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骨样骨瘤是一种良性骨肿瘤,常见于长骨骨干,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和放射学表现。关节内骨样骨瘤少见,通常累及髋部,很少累及肘部。由于肿瘤位于关节内,会产生关节僵硬、疼痛和活动能力下降等类似于关节炎的临床表现。骨样骨瘤的典型放射学表现是沿着长骨骨干以小的溶骨灶为中心的丰富的骨硬化,而关节内骨样骨瘤的影像学特征通常不典型,因此常导致诊断延误。本文报道2例临床诊断为关节炎的肘关节内骨样骨瘤,探讨其临床影像学、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为诊断提供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骨样骨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手术病理诊断为骨样骨瘤的11例患者,分析其影像表现特点。结果股骨5例,胫骨3例,肱骨2例,脊柱1例。其中皮质型6例,膜下型4例,松质型1例。11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8例见低密度瘤巢,显示率为75%;9例行CT扫描,瘤巢显示率100%;7例行MR检查,瘤巢显示率100%。

  • 标签: 骨样骨瘤 瘤巢 X线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鼓室骨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干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例不同部位鼓室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听力学及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案和随访结果,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36例鼓室骨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研究收集的2例鼓室骨瘤患者病变分别来源于中鼓室的鼓岬和砧骨,均无明显的病因和诱因,鼓膜完整,听力学检查为传导性听力损失。鼓岬来源的骨瘤患者磨除骨瘤、听骨链完整保留并恢复活动,砧骨来源的骨瘤患者切除骨瘤、取出砧骨、置入人工听骨,2例患者术后气骨导差均基本消失。分析文献报道的36例(38耳)鼓室骨瘤患者发现,平均年龄26.5岁,源于鼓岬者最多,占39.5%(15/38),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感。结论鼓室骨瘤患者以鼓膜完整的传导性听力损失为临床特征,病变最常见的来源为鼓岬,手术切除病灶、保持或重建听骨链可恢复或改善听力。

  • 标签: 骨瘤 中耳 听觉丧失,传导性
  • 作者: 丁祖虎孙晓坤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92493部队医院放射科辽宁葫芦岛125000)【中图分类号】R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125-011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左小腿间断性针刺样疼痛,关节活动无障碍,一周前疼痛加重。查体:左小腿叩击痛,皮温无增高,软组织无肿胀。2影像学检查2.1X线检查左侧胫骨远端皮质增厚,可见小片状稍高密度影,边界不清(图a)。胫骨皮质完整,周围软组织未见肿胀。2.2CT检查左胫骨远端前方骨皮质增厚,密度增高,病变内可见类圆形低密度灶,其中心可见点状致密钙化影,周围可见高密度硬化环,邻近骨髓腔密度增高,周围软组织无肿胀(图b)。2.3MRI检查胫骨远端圆形病灶,病灶中心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钙化),边缘呈环形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周围呈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周围软组织无肿胀(图c~d)。骨样骨瘤a.胫骨平片b.CT检查c、d.MRI平扫(轴位T1WI、T2WI)a.X线平片左侧胫骨远端可见小片状稍高密度影,边界不清b.CT检查胫骨皮质内侧圆形密度减低影,其内可见点状高密度,病灶周围骨质硬化c、d.MRI显示胫骨小圆形病灶,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周围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3诊断与鉴别诊断本例为胫骨内局限性骨质破坏伴边缘骨质硬化,患者为青年,以小腿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应除外骨感染性病变,局限性骨脓肿常发生于皮质,骨质破坏区边缘不规整,其内无钙化或骨化,周围有环形骨质硬化,临床上有红、肿、热、痛炎性症状和反复发作史,与本例不同。另外,MRI显示病灶周围有环形水肿类似恶性肿瘤征象,但骨质破坏灶边缘规整,周围有骨质硬化,不支持恶性骨肿瘤。CT显示低密度病灶内有点状钙化考虑为瘤巢,瘤巢的存在提示为骨样骨瘤或骨母细胞瘤,鉴于瘤巢直径小于2cm,周边骨质硬化明显,术前诊断本例为左胫骨骨样骨瘤。4手术记录与病理全麻下行左胫骨病灶手术,显露肿物,可见瘤巢直径约5毫米,边缘有硬化骨,清除病灶和硬化骨至有新鲜出血。病理诊断:(左胫骨)检材破碎,为纤维结缔组织和编织骨构成骨小梁,诊断为骨样骨瘤。5讨论骨样骨瘤是1935年Jaffe首次报道的一种良性骨肿瘤。它由成骨细胞及其产生的骨样组织构成。原因不明,可能是成骨细胞形成的骨样组织不能正常骨化所致。本病好发年龄为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骨样骨瘤是一种较少见的原发性良性成骨性肿瘤,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瘤巢,被反应骨包围,肿瘤直径很少超过15mm.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壮年,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3:1~2:1.好发部位以下肢长骨为主,最常见部位为股骨小粗隆、胫骨远端1/3,也可见于脊柱附件和关节部位,脊柱的发病率依次为腰椎、颈椎、胸椎[1-3].骨样骨瘤约占良性骨肿瘤的10%,而病变累及脊柱的又仅有15%左右,在临床中极易发生漏诊、误诊.我院收治1例胸椎附件骨样骨瘤患者,先于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取病理活检确诊,再行射频消融术(RFA)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骨样骨瘤 附件 胸椎 女性患者 临床效果 成骨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中隔软骨联合耳软骨作为移植物改善鼻尖形态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4月至2019年6月,北京米扬丽格医疗美容门诊部对622例患者行鼻中隔软骨联合耳软骨重塑鼻尖,其中男28例,女594例,年龄18~42岁,平均27.47岁。用鼻中隔、耳软骨做鼻中隔延伸移植物、撑开移植物、鼻尖移植物,重塑鼻尖形态。结果622例患者手术后鼻外形获得显著改善,鼻尖形态自然、圆润,同时无鼻中隔黏膜破损、假体外露、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6年,除12例患者出现轻度鼻尖下旋,余610例鼻尖形态稳定,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鼻中隔软骨联合耳软骨重塑鼻尖形态可获得满意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鼻整形方法。

