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行颈动脉硬化内膜剥脱术的经验。方法2001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94例。行单纯颈动脉硬化内膜剥脱者84例(93次),其中在颈动脉转流管保护下完成64例(73次)。对于完全闭塞的13例患者行硬化内膜剥脱和取栓术。结果13例完全闭塞的颈动脉2例部分再通,1例未再通,10例获完全再通;但1例获完全再通后5小时发现脑出血死亡。1例患者因脑缺氧时间过长最后呈植物状态。除1例术后早期并发一侧上肢麻木外,其他颈动脉狭窄者无论转流或非转流下行内膜剥脱者均未发生脑缺血并发症。随访发现1例行内膜剥脱术后局部再次狭窄20%左右。结论颈动脉硬化内膜剥脱术为一种安全的预防脑梗死方法,颈动脉转流能提高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安全性。

  • 标签: 颈动脉 脑梗死 动脉内膜剥脱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关临床问题。方法择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04例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治疗的病患展开调查,解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治疗的整体效果,同时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存在的相关临床问题,主要通过调查问卷方式统计,共发放调查问卷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回收率为100%。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治疗的104例病患,病死0例,所有病患治疗效果良好,术后恢复无问题,无明显重度并发症出现,根据问卷调查显示,104例病患在恢复期无显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现,其中6例病患在手术开始时采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联合治疗,疗效显著;4例颈动脉完全堵塞,通过常规手术后2例颈动脉血流再通。还有42例病患采用应用术中转流技术,效果良好。结论就临床治疗来说,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治疗具备足够的安全性、可靠性与延伸性,手术除了可以保证一定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够有效控制病患的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与普及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临床问题 分析及研究
  • 简介:摘要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20%-30%缺血性卒中由颈动脉引起1,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然而颈动脉成形术(carotidarterystenting,CAS)已成为临床上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之一,可有效的预防脑缺血发作。本文对该术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综述如下。

  • 标签: 颈动脉支架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颈动脉狭窄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卒中的一种重要病因。最常见的颈动脉狭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这种损害的发病机制包括内皮损伤,炎症,脂质沉积,斑块形成、纤维蛋白,血小板和凝血酶。根据研究人群的不同,颈动脉窄占脑梗死病例的10%-20%。尽管经过选择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能够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成功的治疗并且其他实验性疗法已经展现出希望,但预防始终是降低缺血性卒中影响的最佳途径。高危或易卒中患者能够被识别并以其为目标进行特异性干预治疗。在这种情况下,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已经成为一种明确的治疗靶点和座中预防的支柱,有2种主要策略可以用于干预动脉狭窄的治疗。第一种方法是通过纠正危险因素和药物治疗来稳定或阻止预动脉斑块进展。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和高胆固醇水平与颈动脉狭窄和卒中紧密相关,控制这些因素可能会降低斑块形成和进展的危险。第二种方法是通过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消除或减轻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重度颈动脉狭窄治疗的主要措施,但不属于本文的范围。在颈动脉狭窄的内科治疗中,抗凝药即使有作用。业已证实,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减少危险因素能够导致颈动脉狭窄减少,颈动脉狭窄的内科治疗应该以减少危险因素,患者教育和应用抗血栓药物。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药物治疗 药物疗法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纤维蛋白
  • 简介: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徐运主任说,研究发现,近日的中风与颈动脉的阻塞性病变,尤其是与颈动脉狭窄有关。引起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硬化等,有这些高危因素的人一定要定期检查。如果颈动脉已经狭窄,可通过支架植入的微创方法和手术切除的方法除去斑块。

  • 标签: 动脉硬化 病变 中风 定期检查 高血压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颈动脉海绵窦瘘(CC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具有完整临床数据的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DSA特征。结果DSA表现为造影剂自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分支溢人海绵窦,海绵窦及眼静脉等早期显影,并且可清楚的观察到瘘口位置、大小、静脉引流及侧支代偿情况。结论脑血管造影是颈动脉海绵窦瘘诊断的金标准,并能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海绵窦 动静脉瘘 脑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诊断中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的应用价值。方法95例符合标准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实验组,以同期52例诊断为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2周内行64层螺旋CTA扫描。结果实验组95例患者中存在斑块者81例,斑块检出率为85.3%,高于对照组36.5%,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检出率,混合斑块和软斑块的总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A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狭窄和斑块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CT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狭窄 动脉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检查过程中运用CT血管造影技术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中选出63例患者病历,该组患者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再从患者病历中选出47例未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对比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了解患者颅颈动脉血管的狭窄和斑块情况。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组共有54例患者被检查出具有动脉血管斑块,检出率为85.71%;而对比组患者中则有17例患者被检查出具有动脉血管斑块,检出率为45.9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病例数也要高于对比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检测方法对患者的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进行检查具有着较高的临床意义,并且能够准确对动脉狭窄和斑块的位置进行确定,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治疗的可靠数据,值得在临床实践应用中进行推广。

  • 标签: CT 血管造影技术 颅颈动脉 狭窄 斑块 检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36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配合要点。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颈动脉阻断时间在13~22min,平均(15.28±5.89)min;手术时间60~90min,平均(79.58±11.15)min;术中出血量50~100mL,平均(75.8±12.54)mL。术后有31例患者头晕、手麻症状消失,5例患者头晕、手麻症状明显改善,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护理配合的重点和难点是术前了解患者病情和手术操作步骤,做到心中有数用物准备齐全;术中洗手护士传递器械及时、准确、迅速,同时用肝素盐水反复冲洗颈动脉管腔防止再栓塞;巡回护士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及时合理用药,是保证手术顺利取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CDFI(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以疑似颈动脉狭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5月,均为实施CDFI检查以及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其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DFI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7.62%,特异度为62.50%,准确率为92.00%,阳性预测值为93.18%,阴性预测值为83.33%;颈动脉狭窄组患者的EDV、PSV水平均低于颈动脉无狭窄组,P0.05。结论 颈动脉狭窄诊断中,实施CDFI检查,能够较好检出患者的疾病,为患者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狭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器材的进步及治疗经验的积累,颈动脉闭塞的再通治疗逐渐成为热点话题。症状性颈动脉慢性闭塞的再通对于预防脑卒中有极大的临床意义。对于此类患者,若想得到最大的获益,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严格把握适应证筛选出适合闭塞开通的患者,合理的手术策略,周密的围手术期处理。但由于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同时风险也很大,所以目前不适合广泛开展,仍需要持谨慎的态度。

  • 标签: 颈内动脉 慢性颈动脉闭塞 腔内开通 颈动脉支架 颅内外搭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与脑梗塞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100例脑梗塞患者和100例健康人(对照组)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探讨颈动脉斑块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结果我院100例脑梗塞患者中85例患者检出颈动脉斑块,其中30人为颈动脉狭窄,检出率达到(85.0%),100例健康人(对照组)中11人检出颈动脉斑块,其中9人为颈动脉狭窄,检出率为(11.0%);脑梗塞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与脑梗塞的相关性较高,颈动脉斑块是导致脑梗塞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早期检测颈动脉斑块对预防和控制脑梗塞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脑梗塞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颈动脉体瘤是一种位于颈动脉分叉的罕见肿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由于肿瘤血供丰富,与颈动脉和颈部神经关系密切,手术具有较大风险。虽然肿瘤切除过程中的神经保护和脑保护仍存在难点,但是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渐深入以及诊断技术和外科技术的提升,其诊断和治疗已取得很大进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围手术期成功护理经验。认为颈动脉体瘤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严重而且多,因此,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和把术后并发病降到最低的关键,特别是有效的Matas试验大大降低了脑卒中的发生。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围手术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