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小队建设 促整体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8
/ 3

抓小队建设 促整体发展

张慧

浙江省苍南县第三实验小学


我班围绕“小种子中队”文化,建立了“红泡泡小队” 、“黄泡泡小队” 、“蓝泡泡小队” 、“绿泡泡小队”四个正式小队组织。从组队后,我就一直以小队的形式组织参加学校大型活动、开展班级活动(包括学科学习活动)以及每天的大课间活动。在苍南县团委开展的“红领巾相约中国梦”队课活动中,学生的综合素养赢得了市县领导和老师们的赞赏。可以说,大多数学生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小队组织的有计划、有目的培养。下面我就以曾经上过的三节策划类汇报课为例,谈一谈学生综合素养的有向培养和提升。

一、《亮相开幕式》——小队骨干力量培养

小队建设初期的关键是培养小队的核心力量, 即小队长的培养。班主任要想方设法, 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让小队里的骨干先发展起来,然后再带动小队成员的发展,分层培养, 以点带面,让小队稳步前进。

活动过程回放:

本次活动是结合学校大型活动——体育文化节的入场式策划,来呈现班级层面如何参与学校大型活动的一种小队形式的尝试。在二年级上半学期,我班就陆续围绕体育文化节开展了多次小队前期活动,如小队之间的眼保健操、广播操、跳长绳、三人四足比赛,这些前期活动都给予各小队充足的训练时间,在比赛过程中不仅注重比赛结果,还请各小队汇报训练过程中小队长是如何组织的,小队成员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大家是如何想办法提高水平的等等, 以此促进小队组织的建设。本次班队活动是策划体育文化节的班级入场式,考虑到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较难完成的任务,为了降低策划难度,便让各小队围绕同一主题,从入场式的口号、服装、道具、队形这四个方面入手策划,寻求突破。在此之前,各小队已经了解了什么是入场式,欣赏学习了其他学校体育节入场式的精彩照片,也利用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策划和排练入场式。本次活动就是对前期活动成果的汇报,同时也是对小队初期建设情况的一次“检阅” 。

小种子,向前冲” 系列活动:

(一)小种子,伸伸腰! (小队成立、创编小队口号)

(二)小种子,快快长! (初步建立小队评价“体系” )

(三)小种子,爱祖国! (国庆大型系列活动、建队日大型活动)

(四)小种子,争上游! (体育文化节系列活动)

学生素养生成:

让学生做体育文化节的主人,是策划体育文化节入场式活动的最初动机。然而,要让孩子明白该怎么思考,该怎么行动,并逐渐转化为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个过程不单单是角色的转变,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从我班的“亮相开幕式” 的班队课中可以看到,学生在活动中承担着成就活动、成就自己、成就小队、成就班级的任务。他们能够紧紧围绕“小种子”的精神文化,设计口号、道具、服装、队形,把班级文化用自己的理解彰显出来,在这样的大型活动的策划与开展中,学生的小队意识、班级意识在逐步形成。

在多次活动的锻炼下,本次活动中小队的骨干力量——小队长的成长是快速的,他们是小队活动开展的台前幕后的主角,能说会道,智慧能干有主见,而且责任心、组织能力逐渐增强。他们已经能够较为有序有效地开展队内活动,这是值得欣慰的。但是小队与小队之间,小队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的成员为了不拖小队的后腿,努力改变自我,确实比以前认真、积极了很多,也使得他所在的小队在评价过程中占了优势。可是也有些调皮、自我控制能力弱的孩子,他们虽然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队的荣誉,但是往往落实不到行动上来。面对这些经常为小队抹黑,却又屡教不改的队员,同一小队的队员和队长都表现出对其的厌恶和无可奈何,甚至认为有了这些队员,随便什么活动都是白费力气,极大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荣誉感。这就是初级阶段小队建设当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培养策略建构:积聚教育资源,推动小队快速成长。

组建小队之后,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班主任显然不可能同时介入多个小队进行指导,在分身无术的情况下,其实有很多资源值得老师们利用。

1.科任老师资源

日常班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主动邀请科任老师参与到我班的班队课中。在刚刚建立小队的那段时间, 我就邀请了本班的三位科任老师和我一起介入班级的小队活动,小队成员们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为小队策划名称和口号,为小队的发展出谋划策,甚至为班级和学校策划“大型活动”……就在这一次次的小队活动中,孩子们很快就进入到“小队”这样一个新鲜的小集体中,也很快学会了队员问的沟通、互动、合作。一对一的帮助,尤其是对小队骨干力量的培养,可以用“快速有效”来形容。小队长们能够很负责任地带领队员进行小队活动, 组织好小队成员之间、小队与小队之间的交往互动,还能较好地汇报本队的活动过程和成果。

