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路径

陈丽楠

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民族小学 419400

摘要:小学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初期阶段,对培养学生的优秀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有重要意义。与初高中班级管理相比较,小学教学给班主任带来了更大的教育挑战。因为小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弱,在实际学习中容易由于对外界环境的强烈好奇心而产生溜号现象。此外,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对探索外界事物缺乏抵抗性,也是增加班级管理难度的要素之一。针对此现状,本文将深刻剖析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现状,并提出科学高效的改善路径,为推动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贡献力量。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学生;和谐关系;构建路径

引言

小学教育在人的教育经历中都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很多人回忆往昔时对小学时光记忆深刻。在此阶段,他们无忧无虑,对外面社会及未来充满好奇与期待,加强这一阶段的学生教育工作也是班主任无法推卸的责任。但是从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相处关系的实际状况来看,难免出现班级管理方式滞后、师生交流不足、班主任的教育理念过于陈旧等问题,致使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遭受巨大阻碍[1]。对此,小学班主任务必进行思想观念革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信任感与依赖感,从而推动班主任教育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一、班主任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班主任时常处于权威者的地位,学生对班主任呈现畏怯心理,造成自我个性发展受限。而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降低心理压力,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拓展与个性的解放至关重要。在和谐师生关系背景下,学生更加重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在课堂中勇于表达自己观点,提高了课堂教育与掌握知识的效率[2]。通过友善的交流,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其发现自身的优势及缺点,在未来成长中不断完善。获取学生的信任与尊重,使其在表达心声中深层次了解自己,并取得班主任的观点与建议,利用双向反馈达到进一步提高。

二、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现状剖析

1. 班级管理模式滞后。很多小学班主任在进行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时,经常将自己视为主导者的身份,缺乏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根基,从而造成部分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对于班主任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无法及时提出建议,降低了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虽然小学班主任在开展教育工作时,事无巨细,提高了管理效果,但是没有积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妨碍了小学生的综合发展[3]

2. 师生之间沟通不足。和谐师生关系的维持,单纯依赖班主任与学生的各自努力是无法达到的,要兼顾两者的共同发展,就需要确保师生之间和谐交流相处。对此,班主任要多方位明确学生诉求,熟知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于学生的问题,要细心的给予解决与指导,降低学生对班主任的畏怯心理[4]

3. 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缺乏重视。因为故有观念的限制,很多小学班主任过于重视自己的教育成绩而忽视班级管理的关键性,认为班级管理不重要,各种生活琐事不属于自己的管理职责。其实,一个有序的班级管理,可以促进建设和谐的班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意识,养成主动学习的优秀习惯。

三、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路径

1. 自觉更新思想观念。小学班主任不仅要传道受业解惑,更是学生至关重要的朋友,探究师生关系紧张根源在于班主任过于陈旧、呆板的思想观念,在新时达的小学管理工作中,革新班主任的思想观念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班主任需要树立尊重平等意识,坚持与学生平等交流,激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对学生观点予以充分认可,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5]。班主任切忌将学生整体划分等级,应坚持一视同仁,避免学生产生负性情绪,促进学生积极乐观成长。此外,班主任应帮助学生树立自主管理意识,师生双方协同制定班级纪律,提升学生对班集体与学校的归属感,学生才会热爱班级,为班级发展出谋划策,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呈现和谐状态。

2. 强化与学生的交流。交流是师生互相熟悉的主要方式,班主任与学生在交流时了解双方的内在看法,掌握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遭遇的难题,尽其所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在感恩之心的推动下会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无需班主任严苛教育,学生的学习成绩将会快速提高。此外,经过交流班主任还可以全维度了解学生的性格、喜好,制定与之符合的教育计划,大幅度提升课堂教育品质。小学生在亲人的溺爱下会养成诸多不良行为嗜好,作为班主任务必帮助他们改正自身不良行为,让学生培养明辨是非对错的能力,朝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发展,将会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3. 塑造良好的班主任形象。班主任的形象对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至关重要,小学生经常会将班主任视作自己学习的偶像,班主任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小学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严于律己,充分发挥偶像作用。对于心智能力尚未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讲,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最常运用的就是模仿,模仿内容包含班主任的言行举止

[6]。班主任在日常教育学生时应该做到激励与尊重,这样才会同等地得到学生的支持与尊重。

4. 注重运用媒体优势。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加快构建师生和谐关系速度,班主任可以采取建立班级微信群或班主任信箱等方法,激励学生及家长对班级管理时出现的问题及不足进行建议,班主任可以利用这种新兴交流途径来健全沟通机制,减低误会与误解的出现。

5. 巧用语言艺术。说话是一门技巧,话不在多而在精,班主任的讲话要注意追求艺术,语言要精简。因此,班主任教学中要加强对语言的锤炼,使之精练且恰到好处,实现“一语中的”目标。此外,班主任还应注重加强肢体动作,如眼神变化,手势引导等与学生开展交流。学生答案正确时,可予以掌声或竖起大拇指;学生主动承认过错时,予以谅解并鼓励的眼神;学生心情沮丧时,温柔地拍拍头。

四、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时需要关注的问题

(1)服务教育。班主任应将运用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思考的能力作为开展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因此,在未来构建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时,务必坚持以服务教育作为行动准则,规避形式主义,规避将社会功利化带入班级。

(2)加强评价体系。为推动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有关部门需要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来促进教育教学良性发展,减少小学班主任在推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时出现的错误,在开展评价过程中,要同时兼顾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从而增加评价的可信度与真实度[7]

(3)热爱学生。与医生相似,教师亦是奉献终身的职业,在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时,班主任应该热爱学生,将教育学生等同于教育自己的孩子,让班级管理工作充满热爱,才能有效推动班级管理工作进展,教师把教育奉献视为工作的使命,在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同时,发觉自身价值[8]

(4)尊重学生。人与人相处的前提是互相尊重。因此,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班主任应该综合考量每个学生的个性特质,运用因材施教的方式管理班级,一视同仁,注重每个学生的性格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班主任尊重学生,同时也能够获得学生的尊重,师生关系才会和谐。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重点在于,班主任应自觉更新思想观念,强化与学生的交流,严于律己,充分发扬榜样力量,相信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定会有效改善师生关系,从而营造出良好温馨的班级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爱学,管丽娟.如何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J].学周刊,2019(04).

[2] 冯海英.试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中外交流,2017(33).

[3] 马丽娜.小学班主任管理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2017(43):243-243.

[4] 张海萍.小学数学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培养策略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170.

[5] 王文静.班主任管理过程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J].科普童话,2019(46):169.

[6] 张海福.班主任管理过程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J].新课程导学,2019(32):11.

[7] 王志颖.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中华少年,2019(03):150.

[8] 彭无情.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新理念的当代价值[J].新疆社科论坛,201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