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样骨瘤全身骨显像(WBS)和SPECT/CT显像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且以局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70例骨样骨瘤患者(男50例,女20例,年龄4~66岁),分析患者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平面显像及SPECT/CT显像的图像特点。结果WBS联合SPECT/CT显像发现70个病灶,以股骨(37.1%,26/70)和胫骨(35.7%,25/70)病灶多见;56例行三时相骨显像的患者病灶与健侧放射性比值(T/NT)为3.7±1.2。WBS示病灶摄取呈圆形(或类圆形)者48个(68.6%,48/70),呈梭形者21个(30.0%,21/70),不规则形状者1个(1.4%,1/70);SPECT/CT显像示病灶摄取呈圆形(或类圆形)者69个(98.6%,69/70),不规则形状者1个(1.4%,1/70)。WBS中表现为"双灰度征"的病灶有48个(68.6%,48/70);而SPECT/CT显像示59个(84.3%,59/70)病灶表现为"双灰度征"。SPECT/CT显像示59个(84.3%,59/70)病灶有瘤巢,27个(38.6%,27/70)病灶出现钙化或骨化(即"靶征")。结论骨样骨瘤的典型WBS及SPECT/CT显像征象包括"双灰度征"、瘤巢及"靶征"等,这些征象有助于骨样骨瘤的诊断。

  • 标签: 骨瘤,骨样 放射性核素显像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99m锝美罗酸盐
  • 作者: 杨泽龙 蒋婷 陈竹 冯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骨科,四川南充 637000,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烧伤整形美容科,四川南充 637000,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组织工程与干细胞研究所,四川南充 637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原-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复合构建软骨组织工程三维纳米支架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组织工程与干细胞研究所将胶原-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溶于三氟乙醇和水混合溶剂中制成静电纺丝溶液,制备组织工程软骨纳米支架材料。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测定其纳米纤维直径、吸水率、表面接触角和降解率及生物学特性。兔软骨细胞种植于支架上,用细胞计数试剂盒评估细胞存活情况。结果在静电纺丝浓度范围80~120 mg/ml,胶原-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比例6.0∶0.5∶1.0条件下,可成功制备出组织工程软骨纳米支架,当电纺液浓度为10%时,纳米纤维直径相对均匀,无串珠形成,支架纤维直径(289.5±162.9)~(414.7±71.5) nm。经过理化检测显示:支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接触角最高达(34±15)°,30 d时降解比较稳定,降解率最高达68%,软骨细胞在支架上24 h存活率最高达70%。结论以胶原-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制备的组织工程软骨纳米支架材料有良好的物理和生物学性能,在组织工程软骨构建中有一定应用前景。

