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与集中研究“人类解放”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内涵相区分,对《〈黑格哲学批判〉导言》的研究应当更加注重“人类解放”的前提问题。“神圣形象”就是人的自我异化,其根源在于“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然而,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批判“非神圣形象”自我异化的根本任务。这就是“人类解放”的前提。从宗教批判出发,明确解放是人从国家和政治统治中解放出来。从政治批判出发,表明解放必须从“德国人”的政治解放上升到“人”的普遍解放。在对黑格哲学的批判中,马克思指出哲学力量在于现实的变革,即无产阶级通过彻底的革命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 标签: 宗教批判 政治批判 前提批判 人类解放
  • 简介:通过考察黑格对康德的形式主义伦理学的批判以及黑格的“精神”概念,本文认为,通过将主体把握为“精神”,黑格超越了康德的形式主义以及主客两分的思维方式,从而具有了实践哲学的特征。

  • 标签: 实践哲学 黑格尔 康德 精神
  • 简介:摘要:艺术不仅承载着客观思想的表达,也是精神的外化,黑格艺术哲学对我国现代艺术体系具有深远影响,浅析黑格艺术哲学本体论。从黑格艺术哲学发展现状出发,发现近40年黑格艺术哲学研究发展势态良好。距研究表明在当今社会中人们缺乏心灵满足度,发展黑格艺术可以使人们发现自己所认知中的美好。黑格认为现实世界决定艺术哲学本体,艺术是认识真理的媒介。

  • 标签: 黑格尔艺术 哲学本体论 艺术本质 艺术超越
  • 简介:黑格哲学(即客观精神)是自由意志实现自身的历程。思维和意志作为精神的不同环节,在自由意志的历程中不断地相互转化,并在其中实现精神的同一。自由意志包含三个环节:第一,普遍性的环节即思维,体现为抽象自由;第二,特殊性的环节即意志,体现为特定的自由;第三,单一性,即前两个环节的合题(同一),体现为现实的自由。自由概念在抽象领域中的历程,是一场抽象的普遍意志自身的扬弃运动,是意志历经从抽象规定向自我相关的规定的发展过程。该过程同样体现三个环节:第一,所有权是对纯粹抽象人格的否定,但所有权只是抽象的"我的东西"的规定,尚未在意志内部获得定在,因此它需要过渡到诸意志间的关系,即契约;第二,契约以双方意志为中介,形成共同意志,但仍不是普遍意志;第三,在不法中,欺诈和犯罪展示了特殊意志之间以及普遍意志与特殊意志之间的矛盾运动。刑罚(作为普遍意志的抽象)通过否定特殊意志对普遍意志的否定,从而实现意志的否定之否定,并形成意志的自我相关,进而实现向道德的过渡。

  • 标签: 黑格尔 意志 思维 自由 抽象法
  • 简介: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与他的阅读经历有着重要的关系,因为一本书,他可能一生都坚定地朝着这本书的方向走.黑格的《小逻辑》正是这样一本启人心智、引领人生的书.在接触《小逻辑》之前,黑格对于我而言,只是一个与哲学有关联的人名.阅读黑格十多年之后,虽仍然站在他的精神大殿的门口,但是,我却从门口眺望到了殿堂的深邃、宏伟和富丽堂皇,他改变了我的精神生活.

  • 标签: 黑格尔 精神生活 阅读 逻辑 哲学
  • 简介:"普遍"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无论对学理研究还是现实分析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本文从《黑格哲学批判》的文本出发,论述黑格与马克思对"普遍"理解的差异,指出此时马克思虽尚未完全跳出黑格哲学的框架,但在方法论上已与黑格发生根本分歧。马克思批判黑格的"抽象普遍"以及一手打造的神秘化逻辑体系,还原真正的"普遍",即"具体普遍"——能且只能代表人民。最后联系实际,立足马克思与黑格在"普遍"概念上的分歧,尝试回答当前价值观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难点问题。

  • 标签: 普遍 马克思 黑格尔 法哲学 抽象
  • 简介:在早期著作《〈黑格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发扬了德国哲学批判的传统,并以"人的问题"为内在逻辑线索实现了对宗教、政治以及哲学这三重批判。因此,深刻认识马克思的三重批判对于我们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脉路及评判《〈黑格哲学批判〉导言》的历史地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批判 宗教 政治 哲学
  • 简介:摘要抽象是抽象形成的自由的、外在的客观的,具有强制性,需要道德的否定加以扬弃。道德是主观的、内在的、抽象的善,道德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又需要现实的、客观的、善的伦理再次否定与扬弃达到超越。《哲学原理》对个体性和普遍性的分析,有助于深入探究教育的伦理精神。

  • 标签: 黑格尔 教育 伦理 道德
  • 简介:摘要 经过哲学思想的艰难转变,马克思最终创立了以实践为基础的新世界观。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性之一。从改变现实世界的实践形式来看,主张对现实世界进行批判和现实改造是马克思新世界观探索的标志。与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不同,《〈黑格哲学批判〉导言》现实批判和人的解放学说充分彰显了马克思新世界观诉求。

