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分子影像可以非侵入探测体内生理病理情况变化,有利于研究疾病病因、发生、发展及转归。近年来由于纳米技术飞速发展,超声分子影像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纳米材料具有独特优点,可以负载多种药物/分子、容易进行理化修饰、可以进行多重靶向运输等。通过与超声结合可以介导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开放,实现多模态成像、诊疗体化、肿瘤环境标志监控信号放大。进一研究应着眼生物安全,实现材料无潜在致病毒性、无脱靶效应及能进行体内代谢等,解决这些问题将为疾病提供诊疗模式。

  • 标签: 超声分子影像 微纳米材料 多模态成像 诊疗一体化
  • 简介:肿瘤环境与正常组织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利用肿瘤组织理化特性,研发肿瘤环境响应型磁共振纳米造影剂,不仅能够提高肿瘤成像效果,而且有望用于肿瘤治疗。

  • 标签: 肿瘤微环境 磁共振成像 分子影像
  • 简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obliterans,ASO)指由于动脉硬化造成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肢体供血不足,引起下肢间歇跛行、疼痛乃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慢性进展性疾病.下肢ASO常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部分,发病率逐年升高趋势.下肢ASO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大,且为截肢主要原因,故应重视对进行规范诊疗.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导管介入溶栓 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术
  • 简介:胰岛素瘤(insulinoma)属于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相对少见。美国梅奥诊所项为期60年观察研究[1]及后期患者系列研究[2]显示,胰岛素瘤发病率0.4/10万人年。本研究回顾1例典型胰岛素瘤患者完整诊疗过程,以提高对此类疾病早期识别及规范诊治。

  • 标签: 胰岛素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对兔脑出血模型建立,比较MRI不同序列对出血灶检出率差异,并对各序列显示体积及大体病理体积进行测量,探讨SWI对出血灶影像放大效应。方法:选用12个月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5只)、实验组(35只)。对照组钻孔、进针、不注血;实验组钻孔、进针并注血,分别注血完成后1h(急性期)、48h(急性期)、15d(亚急性期)、35d(慢性期)行MRI规定序列扫描及各期病理标本取材,对照观察影像与病理表现,并测量体积。结果:SWI与常规T1WI+T2WI序列比较,出血灶检出率高,分别为100%、70.59%。SWI对实际出血灶存在磁敏感放大效应,平均放大率(1.74±0.77)倍。结论:SWI比常规序列对出血灶检出率高,检查颅内出血灶非常敏感序列。SWI对出血灶存在磁敏感放大效应,可夸大出血灶实际体积。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出血 模型 动物
  • 简介:1资料患者,女性,47岁。因“反复刺激干咳5月余,偶有泡沫痰”,2016年6月20日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常规超声显示右侧胸腔紧贴前胸壁(2~3肋水平)见1枚不均质低回声,大小约48mm×47mm×32mm,外形欠规则,边界欠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内见点状及条状血流信号(图1A)。血流显像(superbmicrovascularimaging,SMI):病灶内见血流信号稍丰富并见多条血管呈“树枝状”分布(图1B)。

  • 标签: 周围型肺腺癌 超声造影 超微血流显像
  • 简介:目的:通过钙化模型光栅成像,探讨不同组织厚度钙化大小条件下光栅成像钙化显示情况。方法:选择磷酸钙模拟乳腺钙化,新鲜瘦猪肉模拟乳腺组织,制作乳腺钙化模型。分别对3组不同猪肉厚度(2、45cm)5组不同颗粒大小(16、22、26、3040目)钙化模型(每组10粒钙化)成像。比较不同猪肉厚度钙化大小条件下吸收成像与暗场成像对比度差异。结果:在所有不同厚度模型组,暗场成像对比度均优于吸收成像,两成像方式之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001)。随着猪肉厚度增加,吸收成像对比度明显下降,暗场成像对比度轻度下降。在所有不同钙化大小模型组,暗场成像对比度也均优于吸收成像,两成像方式之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001)。随着钙化减小,吸收成像对比度明显降低,暗场成像对比度略有降低。结论:基于光栅暗场成像可提高钙化对比度,改善钙化可视化,有望提高钙化检出率。光栅成像在乳腺癌钙化检出诊断中有广阔应用前景。

  • 标签: 光栅成像 X线 乳腺 微钙化 模型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小鼠区域局部皮内和静脉注射^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后瘤周淋巴结PET/CT成像差异,评估^18F-FDG肿瘤淋巴结转移中成像效果。方法:构建4T1原位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模型,区域局部皮内次日静脉注射^18F-FDG,进行小动物PET/CT显像,对淋巴结摄取^18F-FDG较高者隔日再行瘤周局部皮内注射锝硫胶体(technetiumsulfurcolloid,99mTc-SC)后行小动物SPECT/CT成像。显像完成后,取淋巴结组织进行H-E染色,以及上皮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5/6,CK5/6)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transporter-1,Glu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局部皮内注射时,转移小鼠瘤周淋巴结摄取^18F-FDG异常增高,ID%/g值19.2±2.0(n=2),显著高于对照(自身对照时对侧淋巴结;ID%/g值6.8±0.4)无转移小鼠(ID%/g值7.2±0.4)相同位置淋巴结(P〈0.001)。静脉注射时,未发现任何小鼠淋巴结摄取异常增高(ID%/g值2.5±0.5;P=0.870)。局部皮内注射^99mTc-SC时,可观测到多个腋淋巴结,其中1个瘤周淋巴结与^18F-FDG高摄取淋巴结位置相吻合。H-E染色CK5/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18F-FDG高摄取淋巴结为发生转移淋巴结。结论:区域局部皮内注射^18F-FDG能定性前哨淋巴结,比静脉注射法早期发现肿瘤转移淋巴结。