  • 标签: 胶原 透明质酸 硫酸软骨素 静电纺丝 软骨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体外构建的仿生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羊膝关节软骨损伤,通过组织学染色、点压力学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来评价修复效果,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方法评估再生软骨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共选用雄性山羊12只,随机分A、B、C三组,A组空白对照组2只,仅做股骨髁负重区直径6 mm全层软骨缺损;B组单纯仿生软骨(ECM)支架修复组4只,在股骨髁负重区软骨缺损处仅植入仿生软骨支架;C组仿生软骨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组6只。取自体髂骨骨髓血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细胞浓度达到1×107个/毫升后加入仿生软骨支架中,将构建好的仿生组织工程软骨植入股骨髁软骨缺损中。每组的羊均先在左膝造模,术后3个月再右膝造模,待右膝术后3个月时先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然后取材行评分,病理染色、糖胺多糖(GAG)含量测定、力学检测分析。结果3个月和6个月的A组基本无软骨组织修复。在大体评分、病理评分、GAG含量测定、点压力学测试的结果显示C组优于B组(P<0.05),并且B组与C组中的6月数据均明显优于3个月(P<0.05)。其中C组动物6个月取材发现重建软骨更接近正常软骨组织。修复组织大体形态结果,点压力学测试结果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对比基本一致。结论利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仿生软骨可治疗早期软骨损伤,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仿生支架能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软骨损伤经过仿生软骨修复后恢复周期在6个月以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软骨修复效果可作为术后复查简单快捷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超声 弹性成像技术 软骨 组织工程 仿生支架
  • 简介:背景:研究发现,无敌丹能够抑制病变关节局部的炎症反应,保护关节软骨。目的:验证无敌丹对家兔软骨细胞活力和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家兔骨关节炎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用含无敌丹的血清培养基培养大鼠软骨细胞,通过与溶剂对照组对比,观察无敌丹对软骨细胞活力及凋亡的影响;采用改良Hulth法构建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无敌丹给药组给予无敌丹;溶剂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次/d,连续给药4周。观察无敌丹对兔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镜下观察关节局部的软骨细胞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软骨中白细胞介素1、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水平。结果与结论:无敌丹血清培养的软骨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兔膝关节病理检查显示溶剂对照组软骨破坏程度较高,无敌丹组软骨破坏程度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无敌丹给药组胞质和胞外基质着色浅,阳性细胞数量少,白细胞介素1表达低;无敌丹给药组阳性表达的细胞数量少,着色浅,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被抑制。结果表明,无敌丹能够有效保护家兔骨关节炎病变部位关节软骨,减少炎症反应,对于骨关节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减少细胞因子的生成及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组织构建 软骨细胞 骨关节炎 无敌丹 组织工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型臂导航下小切口磨钻刮除治疗骨样骨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采用"O"型臂导航下磨钻刮除治疗的骨样骨瘤患者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18.4±10.9)岁(范围2~44岁);病程1周~3年,平均14.2个月。病灶部位:股骨近端6例,股骨远端3例,胫骨近端4例,胫骨远端1例,腓骨近端2例,肱骨远近端各1例。术中应用"O"型臂导航确定病灶部位,通过1~4 cm小切口剥离肌肉软组织至骨面,放置通道拉钩,将磨钻注册为导航识别设备,逐步磨除瘤巢表面骨质,以刮匙刮除瘤巢送病理学检查;根据导航图像用磨钻扩大磨除病灶,结束前再次"O"型臂X射线机扫描确认磨除范围。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手术前后行CT病灶扫描,进行影像学对比病灶是否有残留或复发。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作为临床疗效评定参数。结果18例手术时间40~175 min,平均89.3 min,其中建立导航图像所需时间为(18.0±4.1)min(范围13~22 min)。手术切口长为(2.7±1.1)cm(范围1~4 cm)。所有患者均达到病灶完全刮除,术后病理全部证实为骨样骨瘤。全部病例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术后24 h患者均自主下地活动,术后第3至7天疼痛性质和症状明显减轻,术后3个月疼痛基本消失。18例术前VAS为(5.33±1.24)分,术后第3天为(2.79±1.32)分,术后第7天为(1.86±1.21)分,术后1个月为(0.86±0.93)分,术后3个月为(0.33±0.48)分,术后6个月为(0.09±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50,P<0.001)。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治疗成功率(症状缓解无复发,影像学病灶无残余无复发,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为100%。结论"O"型臂导航下小切口磨钻刮除治疗骨样骨瘤是一种简单、安全、微创而高效的技术手段,术中精确定位及磨除范围大于瘤巢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骨瘤,骨样 手术导航系统 刮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鹿茸是惟一可以周期性再生的哺乳动物类器官,其软骨组织内富含血管。研究鹿茸血管化的软骨,对于揭开鹿茸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骨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有重要的意义。目的:综述鹿茸软骨组织中血管的分布、鹿茸中血管的发生过程及机制探索、影响鹿茸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分析鹿茸模型对于骨组织工程的独特优势,为组织工程中骨组织的修复提供医学参考。方法:检索PubMed与CNKI数据库。在PubMed中的检索词为deerantler,Bonetissueengineering,vascularizedcartilage;在CNKI数据库中的检索词为鹿茸,骨组织工程,鹿茸血管化软骨。纳入涉及鹿茸组织学与形态学、鹿茸软骨、血管化软骨以及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相关文章,排除与内容无关和重复文章。结果与结论:(1)通过初检与筛选共纳入51篇文献;(2)鹿茸是一种可以周期性再生的软骨/骨组织,与关节软骨不同鹿茸的软骨组织内含有丰富的血管,且生长速度极快可达2.7cm/d;(3)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对鹿茸软骨组织的血管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探讨鹿茸软骨组织中血管的分布,鹿茸中血管的发生过程与机制,以及影响鹿茸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分析鹿茸模型对于骨组织工程的独特优势,对利用鹿茸软骨组织血管化机制在临床上进行工程软骨血管化提供参考。

  • 标签: 新生血管化 生理性 细胞因子类 软骨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气管外伤、狭窄、肿瘤以及部分先天性疾病可严重损伤正常通气功能,引起组织缺氧,危及患者的生命。气管病变切除重建是治疗这些疾病最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临床中仍无长期安全可靠的方法能够实现长段气管损伤后的重建,组织工程化气管可能是目前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案。软骨作为组织工程气管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起到提供力学支撑并维持气管整体性的关键作用。组织工程气管软骨再生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软骨细胞的来源、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策略和水凝胶材料复合支架的制备、生物活性因子的研究和应用等,本文通过对这几个部分进行探讨,综述了组织工程气管软骨再生的新策略以及所存在的障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组织工程 软骨发生 组织支架 水凝胶 种子细胞 生物活性因子
  • 简介:摘要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导致儿童致死致残性生长发育障碍性疾患的罕见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非匀称性身材矮小、大头畸形、三叉戟手及特殊面容。鉴于目前临床对本病认识不足,本文以国内外研究为基础,结合国内专家的临床诊疗经验,在软骨发育不全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最新治疗进展等方面形成系统、全面的专家共识,以供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参考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中隔软骨综合鼻整形术中获取的鼻中隔软骨形态参数,为临床应用鼻中隔软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2014年3月至2021年6月,北京米扬丽格医疗美容门诊部行鼻中隔软骨综合鼻整形患者732例,男59例、女673例;年龄18~42(27±6)岁。术中保留12 mm的L形鼻中隔软骨支架获取移植用鼻中隔软骨,测量获取的鼻中隔软骨长度、宽度、面积和最大厚度、最小厚度,做记录分析。结果鼻中隔软骨综合鼻整形中获取的鼻中隔软骨长度1.2~3.5 cm,平均2.16 cm;宽度1~3 cm,平均1.84 cm;面积1.43~10.5 cm2,平均4.04 cm2;最大厚度0.5~3.0 mm,平均1.92 mm;最小厚度0.2~2.0 mm,平均0.92 mm。结论中国人鼻中隔软骨综合鼻整形中,保留12 mm的L形鼻中隔软骨支架较合适。

