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炎症环境对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氧化应激线粒体生成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因正畸治疗需要而拔除健康牙齿及慢性牙周炎患牙PDLSCs,分组培养健康PDLSCs(H-PDLSCs)、炎症PDLSCs(P-PDLSCs)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下PDLSCs(T-PDLSCs)。培养7d后,采用荧光探针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线粒体及全细胞活性氧簇(ROS)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线粒体生成及抗氧化相关基因mR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H-PDLSCs相比,P-PDLSCsT-PDLSCs组细胞线粒体细胞ROS水平显著增加,线粒体生成相关基因ERRα、PGC-1α、TIMM13、MFN2抗氧化基因PRDX3与SOD2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ERRα、PGC-1α、PGC-1βSOD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炎症环境显著提高PDLSCs氧化应激水平,抑制PDLSCs线粒体生成抗氧化反应。

  • 标签: 牙周膜干细胞 炎症 线粒体生成 氧化应激
  • 简介:本文报道腮腺切除V形切口设计,该切口仅涉及耳前耳后切口,没有发际线或上颈部切口。可用接近几乎所有表面腮腺区域.包括上部前部,瘢痕最小。为了评估该技术可行、安全和美容效果,前瞻性地招募15例(2015年9月-2016年9月)患者,将部分腮腺切除术作为良性腮腺肿瘤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腮腺切除术 颈部切口 V形 美容效果 治疗方法 腮腺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Wnt5a炎症环境作用下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stemcells,PDLSCs)中作用。方法:有限稀释法分离获取PDLSCs并进行干细胞鉴定;实时定量qPCR检测正常PDLSCs组及炎症因子组(10ng/mlTNFα预刺激24h)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mRNA表达水平;实时定量qPCR检测组成骨诱导前后成骨基因Runx2、ALPmRNA表达水平、Wnt5a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组成骨诱导前后Wnt5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炎症因子组与正常组克隆形成率无显著差异、炎症因子组TNFαmRNA表达水平IL-1β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常规培养条件下,炎症因子组Runx2、ALP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成骨诱导后成骨基因表达水平正常组显著高于炎症组,(P﹤0.05);常规培养条件下,炎症因子组Wnt5a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成骨诱导后正常组及炎症因子组Wnt5a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培养条件;WesternBlot结果示,Wnt5a蛋白表达量正常组diff(成骨诱导后)、炎症因子组undiff(成骨诱导前)、炎症因子组diff分别为正常组undiff1.2709倍、1.8246倍、2.2176倍。炎症因子组Wnt5a蛋白表达水平增加,成骨诱导后两组Wnt5a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炎症因子组高于正常组。结论:炎症环境下,PDLSCs炎症因子表达增加,成骨能力降低,Wnt5a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Wnt5a非经典通路可能通过与经典Wnt通路交通等参与PDLSCs炎症及破骨过程。