  • 标签: 马克思新世界观 思想转变 人的解放
  • 简介:摘要:《导言》是马克思早期著作的重要代表,立足当时德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与社会发展状况,对德国宗教、历史、政治经济加以批判,深刻揭示了德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性以及德国人的软弱性,德国走政治革命是走不通的,而是从人的高度进行解放,即人的解放。因此德国革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解放而不仅仅是政治解放,这就需要彻底的理论,充分发挥理论的能动作用,才能唤醒德国人民被压迫、被奴役的苦难意识,也就是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人类解放,实现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 标签: 理论 实践 《导言》
  • 简介:黑格自然哲学思想是其宏大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哲学及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黑格自然哲学思想基源于对康德物自体思想的扬弃和改造。在黑格看来,自在之物是所有事物中纯粹的存在,它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不受任何特殊质、量和时、空的规定。黑格自然哲学思想还蕴含着丰富的辨证法思想。本文结合黑格关于物自体的理解,对黑格自然哲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进行探讨。

  • 标签: 康德 黑格尔 自然哲学 物自体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黑格美学主要是艺术哲学,从黑格─马克思的思想中引出实践观点的美学,克罗齐的哲学是康德的主观唯心论和黑格客观唯心论的拼合

  • 标签: 朱光潜黑格尔
  • 简介:黑格美学主要是艺术哲学,从黑格─马克思的思想中引出实践观点的美学,克罗齐的哲学是康德的主观唯心论和黑格客观唯心论的拼合

  • 标签: 朱光潜黑格尔
  • 简介:摘要黑格的伦理精神的实现包括三个环节家庭——市民社会——国家。与以往哲学不同,黑格从实体性出发来考察伦理精神的现实性,对康德和卢梭只原子式地进行探讨,把婚姻看作是一种契约的观点进行了深刻批判。黑格通过“婚姻——家庭财富——子女教育和家庭解体”三个环节的辩证发展来构建他的整体家庭伦理观。婚姻是家庭的概念在其直接阶段中所采取的形态;家庭财富是婚姻的外部定在,是家庭的物质基础,也是家庭作为人格对其纯粹主观性的扬弃;子女是父母爱的实现,在子女身上,父母的爱获得了客观性。子女经教育成为独立的人格而进入市民社会,家庭走向解体。黑格赋予婚姻家庭以伦理性的实体存在,具有超越时代的合理性,保守和过时的地方是对于家庭妇女的歧视。

  • 标签: 婚姻家庭 家庭财富 家庭解体
  • 简介:摘要黑格的方法和体系之间是有矛盾的,黑格的辩证法并不是科学的辩证法,而是一种反科学的唯心主义的辩证法;而且是一种为自己哲学体系服务的辩证法。正是由于黑格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是为它的哲学体系服务的,因此从它的辩证法中不能做出革命的结论来。

  • 标签:
  • 简介:黑格哲学中将自由理解为精神的本质,理解为思维内部主体与实体的同一。因此,在他看来,哲学只要通过一种真理的教化过程就可以使自由实现。与此不同,马克思哲学则还原了自由的现实意义,认为人的自由解放只有通过改变世界才能够实现。而这也就要求哲学摆脱其原有的理论样式,成为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尽管马克思在哲学与自由的关系问题上超越了黑格,但他们二人都自觉地保持着哲学与自由的直接关联。就这一点而言,即使在今天,也仍然有助于哲学的自由关切的实现。

  • 标签: 哲学 自由 黑格尔 马克思
  • 简介:黑格哲学是一种绝对的观念,而且是一种颠倒客观世界本质的世界观,但是其中所涉及到有关"市民社会"经济学内容,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经济学探究的缘由入手,对黑格哲学的经济学内容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黑格哲学的经济学对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影响。

  • 标签: 马克思经济哲学 黑格尔哲学 经济学 市民社会
  • 简介:在《导言》中,马克思先是依据德国宗教批判的完结,从而让批判回到世俗世界,然后又由世俗批判深入到哲学批判,最后由哲学批判诉诸于现实批判。这里,马克思的批判不仅体现了一种具备深沉历史分析方法的严密逻辑性,还体现了客观、科学的批判原则。这种科学的批判是一种既没有全盘否定也没有全盘肯定,而是既有否定又有肯定并以否定形式为主的扬弃。

  • 标签: 批判 黑格尔法哲学 逻辑 马克思
  • 简介:国家理论是黑格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精神理念的辩证发展为轴心,黑格构筑了庞大的国家理论体系,试图整合与超越市民社会,调和古今政治规划。运用黑格政治哲学中灵与肉的视角,试对其国家问题的提出、特点以及意义进行分析。

  • 标签: 黑格尔 国家理论 灵与肉
  • 简介:<正>引言黑格于1817年第一次讲授美学。他的这部著作像他的其他许多著作一样,并不是他本人出版的,而是在他逝世以后,由他的门生霍托、拉森等根据他授课的讲义编纂而成。黑格讲授美学时期正是他创作力最充沛时期,这不仅由于他的哲学思想已渐臻成熟,

  • 标签: 黑格尔哲学 自然美 美的理念 艺术美 生命有机体 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