  • 标签: 乳腺癌 淋巴结微转移 皮内注射 静脉注射 ^18F-脱氧葡萄糖PET/CT成像
  • 简介:目的:比较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对肛瘘、肛周脓肿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80例肛瘘、肛周脓肿患者,术前分别进行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与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评价这两超声方式诊断内口、主管、支管及脓腔等效果。结果:术前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均能清楚显示瘘管主管道,两者诊断准确率均为100%;超声弹性成像对内口定位诊断准确率95.0%(76例),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诊断85.0%(68例),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对支管及脓腔定位诊断准确率96.3%(77例),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诊断86.3%(69例),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对肛瘘分型诊断准确率93.8%(75例),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诊断83.8%(67例),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等明显优于常规超声,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均为术前检查肛瘘、肛周脓肿有效方法,超声弹性成像具有更高准确率。

  • 标签: 肛瘘 肛周脓肿 常规超声 超声弹性成像
  • 简介:跨膜电压超过临界值时,细胞膜会发生电穿孔现象,物理学表现为细胞膜振荡或纳米微孔形成,生物物理学表现为可逆电穿孔(或)不可逆电穿孔,前者主要用于细胞内外DNA、基因或粒子递送,后者近年来开始用于细胞消融。动物实验表明,不可逆电穿孔细胞消融效果确切,无散热效应,并可保存血管、胆管、胰管、肾盂集合系统等细胞外基质完好,受损神经功能可恢复,肾盂黏膜上皮可再生。对晚期进展期胰腺癌患者,该治疗方法可明显延长无进展生存期、远期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无严重并发症。超声引导下即可完成不可逆电穿孔(IRE)消融治疗过程,影像学评估治疗效果方法

  • 标签: 电穿孔 不可逆电穿孔 晚期进展期胰腺癌 介入超声 超声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能谱成像在胃癌术前T3T4分期中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胃癌T3、T4分期患者60例,术前1周内均行宝石能谱CT增强扫描。对患者宝石能谱CT特征进行回顾分析,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探讨宝石能谱CT胃癌术前T3T4分期中应用价值。结果:60例胃癌患者中,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19例T3期,41例T4期。根据浆膜面CT征象诊断T3T4期胃癌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5.5%、81.2%及84.6%,根据脂肪间隙CT征象诊断T3T4期胃癌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1.5%、66.6%及76.4%,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T4期胃癌邻近周围脂肪间隙碘浓度差异,且静脉期较动脉期明显。结论:宝石能谱CT胃癌术前T3T4分期中有较高诊断价值,可对胃癌患者进行较为准确术前分期,术前新辅助化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胃癌 宝石能谱CT T3和T4分期
  • 简介:1资料相关数据显示,肺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首位恶性肿瘤[1],其中肺腺癌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而且肺腺癌影像学表现也呈现多样。近期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胸科医院诊治2例影像学表现为隐源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organizingpneumonia,COP)及肺泡石症(pulmonaryalveolarmicrolithiasis,PAM)肺部弥漫性疾病,经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肺活检病理证实均为肺腺癌,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肺腺癌 影像学表现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肺泡微石症
  • 简介:目的:探讨≤10mm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超声造影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34例≤10mmHCC病灶超声造影图像特征,总结超声造影时相变化。结果:34例共34个病灶中,100%(34个)表现为动脉期高回声增强,61.8%(21个)表现为门静脉期低回声增强,38.2%(13个)表现为门静脉期等回声增强,其中延迟期减退7例,延迟期仍呈等回声6例。≤10mmHCC超声造影中,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呈等回声及低回声时间分别是(18.56±3.94)、(23.88±4.59)、(32.33±6.54)及(134.21±66.38)s。若以动脉期高回声增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低回声增强作为诊断指标,超声造影诊断≤10mmHCC准确率61.8%。若以动脉期出现高回声增强,门静脉期呈等或低回声增强,延迟期呈低回声增强诊断指标,准确率82.4%;若再结合既往肿瘤病史,诊断准确率可达91.1%。结论:超声造影时相分析有助于提高≤10mmHCC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肝细胞肝癌
  • 简介:目的:该研究旨在比较^99mTc(V)-DMSA与^99mTc-HYNIC-TOC定位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thyroidcarcinoma,MTC)术后复发转移灶中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2016年10月24例因术后复发或转移而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同期行^99mTc(V)-DMSA(以下简称DMSA)^99mTc-HYNICTOC(以下简称TOC)显像MTC患者。通过对比显像结果与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资料,来判断两显像方法应用价值。结果:基于患者研究中,DMSATOC灵敏度分别为62.5%37.5%,差异统计学意义(P=0.031);基于病灶(n=44)研究中,前者灵敏度(93.2%)高于后者(43.2%)(P〈0.0001)。以降钙素水平500pg/mL界将病灶分成两组,当降钙素水平≤500pg/mL(n=11)时,DMSATOC灵敏度分别为81.8%18.2%(P=0.016);当降钙素水平〉500pg/mL(n=33)时,两者灵敏度分别为97.0%51.5%(P〈0.0001)。对于软组织病灶(n=36),DMSA灵敏度高于TOC(P〈0.0001);对于骨病灶(n=8),两者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9)。结论:DMSA定位MTC患者复发或转移灶中具有较高灵敏度,优于TOC。