  • 标签: 炎症微环境 牙周膜干细胞 成骨 WNT5A WNT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结合种植体支抗远移上颌磨牙效率及在三维方向上特点,以期无托槽隐形矫治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需进行上颌磨牙远移安氏Ⅱ类错患者12例,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前磨牙,其中7例结合种植体牵引尖牙增加支抗,所有患者定期制取阶段研究模型并使用三维扫描仪将模型数字化。通过重叠治疗前与各阶段三维数字化模型,分析不同矫治阶段磨牙、前磨牙远移效率以及在三维方向上移动特点;对比有无种植体支抗对磨牙远移效率及前牙支抗影响。结果种植体支抗组上颌第二、第磨牙远移效率分别为89.20%83.53%,均比无种植体支抗组远移效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磨牙远移会造成切牙轻度唇向及近中移位,其中种植体支抗牵引尖牙组前牙支抗损失量较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上颌第磨牙开始远移时,第二磨牙远移效率明显下降(P〈0.05)。上颌磨牙远移过程中磨牙未见明显旋转,轻度压低颊移(P〉0.05),而上颌前磨牙远移过程中发生明显颊舌向旋转(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可以有效地远移上颌磨牙、前磨牙,前磨牙远移时易发生颊舌向旋转,磨牙远移过程中有轻度压低及颊向移位;使用种植体支抗可以在定程度上增加磨牙远移效率、减小前牙支抗丧失。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 磨牙远中移动 微种植体支抗 三维模型重叠
  • 简介:背景:超重个体西方人群中制备最佳厚度股前外侧皮瓣项挑战。作者描述了新颖蜂窝技术,用于超重患者超薄股前外侧皮瓣制备。方法:40例体重指数大于25kg/m患者需要薄股前外侧皮瓣进行重建,随机分配到蜂窝技术组或显微分离技术组。蜂窝技术使用Cavitron超声波手术抽吸进行皮瓣修薄,显微分离技术组中使用常规显微分离技术进行皮瓣修薄。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皮瓣制备 荧光血管造影 超声吸引器 试验研究 吲哚菁绿
  • 简介:目的:探讨例前牙外伤规范化、序列化治疗过程,以期最大限度保存口内天然牙.恢复前牙美观功能。材料方法:首先详细临床检查病例记录,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对患牙进行复位固定.并定期复查,追踪患牙病情病化,依据根折愈合情况,牙髓活力评估,制定进一治疗计划。结果:根据牙外伤序列治疗原则.11牙因根折区愈合效果不理想,拔除后修复.21、22牙成功保留.最终行固定桥修复。恢复前牙美观功能。结论:牙外伤标准化、序列化治疗非常重要,首先详细口腔检查.根据不同类型牙外伤治疗原则制定综合治疗计划.并进行准确、及时初步治疗.其次对患牙进行定期复诊检查.根据患牙恢复情况,必要调整计疗计划,以期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 标签: 前牙外伤 综合诊疗 固定桥修复 治疗计划 患者知情同意 愈合情况
  • 简介:目的:应用牵引拔牙、截冠超声骨刀创拔牙技术拔除压迫下牙槽神经第三磨牙,观察术后产生下唇麻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60例全景片锥形束CT(CBCT)显示下颌第三磨牙牙根压迫下牙槽神经患者,分别采用3方法拔牙各20例,术后检查下唇麻木情况。结果:应用牵引拔牙技术截冠方法拔除压迫下牙槽神经第三磨牙,术后无人发生下唇麻木,而应用超声骨刀创拔牙患者中有1例出现轻微下唇麻木症状,经用药1个月后好转。结论:牵引拔牙技术、截冠超声骨刀3方法均可有效避免智牙拔除后下唇麻木并发症。

  • 标签: 牵引拔牙 截冠 压迫下牙槽神经 埋伏阻生牙
  • 简介:目的:检测miR-34a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探讨是否可以通过调节SATB2表达影响口腔鳞癌增殖、迁移侵袭。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验口腔鳞癌正常组织、细胞中miR-34a基因表达水平;在过表达SATB2HN6细胞中转染miR-34amimic质粒后,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流式细胞术检验细胞周期,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变化,细胞侵袭实验检测miR-34a对细胞侵袭能力影响;同时提取细胞内总蛋白,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与侵袭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以及SATB2表达;通过裸鼠荷瘤模型检验miR-34a对SATB2表达及移植瘤生长影响。结果:miR-34a口腔鳞癌组织口腔鳞癌细胞系HN6中呈低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人口腔角质形成细胞中呈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过表达SATB2HN6细胞中转染miR-34amimic质粒后,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明显减弱;裸鼠皮下荷瘤实验中,转染了miR-34amimic质粒过表达SATB2HN6细胞所成瘤体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miR-34a可以通过抑制SATB2表达来抑制口腔鳞癌增殖、迁移侵袭。

  • 标签: MIR-34A SATB2 口腔鳞癌 HN6细胞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舌侧正畸治疗中采用种植钉支抗压低上颌磨牙而旋转下颌骨。方法选取20例下颌稍后缩成人患者,均使用舌侧隐形矫治治疗,同时在上颌后牙区颊腭侧植入微种植钉支抗辅助压低上后牙,对患者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上颌第磨牙近中颊尖平均压低1.63mm(P〈0.01),上颌第磨牙远中颊尖平均压低1.82mm(P〈0.01),MP-SN角平均变小1.81度(P〈0.05),FH-MP角平均变小2.11度(P〈0.05),SNB角平均增加1.37度(P〈0.05)。结论舌侧隐形正畸联合种植钉支抗能够有效地压低上颌磨牙,间接逆时针旋转下颌骨而改善侧貌,达到了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舌侧正畸 微种植钉支抗 下颌骨旋转
  • 简介:1972年出现直丝弓矫治开始,直丝弓矫治便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而不同托槽设计者设计理念,对正畸治疗理解,以及治疗目标各不相同,因此赋予了直丝弓矫正不同数据,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矫治体系。本文将介绍国内外几大主流直丝弓矫治:Andrews、Roth、MBT、Alexander以及国产Z2直丝弓矫治设计理论基础、托槽数据变化及其正畸疗效,有助于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直丝弓矫治发展与变化。