  • 标签: 外科,整形 鼻中隔软骨 耳软骨 鼻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肋软骨与耳软骨综合的比较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治疗的150例鼻综合整形患者,对其临床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查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配150例患者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耳软骨实施鼻综合整形手术,观察组给予肋软骨鼻综合整形手术,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效果。结果对患者随访6个月~2年,两组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整形手术效果,整形后鼻尖形态贴合完整良好,对照组耳软骨更加接近于鼻部解剖结构,两组未发生鼻畸形案例。结论肋软骨和耳软骨都是鼻综合整形手术中常用的材料,根据患者的先天鼻部基础选择适合的整形材料,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具有良好的整形效果,提高了患者鼻部的美观度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整形手术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肋软骨 耳软骨 鼻综合整形 护理
  • 简介:摘要:软骨缺损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应用软骨颗粒进行软骨修复是目前比较新颖的方法。高水准的基础实验证实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初步的临床试验报道也证实了应用软骨颗粒修复软骨缺损的有效性。但是目前的临床数据有限,尤其是应用自体软骨颗粒移植修复的报道较少,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更是少有报道。此外,这项技术的适应症、技术方法等仍需要进一步明确。因此,本文对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归纳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软骨组织和骨肉瘤组织中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和环氧合酶2(COX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资料完整的77例骨肉瘤组织和24例骨软骨组织标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组织HMGA2和COX2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骨肉瘤组织中HMGA2阳性表达率71.43%(55/77)、明显高于骨软骨组织HMGA2阳性表达率16.67%(4/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88,P<0.01),骨肉瘤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76.62%(59/77)、明显高于骨软骨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33.33%(8/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55,P<0.01)。HMGA2表达水平与骨肉瘤恩内金分期(Eneeking分期)、软组织浸润、肺转移明显相关(χ2=5.581、5.958、6.242,P<0.05);COX2表达水平与骨肉瘤Eneeking分期、肺转移明显相关(χ2=5.391、5.437,P<0.05)。结论骨肉瘤组织中HMGA2和COX2阳性表达均显著升高,检测HMGA2和COX2有助于诊断骨肉瘤患者病情进展及判断预后。

  • 标签: 骨软骨瘤 高迁移率蛋白A2 环氧合酶2 骨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法
  • 简介:软骨保护剂(Chondroprotectiveagents)也可称为改变结构药物,是能部分或全部地阻断、稳定甚至逆转骨关节炎(OA)患者关节软骨损伤的药物[1].这类药物一般见效较慢,停药后疗效仍持续一定时间,现已开始应用于OA的治疗.