2.家长资源

每一个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后援团,他们能够为学生个体发展、甚至是整个小队活动的质量起到提升的作用。让有家长极力支持的孩子担任小队长,这个小队的发展和其他小队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我们在策划“亮相体育节”这个活动的时候,就有多位家长主动参与了学生的准备过程。他们或者为小队的成员提供相关资料和道具;或者参与小队方案的策划;或者亲自指导小队汇报,协助队员做好PPT等等。有的家长还应邀来参加班级的现场活动,做观众、嘉宾、顾问、评委等等。其实,家长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库、智库,有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许多棘手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为学生成长、班级成长积聚强大的育人力量。

3.高年级学生资源

我们现在的许多活动都是经过年段思考、系列设计过的,所以,高年级的学生其实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他们曾经参加过低年级学生即将开展的活动, 他们也曾经历过低年级学生小队建设的各个阶段,让小队长亲自去请教学长,甚至邀请学长长期担任小队的军师,那么小队活动的开展一定会事半功倍的。通过教育的力量来改变孩子们的学校生活。我坚信:如果每一次活动学生能前进一小步,定能为他们二年级这个阶段及整个小学阶段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PK诗歌节》——小队新生力量培养

小队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不能一直停留在小队长独唱主角的阶段,应该有意识地培养更多的同学,让更多的队员冒出来,形成小队新生力量,让小队群体成员都获得更多体验和成长。

活动过程回放:

诗歌文化节是我校的大型文化节活动,借助学校的大型活动主题,可以完善小队建设,实现活动多元价值的达成。四年级开展的《pk诗歌节》活动虽然仍是策划类汇报课,但体现了以下不同:

1.策划的内容不同。在二三年级是由四个小队针对同一内容进行策划,而本次策划内容转为小队自定选题:根据学校的比赛项目,来选择策划内容。这提高了各小队策划的难度,没有其他小队为他们提供参照,小队必须独立思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评价的难度,他们要针对不同标准,评选出相对优秀的节目,这是一个挑战。

2.小队的构成不同。本次的策划活动已经由固定小队走向临时小队,小队的组建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分的,分别是“童诗走秀”(两队)、“童诗演唱”、“童诗朗诵”这四个临时小队,由小队长先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然后招兵买马,组成项目小队。这是首次临时小队建构的尝试。这些小队策划的节目要在此次汇报中获得改进信息,然后再参加学校的各项大赛。

3.小队的主力军不同。本次活动中,小队活动的主力军主要由小队中的新力量、男队员承担。为的是给予队员锻炼的平台和机会,让小队成员的发展尽量均衡一点。

诗歌嘉年华” 系列活动:

活动一:“诗歌嘉年华”启动仪式

活动二:“童诗四队”招聘会

活动三:备战诗歌节

活动四:PK诗歌节(班级PK、校级PK)

活动五:盘点诗歌节

学生素养生成:

二三年级的小队建设只是一个起步阶段,我和学生都处在一个摸索、尝试到不断改进的状态。在不断的探索中,我发现在前期小队建设中,的确促进了一部分同学的能力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班级群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1.小队长的优越感明显

小队长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能够有效地甚至创新地组织队员策划和参与各项活动。小队活动中小队长的出镜率较高,他们是挑大梁的。在小队活动中,凡是技术难度较大的或者要露脸的任务,基本都是由小队长们亲自承担,但凡是力气活,小队长就会指派队员去承担。最终,小队长越变越强,而组员的能力却长期得不到锻炼和提升。

2.队员发展不均衡

经过了解, 我发现我班小队成员之间的发展差异主要体现在男女生之间。应该说,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他们会为了班级和小队的荣誉,努力改变自己,尤其是女生,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大部分男生的表现却始终差强人意,他们对活动的热情持续不长,往往游离在小队活动之外,小队长经常为此前来告状。

3.小队内部评价制度缺失

小队成立之后,一直都是由小队长带领队员参加各项活动,然而小队长关注的仅仅是活动的结果,而没有把眼光放到活动的过程中来。这就使得一些表现优秀的同学没有得到肯定,捣乱的同学又因约束不够而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小队就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队员对待活动的态度也由积极转向消极, 这正是小队内部评价的不健全导致的后果。

培养策略建构:完善小队内部建设,提升群体学生活动素养。

1.重新认识“小队长”

引导小队长站在“服务”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小队长的职责,使他们认识到:小队长是为小队服务、为小队成员服务、为班级服务的。他们不仅是小队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更是活动的策划者、关系的协调者和活动的参与者。

2.培养小队新力量

首先,小队长逐步退居幕后,把锻炼和展示的机会让给组员;其次,各小队在活动中更加重视男生的参与度,在汇报时要求男生担任主要发言人;再次,引导队长选拔和培养两个小助理,把主持小队工作的任务分担一点给队员,为小队发展提供后备力量,为五年级轮岗、换岗做好准备。

