摄取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3、0.010),余各组间18F-FDG摄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7~0.999)。各组Glut-1和Glut-3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7±0.10、1.00±0.00、0.84±0.07、0.70±0.18、0.61±0.16和1.14±0.05、1.00±0.00、0.86±0.12、0.71±0.05、0.4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10.26、51.94,P值:0.001、<0.001)。18F-FDG摄取率与Glut-1、Glut-3的表达呈正相关(r值:0.775、0.744,均P=0.001)。结论当葡萄浓度为3.9~11.1 mmol/L时,其变化会影响A549细胞18F-FDG摄取以及Glut-1、Glut-3的表达,且18F-FDG摄取率与Glut-1、Glut-3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葡萄糖 氟脱氧葡萄糖F18 葡萄糖转运体1型 葡萄糖转运体3型 肿瘤细胞,培养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温阳化痰法联合参穹葡萄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4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温阳化痰中药及参芎葡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4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活血温阳化痰法联合参芎葡萄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明显,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益气活血 温阳 化痰法 参芎葡萄糖 稳定型 心绞痛
  • 简介:谷歌公司正在寻求研发一种能够监控泪水中葡萄浓度的隐形眼镜,借此让数以百万计的糖尿病患者能够以更好的方法控制自己的病情。这种隐形眼镜是符歌高度保密的X实验室的最新计划。这个实验室也提出其他各种构想,包括无人驾驶车辆、能够与网络连接的眼镜,以及Loon专案,利用气球将网络带到偏远地区。

  • 标签: 糖尿病患者 隐形眼镜 谷歌公司 葡萄糖 监控 开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芎葡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7里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51例联合参芎葡萄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03%优于对照组的72.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UAP患者采取参芎葡萄与常规的治疗方案相互配合,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临床可推广使用。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参芎葡萄糖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0%葡萄与胰岛素混合液纱条用于术后切口换药的疗效。方法从2010年3月~2011年8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随机抽取60例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按外科术后切口常规换药;实验组在常规换药的基础上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后,使用50%葡萄与胰岛素制成的混合液纱条填塞引流伤口,隔日1次。观察创面显效时间、愈合时间,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愈合需23.3士2.1天,而实验组切口愈合需15.2±3.7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创面治疗有效率66.7%,而实验组9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0%葡萄与胰岛素混合液纱条用于术后切口感染的换药具有疗效好、愈合快、治疗时间短的特点,且经济,配制简单、副作用小,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葡萄糖 胰岛素 切口 药物疗法
  • 简介:从来自全国各地120余份土样中筛选得到1株胞外葡萄氧化酶生产菌株1504,经培养特征、形态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1504为黑曲霉。以黑曲霉1504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亚硝酸钠化学诱变以及紫外-亚硝酸钠复合诱变3种方法对其进行诱变育种,通过3步筛选的方法筛选高产胞外葡萄氧化酶的突变菌株。对突变株进行摇瓶发酵试验,最终选育出1株胞外葡萄氧化酶产酶活力较高的突变菌株UNⅡ021,该菌株产胞外葡萄氧化酶活力达到186.32U/mL,为原始菌株的3.8倍,经5代传代试验表明,其产酶能力稳定。

  • 标签: 葡萄糖氧化酶 黑曲霉 紫外诱变 亚硝酸钠诱变 复合诱变
  • 简介:目的高果糖饮食所致的胰岛素抵抗大鼠早期胰岛功能和胰岛葡萄调节蛋白78(glucoserelatedprotein78,GRP78)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果糖组,每组18只,分别给予正常饲料和高果糖饲料喂养8周,测定相关指标,并应用口服葡萄耐量试验(OGTT)测定血糖和血胰岛素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口服葡萄后30min胰岛素增量和血糖增量比值(△I30/△G30)评价胰岛功能。分离和纯化大鼠胰岛测定GRP78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果糖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原、血甘油三酯以及HOMA-IR均明显升高(P均〈0.01),反映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的△I30/△G30明显降低(P〈0.01),但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的HOMA-β无明显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果糖组胰岛GRP78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高果糖喂养8周导致Wistar大鼠出现早期胰岛功能的下降和胰岛GRP78蛋白表达增加。其胰岛功能下降可能和内质网应激有关。