  • 标签: 直丝弓矫治器 托槽数据 正畸疗效
  • 简介:大脑中与感觉、运动、学习、语言和认知有关系统都集中大脑皮层,面部初级感觉运动皮层控制颌面运动功能时发挥重要作用。口腔环境改变时,可以引发初级感觉运动皮层结构改变及功能重组,初级感觉运动皮层神经可塑性反应了神经系统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大脑皮层中初级感觉运动皮层神经可塑性研究对于揭示大脑活动规律、实施临床矫治干预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运动皮层 面部初级感觉 口腔环境 功能重组 神经可塑性 皮层可塑性
  • 简介:目的应用种植同期结合引导骨再生(guidedboneregeneration,GBR)技术及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修复缺失单颗上颌中切牙,评价软硬组织增量效果。方法纳入2013—2014年就诊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因单颗上颌中切牙缺失而接受种植治疗患者6例。所有患者在种植同期行GBR,并接受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最终修复7~24个月后,记录患者上颌前牙区牙周状况,通过影像学检查定量测量种植体唇侧骨高度及骨壁厚度,利用标准化临床照片,定量测量种植体与对照牙牙龈顶点位置关系,以及种植体近远中龈乳头高度充满程度,并应用粉色美学评分(pinkestheticscore,PES)评价美学效果。结果所有种植体复查时均处于健康稳定牙周状态。5颗种植体复查时可观察垂直向及水平向骨增量,种植体唇侧中央肩台根方2、4、6mm处平均骨壁厚度分别为(1.7±1.1)mm、(2.3±1.1)mm、(2.2±1.3)mm。种植体牙龈顶点相比对照牙(同颌对侧中切牙)平均更偏向远中(1.0±0.6)mm,偏向根方(0.4±0.8)mm;远中龈乳头平均高度(2.8±0.5)mm充满程度(76.9±19.2)%低于近中龈乳头[(4.2±0.7)mm,(89.8±11.1)%],平均PES(11.5±1.4)分。结论对于缺牙区存在软硬组织缺损患者,上颌中切牙种植同期结合GBR及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可获得较为充足骨增量效果及与对照牙相对协调软组织形态,定程度上改善美学效果。

  • 标签: 种植 美学 引导性骨再生 软组织增量
  • 简介:目的比较热压膜材料自凝树脂力学性能,选择更为合适材料代替自凝树脂做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托提供参考。方法室温25℃环境下,选用3mm厚热压膜膜片3mm厚自凝树脂各10个,应用万能拉伸测力机测量并比较力学性能,并在电镜下观察断口形貌。结果3mm厚热压膜材料弹性模量(1258.10±141.66)MPa,拉伸强度(24.02±0.09)MPa,压缩强度(47.55±1.03)MPa,明显低于3mm厚自凝树脂(P<0.05)。3mm厚热压膜材料延伸率(38.6±0.45)%,明显高于3mm厚自凝树脂(P<0.05)。结论临床上考虑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对托弹性要求,可考虑此种热压膜材料代替自凝树脂做托。