  • 标签: 鼻中隔软骨 鼻整形 移植 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软骨发育不全(ACH)的疾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一代测序检测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c.1138位点突变的胎儿共1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超声测量指标)。对胎儿父母的年龄,胎儿的头围(HC)、股骨长(FL)、腹围(AC)、双顶径(BPD)、羊水量、超声检查异常等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各指标的比值或Z值[即测量值与相应孕周标准值之差的标准差(SD)倍数]。ΔZH-F表示股骨发育相对于头部发育落后的SD倍数;ΔZH+A-2F表示股骨发育相对于头部和腹部发育落后的SD倍数。结果15例患儿中,妊娠中期出现表型者3例(3/15),妊娠晚期发现表型者12例(12/15)。检测孕周范围为23周+5~33周+4。15例胎儿母亲的年龄为(29.8±3.6)岁(范围:24~38岁),其中2例(2/15)为高龄(年龄≥35岁);胎儿父亲的年龄为(31.1±4.8)岁(范围:22~41岁),其中3例(3/15)高龄(年龄≥35岁)。15例(15/15)胎儿均出现股骨短小(ZFL<-2.00),ZFL值为-4.73±1.08。3例(3/15)胎儿出现头大(ZHC>2.00)。FL/HC和FL/AC分别为0.151±0.014和0.172±0.012,均小于正常值。ΔZH-F和ΔZH+A-2F分别为5.65±1.95与10.04±2.75,提示胎儿基因异常的风险性高。1例孕妇出现羊水过多表型(1/15),羊水指数为31.4 cm。2例胎儿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2/15),其中1例为右侧脑室轻度扩张,1例为胎儿丘脑后上方中线部位囊性结构。结论胎儿ACH存在明显的妊娠中晚期股骨短小的特点,BPD增大及其他伴随症状不明显。建议对于妊娠中晚期发现股骨明显短小的胎儿行FGFR3基因c.1138位点检测以明确ACH的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男,44岁,左手小指皮下结节3年。皮肤科检查:左手小指末节背侧一0.4 cm × 0.4 cm皮下结节,触之橡皮样硬度,无压痛,末端指间关节活动不受限。术后组织病理:肿瘤含有丰富的纤维样、软骨样、黏液样间质。肿瘤细胞呈卵圆形至短梭形,核仁不明显,未见有丝分裂。细胞排列杂乱或呈小团簇状。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波形蛋白、CD34、转录因子ERG、SOX9,不表达S100、P63、广谱角蛋白(AE1/AE3)、上皮膜抗原、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蛋白,Ki67增殖指数小于1%。诊断:肢端纤维软骨黏液样肿瘤。

  • 标签: 黏液样肿瘤 纤维软骨 肢端纤维软骨黏液样肿瘤 THBS1-ADGFR5融合基因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笔者单位收治头、面部深度烧伤后并发耳软骨炎的男性患者14例,年龄20~61岁,烧伤面积3%~70%TBSA.并发耳软骨炎的时间为伤后18~45d.

  • 标签: 救治 烧伤 耳软骨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自身形象及外貌的要求逐渐提升,使得整形、整容手术逐渐增加。自体肋软骨隆鼻术为鼻整形医生及患者均乐于接受的手术形式,其可以改变患者鼻部外观,但是自体肋软骨隆鼻术后骨移植物极易出现变形,使得外鼻形态发生改变,本研究主要分析自体肋软骨隆鼻术后变形的原因、发生时间、手术预防措施以及矫治策略等,旨在将肋软骨移植物变形情况详细了解,具体内容综述如下。

  • 标签: 自体肋软骨 隆鼻术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当中,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的误诊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当中出现复发性多软骨炎误诊的2例患者为相关对象,对患者的各项资料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的首发症状均为耳廓部位的肿痛、塌陷等,在我院被误诊为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之后出现支气管哮喘症状,患者反复发作最终经实验室检查得以确诊。患者接受临床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较好缓解。结论在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由于其临床表现相对较为复杂且具体症状不够典型,所以很容易出现误诊情况,医生应对该类病情的临床表现更为熟悉,以此对患者实施较为科学的诊断,避免患者病情进一步严重。

  • 标签: 复发性多软骨炎 误诊 耳廓 支气管哮喘 分析
  • 简介:最近,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报告称,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水凝胶生物材料,在软骨修复手术中将其注入骨骼小洞,能帮助刺激病人骨髓产生干细胞,长出新的软骨。在临床试验中,新生软骨覆盖率达到86%,术后疼痛也大大减轻。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学·转化医学》上。

  • 标签: 生物材料 水凝胶 软骨 可修复 临床试验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