  • 标签: 降钙素 癌胚抗原 ^99MTC(V)-DMSA ^99mTc-HYNIC-TOC 甲状腺髓样癌
  • 简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最有效方法。随着医学影像学三维融合重建技术兴起,肝癌RFA术后疗效评估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应用三维融合重建技术对RFA术后进行监测,可更准确地发现残留及复发病灶,进行合理有效诊治,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本文就三维融合重建技术肝癌RFA术后疗效评估中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细胞 射频消融术 三维融合重建技术 消融边缘 疗效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彩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venousaccessport,IVAP)肿瘤患者中应用价值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住院部收治肿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彩引导下PICC组与IVAP组,各30例。结果:彩引导下PICC组置管操作时间(17.18±1.23)min,明显短IVAP组(20.36±2.14)min,差异统计学意义(P=0.000)。彩引导下PICC组穿刺成功率(96.67%)明显高于IVAP组(73.33%),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IVAP组(26.67%),差异统计学意义(P=0.025)。出院时,彩引导下PICC组情绪功能与躯体功能EORTC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与IVAP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00)。彩引导下PICC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IVAP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与IVAP相比,彩引导下PICC肿瘤患者中应用价值更显著,且具有简便、安全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彩超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CA)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BCA临床表现、MRI检查及手术病理资料,讨论影像表现特征。分析病灶数目、位置、大小、边界、包膜、信号强度、出血、囊变、增强扫描特点及ADC值范围。结果:11例共12个病灶,10例单发,1例左右侧各1个。肿瘤长径平均2.53cm,9个呈圆形或卵圆形,3个出现浅分叶。12个均可见线状长T1短T2信号包膜,1例包膜欠完整。11个病灶边界清楚,1个边界不清。病灶呈等T1稍长T2信号实为主,其中8个出现大小不等囊变区,3个合并出血形成液-液平面。10例11个病灶行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其中8例(8个病灶)行动态增强扫描,强化模式呈速升平台型6个,速升速降型2个。12个病灶ADC值平均为(1.121±0.189)×10-3mm2/s。结论:BCAMRI征象具有定特点,综合采用MRI多种成像方法,可提高BCA术前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腮腺肿瘤 腺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低剂量双能量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脏功能检查中可行方法:收集60例低剂量双能量冠状动脉成像发现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狭窄患者,并行DSA检查,分析左心室功能及心肌灌注改变。结果:60例LAD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心肌质量(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心室心肌灌注异常情况:正常组无灌注异常;轻度狭窄组2例,中度狭窄组11例,重度狭窄/闭塞组21例。结论:低剂量双能量冠状动脉成像可评估左心室功能、心肌灌注情况,临床价值。

  • 标签: 双能量 低剂量 心功能 心肌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卵巢卵泡膜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9月—2016年8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收治36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均采用超声及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卵巢卵泡膜细胞诊断结果及准确率。结果:超声检出肿块34例,检出率94.44%;漏诊2例,漏诊率5.56%;正确诊断28例,准确率77.78%;误诊6例,误诊率16.67%。其中超声鉴别诊断肿瘤29例,占85.29%;鉴别诊断囊实肿瘤者5例,占14.71%。手术及病理检查形态与超声表现基本致。结论:实卵巢卵泡膜细胞超声表现具有特异性,回声包块,边界清晰,内部未见或仅有少许血流信号,容易诊断。囊实超声诊断较难,需与其他肿瘤卵巢囊肿、畸胎瘤、卵巢癌进行鉴别诊断。因此,超声卵巢卵泡膜细胞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 检出率 囊实性肿瘤 畸胎瘤
  • 简介:伴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可较大程度地降低医师工作量、提高诊断准确观点在业界已达成共识。但在肿瘤综合诊疗方面,人工智能能否给予医师更好帮助尚无定论。目前,国内外肿瘤影像领域的人工智能绝大多数仅集中单纯图像识别,缺乏医学数据积累对影像报告分析,人工智能与肿瘤影像结合模式探讨方兴未艾。

  • 标签: 人工智能 计算机辅助诊断 肿瘤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