3.建立小队内部评价制度

之所以部分成员游离于小队之外, 是因为这些队员面对同一活动很难保持长时间的热情。那么如何让队员乐于参与,保持热情呢?关键在建立小队内部的评价手段。因而,五年级上学期一开学,我就召开了小队长会议,就“如何让队员乐于参与,保持热情”想办法。于是, 小队内部的评价规则初步出台:

(1)活动过程中,对表现一直好的同学、有贡献的同学、有进步的同学进行表扬,并在评比栏里加星。

(2)活动结束后,开展活动中的好人好事的评比,并颁发奖状。活动汇报时,对本小队做出贡献或者明显进步的同学进行事迹介绍,号召大家学习。

(3)关注给予小队支持的力量,比如:其他小队的支持、各科老师的支持、家长的支持,为他们颁发荣誉奖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做小队的坚强后盾。

以上措施旨在针对本班小队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革和优化,使全体班级成员都能在小队这个载体上逐步成长起来。

、《我是假日小达人》——小队向学生社团的转化

升到六年级,学生的活动能力更强,更加自主,结合“假日活动”的开发,突破原来班委领衔小队的建设,按照居住地自发组成小区学生活动社团,拓展学生活动的区域和视野。

活动过程回放:

从六年级起,我们又对学生假日生活进行了调查,大部分孩子的假日生活无聊、无趣、无意义。在对孩子的居住地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孩子居住在与学校相邻的几大小区里,小区不像农村,无形中拘束了他们的生活。于是,我们开始关注学生假日生活的质量,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假日、丰富假日生活。六年级上学期,我们由老师带队,组建了假日活动团队,引导孩子和家长过丰富的、有意义的假日生活。我们的努力方向是通过让孩子们秀出自己的假日生活,分享体验,促进更多孩子丰富自己的假日生活。经过尝试,我们以小区为单位,根据兴趣爱好, 自行组成假日活动小队:溜溜球小队、滑滑板小队、牛皮筋小队、服装设计小队、下棋小队、书法小队、舞蹈小队等等, 自主开展假日社团活动,并且带动小区里的其他孩子也参加社团活动,过一个丰富多彩、颇具意义的假日。

我是假日小达人” 系列活动:

活动一:假日达人在行动

活动二:假日达人秀

活动三:假日小达人组社团

活动四:假日达人进社区

活动五:社团日常活动动起来

活动六:社团活动汇报

学生素养生成:

1.小课堂走进大社区的服务意识提升。

学生是社会的人, 以后必将走向社会, 让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开拓学生的视野,把更大的空间和舞台带给学生,学生为他人着想、为社区服务、对社会负责的意识正在慢慢建立起来,这是此次活动的最大收获。

2.小策划走向统筹安排活动的能力提升。

学生在小队活动中已经具备了策划、组织活动的基本能力,然而以前的活动大都是较为单一的策划活动,而此次活动是全方位立体策划活动,不输于成人的活动策划和组织。他们需要考虑各方面因素,包括活动方案的策划、活动场地的安排、活动前期的宣传、正式活动的组织和协调、人员分工和规则设置、安全措施与资源集聚等等,方方面面都要进行统筹安排。虽然靠孩子们来组织显得有点势单力薄,但是我们还是坚持鼓励孩子们走向社区,尽自己的力量为社区服务,孩子组织策划、沟通协调、现场调控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培养策略建构:与各种组织联动,打开学生活动视野。

1.与学校各级社团联动。

我校科技社团的小干事自主策划活动和自主管理能力已经得到初步彰显,他们结合体育科技节策划的趣味科技比赛,从宣传到组织,再到评奖,这一系列的举动都体现了小干事们的活动能力。在科技社团小干事的号召下,我班学生积极参与到科技航模的各项活动中,体验“鸡蛋撞地球”比赛的筹备, 旁听社团工作布置会议, 为小干事们打打下手,这为自主策划组织活动积累了实践经验。

2.与社会各级组织联动。

除校内组织外,还需要与镇、区团委、镇派出所、敬老院等部门和组织,结成活动联盟,让学生参与到校外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中去。

3.与小区里各年龄层次的孩子联动。

鼓励住在同一小区的孩子结成假日小社团, 自发组织开展假日竞赛活动或者假日俱乐部,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自主开展活动的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假日生活,可谓一一举两得。

其实,以往我们因为学生培养目标的不清晰,常常会出现学生各种素养的重复培养,或者是跳跃式培养, 这是很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所以, 基于学生年龄特征和成长需求,我尝试着进行前移后续式的学生情感、能力、思维品质等综合素养的梯度培养,并且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系列活动设计,使学生在不同阶段都获得适当的体验,实现了累进式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