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社区全科门诊慢性病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以我社区3名全科医生在2021年6月-2022年6月接诊的58例慢性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将其与同时期接受门诊治疗的对照组58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比,就其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从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在参与治疗决策的情况下,用药依从性较高;观察组患者在参与治疗决策的背景下,其用药安全大幅提升,且能够实现健康生活习惯的保持,同时患者慢性病病情能够得到缓解与控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下社区全科门诊慢性病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程度较低,同时参与治疗决策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且治疗效果明显,在不断提升治疗决策空间私密性的前提下,社区全科门诊慢性病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程度将不断提升,优于传统治疗模式效果,具有临床应用可行性。

  • 标签: 社区全科门诊 慢性病患者 治疗决策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干预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应用药物治疗的96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管理流程,实验组实施药师干预,对比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用法不合理、用药不适宜、用量不合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5.83%)高于对照组(83.33%),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到患者的用药过程中,可明显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临床药师干预 合理用药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过开展临床药师参与活动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实际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采用临床药师参与。结果: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0.00%、5.88%,P<0.05;药物不良反应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2.94%、14.71%,P<0.05;患者用药服务满意度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100.00%、88.24%,P<0.05。结论:由临床药师参与用药指导可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及安全性,并可改善患者的服务满意度。

  • 标签: 药师 临床 合理用药 价值
  • 简介:摘要:对于护理来讲,良好的护理措施与护理团队,是提高护理服务的基础,也是关键。那么,如何才能创造优质的护理环境,怎么样的护理环境才是护理人员想要的呢。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共同参与式的护理管理,被广泛应用于护理管理中,通过不同的护理措施,可以全面推动护理管理质量与护理效果的发展,为临床患者提供更加可靠、优质的护理服务。本文主要针对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措施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共同参与式 护理管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中国重症医学已经经历了接近30年的发展时间,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医生对于复杂疾病在进行诊治时所选择的治疗方案在变的逐渐多样化,而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伦理道德以及医疗技术所发展对于疾病诊治造成的双刃剑效应,受到了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而为了更好的对病患进行救治,重症医学科医师需要积极培养自身的哲学素养,加强临床决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患者的疾病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临床医师 哲学素养 临床决策
  • 简介:摘要:自我决策权是人的自主权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人处于自我不完善的状态,就无法充分实现自主,因而此时的自我决策权就会受到忽视。2022年7月,深圳市通过立法的方式,对患者的临终自我决策权进行了突破,规定了如果患者立了生前医嘱,要求不进行无为抢救,医生就必须尊重患者的意愿,通过安宁疗护让患者平静的走完最后时光。这种方式首次赋予了临终自我决策权法律保护,充分保证了临终自我决策权的有效性。

  • 标签: 临终 自我决策权 有效性
  • 简介:摘要:根据当前医疗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结合医院自身运作特点,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信息不良事件,建立统一的分级分类标准和风险评估体系,进而设计信息不良事件处置知识库和辅助决策系统,实现自动警示和决策提醒功能。

  • 标签: 信息不良事件 处置 辅助决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癌症晚期病人家属决策的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6月-11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12例癌症晚期病人的家属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录音,根据Colaizzi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整理并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影响癌症晚期病人家属临床决策因素的4个主题:病人因素、家庭因素、医疗相关因素和社会因素。[结论]了解影响家属临床决策的因素,有助于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维护病人的基本权利,提升癌症晚期病人生存质量,促进医疗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 标签: 癌症 家属 临床决策 影响因素 病人因素 家庭因素 医疗因素 社会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社区药师参与家庭医生团队对促进社区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对来我社区服务中心260名签约居民展开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为对药品知识掌握状况、期待获得的药学服务等,对比分析药师参与前后居民不合理用药情况、药品不良反应率及药品知识掌握状况等。结果:社区药师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用药合理率从38.46%提高至80.77%,药品知识知晓率从42.31%提高至88.46%,药品不良反应率从61.54%降低至15.38%。结论:社区药师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有效提高签约者用药合理性,提高其药物知识知晓率,药师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可以更多更好的为居民提供药学服务。充分体现出药师的自身价值。

  • 标签: 社区药师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药学服务 效果
  • 简介: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医疗服务水平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卫生材料的需求量,尤其是医院卫生材料种类越来越多,应用范围逐步扩宽,在医疗成本构成中占据着很大比重,因此提高卫生材料管理水平,逐渐成为了各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医院卫生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有效的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医院 卫生材料 管理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参与门诊甲亢患者治疗的药学实践效果。方法:以2021年1-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10例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B两组,各55例。A组行门诊常规治疗,B组则由临床药师参与治疗,对比该两组患者的最终治疗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显著低于A组患者的21.82%;同时B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98.18%,显著高于A组患者的74.55%(P<0.05)。结论:由临床药师参与门诊甲亢患者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大幅度降低用药不良反应,以及促使患者有更高的治疗依从性,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临床药师 门诊治疗 甲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高校教师在学生药品预防以及对于毒品概念的掌握方面的教育工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在某高校中随机选取200位教师作为统计对象,对其发放问卷调查,最终回收196份,回收率为98%(196/200)。对其调查结果进行探讨调查分析。结果:高校教师对于毒品药品方面的安全预防工作参与度不高,对于高校学生的毒品安全意识等教育宣讲不到位。结论:高校学生的药品预防及教育工作,需要各高校老师的积极参与,可建立考核或晋升机制,加快高校教师对于药品预防教育工作的发展进程,使学生对于毒品保持正确的态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制订强化父亲参与及干预对母乳喂养对策,并评估其实际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出生的68对新生婴儿父母,依照住院次序分成常规组(34例)和干预组(34例)。常规组在基本医护的基础上,制订并执行加强父亲参与、支持母乳喂养的干预对策。结果 :干预组父母对母乳喂养的态度评分高过常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父亲参与和支持 母乳喂养 产妇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参与式教学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校200名2021级内科护理专业护生,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10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早期护理结合良肢位摆放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2021年入院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良肢位摆放结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早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运动功能(Fugl-Meyer)、神经功能(NIHSS)、生活自理能力(ADL)。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护理结合良肢位摆放可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超早期护理 急性脑卒中 良肢位摆放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在接受家庭参与式延续护理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进行研究,录入40名脑卒中患者开展对照研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20名,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配合,实验组患者应用家庭参与式延续护理对患者的运动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评价,判断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运动功能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在患者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但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开展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时,将家庭参与式延续护理应用于其中,能够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改善,对于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来说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家庭参与式延续护理 高血压 脑卒中 自我管理 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