  • 标签: 热压膜材料 自凝树脂 力学性能
  • 简介:目的评价创拔除较为困难上颌埋伏阻生第三磨牙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就诊广州市海珠区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断上颌埋伏阻生第三磨牙共计78例,排除拔牙禁忌证,锥形束CT(CBCT)检查评估患牙位置与毗邻重要解剖结构位置关系,利用创拔牙器械与方法拔除患牙。术后1周评估创拔牙方法效果以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78例创拔牙手术时间3~45min,平均13min。手术期间患者感觉无明显不适,创拔牙术后不良反应较低,78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情况。结论创拔牙拔除较为困难上颌埋伏阻生第三磨牙中具有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阻生 磨牙 第三 上颌骨 拔牙 微创性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制备石墨烯(G)/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PLGA)三维多孔复合支架,研究G/PLGA三维多孔复合支架作为骨组织支架材料可行方法:不同质量比G与PLGA(0,0.5‰,5‰)均匀混合,利用碳酸氢钠致孔制备多孔G/PLGA三维复合支架。通过CCK-8检测细胞骨架染色、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分析以及RT-PCR实验检测支架材料细胞毒性及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黏附、增殖及分化影响。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所制备G/PLGA三维支架材料具有连通多孔结构,G支架中均匀分布。CCK-8检测结果显示G/PLGA三维支架无明显细胞毒性。与单纯PLGA支架组相比,G/PLGA三维多孔支架组BMSCs表达ALP活性有所增加,成骨相关基因表达随G含量升高呈明显上调,其中含有5‰G复合三维多孔支架促成骨分化作用最明显。结论:本实验所制备G/PLGA三维多孔支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能够促进BMSCs体外成骨分化,有望作为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标签: 石墨烯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多孔支架 骨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探讨3D打印术前设计内镜技术应用颧骨颧弓骨折复位固定手术可行及效果。方法:选择4例B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均伴发颧弓骨折,面部凹陷明显伴开口受限。术前行CT扫描后将数据转化为STL格式,3D打印骨折模型镜像模型,模型上完成手术设计钛板预弯制。手术采用耳屏前小切口颧弓表面隧道手术入路,内镜辅助下完成颧弓骨折复位及坚固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面部恢复对称,面部凹陷消失,开口度正常,面部瘢痕不明显,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术前3D模型手术设计降低了内镜辅助下行颧弓骨折复位固定术难度,提高了手术精准度,避免了头皮冠状切口,创伤小,美容效果好。

  • 标签: 3D打印 内镜 颧骨颧弓骨折 微创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式微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maxillaryskeletalexpander,MSE)治疗成人上颌骨宽度不足时,腭中缝扩展情况扩弓对磨牙颊舌向倾斜角度改变影响。方法对18~29岁(平均21.58±3.12岁)上颌骨宽度不足患者12例(男2例,女10例),应用改良式MSE治疗,分别扩弓前、扩弓结束后1周内拍摄CBCT,用DolphinImaging11.8Premium软件测量患者上颌尖牙水平腭中缝宽度、磨牙水平腭中缝宽度、第磨牙间宽度、双侧上颌第磨牙间夹角以及螺旋扩大器螺旋扩开宽度。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扩弓后,腭中缝尖牙水平宽度增加量(3.08±1.48)mm,磨牙水平宽度增加量(2.62±1.06)mm;上颌第磨牙间宽度增加(4.28±1.56)mm,统计学差异具有高度显著(P〈0.01);双侧上颌第磨牙间倾斜夹角平均增加量0.69°,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上颌第磨牙间宽度增加量与螺旋扩大器螺旋打开宽度相比,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磨牙水平腭中缝宽度增加量与螺旋扩大器螺旋打开宽度相比,统计学差异具有高度显著(P〈0.01)。结论改良式MSE可扩开成人腭中缝,扩弓后,上颌第磨牙仍维持原有生理性颊舌向倾斜角度。

  • 标签: 微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 上颌骨宽度不足 成人
  • 简介:口腔面部美容医疗美容重要组成部分,口颌面部改变与衰老密切相关.口腔颌面部注射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口腔医师高度重视,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2014-2017年已为口腔专业人士成功举办五届口腔面部注射美容学习班基础上,定于2018年6月4日-7日北京举办第五届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口腔颌面部注射美容学习班”.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医疗美容 国家级继续教育 学习班 注射 微创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4机用镍钛系统体外预备根管后产生牙本质差异,临床医生选择根管预备器械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鞍钢集团总医院口腔科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医院鞍山医院口腔科门诊拔除新鲜完整下颌切牙研究对象,按统标准选择125颗样本制作研究模型,采用随机号码表法将样本平均分为5纽,4个预备纽分别应用机用ProTaperNext(N纽)、WaveOneGold(W组)、M3-Pro(M组)、ProTaperUniversal(P组)进行根管预备,余下组作为对照(C组)不进行根管预备。距根尖3、6、9mm处水平切割牙根,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各截面出现牙本质裂情况,应用SPSS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未预备C组没有发现牙本质裂,P组产生牙数与N组、W组M组分别对比均有显著增多,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预备组距根尖3mm处产生牙总数对比距根尖6mm处9mm处显著增多,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机用镍钛器械进行根管预备可能造成牙本质裂,距根尖3mm处产生显著多于距根尖6mm9mill处;相较ProTaperUniversal,使用ProTaperNext、WaveOneGoldM3-Pro可显著降低微裂发生率。

  • 标签: 镍钛器械 根管预备 牙本质微裂 牙根纵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