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造影能显示冠状动脉的正常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范围为明确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检查 护理
  • 简介: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特异性标志和独立预测因子,其形成机制复杂,与基因、年龄、性别、性格、吸烟、睡眠、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肾脏疾病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早期预测和延缓冠状动脉钙化进展将是未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治中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钙化 影响因素
  • 简介: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thrombosis,ST)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金属裸支架(bare-metalstents,BMS)的时代,其发生率为1.2%。随着高压球囊及强效抗血小板药物的广泛应用,其发生率降低至0.7%。尽管其发生率低,但是后果很严重,病死率高达20%-25%。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stents,DES)的时代,DES没有增加ST的发生率。2006年WCC/ESC的会议上Camenzind等公布的荟萃研究显示,4年的随访中第一代DES增加死亡和Q波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药物 药物洗脱支架 Q波心肌梗死 严重并发症
  • 简介: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说心脏是生命的发动机.那么冠状动脉就相当于心脏的“输油管道”,为心脏昼夜不停地输送营养和氧气,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 发动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一词是用于描述不需要外科手术而能机械性地改善心肌灌注的各种操作。最常见的操作就是经皮经腔冠状血管成形术(PTCA),该操作中,将动脉内的球囊充气膨胀以扩张动脉管腔并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其他方法可能适用于一小部分患者。2000年全世界范围内共进行了1000000例以上PCI,而2004年英国施行的PCI则超过了62000例。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 冠状血管成形术 心肌灌注 外科手术 经皮经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83例冠状动脉CTA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护理方法。结果180例均完成了检查,图像均能用于影像诊断,3例80岁以上的老人屏气不好,未完成检查,5例发生轻度过敏反应,1例发生渗漏,利多卡因后肿胀消退,无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全过程中,医护人员高度的责任心,过硬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沟通技巧,患者的密切配合以及良好的认知能力是提高检查成功率,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冠状动脉 CTA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心肌桥及其相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治疗的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已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分析患者心肌桥厚度、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结果80例患者中,29例(69处)患者存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纵深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平均厚度为(3.16±1.24)mm,舒张期壁冠状动脉管腔轻度狭窄15处,中度狭窄5处,收缩期轻度狭窄6处,中度狭窄10处,重度狭窄4处。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可准确测量出心肌桥厚度,通过重建技术可对其狭窄程度进行判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信息。

  • 标签: 心肌桥 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320排低碘浓度和低管电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太原市中心医院首次诊断为ACS的患者200例,分别采用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检查,分析CTCA成像诊断靶血管狭窄的价值。结果CTCA诊断靶血管平均节段与CAG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0.125,P=0.869)。以CAG诊断靶血管位置为标准评估CTCA,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9%、96.7%、76.8%和98.2%。CAG与CTCA诊断靶血管管腔直径的各节段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CS患者行CTCA成像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高,诊断靶血管位置和狭窄程度与CAG相当。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CT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并比较两者的诊断准确性和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50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过对比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估它们ACS诊断中的表现差异,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在这50例ACS患者中,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结果呈现一定的差异。心电图能够提示可能的心肌缺血或损伤情况,而冠状动脉造影则能直观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心电图ACS初步筛查上具有较高敏感度,而冠状动脉造影则更加准确地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结论: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ACS诊断中各具特点,相互补充,共同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和临床诊疗水平。结合两者的结果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冠心病状况,为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因此,ACS的诊断和治疗中,应综合应用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等多种检查手段,以提高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水平。

  • 标签: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患者实施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最终临床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诊断结果。结果: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率高于心电图,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SF)改善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图像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珠海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扫描的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心率分为两组,心率>75次/min为高心率组(24例),心率≤75次/min为低心率组(28例),两组患者同时采用标准算法(STD)及SSF技术分别进行图像的后重建,所得到的图像,由多名诊断医师进行分析,利用LiKert 5分制的评分标准对冠状动脉图像的质量进行评分,评分<3分的需要再次进行CTA检查,评价SSF改善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高心率组STD、SSF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33±0.87)分、(3.99±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7,P<0.05);心率低组STD、SSF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15±1.06)分、(4.23±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6,P<0.05);两组STD、SSF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23、7.386,均P<0.05)。高心率组使用SSF重建的图像质量的评分提高71%,低心率组提高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68,P<0.05)。结论SSF可以有效提高CTA的图像质量,对心率较快的患者尤为明显。

  • 标签: 冠状血管 冠状动脉疾病 诊断显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心脏门控成像技术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追踪冻结技术 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成像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我院60例诊疑冠心病患者,进行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实施了选择性X线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DSA)进行对比。结果螺旋CT冠状动脉Ⅰ、Ⅱ级分支中显示率100%,与DSA完全符合,Ⅲ级及Ⅲ级以下的分支清晰显示49例,显示率为81.67%,与DSA符合率达到82.14%。结论螺旋CT可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管腔斑块,测量其狭窄程度,并具有安全可靠、无创伤等优点,对冠心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螺旋CT 冠心病 C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