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实用主义与德国哲学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隐蔽而重要的内在关联,这一关联最为突出地表现在新老实用主义对黑格观念论哲学的批判和继承上。美国新实用主义者理查德·罗蒂将这一关系概括为实用主义是一种自然化的黑格主义。在罗蒂这里,自然化以及自然主义乃是作为先验哲学的对立面,即"去先验化"而得到论述的。因为罗蒂所理解的先验哲学基本上指的就是康德哲学,从而忽视了德国观念论、胡塞尔、海德格、德里达等人对先验哲学的推进和发展,如此一来也就无法看到后起的先验哲学传统对近代表象主义认识论的成功突破,这一突破最早同时也是最为成功地表现在黑格这里。黑格的思辨逻辑学并不像罗蒂认为的那样带来了一种先验哲学的自然主义化,而是将先验哲学导向了一种现象学本体论的方向。罗蒂的反表象主义走向了语言行为主义,但是他忽视了黑格式的反表象主义策略。

  • 标签: 先验哲学 自然化 实用主义 语言行为主义 表象主义
  • 简介:黑格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提出了“真正的民主制”概念,初步建构了自己的民主思想。马克思阐明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观点,为真正的民主制提供了哲学前提。马克思通过否定黑格的君主主权论确立了人民主权论,奠定了真正的民主制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民主制将通过立法权和普选权实现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统一,私人利益和普遍利益的统一。

  • 标签: 马克思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真正的民主制
  • 简介:在国内学术界,有学者试图依据黑格哲学理论,提出"德—整合"命题,为在现实社会中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提供理论上的根据和支持。在黑格哲学理论中,是法律统摄并涵盖道德和伦理,而不存在一个道德与法律之间"互动整合"的"德—整合"关系。因此,从黑格哲学理论中寻找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思想资源,只能是对黑格哲学理论的误解和曲解。

  • 标签: 黑格尔 法哲学理论 法律与道德 “德—法整合”
  • 简介:黑格是历史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的美学思想中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就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由此,黑格进一步将美分为自然美与艺术美,认为艺术美相比之下是真正的美,而自然美本身是不自由的、无意识的,所以自然美较艺术美缺乏理念、缺乏真实,但是黑格本人在否定自然美的同时,也无意中从反面肯定了自然美毕竟是美的一种。

  • 标签: 黑格尔 自然美 艺术美 本质 理念 形式美
  • 简介:黑格的市民社会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在这一理论中,一些见解的深刻性、客观性和积极意义,不容低估.就其的缺陷而言,除了完全颠倒了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这一根本的局限性以外,尚有两个较重大的缺陷值得我们深入把握.

  • 标签: 黑格尔 市民社会理论 社会历史观 哲学方法论
  • 简介:麦金太认为,黑格对面相学和头盖骨相学所做的论证要求揭露和说明人的性格和状态,切中了当代的某些问题。他重现了黑格对这两门“伪科学”的批判,并引用了一些现代实验心理学、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和行为主义的论述来为黑格的批判提供新的支持,同时也肯定在过时的面相学和骨相学中也留存着一些至今还有价值的思想,如大脑功能区域定位理论。但他的主要话题是试图描述黑格探索人类行为的这种可供选择的模式的三个特点,它们都涉及人的历史性:一是人的行动的历史连续性或积累性;二是人的行动对未来的前瞻性;三是人的历史性不能看作自然科学的材料,相反,“通过哲学理解而获得的教养的历史提供了有关人的存在的一种比询问任何关于人的以自然科学为模式的理论结构要更为基本的知识类型”,即自然科学倒是应该成为人性科学或历史科学这种“更为基本的知识类型”的辅助材料。

  • 标签: 黑格尔 面相学 头盖骨相学 自然科学 历史性
  • 简介:黑格哲学声称把握绝对知识,但又承认哲学不外是以思想把握时代,哲学家也不能超越所处身的独特历史条件。为了尝试疏解这个表面冲突,可将作为黑格的系统基础的《逻辑学》视为一套庞大的范畴体系;分析康德的范畴论及其理论预设,则有助于显示黑格理论的独特之处。有别于其他理性主义者,黑格不接受有任何先验而终极的原则可用来建立哲学系统和完整的范畴论,而是认为只能在具体的哲学史发展中把握概念,然后整理出一个系统。因此,哲学只能回顾思想和历史的发展,把握当下的时代精神,这种历史理性才是把握绝对知识的正途。通过理性的历史条件来理解黑格的绝对性概念,黑格哲学可重新被解释为一种开放的和需要不断更新的哲学思维方式。

  • 标签: 黑格尔 康德 范畴论 绝对知识 开放系统 历史理性
  • 简介:黑格的国家学说之所以屡遭非议和曲解,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扬弃了近代以来主流政治学说所依据的自然传统。在黑格看来,古典自由主义者从契约论出发把国家看作是个人权利的消极保卫者,其内涵等同于处于应急状态中的市民社会,黑格因而称其为外部国家;它不但保留着自然状态的残余,甚至还会产生和加剧诸如腐化与赤贫相伴的现代性危机。与之相对照,黑格所神化的内部国家或理性国家以实体化条件和制度化机制来整合和保障市民社会中的个体性的自由,并将其扩展和提升到前所未有的范围和高度。黑格对于自然传统的这一创造性转化不但用主体性的自由取代了现代权利观念与国家制度的自然基础,而且为建构当代的正义规范理论、超越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争论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理论范本和思想准则。

  • 标签: 国家 市民社会 自然法 自由
  • 简介:市民社会是黑格哲学体系里的一个重要概念,并与政治国家形成一对范畴,从市民社会到政治国家的提升体现了伦理实体自由的理念.法律也由此在这个脉络上得以界定.黑格一方面肯定了市民社会中的法律对个体权利的张扬,另一方面也发现了其工具性的狭隘.因此在市民社会之上建构了政治国家的领域,从而赋予法律本身实质性的价值.简而言之,他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法律圆满生命力的图景.