  • 标签: 饮食 胰岛素抵抗 胰岛功能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内质网应激 大鼠 Wistar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选择氨茶碱注射剂和葡筍注射剂进行配伍,模拟临床常用浓度及配合量,方法分别在常温二十五度,恒温三十七度时观察配对半年内药液的外观性状、pH值、紫外光谱的改变、氨茶碱和葡萄的含量变化情况,从而药液的稳定性情况。结果氨茶碱注射剂和百分之五的葡萄输液剂按照常用量配比以后,在常温下二十四小时内的pH值、色泽、含量变化不大;配伍后第30天测定,pH值明显下降,颜色变深,氨茶碱及葡萄的含量均明显降低;之后的第60天、90天、120天、180天的测定,pH值变化小于1,外观性状的差异变化不大,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氨茶碱注射剂和5%葡萄输液剂按照常用量配伍后,常温下放置二十四小时内,表现的稳定性较好,三十天后的稳定性表现为明显降低,含量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对不符合在临床上的使用要求。

  • 标签: 氨茶碱 葡萄糖 稳定性
  • 简介:为调控活性炭材料对β-苯乙醇的吸附结合力,改善β-苯乙醇在活性炭上的脱附性能,以葡萄作为碳化剂,考察不同碳化温度对活性炭表面孔隙结构、酸性基团含量以及吸附和脱附β-苯乙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葡萄对活性炭的改性未显著改变材料吸附储存β-苯乙醇的性能;但当碳化温度为300℃时,由于活性碳表面酸性基团含量升高,削弱了表层碳原子的π电子与β-苯乙醇上苯环的π电子之间的π-π色散作用,从而使其对β-苯乙醇的吸附结合力下降,脱附性能得以提升。

  • 标签: 活性炭 葡萄糖 改性 吸附 脱附 Β-苯乙醇
  • 简介:生物传感分析仪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工业和实验室研究中,为了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发酵工业和实验室检测,本研究考察了pH、无机盐的种类和浓度对SBA--40C型生物传感分析仪测定葡萄和L-乳酸准确性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葡萄和乳酸测定的重复性及二者对测定是否存在相互干扰。结果表明:pH条件会严重影响测定结果,特别是影响L-乳酸测定的准确性;另外,当样品中的NaCl和NH4C1浓度≥O.06mol/L时会使葡萄和L-乳酸测定值明显偏低。

  • 标签: 测定 L-乳酸 葡萄糖 生物传感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前世界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升高。钠-葡萄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新型降糖药物,通过促进尿糖排泄使2型糖尿病患者排出过多的葡萄而发挥降糖作用。2012年,全球第一个钠-葡萄共转运蛋白抑制剂(SGLT-2i)在欧洲上市,截至目前在我国上市的SGLT-2i主要有达格列净、卡格列净和恩格列净。本文将对钠—葡萄共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进行简要介绍。

  • 标签: 降血糖药 蛋白抑制剂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氟罗沙星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年至2009年期间使用氟罗沙星注射液而发生的45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氟罗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较多,累及人体多个系统。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及皮肤过敏反应。结论临床医生关注氟罗沙星注射液治疗作用的同时,应该高度重视其不良反应,合理用药,提高氟罗沙星注射液的用药安全性。

  • 标签: 氟罗沙星 不良反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芎葡萄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98例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9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联用参芎葡萄注射液100ml。静滴,1次/d;对照组联用血塞通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观察14d。检测2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结果治疗14d,参芎组总有效率88.7%,血塞通组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芎葡萄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明显,且简便易行。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应用参芎葡萄注射液,以此评价参芎葡萄注射液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患者例数60例,选择时间2015年3月~2017年9月,行不同的治疗方式常规西药治疗、常规西药+参芎葡萄注射液治疗,对应组别对照组、研究组(按照简单随机法进行分组)。经SPSS21.0系统分析组间的治疗总有效率、心绞痛平均每周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经SPSS21.0系统分析发现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心绞痛平均每周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参芎葡萄注射液能够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效缓解,可以获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冠心病心绞痛 心绞痛持续时间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患者应用穴位注射配合氨基葡萄胶囊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组60例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袁各30例曰对照组采用氨基葡萄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渊93.00%明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结论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患者应用穴位注射配合氨基葡萄胶囊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骨关节炎 穴位注射 氨基葡萄糖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