  • 标签: 软骨保护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耳屏软骨环-软骨膜行鼓膜成形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28例(263耳)慢性中耳炎鼓膜大穿孔患者,采用自体耳屏软骨环-软骨膜作为移植物内植法行鼓膜修补。结果经随访5年以上,鼓膜穿孔修复202耳(88.60%),听力提高23dB以上178耳(78.07%)。结论耳屏软骨环-软骨膜取材方便,不易变形卷缩,易于铺置,抗感染力强,自身代谢率低,血供好,成活率高。耳屏软骨环-软骨膜复合体是修复鼓膜大穿孔的理想材料,其远期愈合率高,听力恢复满意,效果稳定。

  • 标签: 鼓膜大穿孔 耳屏软骨环-软骨膜 鼓膜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和M2型丙酮酸激酶(PKM2)在骨肉瘤组织和骨软骨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大庆市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2014年3月至2020年11月资料完整的21例骨软骨和71例骨肉瘤组织标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EG-1和PKM2的表达水平,并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肉瘤组织中AEG-1阳性表达率60.56%(43/71),明显高于骨软骨组织AEG-1阳性表达率19.05%(4/2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78,P<0.01),AEG-1表达水平与骨肉瘤恩内金分期(Eneeking分期)、肺转移明显相关(χ2=4.461、6.277,P<0.05)。骨肉瘤组织中PKM2阳性表达率66.20%(47/71),明显高于骨软骨组织PKM2阳性表达率28.57%(6/2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95,P<0.01),PKM2表达水平与骨肉瘤Eneeking分期、肺转移和软组织浸润明显相关(χ2=6.552、5.253、5.591,P<0.05)。结论AEG-1和PKM2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AEG-1和PKM2可能与骨肉瘤的恶性程度、疾病的进程以及骨肉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 标签: 骨软骨瘤 骨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X线和CT检查并经病理明确诊断的骨样骨瘤病例,研究、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骨样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经病理学明确诊断为骨样肉瘤的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其X线和CT表现。结果X线平片发现44例患者存在瘤巢,发现率为73.3%;CT发现所有患者均存在瘤巢,发现率100.0%;X线和CT对瘤巢的发现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X线相比较,CT对瘤巢形态的观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测量瘤巢直径显著减小,“牛眼征”检出率显著增加。结论与X线相比较,CT对瘤巢发现率高,能够避免直径较小瘤巢的漏诊,因此可以取代X线成为骨样骨瘤疑似患者诊断的首选技术。

  • 标签: 骨样骨瘤 X线 CT 影像学诊断
  • 简介:骨样骨瘤是良性骨肿瘤,由成骨的结缔组织及其形成的骨样组织构成。10~25岁发病率较高,男女之比3:1,好发股骨及胫骨骨干皮质: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初为间歇性后为持续性,由以夜间为重,口服水杨酸制剂可缓解。发生于脊柱者较少见,发生于脊柱者通常发生在附件上,现将我科3例经CT诊断,临床手术证实的胸椎附件骨样骨瘤报告如下:

  • 标签: 骨样骨瘤 CT诊断 附件 胸椎 治疗 良性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保留软骨膜的肋软骨皮质在鼻尖成形中的优点。方法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于郑州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整形外科行肋软骨综合鼻整形的女性患者618例,年龄18~52(27±6)岁。根据鼻尖修饰移植物不同分为保留肋软骨膜皮质组(n=276)与单纯肋软骨皮质组(n=342)。术后1个月、12个月随访拍照对比两组鼻尖移位显形情况,分析两者优缺点。结果保留肋软骨膜皮质组移位发生率为3.6%,单纯肋软骨皮质组移位发生率为7.9%,保留肋软骨膜皮质组移位率低于单纯肋软骨皮质组(χ2=4.95, P<0.05)。保留肋软骨膜皮质组显形发生率为4.7%,单纯肋软骨皮质组显形发生率为9.1%,保留肋软骨皮质组显形率低于单纯肋软骨皮质组(χ2=4.38, P<0.05)。将保留软骨膜的皮质用于鼻尖成形术,术后鼻尖突出度良好,远期不易变形、移位及显形。结论保留肋软骨膜的肋软骨皮质在鼻尖成形术中可获得良好的鼻尖突出度及稳定的旋转度,是一种较好鼻尖塑形材料,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鼻整形 肋软骨 肋软骨膜 鼻尖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