  • 标签: 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伦理实体自由 法律生命力
  • 简介:黑格的"绝对"范畴就是指最高的精神实体即"绝对精神",它集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于一身,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了黑格的"绝对"观,从客观事物的矛盾运动出发,在"绝对"与"相对"的对立统一中把握"绝对",第一次把人们对"绝对"的理解建立在唯物辩证的基础之上,从而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及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划清了界限.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黑格尔 绝对 相对
  • 简介:康德哲学产生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是对资本主义可能出现的后果的一种先知和批判,黑格则认为这包含了可能的、倒退的因素,转而以对理性的热情肯定为资产阶级的法政体系大唱赞歌,积极肯定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但他认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就是绝对精神的实现和完成,这种将资产阶级制度完美化的倾向使自己的哲学失去了对社会发展的反省和批判功能。黑格哲学后期成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工具,因而受到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

  • 标签: 康德 黑格尔 理性 主体性 马克思
  • 简介:一、"青年黑格派"研究是马克思哲学革命之历史再现的必经路径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一个半世纪以来,对马克思哲学革命本质何在的历史追问,一直是一个长盛不衰的核心话题.因此,在现象层面,我们看到了自第二国际以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对马克思哲学革命之本质的不同解读,看到了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开始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自己所面对的实际问题时对"实践唯物主义"的热烈讨论,也看到了几乎每一种有影响的哲学思潮和学派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反思,看到了多种多样的当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思潮,诸如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等等.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黑格尔 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追问 本质
  • 简介:马克思与黑格的关系对理解马克思十分重要。马克思是一个批判的黑格主义者,他既批判又依赖黑格黑格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西方是被认可的,但在经典马克思主义、俄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则是被否定或基本被否定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是黑格主义的而是非黑格主义的。

  • 标签: 马克思 黑格尔 中国马克思主义
  • 简介:黑格哲学体系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阿尔都塞在《论黑格思想中的内容概念》批判黑格的绝对整体性的内容是不存在的,并发现黑格颠倒了西方哲学史上传统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他将被黑格弄颠倒了的传统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恢复到传统状态,为其后来“结构性因果关系”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内容 形式 颠倒 决定
  • 简介:在西方文论史上,摹仿说占据着统治地位达两千年之久。是黑格继康德之后,从其“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哲学、美学思想出发,认识到传统摹仿说的弊端,进而反对摹仿说,提出新观点。他的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发掘和探讨黑格关于艺术摹仿说的思想也就很有必要和意义了。

  • 标签: 黑格尔 摹仿说 表现说
  • 简介:康德的意识现象学没有采取整体现象学的收缩路径,超出了现象世界,企图立足于人的有限的自我意识,经过现象世界的理论理性的认知把握和作为本质世界的实践理性的把握来实现存在理解。但是,康德的这种论证策略没有消除两者之间的矛盾,仍是一种二元分置、制衡般的平行主义存在理解策略。黑格的精神现象学则批驳了康德知性的存在理解,通过辩证法与精神现象学的有机结合,用总体性的现象学态度取代了康德分裂性的现象学态度,力图在思辨的层面上消除康德的理性困惑。

  • 标签: 康德 黑格尔 现象学态度
  • 简介:恩格斯称黑格是“所有时代中最有学问的人物之一。”他不仅在哲学领域超过了以前的一切哲学家,而且在美学领域里也起了划时代的作用。他的《美学》一书涉及的艺术领域极其广博,思想见解十分深刻。他对绘画中的美学问题的精辟论述,至今对我们仍有重要的价值。当然,黑格的美学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与辩证法之间的深刻的矛盾基础上的。他把美、艺术都看成是由绝对精神即理念,通过感性事物具体形象显现出来的。这里面既包括他的美学基本观点——理念,也讲了理性与感性,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完善的艺术必然要从不完善的艺术发展出来”

  • 标签: 中的美学 绘画中的 美学问题
  • 简介:黑格定义的主奴关系主要指德国宗教改革前人的精神的不自由状态:人的精神还受制于外在性,没有获得自在自为的绝对内在的无限自由,人与上帝的关系还是一种外在性关系。黑格将新教精神转化为自己哲学精神的合理内核,其绝对精神就是新教的道成肉身精神。

  • 标签: 黑格尔 主奴关系辩证法 绝对精神 马丁·路德
  • 简介:黑格那里,市民社会是处在家庭和国家之间的差别的阶段。它由需要的体系、司法、警察和同业公会这三个环节构成。黑格把市民社会看成是多个个人和若干家庭的聚集,是家庭分裂和扩大发展的结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结合形式。市民社会是实现私人目的的手段,国家则是解决其中矛盾并高于其上的力量。

  • 标签: 黑格尔 市民社会 私人